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劳动教育,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信息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081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小学是打好人生底色的关键时期,从小学开始落实劳动教育,是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当下,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小学劳动教育,一方面保证了劳动教育实施的时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家庭”这一劳动教育主场所的优势,使劳动教育向序列化、系列化、层次化推进。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家长、学生明确劳动教育的时代使命与内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在家学习期间,家庭的教育作用尤为重要。但目前,仍存在过度溺爱重智轻劳的育人误区,以为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就是疼爱孩子,仍有部分家长认为“劳动就是当苦力,劳动没出息”,家庭劳动教育仍然缺失。如何提高家长的认识,纠正错误家教行为,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呢?我校制作了《一“劳”永“逸”》系列微视频,用生动的历史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导家长、学生充分认识热爱劳动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勿以事小而不为”“唯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意识,从而产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共鸣。视频还结合社会各界防疫抗疫的动人画面,生动诠释了劳动者爱国、奉献、创新的新时代精神之美。这些微视频通过钉钉、微信、QQ、网络电视等平台的推送,让广大家长学子在亲子共赏中启智明理,形成了“我劳动我光荣”的良好教育氛围。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假期劳动教育课程群
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的不同学段的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结合寒暑假期劳动的特殊性,梳理出放假期间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体系分为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低年级的目标为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中高年级的目标为养成良好的卫生、劳动习惯,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学会与亲人合作劳动。课程内容包括借助名人、家长的示范作用,树立并强化劳动意识和通过实践学习并强化劳动技能两方面。以微课、音频和几张指导、自主实践四结合,灵活运用的形式进行,以达到劳动教育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成效的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劳动教育与学科整合的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有舍弃力量的民间教育学。落实新时代的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五育并举,并把培养五育有机渗透,形成整体。生活即教育,劳动教育应该是一门综合课程,可以和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服务于生活和学习。如结合语文学科,开展欣赏“节气里的劳动美”活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节气特点,收集有关节气的古诗美文,通过诵读、赏析体会节气里展现的男耕女织、勤劳致富的诗意画面,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劳动者最美”的情感。又如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给学生推送节日文化视频,让其了解节日的来历,开展“过好中国节”活动,鼓励亲子共剪窗花,共包饺子,共做汤圆等,在劳动中了解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培育传承精神。此外,还可结合科学学科开展劳动工具小制作,劳动小实验;结合信息技术课所学的拍摄技巧为劳动场景留影等,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劳动教育成果展示平台
行为心理学21天效应告诉我们好习惯的培养需要过程,存在反复的现象,这需要学习者有意识地作自我控制。这对还缺乏自律自控的小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需要外因来助力解决。寒暑假期,整天面对着家人,若外力全集中在家长身上,难免会有矛盾摩擦产生,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即时、广泛、开放、交互、多样等优势,打造劳动教育展示平台,使之成为鼓励学生持续参与的兴奋剂,帮助学生“走好21天”的习惯养成之路,避免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如开展“我的21天成长录”展示活动,让学生分时间段拍摄或录制自己的劳动情景,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体验劳动带来成长的喜悦。也有的老师、家长把孩子的劳动情景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分享活动,这既满足个体被关注被肯定的需要,还让学生在欣赏别人劳动展示的同时,找差距,见贤思齐,化外因为内因,促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总之,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里,劳动教育不再以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在课堂上,取而代之的是以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的启发式、开放式、探究式的劳动课堂。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成为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当充分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其载体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丽丽,任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家园教育一体化[J].知识窗(教师版),2019(1):115.
[2]卓晴君.劳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工程[J].创新人才教育,2017(1):14-16.
[3]朱圆圆.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J].教育观察,2020(19):120-121.
[4]劳动技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J].张瑞凤.课程教育研究.2017(01).
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 浙江省温岭市温峤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信息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081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小学是打好人生底色的关键时期,从小学开始落实劳动教育,是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当下,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小学劳动教育,一方面保证了劳动教育实施的时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家庭”这一劳动教育主场所的优势,使劳动教育向序列化、系列化、层次化推进。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家长、学生明确劳动教育的时代使命与内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在家学习期间,家庭的教育作用尤为重要。但目前,仍存在过度溺爱重智轻劳的育人误区,以为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就是疼爱孩子,仍有部分家长认为“劳动就是当苦力,劳动没出息”,家庭劳动教育仍然缺失。如何提高家长的认识,纠正错误家教行为,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呢?我校制作了《一“劳”永“逸”》系列微视频,用生动的历史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导家长、学生充分认识热爱劳动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勿以事小而不为”“唯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意识,从而产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共鸣。视频还结合社会各界防疫抗疫的动人画面,生动诠释了劳动者爱国、奉献、创新的新时代精神之美。这些微视频通过钉钉、微信、QQ、网络电视等平台的推送,让广大家长学子在亲子共赏中启智明理,形成了“我劳动我光荣”的良好教育氛围。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假期劳动教育课程群
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的不同学段的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结合寒暑假期劳动的特殊性,梳理出放假期间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体系分为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低年级的目标为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中高年级的目标为养成良好的卫生、劳动习惯,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学会与亲人合作劳动。课程内容包括借助名人、家长的示范作用,树立并强化劳动意识和通过实践学习并强化劳动技能两方面。以微课、音频和几张指导、自主实践四结合,灵活运用的形式进行,以达到劳动教育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成效的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劳动教育与学科整合的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有舍弃力量的民间教育学。落实新时代的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五育并举,并把培养五育有机渗透,形成整体。生活即教育,劳动教育应该是一门综合课程,可以和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服务于生活和学习。如结合语文学科,开展欣赏“节气里的劳动美”活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节气特点,收集有关节气的古诗美文,通过诵读、赏析体会节气里展现的男耕女织、勤劳致富的诗意画面,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劳动者最美”的情感。又如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给学生推送节日文化视频,让其了解节日的来历,开展“过好中国节”活动,鼓励亲子共剪窗花,共包饺子,共做汤圆等,在劳动中了解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培育传承精神。此外,还可结合科学学科开展劳动工具小制作,劳动小实验;结合信息技术课所学的拍摄技巧为劳动场景留影等,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劳动教育成果展示平台
行为心理学21天效应告诉我们好习惯的培养需要过程,存在反复的现象,这需要学习者有意识地作自我控制。这对还缺乏自律自控的小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需要外因来助力解决。寒暑假期,整天面对着家人,若外力全集中在家长身上,难免会有矛盾摩擦产生,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即时、广泛、开放、交互、多样等优势,打造劳动教育展示平台,使之成为鼓励学生持续参与的兴奋剂,帮助学生“走好21天”的习惯养成之路,避免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如开展“我的21天成长录”展示活动,让学生分时间段拍摄或录制自己的劳动情景,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体验劳动带来成长的喜悦。也有的老师、家长把孩子的劳动情景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分享活动,这既满足个体被关注被肯定的需要,还让学生在欣赏别人劳动展示的同时,找差距,见贤思齐,化外因为内因,促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总之,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里,劳动教育不再以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在课堂上,取而代之的是以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的启发式、开放式、探究式的劳动课堂。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成为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当充分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其载体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丽丽,任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家园教育一体化[J].知识窗(教师版),2019(1):115.
[2]卓晴君.劳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工程[J].创新人才教育,2017(1):14-16.
[3]朱圆圆.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J].教育观察,2020(19):120-121.
[4]劳动技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J].张瑞凤.课程教育研究.2017(01).
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 浙江省温岭市温峤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