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中绿原酸及鞣质成分的制药技术研究分析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中药注射液的安全问题都是医疗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中药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是亟待解决的困难。绿原酸存在于多种中药注射液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然而也被很多专家学者怀疑为中药注射液中的致敏成分。鞣质是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约有70%的中草药中含有鞣质,鞣质属于多元酚类化合物,能与蛋白质形成沉淀,能与中药注射液中其他已知或未知成分形成不溶性微粒,进而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本研究着眼于两种中药注射液中普遍存在的重要成分,探讨中药注射液的制药技术。
  1绿原酸
  1.1 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剂和绿原酸的致敏性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分子式C16H1809,相对分子质量354.30,是由咖啡酸(cafeic acid)与奎尼酸(quinic acid,1一羟基六氢没食子酸)生成的缩酚酸,异名咖啡鞣酸,系统名1,3,4,5-四羟基环己烷羧酸一(3,4一二羟基肉桂酸酯),化学名3-O一咖啡酰奎尼酸(3-O一cafeoylquinic acid),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
  绿原酸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中存在广泛,常见的中药材如:金银花、忍冬藤、鱼腥草、茵陈、栀子等,其中均含有绿原酸成分。调查表明,这些含有绿原酸的中药成分往往是各种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料,这就说明,绿原酸这种物质在中药制剂中式广泛存在的。
  在中药制剂引发的众多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首当其冲,约占90%左右。研究表明,过敏反应的发生与绿原酸成分的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尚无确凿证据表明,绿原酸就是过敏反应的反应原,但是根据系统的实验以及绿原酸的性质研究,绿原酸成为致敏原的可能性极大[1]。
  1.2绿原酸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在绿原酸的提取过程中,应该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提取溶媒的选择,溶媒与提取材料的液料比,浸提次数,浸提温度和时间,有机溶液浓度以及PH值。通过一系列正交筛选实验,我们在众多因素中选取最合适的条件组合,达到最高效最经济的提取效果。常用的绿原酸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水提法(用10倍量和8倍量水将生药煎煮两次,每次两小时,将提取液合并后过滤减压浓缩至干);稀醇提取法(用10倍量和8倍量70%乙醇将生药提取两次,每次两小时,讲提取液合并后过滤减压浓缩至干);脱脂醇提法(先用乙醚冷浸两小时脱脂,后用95%乙醇提取24小时,重复两次,将提取液合并后过滤减压浓缩至干)。
  在能够合理高效地提取绿原酸的前提下,怎样得到高纯度高转化率的产品的关键就在于之后的分离环节,绿原酸的分离方法主要有石硫法、有机溶剂萃取法、铅沉法、醇解法、超滤法和树脂柱层析分离法。每种方法都各有优势,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经验确定最终的分离方案。
  1.3 绿原酸制备工艺
  绿原酸的提取工藝很多,但能够真正在生产实践中广泛推广的是水煎煮法和醇提法,两者各有利弊。水煎煮法可以降低提取成本,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浸膏提出率,但相比之下提取物中所含杂质成分较多,需经过多次提取才能达到极值,而且高温条件下容易引发绿原酸氧化。醇提法相对成本较高,提取时间长,脂溶成分在提取物中比例增加,但其中杂质较少,绿原酸提取率高,且温度不会造成绿原酸的氧化。综合看来,在酸性条件下的乙醇提取法优于水提法。经过一系列实验对绿原酸分离纯化的条件摸索,优化方案为先用Zn2+对金银花提取物进行初步富集分离,然后利用JAD-1400大孔吸附树脂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同时剔除Zn2+富集分离绿原酸时带入的大量无机盐离子。
  2鞣酸
  2.1含鞣酸的中药注射液和鞣酸的致敏性
  对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制成中药注射液,是一种直接、快速、疗效显著的方法。但是中药成分复杂,注射液的质量难以控制,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症状,包括全身红色斑疹、恶心、眩晕、寒颤、高热、头痛、中风、偏瘫合并心衰直至死亡[2]。实验证实,这些不良反应很可能是中药注射液中未除去的植物蛋白和鞣酸所致,常见的中药注射剂如清开灵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鱼腥草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都有相关过敏情况发生。中药注射液在肌注时明显的疼痛与鞣酸有关,其与和蛋白结合生成鞣酸蛋白难以被机体吸收,从而引起局部硬结。所以,在中药注射剂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怎样能够更好检测和去除鞣酸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2中药材中鞣质的识别
  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黄烷醇是构成鞣质的基本单位,也是其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的环节之一。在鞣质的识别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探测这些物质来判断中药材中是否含有鞣质或鉴别其含量,这样也就避免了鞣质检测中复杂而繁琐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对于中药鉴别经常采用的方法包括薄层鉴别法(TLC),HPLC法和HPLC-PDA法。TLC法能够提供被检中药制剂的色谱行为,也能提供不同显色方法下的光谱特性,因此其得到的结果是多维的,准确的,但是很难做到成分的定量分析。HPLC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对其信息运用限于色谱行为。HPLC-PDA结合色谱和光谱行为,综合了上述方法的优点,能够做到鞣质检测的精确定量和定性,这也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3]。
  2.3鞣质的去除工艺
  去除鞣质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热处理冷置法、明胶沉淀法、石灰乳-H2SO4沉淀法、聚酰胺吸附法、酸性醇沉法、碱性醇沉法、铅盐沉淀法、生物碱沉淀法、氨水沉淀法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联合使用,从而达到最好的鞣质去除效果,比如欲除去溶液内的高分子杂质,可以先用水醇法或石灰乳-H2SO4沉淀法处理,再用热处理冷置法处理,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要根据中草药性质的不同采用合适的去除方法,如对于有效成分为黄酮、蒽醌或香豆精类的中药注射液就不应该用酸性醇沉法去除鞣质,因为较低的PH会同时降低鞣质和酸性成分的极性,使得有效成分损失过多[4]。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液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不良反应成分的鉴定去除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绿原酸和鞣质都是广泛存在于中草药和中药注射液中的物质,其对于药物疗效的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医务科学工作者对于这两种物质的研究一直在继续,使得中药注射液的使用能够更安全,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黄芳华.绿原酸及其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状况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2): 2716-2720.
  [2]马勇,王恩德,邵悦.膨润土负载壳聚糖对中药注射液中鞣酸的吸附作用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3, 20(2): 22-24.
  [3]蔡垠,吴军,贾晓斌. HPLC-PDA识别中药材中的鞣质成分[J]. 中成药,2007,29(10):1510-1512.
  [4 ]王健,徐自升,毛宏亮. 中药注射液中鞣质去除方法的探讨[J]. 基层中药杂志, 2001,15(5): 51-52.
其他文献
中石油发布新闻稿称,针对致密油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领域开展的油气藏储层改造技术重大现场攻关试验取得重大突破。
目的 比较湿片镜检法与革兰染色镜检法在诊断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1年8月~11月经BV速蓝试剂检验结果为阳性的阴道分泌物标本406例进行湿片
故障现象:一辆2008年产广汽丰田汉兰达运动型多功能从,车型为GSU45L,搭载2GR发动机,行驶里程21万km。用户反映该车前2个车门外把手的开锁功能失效。检查分析:维修人员试车,发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国初中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对初中教育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从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课堂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引入双语教学可以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是医学工作者必备工具。同时在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对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学,在现有环境下如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它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强度,养成积极主动探索习惯。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考试机械分成一定类型,记忆题型,学生纯粹成为接
电路是电气设备运转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故障发生的集中点。在电路故障检查和维修中,如果检测方法不正确的话,就会误判,不仅会造成故障扩大化,且增加了维修时间,降低生产效率,造成
大量输血是指在24h内输血量大于或等于患者血容量[1~4];或24 h内输血量≥10 U的红细胞悬液[3,5];也可指在严重创伤或紧急状况下,患者3h内失血量大于或等于50%血容量或失血速度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构建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激发学生质疑、提问、探究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全面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以此来综合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角色,积极构建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意识;价值;构建  【中图分类号】G6
故障1  关键词:总线、GPS控制单元  故障现象:一辆2015年产长安福特翼虎运动型多功能车,搭载1.5T发动机和6F35自动变速器,行驶里程约6万km。用户反映该车最近在长时间停放后,再次起動时仪表板的驻车辅助、驻车制动、ABS系统以及防滑系统故障警告灯出现间歇闪烁的情况,发动机转速表指针摆动,且有时在行车过程中,空调会自行打开或自行关闭。  检查分析:车辆进厂时,用户描述的故障现象并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