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书店,或许并不是为了买书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o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了亚马逊,还有什么必要去书店?
  “开书店和卖书是两个概念。”贝克尔在成都国际书店论坛上说。他说的“卖书”是指把畅销书摆上超市货架。他认为“开书店”要做的事比这多。澳大利亚Gleebooks书店二楼有一个能容纳200多人的活动室,每个月这里要办三四场活动,包括阅读会、论坛、讲座以及新书发布会。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书店效仿这样的做法,一些书店为所在社区提供了会议空间,“有时候这些会议跟书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书店得到人们的信任。”
  酷客书店:你不可能只吃饭不买书
  酷客书店开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中央商务区,10年来,酷客书店在这里屹立不倒,生意越做越大,被美国知名网站评选为全世界20家“最美书店”。两位创始人最近准备去法国巴黎开第二家分店。
  酷客书店的特色是吃。
  早上供应黄油面包、酸奶和鲜榨果汁,午餐和晚餐有菲力牛排、奶酪香蒜烤鲷鱼、鹰嘴豆泥蒸胡瓜、素食汉堡和肉酱意面。“我们每周推出两款新主菜和两款新甜点,每年彻底更换一次菜单。”他们做的不是许多书店入口处的那种咖啡吧,而是真正的餐饮。
  每天中午,酷客书店都会变成周围公司员工们的高级食堂。餐饮占据酷客书店收入来源的60%。餐桌设在各个图书区的中央,坐在这里吃饭,离座返身一两米,就能从书架上取一册书来读。即便是单纯来吃饭的顾客,也无法忽视这些书。“人们不可能只吃饭不买书。”每天在酷客书店买书的人数接近来这里吃饭的人数。
  还有人在酷客书店结婚。酷客的音乐图书区办过一场150人参加的正规婚礼。新人是一对60岁左右的黄昏恋老人。婚礼从中午持续到下午两点,所有人都在狂欢。


  夏天的周末晚上,酷客书店还放露天电影,每场能吸引两千人观看。酷客书店也办一些作家签售会、艺术节和派对。“我们要做‘第三空间’,不是家也不是公司,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存在。”
  莎士比亚书店:住过作者3万
  1919年美國人西尔维亚·比奇在巴黎左岸开设莎士比亚书店,成为巴黎文人云集的文学地标。莎士比亚书店为詹姆斯·乔伊斯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载入文学史的重要事件。二战期间,书店被迫关闭。后来西尔维亚·比奇授权,把莎士比亚这个店名转给乔治·惠特曼使用。为了感谢西尔维亚·比奇的慷慨,乔治·惠特曼为自己的女儿起名西尔维亚·比奇·惠特曼。
  乔治·惠特曼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理想主义者,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他既是书店业主,更是文学庇护者,他经营的是一家文学书店,也是一家面向文学青年的青年旅馆。在这里住过的作家累计超过3万人。他们被称作“风滚草”——那些随着文学之风四处漫游的作家、艺术家、知识分子以及流浪者。这些留宿的写作者早上帮助开店门,营业时间会帮忙整理书架上的书籍。
  “书店是一个社会主义的社区,只是看起来像个书店。”每周六早上,乔治都会给住在书店的“风滚草”们做一些薄饼和蛋糕,有时候会拿自己的酒来招待住客。
  2006年,乔治正式将书店所有业务移交给女儿西尔维亚。如今书店里有3张床,另有1间作家工作室,最多留宿4人。人数少一点,更能专注写作。他们一般在书店住1周,最长不超过半年。
  莎士比亚书店设立了“巴黎文学奖”。评奖不定期举行,评委由书店员工、部分书店会员,还有书店特别敬重的作家组成。得奖者有1万欧元奖金,还可以在巴黎小住1周。上一届得奖的作品是《身体之电》,作者是医生,他根本没想到能得奖。
  在书店业受到越来越大冲击的今天,莎士比亚书店的运营却一直很好。它的信条是:在亚马逊买到的只是普通的书,如果要给女朋友送一个特别的礼物,莎士比亚书店可以办到。不论在店里还是书店的网站上买书,只要顾客提出要求,书店就会在读者购买的书上盖上书店的LOGO,并印上或手抄美丽的诗句。
  水石书店:跟顾客谈书,但不是为了卖书
  如果连锁书店的经营模式是让每家分店都一模一样的装修、一模一样的书,那是没有未来的。水石书店每个分店有权自主决定图书陈列和定价。要求是,要把书和东西卖出去,不要有退货;其次在折扣上大家要保持一致。
  水石书店耐心地营造书店和店员的存在感,店员主动而自然地招呼顾客,跟顾客谈论书,但又不是为了卖书。店员不穿统一的制服,店员和顾客是平等的。慢慢地顾客和店员、和书店建立越来越亲密的关系。
  草根球队莱斯特城队打主场比赛时,城中水石书店的店员会穿上该队传统的蓝色主场队服,店里也挂出更多蓝色的装饰来制造氛围。书店还会组织相关的讨论,比如哪支俱乐部可能最终获胜,“我们书店的活动都是跟文化紧密相关的,如果人们对这个感兴趣,它是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要做”。书店在夏天举行儿童活动,比如让孩子们比赛画书签,夏天结束的时候,书店收到近8000枚书签;圣诞季,书店会为孩子们举办讲故事比赛。
  多数实体书店节节败退,水石却逆流而上。现在他们卖书的折扣固定在7%。“可能在网上买能便宜40%,但是我们的顾客并没有这样做,他们非常忠诚,因为我们现在有个性,在书店经营上有热情。顾客喜欢上我们的书店,也会尊重我们爱我们。看到一本好的书,不在这里买而是上网买,他会觉得有点羞愧。”
  水石的目标是英国每个镇都要有一家分店,未来再开50家。
其他文献
为何会有好人恐惧症  我经常遇到一些自认为是好人也被别人称作好人的人,他们内心很困惑。他们希望奉行好人原则,却又为此惴惴不安。为此有些人甚至经常故意做出一些“坏”的举动,比如对别人的真诚冷嘲热讽,对一些本可以体谅的事挖苦讽刺。做这些举动是为了改善别人眼里的“好人”形象。但做完之后,他们又觉得不适。  他们是怎么了?他们患了好人恐惧症。  我们习惯了“善良是软弱者的最后避难所”这样的话,也用“好人卡
期刊
1从新闻中看出,包括徐玉玉在内的多起因电信诈骗猝死的受害者,都不像《三国》中周瑜那样是发觉被骗后当场而亡的,而是在报警回家后猝死。为什么?  因为有时候真正把我们逼上绝路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发生后人的一系列态度。通俗点说,不是骗子伤害了我们,而是被骗这件事严重摧毁了我们的自我价值。  那些被骗的可怜儿一般会这么想——我好蠢,所以我不配活在这个世上。  傻孩子,那些说你蠢的人才不配活在这世上呢,
期刊
执行力怎么那么差  案例一:谁去给猫挂铃铛  有一群老鼠开会,研究怎样应对猫的袭击。一只被认为聪明的老鼠提出,给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这样,猫行走的时候,铃铛就会响,听到铃声的老鼠不就可以及时跑掉了吗?大家公认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由谁去给猫挂铃铛呢?怎样才能挂得上呢?这些问题一提出,老鼠都哑口无言了。  这说明啥?说明科学合理的战略部署是执行的前提!战略如果脱离实际,就根本谈不上执行。  案例二
期刊
到农村老家去,偶尔发现一个没有外出打工的小青年和他老婆在大门口喝茶聊天,便有人夸赞,你看人家小两口这小日子过得多好啊!  这话里流露出的,不仅是羡慕,还有感慨。  没错,两口子都在家,虽说挣不着啥大钱,可能天天恩恩爱爱有说有笑,真的要比那些老公在外挣大钱老婆在家忙种田,一年落它几万十几万,就是天天见不上面的,要幸福。  现在的农村就是这样,很多家庭都是老公一年到头不回家,只把挣的钱寄回来。钱包虽然
期刊
提到华为的团队合作,很多人都会用狼来形容,“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团队合作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那它这种价值观是如何打造的呢?  华为员工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是聪明人,如何让一群聪明人围绕既定目标,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协作,而不是相互猜忌,相互计较,相互拉扯,这需要头狼(任正非)有卓越的领导能力。不妨说,华为的狼性团队合作文化,是任正非用大斧“砍”出来的。  而说穿了,这把斧
期刊
每位领导者必得威德并举,软硬兼备,游刃有余,解死结于无声,化难题于无形。  5000年前春秋时代所形成的诸子百家,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溯源。儒学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学提倡的“上善若水”,形成了国学智慧的巅峰,够我们反复研习一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就是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不但给我们做人的品行,还给我们做人的智慧。所言的“上善若水”更应该成为领导者的做人要素。  不是吗?水,含藏地
期刊
本来是有机会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再去巴西的,但想到那漫漫路程,还是打了退堂鼓。  2014年巴西世界杯之前,我随一个代表团曾经访问过巴西,从北京乘阿联酋航空公司的A380大型客机出发,8个多小时之后到达迪拜,休息5个小时,然后转机飞往巴西里约热内卢。在我的乘机记录中,8个小时算不上长距离旅行,但接下来的空中飞行时间大概是14个半小时,却是没有经历过的。  打发长途飞行的最好办法当然是睡觉,一觉7个小时
期刊
1今天窝在家里看了几集《黄小厨的春夏秋冬》。黄磊在做饭的时候忽然说,好想家,想太太,想孩子,想给朋友们做顿饭,因为拍《黄小厨的春夏秋冬》,已经很久没回家了。听一个胖墩墩的大眼男人边做饭边念念叨叨,说想家,还真的被温暖到了。  我一直觉得做东西吃,是一种特别好的放松,所以在周末,喜欢呆在家里做吃食。煮一点绿豆汤,接受不了豆皮,所以会守在锅旁,豆子刚刚煮烂的时候,豆皮像被海浪冲上岸一样,挤在锅边,抓紧
期刊
《叔向贺贫》是一篇有名的古文。叔向,晋国贤臣,春秋后期的政治家、外交家。他虽不曾官居高位,但以品格正直和富于才识而著称,孔子称赞他说:“叔向,古之遗直也。”  据说,叔向“美而有勇力”,栾怀子非常赏识他。栾怀子是栾桓子和栾祁的儿子,栾武子的孙子,范宣子的外孙。他乐善好施,有很多名士追随他,叔向也是其中之一。后来栾桓子去世,栾祁和家宰州宾私通,侵吞家产,担心栾怀子报复,便向当时的晋国正卿范宣子诬告栾
期刊
鵬姐是我以前的邻居,长我1岁。  她是东北人,才貌双全,性格独立有主见,像株昂扬的白杨树。在济南打工时他认识了老公朋,于是在济南安家落户。朋是独子,家境殷实,父亲经营着一家机械制造厂。朋在父亲厂里想干就干,不想干就玩失踪,我对他无甚好感。有时我也纳闷两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但始终没问出口。  一段时间后,鹏姐变了——她渐渐像一株生病的植物,原本润泽的面孔开始泛出青黄,原本柔美的面部渐渐瘦削生硬,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