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 者 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到今年已经颁布了整整十年。十年间,各地幼教界深入贯彻落实《指南》的热度一直未减。但是,究竟如何学懂、弄通、做实,将《指南》精神落地,仍需且行且思。本期开始,我们会陆续聚焦《指南》的贯彻与落实,从不同视角致敬《指南》颁布十年。
对于“学习品质”这一隐身于《指南》五大领域的核心概念,亦是实践中的难点,本期呈现了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和他的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鄢超云教授在疫情期间尝试改变传统的集体授课方式,用翻转课堂的形式鼓励师生对话,在对话中与学生共情,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反思,以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学习品质的元认知水平。
我们既希望广大一线幼教工作者能从第三方视角的观察中,对幼儿园学习品质评价的真实情况有所反思,也希望高校学前专业的职前教育改革探索能给广大幼儿园的职后培训以些许启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到今年已经颁布了整整十年。十年间,各地幼教界深入贯彻落实《指南》的热度一直未减。但是,究竟如何学懂、弄通、做实,将《指南》精神落地,仍需且行且思。本期开始,我们会陆续聚焦《指南》的贯彻与落实,从不同视角致敬《指南》颁布十年。
对于“学习品质”这一隐身于《指南》五大领域的核心概念,亦是实践中的难点,本期呈现了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和他的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鄢超云教授在疫情期间尝试改变传统的集体授课方式,用翻转课堂的形式鼓励师生对话,在对话中与学生共情,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反思,以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学习品质的元认知水平。
我们既希望广大一线幼教工作者能从第三方视角的观察中,对幼儿园学习品质评价的真实情况有所反思,也希望高校学前专业的职前教育改革探索能给广大幼儿园的职后培训以些许启发。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看三岁的“什么”可以看到他(她)长大的样子,看七岁的“什么”可以看到他(她)老的样子?是认多少字、写多少字,还是能背“1 1等于多少”“3×5等于多少”?这些都不是!学习品质才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重要依据。那么,如何来判断一个儿童的学习品质?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理解学习品质是评价学习品质的基础。在幼儿园的教育现场中,很多看似是“评价学习品质”的问题,包括评价方法、技術等,实则是对学习品质的理解偏差导致的。
准确理解学习品质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说明”部分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这是对学习品质最直接、最清晰、最简洁的陈述。接下来,我们沿着《指南》的这一陈述,来理解学习学习品质这一概念。
(一)学习品质是什么
在《指南》中,将学习品质明确定义为“态度”“倾向”。显然,学习品质不是指儿童学习的知识、技能本身,而是指儿童如何去获得知识、技能,包括学习知识、技能时的态度、倾向。比如,不是指儿童绘画、劳动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指对绘画、劳动这样一些活动或任务的态度。有的儿童画得很好、有绘画的技能,但却不喜欢画画、老师没教过的就不敢画、觉得自己画得不好的内容就不愿意画,“不喜欢”“不敢”“不愿意”就是态度、倾向,就是学习品质的表现。如果我们认真阅读《指南》,会发现在“困难”前面是“不怕”,在“探究和尝试”前面是“敢于”,在“想象和创造”前面是“乐于”。不理解什么是学习品质、什么不是学习品质,会使得我们的评价失去效度,没有评价到想要评价的。
《指南》里的学习品质,其英文是approach toward learning,这里的approach有“靠近”“接近”的意思。包括“多彩光谱”项目中的“学习风格”、美国幼教专家丽莲·凯茨(Lillian Katz)在《与幼儿教师的对话》一书中专门有一章涉及的“学习气质”以及学习故事中的“心智倾向”等概念,与《指南》中的学习品质的含义比较接近。
(二)如何解读学习品质
《指南》里特别强调了好奇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具体的学习品质,但并不是说就只有这些学习品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所在地区儿童的发展特点(尤其是不足),列出不同的学习品质清单。比如,很多研究者会将反思、解释、计划等作为学习品质的具体内容。
如果我们仔细琢磨这些具体的学习品质,会发现这些学习品质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比如,我们一方面强调儿童好奇、兴趣的重要,但同时也强调专注、计划,当一个儿童对自己计划的事情不感兴趣、兴趣转移到别的事件上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另外,这么多的学习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既然学习品质是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和倾向,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活动”的角度来解读学习品质。从活动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我们可以对学习品质进行大致的整理,如图1所示。在活动前、活动初,儿童最容易展现出他们的好奇、兴趣; 在活动初,最容易看到儿童是否积极主动; 在活动持续开展的过程中,最容易看到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探究尝试、想象创造; 在活动结束时、结束后,很容易看到儿童的反思、解释。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还可在图上画出计划、灵活、挑战等学习品质的位置。必须指出,图1只是提供一个从“活动”的角度解读学习品质的线索,而不是绝对的。显然,好奇、兴趣不可能只发生在活动前、活动初,活动中、活动后也是可以延展出的。
另外,每一种具体的学习品质都可能影响着其他的学习品质,如图2所示。儿童感到好奇的或者感兴趣的人、事、物,应该会让儿童更加坚持、专注;反过来,通过坚持、专注获得了成功,也一定会增强儿童的好奇与兴趣。事实上,图2中的每一条线都是值得我们解释、赋予其意义的。我们还可以将图1中的学习品质,都放在这样一个圆圈上,构成一个更加复杂、更多体现关系的网状结构。 (三)学习品质与五大领域之间的关系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学习品质单列为一个学习与发展领域。我国在研制《指南》的初期,也是计划将其单列的,后期才将学习品质渗透于五大领域之中。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更进一步理解学习品质的方法,就是认真阅读《指南》,填写表1。既可以从领域的维度入手,比如找出健康领域中的好奇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等;也可以从学习品质的维度入手,比如分别找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中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表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到今年已经颁布了整整十年。十年间,各地幼教界深入贯彻落实《指南》的热度一直未减。但是,究竟如何学懂、弄通、做实,将《指南》精神落地,仍需且行且思。本期开始,我们会陆续聚焦《指南》的贯彻与落实,从不同视角致敬《指南》颁布十年。
对于“学习品质”这一隐身于《指南》五大领域的核心概念,亦是实践中的难点,本期呈现了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和他的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鄢超云教授在疫情期间尝试改变传统的集体授课方式,用翻转课堂的形式鼓励师生对话,在对话中与学生共情,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反思,以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学习品质的元认知水平。
我们既希望广大一线幼教工作者能从第三方视角的观察中,对幼儿园学习品质评价的真实情况有所反思,也希望高校学前专业的职前教育改革探索能给广大幼儿园的职后培训以些许启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到今年已经颁布了整整十年。十年间,各地幼教界深入贯彻落实《指南》的热度一直未减。但是,究竟如何学懂、弄通、做实,将《指南》精神落地,仍需且行且思。本期开始,我们会陆续聚焦《指南》的贯彻与落实,从不同视角致敬《指南》颁布十年。
对于“学习品质”这一隐身于《指南》五大领域的核心概念,亦是实践中的难点,本期呈现了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和他的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鄢超云教授在疫情期间尝试改变传统的集体授课方式,用翻转课堂的形式鼓励师生对话,在对话中与学生共情,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反思,以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学习品质的元认知水平。
我们既希望广大一线幼教工作者能从第三方视角的观察中,对幼儿园学习品质评价的真实情况有所反思,也希望高校学前专业的职前教育改革探索能给广大幼儿园的职后培训以些许启发。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看三岁的“什么”可以看到他(她)长大的样子,看七岁的“什么”可以看到他(她)老的样子?是认多少字、写多少字,还是能背“1 1等于多少”“3×5等于多少”?这些都不是!学习品质才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重要依据。那么,如何来判断一个儿童的学习品质?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理解学习品质是评价学习品质的基础。在幼儿园的教育现场中,很多看似是“评价学习品质”的问题,包括评价方法、技術等,实则是对学习品质的理解偏差导致的。
准确理解学习品质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说明”部分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这是对学习品质最直接、最清晰、最简洁的陈述。接下来,我们沿着《指南》的这一陈述,来理解学习学习品质这一概念。
(一)学习品质是什么
在《指南》中,将学习品质明确定义为“态度”“倾向”。显然,学习品质不是指儿童学习的知识、技能本身,而是指儿童如何去获得知识、技能,包括学习知识、技能时的态度、倾向。比如,不是指儿童绘画、劳动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指对绘画、劳动这样一些活动或任务的态度。有的儿童画得很好、有绘画的技能,但却不喜欢画画、老师没教过的就不敢画、觉得自己画得不好的内容就不愿意画,“不喜欢”“不敢”“不愿意”就是态度、倾向,就是学习品质的表现。如果我们认真阅读《指南》,会发现在“困难”前面是“不怕”,在“探究和尝试”前面是“敢于”,在“想象和创造”前面是“乐于”。不理解什么是学习品质、什么不是学习品质,会使得我们的评价失去效度,没有评价到想要评价的。
《指南》里的学习品质,其英文是approach toward learning,这里的approach有“靠近”“接近”的意思。包括“多彩光谱”项目中的“学习风格”、美国幼教专家丽莲·凯茨(Lillian Katz)在《与幼儿教师的对话》一书中专门有一章涉及的“学习气质”以及学习故事中的“心智倾向”等概念,与《指南》中的学习品质的含义比较接近。
(二)如何解读学习品质
《指南》里特别强调了好奇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具体的学习品质,但并不是说就只有这些学习品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所在地区儿童的发展特点(尤其是不足),列出不同的学习品质清单。比如,很多研究者会将反思、解释、计划等作为学习品质的具体内容。
如果我们仔细琢磨这些具体的学习品质,会发现这些学习品质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比如,我们一方面强调儿童好奇、兴趣的重要,但同时也强调专注、计划,当一个儿童对自己计划的事情不感兴趣、兴趣转移到别的事件上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另外,这么多的学习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既然学习品质是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和倾向,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活动”的角度来解读学习品质。从活动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我们可以对学习品质进行大致的整理,如图1所示。在活动前、活动初,儿童最容易展现出他们的好奇、兴趣; 在活动初,最容易看到儿童是否积极主动; 在活动持续开展的过程中,最容易看到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探究尝试、想象创造; 在活动结束时、结束后,很容易看到儿童的反思、解释。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还可在图上画出计划、灵活、挑战等学习品质的位置。必须指出,图1只是提供一个从“活动”的角度解读学习品质的线索,而不是绝对的。显然,好奇、兴趣不可能只发生在活动前、活动初,活动中、活动后也是可以延展出的。
另外,每一种具体的学习品质都可能影响着其他的学习品质,如图2所示。儿童感到好奇的或者感兴趣的人、事、物,应该会让儿童更加坚持、专注;反过来,通过坚持、专注获得了成功,也一定会增强儿童的好奇与兴趣。事实上,图2中的每一条线都是值得我们解释、赋予其意义的。我们还可以将图1中的学习品质,都放在这样一个圆圈上,构成一个更加复杂、更多体现关系的网状结构。 (三)学习品质与五大领域之间的关系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学习品质单列为一个学习与发展领域。我国在研制《指南》的初期,也是计划将其单列的,后期才将学习品质渗透于五大领域之中。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更进一步理解学习品质的方法,就是认真阅读《指南》,填写表1。既可以从领域的维度入手,比如找出健康领域中的好奇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等;也可以从学习品质的维度入手,比如分别找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中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