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美德深度融合 培养学生自信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man8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7月7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组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联合举办的“我自信、我快乐——小学生自信心培养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王定东及体卫艺处专干徐春生,北京市“高参小”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甘北林,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中心主任谢春风,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梁威、体育组首席专家毛振明、育人组首席专家边玉芳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组各组的负责人,北京市各区(县)教研员,11所项目校领导及音、体、美教师共300余人出席了此次论坛。
  此次论坛分为主论坛以及体育组、艺术组、班主任育人组分论坛2个部分,在延续去年以行为习惯培养为主题研讨的基础上,交流“高参小”项目组在培养小学生自信心方面的阶段性成果,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与个性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总结并分享促进学生自信心成长方面的相关工作与经验,研讨班主任工作如何与体育、艺术相融合进行协同育人等问题。
  深度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主论坛会上,毛振明教授、边玉芳教授分别作了《全员育人 全面育人 协同育人 自信培养》《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有效策略》的专题报告,从体育以及班主任育人2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体育教育、艺术教育以及二者的结合有效培养小学生自信心。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校的校长、教师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分享。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音乐剧社团的学生表演了由项目艺术组和育人组共同策划和指导的原创音乐剧《长颈鹿不会跳舞》。
  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是受北京市教委委托,于2015年6月正式启动的参与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工作的项目,该项目具体分为体育、艺术、班主任育人3个项目,参与支持海淀、朝阳、顺义、昌平4个区的11所小学教育、艺术教育的发展。项目组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的资源优势,以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为辅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文化建设、学科教学、社团发展、教师培养、理论研究5个方面对11所小学进行具体深入地支持和指导,为这些学校量身打造切合学校实际的项目实施方案。
  会上,王定东委员对北师大“高参小”项目近2年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他认为,“体育、美育、德育的深度融合,可更好地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北京市‘高参小’项目今后的工作着力点和实施模式提供了参考”,并针对此次研讨会提出了以下5个方面的目的:1.进一步认清北京市“高参小”项目的推进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形式;2.总结近2年来所取得的成绩;3.交流并分享各个学校的经验;4.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方案;5.明确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甚至是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
  陈丽副校长表示,“高参小”项目是北京师范大学必须服务好北京小学教育发展的责任体现;从学术价值取向看,又是走向实践,在为实践服务的同时,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学有能力服務一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
  全员育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组分论坛以项目校开展“高参小”体育工作经验交流分享为活动主题,各项目校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分享好的经验和做法,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项目校之间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体育组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会上,各项目校讨论热烈,项目组成员积极解答了各项目校提出的问题。会后,毛振明教授为2016-2017学年已举办全员运动会的8所项目校颁发全员运动会体育工作表现优秀证书,并为所有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颁发结业证书。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李佑表示:“体育锻炼、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和意志品质的很好途径”。并提出4点建议:1.更新教育理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协同育人,尊重差异,做到全员育人,不仅依托体育教学,同时要依托家长,让家长参与进来;2.体育课程要形成特色;3.体育工作者要注重自身发展;4.落脚点要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毛振明教授为与会者播放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展示活动的精彩视频片段,激励项目校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并表示:“高参小”项目的成功伴随着体育教师的成长;学校要有新的转变(如要挖掘新的项目),要建立新的团队,互相帮助、互相激励,要对学生有信心,要有新的机制;班主任要把体育当作自己的事,其他学科教师要把体育当作促进其学科发展的事,校长要把体育当作大事,家长要体育当作家事;要明确长期目标和任务,设立短期小目标,逐步达到大目标,完成大任务。
其他文献
迎面接力游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游戏活动,它富有挑战性、竞技性,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以往课堂上迎面接力的规则是各队人数相等,两队面对面站立,发令后第一名学生手持接力棒快速跑到对面队后将接力棒传给对面的同伴,直到最后一棒的学生跑到终点,游戏结束。但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迎面接力跑游戏中,学生实力分配不均、上一次的接力比赛失败经历等,都可能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班级的“小胖
一、课堂教学“勤练”三策略  1.趣味性练习促“勤练”  增添练习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提高体能。如,长跑等内容单一、枯燥的练习项目,如果只是让学生们围着操场跑圈,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厌烦和懈怠,若在长跑过程中增添一些趣味,如追逐跑、设置“长征”路线的情境跑,则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长跑的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2.挑战性练习促“勤练”  课堂练习中,
编者按:2020年春季学期,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而打乱了节奏,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阻断病毒传播扩散渠道,各地各类学校纷纷按照教育部要求,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推迟开学。经过数十天上下一心的不懈努力,当前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多地开始陆续返校复课。不论是延迟开学期间的“停课不停学”,还是返校复课后的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教学,都让教师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内容,迎来了新的挑战。
管理松散、主题不明、有备无研等“闭门造车式”备课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和学生需求。受此背景的影响,集体备课的新形式应运而生。集体备课不仅能够帮助年轻教师的专业快速成长,而且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集体备课的部分问题,重庆市渝北区采用案例式、“领雁式”、引领式集体备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案例式集体备课,增强课程实施实效  案例式集体备课是针对备教材而言的,其与同课异
现阶段部分老城区学校受场地条件限制,无法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在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战术之初,体育教师采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知,提高学生快速且准确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主要从练习的时间、空间、器材及体育教师自身特长等进行有条件限制的教学方法。在小场地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采用条件限制法的目的是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它指向性强,解决问题精准,因此,在小场地学校实
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教育题材的经典影视作品中,对违纪的学生来说,学校的德育处总有一个教师像“噩梦”般的存在。笔者在学校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分管全校的学生德育常规管理工作。时常有些年轻班主任、科任教师管不了的学生会送到笔者这里,家长管不了的也会求助笔者。他们总认为笔者很厉害,不管多调皮的“小鬼”送到笔者这里都能搞定。  笔者有个制胜的法宝,那就是“惩戒”。在一片赏识教育声中,“惩戒”似乎成了禁土。“
2017年12月17-19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ZDA228)(以下简称“重大课题”)研讨会及第二批试点学校启动会议在重庆市珊瑚浦辉实验小学顺利召开。“重大课题”主持人、教育部青年長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汪晓赞教授,及来自全国“重大课题”的首批试点学校和准备参加第二批试点学校的学校校长、中小学体育教师共计260余人参
体能锻炼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可以用“赛”的方式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即将体能挑战的方式融入学生体能课课练、体能锻炼课或专项体能等的设计中,以丰富、活跃和激励学生参与体能锻炼,提高、强化和拓展学生体能锻炼的实效,让中小学生在体能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体能挑战“赛”的多样态设计  体能挑战“赛”的设计,应注重学生锻炼的兴趣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挑战欲望,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总能遇见一些“游离”于体育课堂之外的学生,他们与课堂教学保持一定的距离,大部分时间处于非参与状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笔者就曾教过这样一个叫悦悦的女孩。在我们认识的第一节体育课上,她就没有和大家一起上课,而是一个人躲在操场的角落,用怪异的表情偷偷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做游戏,没有与笔者交流,没有参与班级活动,没有融入团队,她如同一个孤独的“独行者”,游离在体育课的边
一、中考体育的价值思考  (一)现阶段中考的社会影响  现阶段,中考是选拔性的考试,普通高中的招生仅有50%左右的录取率,有些地区甚至还在降低。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20〕1号)提出“要严格按照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原则”;2021年教育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