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反思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听”不仅是取得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然而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法的发展还不完善,许多教师依然坚守着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比如反复式、穿插式、讲解式、选择式。试想,如果英语听力的课堂教学形式就在于录音机、磁带和答案的使用上,那么学生不如自学来提高,而教师又如何去体现“授课”二字的真正涵义呢?从英语听力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中可以看出,听力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从而解决学生到底应该“听什么”、“怎么听”这一根本问题。
最近,课题组对高二年级3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着重了解学生对英语课堂听力教学活动的看法。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听力课,即使有的同学喜欢,其理由也是很荒诞的。竟然有的同学喜欢上听力是因为课堂上可以睡觉、可以做数学作业、可以想自己所想等等。
教师又是如何看待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呢?通过调查和座谈分析得出:1.教师注意语言体系多,注意语言技能少,传授知识多,微技能的训练少,语法知识教学多,交际能力培养少。2.学生热衷于能够反映或表现自己交际能力的口语,甚至重视训练听觉敏锐的反应能力。3.准确地理解信息不像阅读那样有具体尺度,可衡量到底听懂多少。4.学生听话时缺乏准确透彻的理解,常满足于“大概”,“差不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5.学生除了在课堂里听到英语,其他时间几乎全部用母语交际,听到英语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6.学生在听音过程中有两种不正确的理解方法:第一,逐字逐句地理解,只要有一个词听不懂就被卡住,结果跟不上语速,出现漏听;第二,在听音理解过程中,往往受母语的影响,总要将每句英语译成汉语之后去理解其意义,这样无形之中在理解上多了个步骤。7.缺乏完整系统的听能训练,学生往往是在高一、高二练得少,到了高三年级再下工夫,听的能力很难突击提高。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发现学生的听力习惯有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有问题。只有改变学生的听力习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听力训练的欲望和热情,从而使听力训练有效展开,真正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理论依据
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正常人在醒着的时候,70%的时间用于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其中11%用于写,15%用于读,32%用于说,而至少42%的时间用于听。Krashen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方法是理解信息,或接收可理解输入,这里所说的信息或输入主要指口头语言。理解派教学法( Comprehension Approach)主张:“在教会话之前,应拿出一段时间训练听力……学生的理解技能得到充分提高之后,表达技能自然随之而来”。以上意见虽有偏激之处,但却能反映听力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听的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不少的弊端。反复式的方法突出了听英语的主题,但学生是被动的;穿插式的方法破坏了语篇的完整性;讲解式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和依赖心理;选择式的方法仍然难以解决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的问题。以上四种方式的教学都强调单一的听能训练,学生是被动的,对学生听的理解提高缓慢,所以都不是理想的听力教学方法。
课堂听力教学活动有效性实践研究
1.“听与说结合”的课堂听力教学活动
听与说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听力课应与属于运用性技能的“说”结合起来,听、说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三教学中曾遇到一篇有关抽烟( Smoking)的听力材料。这篇材料中有许多生词,必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于是,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一起讨论,设计了如下的听力活动。Step One:听力训练活动前的准备阶段a.教师先把题目( Smoking)写在黑板上。b.要求学生小组活动( Group Activity),讨论有关吸烟的危害问题,并通过联想(Brainstorming),信息差(Information gap),以及速写 (Speedwriting)等等,预测文章中可能出现的有关生词。比如:nicotine(尼古丁),tar(焦油),filter(过滤嘴), bronchus(支气管),lung cancer(肺癌),life expectancy(寿命),low tar tobacco(焦油含量低的烟草),等等。c.要求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活动结果,预测可能会听到的内容。d.然后要求学生仔细听,看哪个小组预测内容较为接近听力材料的内容。
教师在此活动设计中,要扩大听的输入,有针对地训练听的技巧,着重培养学生听的目的和兴趣。合理选择听的内容,听的材料无论难度和何种主题,语言要求真实自然、有交际意义,为学生创设有更多活动机会的训练过程。Step Two:听力训练进行中的任务与活动a.教师可设计多种形式的问题,比如: true or false questions(是非题);filling in the blanks(填空补缺题);answering questions(问答题);choice(选择题)等等。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带着任务和目的去听、为表达而听、为活动需要而听,独立地寻找相关信息力求正确地完成这些题目。b.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所要求的题目之后,教师可以再次组织学生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呈现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说出各自的理由。c.然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必须用英语说出True或False的理由。d.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在提出明确任务的听力练习时,有80%的学生能正确记住要求记的材料,而没有练习任务时,则有43%的人能达到要求。可见,有目的的听和无目的的听有很大的差别。Step Three:听力训练后的任务与活动,重点在于“说”的活动。a.要求学生复习和再现听力材料中的词汇和短语。b.要求学生小组讨论The harm of smoking(抽烟的危害)。c.组织全班开展辩论赛:Is smoking a healthy hobby?(吸烟是一个健康的嗜好吗?) 学生通过教师所呈现的材料,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单词或短语,获取了很多实用的信息。如果能让学生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开展新的活动,那么,在下次听力训练中,学生会更积极、更投入,因为他们需要从教师所呈现的材料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然后再用于新的活动,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而不是以听力结束而结束。为此,在听力任务结束后,要求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比如:The harmof smoking;或是要求学生展开全班辩论,比如:Is smoking a healthy hobby?根据英语教学法,这一阶段是从操练阶段转向交际活用的过程。重点由语言形式的听、辩转向意义、内容的理解和欣赏。教师要求做到:材料的控制性减少,活动内容自然,增强听与说的联系,也就是增强学生真实的交际活动。
2.“三段式”课堂听力教学活动法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环(Task-cycle):a.任务( task):学生执行任务;b.计划( 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c.报告( 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a.分析( 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b.操练( 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我们把典型的任务型教学活动称为“三段式”教学活动法。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课题组的老师自始至终将听力活动的策略融合其中,力求真实有效地开展听的活动。(1)在听的活动过程中,不论是听力强还是听力弱的学生,都会在听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瞬间中止的现象。遇到生词或难题时,要求学生不要立刻放弃,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新的信息上。(2)在听音过程中都善于利用英语特有的呼吸停顿、节奏,抓住有利时机快速记下有用信息。(3)听语篇时,听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整个单词或单句听得很清楚。听语篇时善于通过预测选择要点,根据选择项推知听音材料大致涉及什么内容;会出现哪类专有名词;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样便可争取主动,对即将听到的语篇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时也就得心应手了。(4)运用已有知识和课文中的新信息猜测意义或补充失去概念的策略。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大量信息的获得,不是单靠简单地输入词句结构就可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利用现有知识,联想讲话的具体环境和讲话者之间的关系等隐含线索,对输入的新信息进行逻辑推理来实现。
最近我校举行了一节高二英语听力教学观摩课。课题组的老师采用了Willis的任务设计模式共同设计了教案。按 照Pre-task,Task-cycle和LanguageFocus三段式实施任务型听力教学。课题是第四册第一单元听力练习(ListeningPractice): “Break the Ice”。1)前任务(Pre-task):a.要求学生收集有关ice的短语。b.采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要求学生联想在ice的短语在上下文中如何运用。(2)任务环(Task-cycle):
任务A: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预测,听力材料中的“break the ice”是什么意思?然后展开小组活动,讨论听力材料中的break the ice两层不同的含义。
任务B:要求学生第二遍听,抓住主要意思,并完成规定的题目。如:
(1) The expression “to break theice”means____.
(2) Now when you say that youhave not broken the ice with someone, youmean____.
任务C:小组活动:采用“翘板活动(Jigsaw)”法,小组同学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向全班汇报答案产生的理由。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任务A:再放录音,要求学生写出短语break the ice的意思,以及听力材料中出现的其他短语或是常用的一些惯用语。 如:be widely used,give birth to,get through,get started等等。
任务B:布置学生课后任务: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短语break the ice,自编一个故事或情景,目的是体现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以致用。
高中新世纪英语教材听力材料的设计大多以单元的中心话题为背景,内容呈现形式多样,有对话、故事、报道,访问等;内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录音语速适中;语音语调保真,易被学生接受;给学生增加了接触“活”语言的机会,能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熟悉英语口语形式,培养学生各种听的技能,如抓要点、抓细节、预测等;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3.“视听结合”的课堂听力教学活动
听力理解的难度有时并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语言环境的脱离,及其他感官提示的匮乏。因此在听力训练中着力通过听觉和视觉两者循序渐进的结合过程,使学生借助于感官提示最终实现提高听力理解的目的,其间穿插适当的文字资料,则将对能力的要求落实转化到近乎阅读理解的层面上,最后再逐步脱离文字等其他媒体的辅助,直至恢复到最初的单一听觉模式。
课题组老师在高一年级举行了一堂“视听”教学公开课,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Step 1:在不给予任何背景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单听一段音频文件,猜测其主要内容;
Step 2:播放与该音频文件相匹配的视频文件以检验之前的猜测是否吻合,同时以进一步增进理解;
Step3:根据材料内容,进行相关听力训练,包含缺词填空训练等;
Step 4:除去相关文字材料的辅助,再次观看视频文件;
Step 5:除去视频的辅助,重新播放音频文件,巩固对音频内容的了解。 “视听结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使用,结果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学生能充分调动各感官功能以达听力理解的目的。其中所设置的填空训练还于提高听力水平的作用之外,起到了培养学生抓关键词能力的功效。
4.“听写训练”为主的课堂听力活动
听写是在具有一定英语语法、词汇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听力训练。这个训练过程往往比较枯燥,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会吓怕很多学生,因而合理选择难度适当的文章则是听写训练的关键,文章总体字数在150字左右,可以逐步增加,过长的文章容易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挫折感从而导致放弃。在听写断句的过程中,最好不要过短或者过长,以一个意群为基本内容。通过3遍左右的原文听写为一个训练单位,最后对照原文,一定要自己努力去听明白、写清楚。写完后,进行一定的总结,看看哪些方面以后要注意改进,如拼写、词汇、语法点、特殊语音发音规律等等,特别是一些大众性的薄弱环节可以采用专题练习或者系统进行学习的形式进行提高,比如连读、爆破等等。常用的听写训练步骤如下.
Step 1:课文生词的解决;
Step 2: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Step3:布置学生复述课文的相关作业练习;
Step 4:听力材料中难点重点词汇的解决;
Step 5:听写活动。
听写过程中应该注意整体性和单一性的结合。第一次放音过程着重强调学生对听写材料的整体理解,给听力材料的具体方向做出正确的定位;第二次放音是要求学生快速逐字听写;最后一遍放音则要求学生统筹全局,不仅仅对每个单词拼写的检查和对遗漏单词的补充,重要是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接,逻辑顺序等。因而全文听写不仅考查学生听和写的能力,同时还强调学生的全局观,因为单一强调某个单词的正误往往会导致因小失大的后果。
5.“精听、泛听”结合的课堂听力教学活动
“精听”就是利用课上让学生精听文章的细节,重点把握文章所提供的主要线索和事实,并根据题材,具体对应问题类型,如表一。
“泛听”就是让学生带“任务”去听,听关键词,抓主线,边听边记,如人名、地名、时间。在听中耳、口、手、脑交替并用,充分发挥各器官作用。听前活动融于听力情景之中,调取学生的语言知识和主题知识。
这类活动可包括围绕一幅图画展开讨论,阅读一小段文章,设立情景,预测下文。听力材料不论长短都包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训练学生把听的重点放在捕捉材料的主要信息上。例如机场广播的flight number,boarding gate,desti-nation,是否晚点,晚点的原因及时间。对于叙述文章,教师可在播放前提几个问题,但应集中在学生所理解的内容上,多听一遍,学生就多理解一些细节,也会更喜欢自己的预测和推断。
最近课题组举行了一堂高三的听力教学研究课。课题是新世纪英语B6“Laws and Regulations”。课题组老师以精、泛结合理论共同设计了如下的听力活动。
Step 1:利用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话题有关内容。针对每一张图片精心设计了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此活动中,学生们自觉复习到了大部分刚学过的课文词汇,包括:thieves, theft, pickpocket, commitcrimes, be wanted by the police, oncourt, murderer, sentence to death,juvenile crimes.in prison等等。学生对即将可能要听到的词汇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为听力活动的开展打好了初步基础。
Step 2:教师把听力材料中出现的新词汇列出,如unsuccessful,strikea match, outline, burglar, chase,juvenile, delinquency, resent, rebel,influence等,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新词汇,随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词意配对,扫除了词语障碍,为听的活动打好进一步基础。
Step 3:要求学生根据听力材料中出现的词汇和即将要完成的听后练习来预测即将可能听到的内容。学生们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头脑风暴和信息差,与全班分享各组预测结果。
Step 4:放录音,开展听力活动,完成以下听力任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既要注意事件发展的全部细节,更要针对其中出现的一些动词,名词等主要词汇精听。
实验结果
2014年3月,课题组对高三(2)班和高三(5)学生进行了“有效性听力教学活动”调查。课题组发现,精心设计的听力课堂训练活动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始数据见表二和表三。
结束语
本文所设计的听力课堂教学活动是在听的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实施及课堂步骤,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已经在小范围内得到了初步的证实,并加以在周边几所中学进一步试验和完善。近期,课题组又一个老师在区域内成功地上了一堂英语视听课,得到了同行的充分肯定。
总之,教师要充分理解听的理论和策略,敢于打破传统的听的训练方式,从各个角度开发同一学习资源,即: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注重听力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努力在听的教学中减少盲点和失误,为广大高中学生的语言学习助一臂之力。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听”不仅是取得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然而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法的发展还不完善,许多教师依然坚守着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比如反复式、穿插式、讲解式、选择式。试想,如果英语听力的课堂教学形式就在于录音机、磁带和答案的使用上,那么学生不如自学来提高,而教师又如何去体现“授课”二字的真正涵义呢?从英语听力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中可以看出,听力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从而解决学生到底应该“听什么”、“怎么听”这一根本问题。
最近,课题组对高二年级3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着重了解学生对英语课堂听力教学活动的看法。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听力课,即使有的同学喜欢,其理由也是很荒诞的。竟然有的同学喜欢上听力是因为课堂上可以睡觉、可以做数学作业、可以想自己所想等等。
教师又是如何看待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呢?通过调查和座谈分析得出:1.教师注意语言体系多,注意语言技能少,传授知识多,微技能的训练少,语法知识教学多,交际能力培养少。2.学生热衷于能够反映或表现自己交际能力的口语,甚至重视训练听觉敏锐的反应能力。3.准确地理解信息不像阅读那样有具体尺度,可衡量到底听懂多少。4.学生听话时缺乏准确透彻的理解,常满足于“大概”,“差不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5.学生除了在课堂里听到英语,其他时间几乎全部用母语交际,听到英语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6.学生在听音过程中有两种不正确的理解方法:第一,逐字逐句地理解,只要有一个词听不懂就被卡住,结果跟不上语速,出现漏听;第二,在听音理解过程中,往往受母语的影响,总要将每句英语译成汉语之后去理解其意义,这样无形之中在理解上多了个步骤。7.缺乏完整系统的听能训练,学生往往是在高一、高二练得少,到了高三年级再下工夫,听的能力很难突击提高。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发现学生的听力习惯有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有问题。只有改变学生的听力习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听力训练的欲望和热情,从而使听力训练有效展开,真正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理论依据
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正常人在醒着的时候,70%的时间用于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其中11%用于写,15%用于读,32%用于说,而至少42%的时间用于听。Krashen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方法是理解信息,或接收可理解输入,这里所说的信息或输入主要指口头语言。理解派教学法( Comprehension Approach)主张:“在教会话之前,应拿出一段时间训练听力……学生的理解技能得到充分提高之后,表达技能自然随之而来”。以上意见虽有偏激之处,但却能反映听力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听的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不少的弊端。反复式的方法突出了听英语的主题,但学生是被动的;穿插式的方法破坏了语篇的完整性;讲解式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和依赖心理;选择式的方法仍然难以解决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的问题。以上四种方式的教学都强调单一的听能训练,学生是被动的,对学生听的理解提高缓慢,所以都不是理想的听力教学方法。
课堂听力教学活动有效性实践研究
1.“听与说结合”的课堂听力教学活动
听与说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听力课应与属于运用性技能的“说”结合起来,听、说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三教学中曾遇到一篇有关抽烟( Smoking)的听力材料。这篇材料中有许多生词,必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于是,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一起讨论,设计了如下的听力活动。Step One:听力训练活动前的准备阶段a.教师先把题目( Smoking)写在黑板上。b.要求学生小组活动( Group Activity),讨论有关吸烟的危害问题,并通过联想(Brainstorming),信息差(Information gap),以及速写 (Speedwriting)等等,预测文章中可能出现的有关生词。比如:nicotine(尼古丁),tar(焦油),filter(过滤嘴), bronchus(支气管),lung cancer(肺癌),life expectancy(寿命),low tar tobacco(焦油含量低的烟草),等等。c.要求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活动结果,预测可能会听到的内容。d.然后要求学生仔细听,看哪个小组预测内容较为接近听力材料的内容。
教师在此活动设计中,要扩大听的输入,有针对地训练听的技巧,着重培养学生听的目的和兴趣。合理选择听的内容,听的材料无论难度和何种主题,语言要求真实自然、有交际意义,为学生创设有更多活动机会的训练过程。Step Two:听力训练进行中的任务与活动a.教师可设计多种形式的问题,比如: true or false questions(是非题);filling in the blanks(填空补缺题);answering questions(问答题);choice(选择题)等等。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带着任务和目的去听、为表达而听、为活动需要而听,独立地寻找相关信息力求正确地完成这些题目。b.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所要求的题目之后,教师可以再次组织学生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呈现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说出各自的理由。c.然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学生必须用英语说出True或False的理由。d.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在提出明确任务的听力练习时,有80%的学生能正确记住要求记的材料,而没有练习任务时,则有43%的人能达到要求。可见,有目的的听和无目的的听有很大的差别。Step Three:听力训练后的任务与活动,重点在于“说”的活动。a.要求学生复习和再现听力材料中的词汇和短语。b.要求学生小组讨论The harm of smoking(抽烟的危害)。c.组织全班开展辩论赛:Is smoking a healthy hobby?(吸烟是一个健康的嗜好吗?) 学生通过教师所呈现的材料,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单词或短语,获取了很多实用的信息。如果能让学生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开展新的活动,那么,在下次听力训练中,学生会更积极、更投入,因为他们需要从教师所呈现的材料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然后再用于新的活动,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而不是以听力结束而结束。为此,在听力任务结束后,要求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比如:The harmof smoking;或是要求学生展开全班辩论,比如:Is smoking a healthy hobby?根据英语教学法,这一阶段是从操练阶段转向交际活用的过程。重点由语言形式的听、辩转向意义、内容的理解和欣赏。教师要求做到:材料的控制性减少,活动内容自然,增强听与说的联系,也就是增强学生真实的交际活动。
2.“三段式”课堂听力教学活动法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2)任务环(Task-cycle):a.任务( task):学生执行任务;b.计划( 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c.报告( 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a.分析( 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b.操练( 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我们把典型的任务型教学活动称为“三段式”教学活动法。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课题组的老师自始至终将听力活动的策略融合其中,力求真实有效地开展听的活动。(1)在听的活动过程中,不论是听力强还是听力弱的学生,都会在听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瞬间中止的现象。遇到生词或难题时,要求学生不要立刻放弃,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新的信息上。(2)在听音过程中都善于利用英语特有的呼吸停顿、节奏,抓住有利时机快速记下有用信息。(3)听语篇时,听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整个单词或单句听得很清楚。听语篇时善于通过预测选择要点,根据选择项推知听音材料大致涉及什么内容;会出现哪类专有名词;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样便可争取主动,对即将听到的语篇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时也就得心应手了。(4)运用已有知识和课文中的新信息猜测意义或补充失去概念的策略。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大量信息的获得,不是单靠简单地输入词句结构就可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利用现有知识,联想讲话的具体环境和讲话者之间的关系等隐含线索,对输入的新信息进行逻辑推理来实现。
最近我校举行了一节高二英语听力教学观摩课。课题组的老师采用了Willis的任务设计模式共同设计了教案。按 照Pre-task,Task-cycle和LanguageFocus三段式实施任务型听力教学。课题是第四册第一单元听力练习(ListeningPractice): “Break the Ice”。1)前任务(Pre-task):a.要求学生收集有关ice的短语。b.采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要求学生联想在ice的短语在上下文中如何运用。(2)任务环(Task-cycle):
任务A: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预测,听力材料中的“break the ice”是什么意思?然后展开小组活动,讨论听力材料中的break the ice两层不同的含义。
任务B:要求学生第二遍听,抓住主要意思,并完成规定的题目。如:
(1) The expression “to break theice”means____.
(2) Now when you say that youhave not broken the ice with someone, youmean____.
任务C:小组活动:采用“翘板活动(Jigsaw)”法,小组同学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向全班汇报答案产生的理由。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任务A:再放录音,要求学生写出短语break the ice的意思,以及听力材料中出现的其他短语或是常用的一些惯用语。 如:be widely used,give birth to,get through,get started等等。
任务B:布置学生课后任务: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短语break the ice,自编一个故事或情景,目的是体现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以致用。
高中新世纪英语教材听力材料的设计大多以单元的中心话题为背景,内容呈现形式多样,有对话、故事、报道,访问等;内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录音语速适中;语音语调保真,易被学生接受;给学生增加了接触“活”语言的机会,能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熟悉英语口语形式,培养学生各种听的技能,如抓要点、抓细节、预测等;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3.“视听结合”的课堂听力教学活动
听力理解的难度有时并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语言环境的脱离,及其他感官提示的匮乏。因此在听力训练中着力通过听觉和视觉两者循序渐进的结合过程,使学生借助于感官提示最终实现提高听力理解的目的,其间穿插适当的文字资料,则将对能力的要求落实转化到近乎阅读理解的层面上,最后再逐步脱离文字等其他媒体的辅助,直至恢复到最初的单一听觉模式。
课题组老师在高一年级举行了一堂“视听”教学公开课,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Step 1:在不给予任何背景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单听一段音频文件,猜测其主要内容;
Step 2:播放与该音频文件相匹配的视频文件以检验之前的猜测是否吻合,同时以进一步增进理解;
Step3:根据材料内容,进行相关听力训练,包含缺词填空训练等;
Step 4:除去相关文字材料的辅助,再次观看视频文件;
Step 5:除去视频的辅助,重新播放音频文件,巩固对音频内容的了解。 “视听结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使用,结果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学生能充分调动各感官功能以达听力理解的目的。其中所设置的填空训练还于提高听力水平的作用之外,起到了培养学生抓关键词能力的功效。
4.“听写训练”为主的课堂听力活动
听写是在具有一定英语语法、词汇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听力训练。这个训练过程往往比较枯燥,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会吓怕很多学生,因而合理选择难度适当的文章则是听写训练的关键,文章总体字数在150字左右,可以逐步增加,过长的文章容易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挫折感从而导致放弃。在听写断句的过程中,最好不要过短或者过长,以一个意群为基本内容。通过3遍左右的原文听写为一个训练单位,最后对照原文,一定要自己努力去听明白、写清楚。写完后,进行一定的总结,看看哪些方面以后要注意改进,如拼写、词汇、语法点、特殊语音发音规律等等,特别是一些大众性的薄弱环节可以采用专题练习或者系统进行学习的形式进行提高,比如连读、爆破等等。常用的听写训练步骤如下.
Step 1:课文生词的解决;
Step 2: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Step3:布置学生复述课文的相关作业练习;
Step 4:听力材料中难点重点词汇的解决;
Step 5:听写活动。
听写过程中应该注意整体性和单一性的结合。第一次放音过程着重强调学生对听写材料的整体理解,给听力材料的具体方向做出正确的定位;第二次放音是要求学生快速逐字听写;最后一遍放音则要求学生统筹全局,不仅仅对每个单词拼写的检查和对遗漏单词的补充,重要是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接,逻辑顺序等。因而全文听写不仅考查学生听和写的能力,同时还强调学生的全局观,因为单一强调某个单词的正误往往会导致因小失大的后果。
5.“精听、泛听”结合的课堂听力教学活动
“精听”就是利用课上让学生精听文章的细节,重点把握文章所提供的主要线索和事实,并根据题材,具体对应问题类型,如表一。
“泛听”就是让学生带“任务”去听,听关键词,抓主线,边听边记,如人名、地名、时间。在听中耳、口、手、脑交替并用,充分发挥各器官作用。听前活动融于听力情景之中,调取学生的语言知识和主题知识。
这类活动可包括围绕一幅图画展开讨论,阅读一小段文章,设立情景,预测下文。听力材料不论长短都包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训练学生把听的重点放在捕捉材料的主要信息上。例如机场广播的flight number,boarding gate,desti-nation,是否晚点,晚点的原因及时间。对于叙述文章,教师可在播放前提几个问题,但应集中在学生所理解的内容上,多听一遍,学生就多理解一些细节,也会更喜欢自己的预测和推断。
最近课题组举行了一堂高三的听力教学研究课。课题是新世纪英语B6“Laws and Regulations”。课题组老师以精、泛结合理论共同设计了如下的听力活动。
Step 1:利用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话题有关内容。针对每一张图片精心设计了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此活动中,学生们自觉复习到了大部分刚学过的课文词汇,包括:thieves, theft, pickpocket, commitcrimes, be wanted by the police, oncourt, murderer, sentence to death,juvenile crimes.in prison等等。学生对即将可能要听到的词汇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为听力活动的开展打好了初步基础。
Step 2:教师把听力材料中出现的新词汇列出,如unsuccessful,strikea match, outline, burglar, chase,juvenile, delinquency, resent, rebel,influence等,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新词汇,随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词意配对,扫除了词语障碍,为听的活动打好进一步基础。
Step 3:要求学生根据听力材料中出现的词汇和即将要完成的听后练习来预测即将可能听到的内容。学生们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头脑风暴和信息差,与全班分享各组预测结果。
Step 4:放录音,开展听力活动,完成以下听力任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既要注意事件发展的全部细节,更要针对其中出现的一些动词,名词等主要词汇精听。
实验结果
2014年3月,课题组对高三(2)班和高三(5)学生进行了“有效性听力教学活动”调查。课题组发现,精心设计的听力课堂训练活动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始数据见表二和表三。
结束语
本文所设计的听力课堂教学活动是在听的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实施及课堂步骤,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已经在小范围内得到了初步的证实,并加以在周边几所中学进一步试验和完善。近期,课题组又一个老师在区域内成功地上了一堂英语视听课,得到了同行的充分肯定。
总之,教师要充分理解听的理论和策略,敢于打破传统的听的训练方式,从各个角度开发同一学习资源,即: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设计,注重听力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努力在听的教学中减少盲点和失误,为广大高中学生的语言学习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