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说明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承担的实验项目,并从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维修工具管理功能区、计算机拆装功能区、计算机硬件维护功能区、计算机软件维护功能区入手,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功能区的划分进行阐述[1],同时提出了实验室的优化建设及管理路径,旨在促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的升级[1]。
关键词:功能区划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TP3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8-0-02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承担的实验项目分析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承担着信息管理、网络技术等多个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验任务,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内部空间划分为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维修工具管理功能区、计算机拆装功能区、计算机硬件维护功能区、计算机软件维护功能区这五个功能区域[1],能够满足多人同时实验。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所承担的实验项目包括CPU的检测与安装、内存的检测与安装、硬盘的性能检测与安装、显卡的检测与安装、主板检测、硬盘分区与格式化、系统备份与还原、系统优化与数据恢复等,是强化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能力的重要活动与实验空间。基于这样的情况,持续优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模式与管理方法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功能区的划分
第一,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计算机组件展示区中,主要为学生真实地展示出计算机的内部结构、组成部分,让学生直观了解各个组件的形态、位置结构,提升其对计算机内部结构及组件的了解程度。对于该功能区域而言,不需要设置较大的空间,只要设置多层的展示柜(靠墙设置)即可。同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与这些构件进行直接接触,不应当在相应的展示柜上设置玻璃门间隔。如果一定要加设玻璃门间隔(如防尘需求等),则要确保该柜门间隔可以随时开启,且全部透明,保证学生能够随时观察、触碰计算机组件。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中放置的计算机部件主要用途为展示,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其形态、细节、连接方式等,而不需要将这些部件放置于计算机内进行使用。所以,可以不对这些部件的功能完整性进行过多要求。实践中,出于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成本的考量,可使用已经淘汰的计算机中所配置的电源、网卡、内存条、主板、散热器、显卡、CPU等基础部件,充实计算机组件展示区中的配置[1]。也可以保留一些在其他计算机中更换下来的部件(功能丧失、结构完成且外形良好)作为教具,在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内展示,最大程度发挥学校采购计算机组件的价值。
第二,维修工具管理功能区。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使用多种工具完成实验项目。因此,应当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中开设维修工具管理功能区域,对学生在实验项目(具体项目见上文)中可能用到的所有维修工具实施统一管理,防止维修工具遗失、重复性采购等问题发生,保证实验项目在展开过程中,学生可以迅速获取所需工具。通常来说,可以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中所需要的维修工具划分为七种类型:一是基础类工具,包括各种型号的螺丝刀、斜口钳、尖嘴钳等;二是耗材类工具,包括电容、贴片电阻、二极管等;三是散件替换类工具,包括鍵盘、鼠标、显示器等;四是设备类工具,包括耳机、24口交换机、移动硬盘等;五是软件类工具,包括硬盘分区工具、基础软件、操作系统等;六是测试类工具,包括数字万用表、测试仪等;七是清洁类工具,包括清洁液、清洁布、电脑除尘器等。针对这些维修工具,要分类别保存在储物柜内,在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整洁程度的同时保证寻找实验工具的效率。在开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前,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发放工具同时完成登记,并在实验结束后按照发放情况回收工具。
第三,计算机拆装功能区。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中,包括CPU的检测与安装、内存的检测与安装等一系列安装实验项目,需要学生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内展开。因此,在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过程中,需要在该实验室内划分出计算机拆装功能区,引导学生在该区域内落实计算机的拆装操作,使其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在进行该功能区的实验器材、设备配置时,应当充分考量其设置目标以及拆装操作对计算机构件的磨损。实践中,学生需要进行重复性拆装,若对拆装操作技巧掌握得不熟练,容易导致计算机组件严重磨损或毁坏。基于这样的情况,应在该区域内配置一些已经被淘汰的低配置计算机,保证相应计算机可以正常开机使用即可,不对其反应速度、分辨率等做出更多要求。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在计算机拆装功能区内加设防静电维修工作台,出于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成本的考量,也可以使用“定制工作台+防静电橡胶台垫”进行替代。另外,要将设置于计算机拆装功能区的计算机设备以成套的方式放置,方便学生取用,同时要求学生在拆解完计算机后重新组装,并可以正常应用。
第四,计算机硬件维护功能区。计算机的硬件维护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要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空间内开设计算机硬件维护功能区,带领学生在该功能区内开展计算机硬件故障判断与独立维修(计算机硬件故障处理)操作[1]。在配置该功能区内的实验器材、设备时,要选取一些已经被淘汰、包含一定故障的低配置计算机作为实验机,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故障诊断与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提前针对具有不同故障的计算机进行编号,如1号机为电源故障、2号机为外设故障、3号机为内存故障、4号机为主板故障等,方便管理。同时,要在该功能区内配置工作台。
第五,计算机软件维护功能区。计算机的软件维护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要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空间内开设计算机软件维护功能区,带领学生开展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常用软件安装、系统维护等操作。基于这样的实验教学目标,应当在该区域内引入配置处于中上水平的、具备正常光驱功能的计算机,方便学生在相应计算机内完成主流操作系统的安装。 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优化建设及管理路径探究
第一,保证配置最新微型计算机。结合前文说明能够了解到,在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过程中,普遍会在多个功能区内配置已经被淘汰的、存在故障的低配置计算机。这样的实验教学仪器设置方法能够在满足相应功能区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减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成本。但是,仅仅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中设置低配置计算机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入最新的微型计算机及配件或是品牌计算机,保证实验教学内容与现实工作情况不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在实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应当定期进入市场采购新型的计算机及其硬件配件,并使用苹果、联想、戴尔、惠普等常见品牌计算机展开演示实验,保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的全面性[1]。基于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积极与相关企业(如计算机维修机构、计算机配件售卖企业等)、当地的品牌计算机代理商形成合作关系,定期从中获取计算机展示机、配件样品等作为教具,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强化对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度。安全管理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实践中必须要强化对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度,保障学生的学习与实验安全性,并为学生营造安全水平较高的实验操作环境。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而言,需要重点从防火、用电安全两方面入手实施安全防护,例如,要配置数量充足且性能良好的灭火器、严禁私接电源、超负荷用电等。
第三,促进实验室运营管理的规范化。为了营造舒适良好、更为安全的实验室教学环境,应当结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促使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运营管理工作不断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该管理制度中,需要着重对进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内的教师与学生行为进行约束,具体如下:要求进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师生不得将危险品、食品带入室内,在降雨气候条件下不得将雨伞带入室内;严格按照设备、仪器的操作规程开展实际操作,一旦发现设备与仪器出现运行异常的情况,必须要第一时间上报至相关管理人员,严禁对事故进行隐瞒;自觉保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内的卫生与清洁程度,在结束实验与学习后按照要求关闭设备与仪器电源,填写使用记录;在离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前,切断电源、关闭门窗,避免事故的发生;严禁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内的物品(设备、仪器、展示区的零部件等)带至室外,如果不得不带出实验室进行特殊处理,则必须要经管理人员同意,并在完成出借手續的办理后带出。依托上述制度规则对师生的行为展开规范,能够更好地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环境备品的安全,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升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中,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实验室内部空间划分为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维修工具管理功能区、计算机拆装功能区、计算机硬件维护功能区、计算机软件维护功能区这五个功能区域。同时,结合配置最新的微型计算机、强化对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度等策略的落实,优化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桑桂军.计算机组装和维护专业实验室建设之我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2):97.
(责任编辑:张咏梅)
关键词:功能区划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TP3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8-0-02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承担的实验项目分析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承担着信息管理、网络技术等多个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验任务,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内部空间划分为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维修工具管理功能区、计算机拆装功能区、计算机硬件维护功能区、计算机软件维护功能区这五个功能区域[1],能够满足多人同时实验。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所承担的实验项目包括CPU的检测与安装、内存的检测与安装、硬盘的性能检测与安装、显卡的检测与安装、主板检测、硬盘分区与格式化、系统备份与还原、系统优化与数据恢复等,是强化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能力的重要活动与实验空间。基于这样的情况,持续优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模式与管理方法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功能区的划分
第一,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计算机组件展示区中,主要为学生真实地展示出计算机的内部结构、组成部分,让学生直观了解各个组件的形态、位置结构,提升其对计算机内部结构及组件的了解程度。对于该功能区域而言,不需要设置较大的空间,只要设置多层的展示柜(靠墙设置)即可。同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与这些构件进行直接接触,不应当在相应的展示柜上设置玻璃门间隔。如果一定要加设玻璃门间隔(如防尘需求等),则要确保该柜门间隔可以随时开启,且全部透明,保证学生能够随时观察、触碰计算机组件。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中放置的计算机部件主要用途为展示,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其形态、细节、连接方式等,而不需要将这些部件放置于计算机内进行使用。所以,可以不对这些部件的功能完整性进行过多要求。实践中,出于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成本的考量,可使用已经淘汰的计算机中所配置的电源、网卡、内存条、主板、散热器、显卡、CPU等基础部件,充实计算机组件展示区中的配置[1]。也可以保留一些在其他计算机中更换下来的部件(功能丧失、结构完成且外形良好)作为教具,在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内展示,最大程度发挥学校采购计算机组件的价值。
第二,维修工具管理功能区。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使用多种工具完成实验项目。因此,应当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中开设维修工具管理功能区域,对学生在实验项目(具体项目见上文)中可能用到的所有维修工具实施统一管理,防止维修工具遗失、重复性采购等问题发生,保证实验项目在展开过程中,学生可以迅速获取所需工具。通常来说,可以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中所需要的维修工具划分为七种类型:一是基础类工具,包括各种型号的螺丝刀、斜口钳、尖嘴钳等;二是耗材类工具,包括电容、贴片电阻、二极管等;三是散件替换类工具,包括鍵盘、鼠标、显示器等;四是设备类工具,包括耳机、24口交换机、移动硬盘等;五是软件类工具,包括硬盘分区工具、基础软件、操作系统等;六是测试类工具,包括数字万用表、测试仪等;七是清洁类工具,包括清洁液、清洁布、电脑除尘器等。针对这些维修工具,要分类别保存在储物柜内,在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整洁程度的同时保证寻找实验工具的效率。在开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前,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发放工具同时完成登记,并在实验结束后按照发放情况回收工具。
第三,计算机拆装功能区。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中,包括CPU的检测与安装、内存的检测与安装等一系列安装实验项目,需要学生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内展开。因此,在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过程中,需要在该实验室内划分出计算机拆装功能区,引导学生在该区域内落实计算机的拆装操作,使其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在进行该功能区的实验器材、设备配置时,应当充分考量其设置目标以及拆装操作对计算机构件的磨损。实践中,学生需要进行重复性拆装,若对拆装操作技巧掌握得不熟练,容易导致计算机组件严重磨损或毁坏。基于这样的情况,应在该区域内配置一些已经被淘汰的低配置计算机,保证相应计算机可以正常开机使用即可,不对其反应速度、分辨率等做出更多要求。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在计算机拆装功能区内加设防静电维修工作台,出于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成本的考量,也可以使用“定制工作台+防静电橡胶台垫”进行替代。另外,要将设置于计算机拆装功能区的计算机设备以成套的方式放置,方便学生取用,同时要求学生在拆解完计算机后重新组装,并可以正常应用。
第四,计算机硬件维护功能区。计算机的硬件维护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要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空间内开设计算机硬件维护功能区,带领学生在该功能区内开展计算机硬件故障判断与独立维修(计算机硬件故障处理)操作[1]。在配置该功能区内的实验器材、设备时,要选取一些已经被淘汰、包含一定故障的低配置计算机作为实验机,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故障诊断与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提前针对具有不同故障的计算机进行编号,如1号机为电源故障、2号机为外设故障、3号机为内存故障、4号机为主板故障等,方便管理。同时,要在该功能区内配置工作台。
第五,计算机软件维护功能区。计算机的软件维护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要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空间内开设计算机软件维护功能区,带领学生开展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常用软件安装、系统维护等操作。基于这样的实验教学目标,应当在该区域内引入配置处于中上水平的、具备正常光驱功能的计算机,方便学生在相应计算机内完成主流操作系统的安装。 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优化建设及管理路径探究
第一,保证配置最新微型计算机。结合前文说明能够了解到,在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过程中,普遍会在多个功能区内配置已经被淘汰的、存在故障的低配置计算机。这样的实验教学仪器设置方法能够在满足相应功能区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减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成本。但是,仅仅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中设置低配置计算机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入最新的微型计算机及配件或是品牌计算机,保证实验教学内容与现实工作情况不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在实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应当定期进入市场采购新型的计算机及其硬件配件,并使用苹果、联想、戴尔、惠普等常见品牌计算机展开演示实验,保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的全面性[1]。基于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积极与相关企业(如计算机维修机构、计算机配件售卖企业等)、当地的品牌计算机代理商形成合作关系,定期从中获取计算机展示机、配件样品等作为教具,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强化对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度。安全管理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实践中必须要强化对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度,保障学生的学习与实验安全性,并为学生营造安全水平较高的实验操作环境。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而言,需要重点从防火、用电安全两方面入手实施安全防护,例如,要配置数量充足且性能良好的灭火器、严禁私接电源、超负荷用电等。
第三,促进实验室运营管理的规范化。为了营造舒适良好、更为安全的实验室教学环境,应当结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促使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运营管理工作不断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该管理制度中,需要着重对进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内的教师与学生行为进行约束,具体如下:要求进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师生不得将危险品、食品带入室内,在降雨气候条件下不得将雨伞带入室内;严格按照设备、仪器的操作规程开展实际操作,一旦发现设备与仪器出现运行异常的情况,必须要第一时间上报至相关管理人员,严禁对事故进行隐瞒;自觉保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内的卫生与清洁程度,在结束实验与学习后按照要求关闭设备与仪器电源,填写使用记录;在离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前,切断电源、关闭门窗,避免事故的发生;严禁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内的物品(设备、仪器、展示区的零部件等)带至室外,如果不得不带出实验室进行特殊处理,则必须要经管理人员同意,并在完成出借手續的办理后带出。依托上述制度规则对师生的行为展开规范,能够更好地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环境备品的安全,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升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中,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实验室内部空间划分为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维修工具管理功能区、计算机拆装功能区、计算机硬件维护功能区、计算机软件维护功能区这五个功能区域。同时,结合配置最新的微型计算机、强化对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度等策略的落实,优化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桑桂军.计算机组装和维护专业实验室建设之我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2):97.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