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效课堂”提出的背景
2007年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提出: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尤其要改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倾向,把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把素质教育作为巩固提高办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指出,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全省统一规范办学行为后,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暴露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
1.开齐课程、开全课程后,学科内容的授课课时数明显减少,授课时数与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2.新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与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做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现。
3.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大量增多、教师课下跟踪辅导环节的缺失与教学高质量的保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4.由于教师坐班时间的明显减少,集体备课、业务研究的有效落实,在时间安排上更加紧张。
面对这些矛盾和困难,学校深入思考和认真应对,用行动做出了回答。围绕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深化课程改革,提出了“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达标”的十六字方针和“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十二字”课堂教学要求,具体形式是学案导学。
二、学案实施的具体办法
为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学校制订了教师必须严格遵守的“学案”编写流程,即备课组做好分工——主备人确定内容——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及学生基础确定重点、难点——精选相关课程资源——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学案”预案——提交集体讨论定稿——教师个体二次开发。
在使用中,从本质上升华“讲练结合”,“讲”——主体上,包括“师生互教互学”和“生生互教互学”,“讲者”既含有教师也包括学生;结构上,包括“一对一讲”、“一对组讲”、“一对班讲”,即集体授课、互助合作、个别教学的有机统一(或学习上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班级合作的有机结合);内容上,课内外资源相结合,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统一。“练”——不仅要关注知识“内化于心”,更要关注认识“外化于行”,从传统“静听”、“默看”、“慎思”的观念中跳出来,大胆的鼓励学生“表现、表达、表演、交流、探究”,把“自主钻研”、“合作探究”、“讨论辩论”以及“实验探究”等元素有效整合其中,在课堂实践中提升学生素质,还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全貌。
学校在探索中提出了“学案‘导’学”的三个目标:即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突出学案导的作用;逐步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用教师和学生自己耳熟能详的形式教和学;建立基于校园网络的师生共享资源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
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由被动听讲、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式主动获取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较好体现了“三维目标”中“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2.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
由注入式讲为主变为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点拨归纳,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不再是权威式居高临下的说教者;引导学生挖掘知识内涵,准确把握学生知识水平的结合点,设置思考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思考理解运用知识的引导者、合作者。
3.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较大转变
由以前如何把学生教会,变为如何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会。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
自主是指自觉、主动、独立的学习获取所有学习内容和能力;合作是指相互帮助、质疑解疑、共同提高,解决“我会的别人不会或不理解,我不会或不理解的别人会”这类问题;探究是指都不会、都不清晰的难点、疑点,师生共同分析研究、辨析,达成共识。学校所讲的“探究”,主要是指课堂上的集思广义,充分辨析,达到认识准确、清晰,理解深刻、透彻全面。
学校开展“三段五步”高效课堂的路是不平坦的,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大胆改革,扎实实践,不断总结,一路走来,定会硕果累累。
2007年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提出: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尤其要改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倾向,把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把素质教育作为巩固提高办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指出,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全省统一规范办学行为后,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暴露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
1.开齐课程、开全课程后,学科内容的授课课时数明显减少,授课时数与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2.新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与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做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现。
3.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大量增多、教师课下跟踪辅导环节的缺失与教学高质量的保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4.由于教师坐班时间的明显减少,集体备课、业务研究的有效落实,在时间安排上更加紧张。
面对这些矛盾和困难,学校深入思考和认真应对,用行动做出了回答。围绕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深化课程改革,提出了“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达标”的十六字方针和“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十二字”课堂教学要求,具体形式是学案导学。
二、学案实施的具体办法
为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学校制订了教师必须严格遵守的“学案”编写流程,即备课组做好分工——主备人确定内容——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及学生基础确定重点、难点——精选相关课程资源——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学案”预案——提交集体讨论定稿——教师个体二次开发。
在使用中,从本质上升华“讲练结合”,“讲”——主体上,包括“师生互教互学”和“生生互教互学”,“讲者”既含有教师也包括学生;结构上,包括“一对一讲”、“一对组讲”、“一对班讲”,即集体授课、互助合作、个别教学的有机统一(或学习上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班级合作的有机结合);内容上,课内外资源相结合,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统一。“练”——不仅要关注知识“内化于心”,更要关注认识“外化于行”,从传统“静听”、“默看”、“慎思”的观念中跳出来,大胆的鼓励学生“表现、表达、表演、交流、探究”,把“自主钻研”、“合作探究”、“讨论辩论”以及“实验探究”等元素有效整合其中,在课堂实践中提升学生素质,还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全貌。
学校在探索中提出了“学案‘导’学”的三个目标:即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突出学案导的作用;逐步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用教师和学生自己耳熟能详的形式教和学;建立基于校园网络的师生共享资源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
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由被动听讲、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式主动获取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较好体现了“三维目标”中“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2.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
由注入式讲为主变为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点拨归纳,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不再是权威式居高临下的说教者;引导学生挖掘知识内涵,准确把握学生知识水平的结合点,设置思考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思考理解运用知识的引导者、合作者。
3.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较大转变
由以前如何把学生教会,变为如何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会。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
自主是指自觉、主动、独立的学习获取所有学习内容和能力;合作是指相互帮助、质疑解疑、共同提高,解决“我会的别人不会或不理解,我不会或不理解的别人会”这类问题;探究是指都不会、都不清晰的难点、疑点,师生共同分析研究、辨析,达成共识。学校所讲的“探究”,主要是指课堂上的集思广义,充分辨析,达到认识准确、清晰,理解深刻、透彻全面。
学校开展“三段五步”高效课堂的路是不平坦的,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大胆改革,扎实实践,不断总结,一路走来,定会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