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苏杭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_l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不假。杭州与苏州是我见过的最美的两座城市。
  那是八月最炎热的几天,杭州却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西湖上雾气升腾,遮住了湖中的三座石塔与白堤断桥,继而弥漫到湖畔树阴下的人行道上。我们骑车沿湖游赏,不觉来到岳王庙。黛色的石级与飞檐斗拱的殿宇沉稳地坐落在湖畔,苍翠欲滴的古树拥挤着从屋墙间溢出半个身来。屋宇庄严肃穆,正如岳飞将军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拾级而上,历历在目的便是陷害岳飞的秦桧等人的跪像,他们被铁栅栏圈着,上有斑驳的标示“请勿吐痰”,这标示分明透露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岳飞将军被奸臣所害的悲愤,和对奸佞小人的痛恨与不耻。细雨霏霏,为西子湖畔渲染上朦胧、忧郁和缕缕伤悲。
  今日之西湖,时尚又略显华丽。诗词歌赋中的美景在细雨与烟雾中变得模糊、唯美而神秘,如身披轻纱的美女,姿态妖娆。游人如织,嬉笑喧闹,街边小商铺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熏风、香茗、烟柳,陶醉了无数游人。从大宋王朝的临安至今日之杭州,风物依旧,繁华依旧。“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美丽的西子也许只能瞪着空洞的眼睛,在一片历史的空虚与悲愤中,发出这千年之问了。
  或许因为远离政治氛围,苏州与杭州的境遇大为不同。苏州如同一位隐者,挣脱了世俗的名利与荣辱,一切都显得祥和、宁静。老城区的夜晚,没有几盏灯,只有清冷的月色和青石板上的几片积雨折射出的微光。走在街上,偶尔有几家店铺尚未打烊。走进去,买几样喜爱的小吃,在夜色里慢慢享用,惬意与闲适悄悄地涌上心头。
  次日乘兴去同里一游。我们在码头租了条小船,泛舟河上。河两旁是飞舞的酒幌与古朴的民舍,不知从哪个角落伸出了片片绿阴,把一个个太阳的圆影投映在青瓦上,于是整个世界便简化为青黛、墨绿与灰白了。古镇的简单与美丽,在光影的流动中显露无遗,它唤醒了人们对纯朴生活的所有记忆。
  是什么造成了堪比天堂的两座城市如此大的差异?我想或许是历代帝王的治国之道与政治倾向使然。西子湖那么楚楚动人,却因南宋偏安一隅而染上了悲凉之心态,如一位“红妆守空帏”的怨妇,日夜翘首望着她逝去的辉煌,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灵秀的苏州如闺阁中待嫁的靓女,尚不知人间险恶,兀自做着宁静美好的梦。
  走过苏杭,我看到了芳容的湮没与隐者的闲逸,看到了人间天堂的角落……
  教师点评
  游历苏杭,不但让小作者大开眼界,获得关的享受,更让其产生了深沉的思考和感叹。同样美丽的两座城,杭州妖娆,苏州宁静,为什么风格差异如此之大呢?经过一番推敲对比,作者得出了结论,是“历代帝王的治国之道与政治倾向使然”。大多的学生游记文章往往侧重于写景抒情,而这篇游记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将写景、抒情同叙事、说理结合起来,并巧妙融为一体。游记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相结合,这样的文章既有关感,又有深度,当然令人刮目相看。其次文章语气平和,充满“静气”。作者以平静的心态、平和的语气、优美的语言将一路所见所闻所思娓娓道来,行文如林间清泉,优哉游哉,读来让人身心舒泰。
  (惠军明)
其他文献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攀升有食品因素等导致的结构性上涨因素,但物价水平与资产价格水平同向上涨,特别是资产价格的高企,恐怕还有必要作更深层次的探究。    主推手:粮价    对比相关数据我们发现, 2007年1-6月份食品价格上涨7.6%,其中粮食、肉类、蛋类、水产价格分别上涨6.4%、20.7%、27.9%和3.7%。这其中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是肉类价格(主要是猪肉价格)的上涨,由于肉价上
过年的味道,有些是能尝得到的,有些是能闻得到的,有些则是要用心去感受的。  过年的那段短短的、长长的归乡路,也就成为每个在外游子的“征程”。回家,回家,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每个游子回家的心情,那就是“急”。人是急的,心是急的,匆匆的脚步也是急的。只有进站的火车不急,总是一而再的误点、迟到了。  “我在路的这头,家在那头;我在漂泊的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异乡的这头,期盼在那头……”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
五味子性味酸温,临床常取其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温精止泻。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五味子除具上述作用外,还具有抗过敏的功效。笔者曾于60年代末收治一哮证(喘息性支气管炎)幼儿。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