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行销一定要有大道理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xi2xjp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文章的魅力
  
  也许你还有点印象,1998年,市场上突然冒出一本“书”,从纽约卖到亚洲华人地区的寓言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十年过去了,现在这本书仍然在市场上销售,这原本只是一篇流传率很高的文章,透过好的翻译手法,把它包装增值后变成一本所谓的翻译书,有了创新的元素提升内容,就如同从经济舱升到了商务舱,价格订的比传统的翻译书还便宜,又可让USER心里觉得很舒适,那就对了。
  也就是说,不必百分之百的原创,文化产业也可以因为加值与包装,而产生新的价值,关键在于加上几个意见领袖“推荐人”写序,和一些视觉营销上必要的小插画,把字体变大,符合婴儿潮和X世代的壮年阅读族群;在辅助市场的亲子读书会上,一一告捷;把纸张页码变厚,让渠道陈列空间感的分量彰显出来。于是,一本深入人心的童话寓言,就成了管理丛书类的明星书了。
  它,以三个元素创造市场,文字寓言化的创新性+视觉漫画的易读性+低于翻译书性价比的超值性,加上ON LINE和OFF LINE读者CLUB的系统运作,产品生命周期变得很长,在垂直管理类型和水平励志类型市场上都能推得动。
  这个是从产品概念重新组合的模式: 从纽约的一篇短文,在海峡两岸变成一本热卖多年、口耳相传的畅销书。
  
  一公分的奇迹
  
  “一公分行动”,是一个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令人瞠目的CASE!
  2002年中国台湾有两大专业性的商业报纸,即《经济日报》和《工商时报》,原本《经济日报》的发行量和效益略胜一筹,但《工商时报》在改版时,让员工每天早晨上班前到渠道上,在报架上齐头齐尾横放的一堆报纸中将《工商时报》拉出“一公分”。在“一公分”总动员下,特别是周六、周日大家都去拉“一公分”,引起购报者特别注意,因此各渠道报架上《工商时报》的抽报率和阅报率相对拉高一些,同时实施零售报投准系统、机动补报作业,让原本《工商时报》与《经济日报》的零售市场占有率由43%对57%,逆转为53%对47%,特别是周六和周日的差距更是拉大。
  “一公分行动”,大家都去做,每天为自己家的报纸在市场上陈列尽一分心力,不但让读者靠近报架第一眼就看到自己家的报纸,也能实时反馈市场信息及补报作业。“一公分”总动员,把大家的心都串在一起,为战况空前的零售市场,留下一个创新的战例!
  
  在地资源的商机
  
  最近去过上海的人都有机会听过,或是去过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叫“田子坊”,老外都叫它FRANCH TOWN。
  这个田子坊,充满着文化冲击的流行板块,撞击出18个国家文化和70多家公司在这里落地,成了小资和老外圈子的流行指标,其实不是刻板的企业家加资金运作的商业模式,不是海归团队与洋战略胜利的LAND MARK地标,而是海纳百川的上海创新成功模式。
  谈到田子坊,要从1988年陈逸飞工作室在此设址开始,虽然陈逸飞的艺术作品颇为市场青睐,但却不具备构成特殊商圈的多元文化特质,特别是在这个居住环境与规划、文明轨道落差极大的泰康路狭窄巷弄聚落,一直人气不高,沉寂了很多年。
  2007年,有一位原本居住在泰康路窄弄的上海人Andrew高,出现了。
  Andrew高离开旅居30年的美国,回到上海老居所,在童年纪趣的记忆里,看到一个个“$$”的亮光,有了租店经营的想法。他善用人脉资源,取得好的租赁店面及楼盘,再转租给特定对象,就是所谓的二房东策略。
  他慎选业态及租赁者,花很多时间做调研,了解消费者为了什么去田子坊与希望得到什么,因此他可以精确找到租赁伙伴,共同经营每一家店。如果你的PLAN很好,你不必先投资,他会按照你的规划设计完成你的想法,再从每月营业收入中抽一定比例金额,这对租赁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风险降低了。
  在这种共同运营的伙伴关系下,田子坊目前有300多家店,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上海流行文化,颠覆性地挤压出不同世代和文化的自主性,充分表达出“都可以”或“我也是”的特殊性和传奇。
  有想法的文化人或艺术家,可以在这里找到感觉和空间,来表达自己。有品位的小资及年轻人,在这里消磨时光与消费,都有一种“我也是”艺术生活家的新体验情愫。
  听说继几米系列商品进入田子坊后,诚品书店也在积极洽谈中。田子坊的商机和人潮,更是成为不可忽视的吸纳资源的强大聚落。
  而即将来临的世博商机,更将带来一波波空前的人潮……
  文化创意产业,是很吸引人的。
  谁说一定要原创或自创的产品才能扬名立万?
  如果你没有雄厚的资金,它可以从一篇文章蜕变成一本书,像《谁动了我的奶酪》。
  如果你没有时间和组织,它可以从“一公分行动”逆转市场占有率,像《工商时报》。
  如果你没有完备的商业模式和团队,它可以从一间店面的租赁扩大成商圈,像Andrew高从田子坊一间店面的在地资源开始。
  看看自己,身边有什么资源与优势,加以包装,用心打造新的服务概念,没有强大的团队和雄厚的资本运作,都能有空前的成绩。
  谁说行销一定要有大道理!
其他文献
1月27日,上海,天空飘着雨。傍晚时分,Oton(胡伟权)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正在处理一封从悉尼发来的电子邮件。这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旅游局(以下简称澳大利亚新州旅游局)北亚区的局长,远离大本营,在上海井井有条地安排着各项工作。  Orton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书卷气十足,说话简捷明快,言谈间会不经意地笑起来,双眼放光,让周围的空气活跃起来。  年轻时,Oton曾经只身一人带领一个香港旅行团赴欧洲旅
期刊
红岁,是深圳市彩云红集团旗下的茶品牌,而彩云红集团,则是由中国研成顾问机构创始人姚研成在从事多年品牌策划、项目设计等顾问工作后,转向实业发展而创立的公司。作为营销模式设计专家,姚研成在打造红岁品牌的过程中,坚持了他一贯独特的策划风格。  首先,在产品的包装上,红岁高举高打。据姚研成透露,除了采用与世界品质接轨的优质贵金属作为产品的包装材料,他还以高薪聘请了来自欧洲、日本等地的世界级设计师为红岁茶设
期刊
“在当今世界的三大饮料中,茶叶品牌首推英国立顿。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叶品牌。由于缺乏品牌效应,7万家中国茶厂在总体实力上竟难敌一家立顿,立顿茶业年产值相当于中国茶业年产值的七成。”2008年年底新华社的一则报道,披露了国内茶产业多年来有品类、有名茶、无名牌的尴尬现状。  将中国茶叶企业和立顿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双方的差别非常明显:前者仍然按照农产品的方式生产、销售茶叶,在蒸
期刊
“7万家中国茶厂敌不过英国一家立顿”的报道出现在报端,让拥有几千年品饮历史的中国茶叶颜面扫地,一时间,争创世界级茶叶品牌成为众多中国茶叶企业的首要追求。很快,中国茶品牌走向世界的消息扑面而来,似乎在一夜之间,中国茶扬眉吐气了。彩云红·红岁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代表。殊不知,这种极端的运作方式不仅不利于茶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反而是有害的。  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彩云红·红岁算是商业上的成功吗?彩云红·红岁的营
期刊
“巴黎警钟长鸣,人民又起义了。”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描述19世纪法国革命时的这句经典语,如果除去其间鲜明的阶级仇恨因素,仅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用作对红星美凯龙(以下简称红星)营销模式的叙事起点,似乎很恰当。  红星起步于江苏常州,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在全国32个城市开办了50多家商场,2008年销售额为235亿元。根据规划,到2010年,红星店面数要突破80家,并于A股上市;到2020年,红星在全
期刊
中国茶叶企业如何打造品牌?或许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茶业营销的特殊性    客观上讲,相较于一般快速消费品,茶业营销确实有一些特殊性。比如,与集体土地所有制相联系的规模化生产难题;原茶生产的标准化问题(甚至基本的商品化问题都没有解决,比如品种、质量等级标注);茶叶消费不方便和储存的问题(连带的依赖传统渠道销售的问题);几千年形成的基于产地和茶叶品种消费习惯与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茶叶诸侯经济
期刊
从地球暖化、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迹到低碳经济,这一连串对人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就反反复复地被全世界的人们讨论着。不管你喜不喜欢,想不想费神去理解,这个攸关人类环境的议题在2009年12月18日召开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被推向了高潮。关于此次为期12天、以拯救地球为名义召开的会议,我们通过媒体更多地看到了各国的政治角力与经济利益的博弈,但不可忽略的是,在沸沸扬扬
期刊
市场上有多少种力量,就有多少种变量,影响着市场竞争格局。比如,竞争者的多少、政府的产业政策,以及消费者力量的变迁(年轻消费者取代上一代成为市场主力)等。  2007年12月,中国政府启动“家电下乡”工程。在第一轮和第二轮“彩电下乡”招标中,由于实行最高限价,在内地市场销售的9个外资彩电品牌均作壁上观。然而,在2009年的第三轮“彩电下乡”招标中,除了日立和松下置身事外,夏普、索尼、三星、东芝、LG
期刊
的确有很多企业利用互联网做了一些漂亮的营销战役(campaign),所谓漂亮,就是指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包括品牌意义上的和销量意义上的)。但总体来说,互联网的出现,并非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反而是在抬高。  利用网络进行营销,本质上是将网络视为一个媒体。但就媒体而言,它的经济学和一般商品的经济规律是不同的:大量的供给不会降低价格,却抬高了价格。随着网站越来越多—按照CNNIC在2009年7月发布的
期刊
无论你像Malcom Gladwell在其作品《引爆点》中所描述的,将他们视为专业人士或是具有广泛社会联系的人,抑或是仅仅将他们视为舆论领袖,全球大部分市场都有一小部分具有影响力的消费者能够对企业及其品牌的声誉好坏和经营成败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显然,让媒体、政府、行业分析师和非政府组织(NGO)等传统的舆论形成群体站在你这一边,是非常重要的,但广大的普通群众中的舆论领袖对于你来说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