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16SrRNA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0~1岁婴儿,应用16S rRNA 荧光定量 PCR技术,分别测定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前,使用第3 d、5天时,及治愈后第7天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的水平。结果使用过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与未使用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粪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恢复明显快于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婴儿肠道菌群有普遍的杀灭作用,对婴儿肠道菌群改变的影响是轻微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会延迟患儿肠道微生态的恢复,但若合理使用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民族人群体质量指数(BMI)与体脂百分比(PBF)之间的相关关系及两个指标对于肥胖症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25例汉族和维吾尔族健康成年人进行体格检查,通过使用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与具有相同危险程度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心、脑血管及肾脏等靶器官的损伤更为多见.近年来,随着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涉及融合基因的产生、醛固酮合成酶(CYP11β2)基因多态性的改变、肾上腺异位受体的表达及7p21-22基因的改变等.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可能为此病的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RR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两位评价员做独立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LRP和RR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在阳性手术切缘率[RR=1.16,95%CI(0.92,1.44)]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目的 探索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的尿毒症患者使用阿魏酸哌嗪对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 43例CAP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2例,对照2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阿魏酸哌嚷,每次150mg,每天3次,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BP)、体重(BW)、血色素(Hb)、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白蛋白(Alb)等指标;分别检测二组治疗6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胰头及胰体尾微区血液灌流量动态变化及其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30)及实验组(n=150),实验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及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反复的急性发作将加速肺功能的恶化,而急性期发作有半数以上是由细菌或是病毒感染所致。在此期间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其中包括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
氧化/抗氧化失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吸烟是引起氧化/抗氧化失衡的主要危险因素,一方面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途径,引起具有伤害作用的促炎症介质基因表
氧化/抗氧化失衡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遗传因素很可能是决定吸烟者是否发展成气道阻塞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有些抗氧化酶的遗传多态性与COPD
前列腺癌病人的生存率有赖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生物学标志往往能在其他手段检出癌症之前揭示其存在,因此寻找前列腺癌的生物学标志物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利用尿液、前列腺液中的肿瘤学标记物对前列腺癌进行早期诊断简便易行.相对其他方法来讲是最为理想的无创性检测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最新进展(如端粒酶、hTERT、DD3、Annexin A3、GSTP1、DPTV等)作一综述。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基因定位于3q27,存在多个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脂联素分泌失调及其SNP在肥胖症、血脂紊乱、2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