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⒈什么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因重认知轻情感而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如此,情境教学将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从而将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训练统一在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美术知识,而且发展了审美能力。教学情境所创设的情境,首先注意渲染具有一定力度的氛围,使儿童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起了相应的情感,儿童在情感的驱动下主动积极地投入认知活动。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因而,道德教育必须重视从“动情”到“晓理”的过渡,而不是相反。至于审美活动,则更离不开情感的驱动,没有情感的审美活动是不存在的。因此,诱发学生的审美动因,是审美教育成功的关键。既然审美活动是情感为核心的心理活动,那么诱发其动因,就可以从诱发学生的情感着手。总之,要全面推动儿童的生命活动,就必须激活、释放蕴藏在儿童身上取之不竭的情感能量。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思想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可以说是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审美活动,如何以情境教学的“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胸中的情绪呢?中介就是教师之情。
⒉教学情境的特征。第一,亲和性;第二,广阔性;第三,整体性。
⒊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从情感教育的意义上讲,情境即是有“情”之“境”。这里的“情”,缘自教师至大、至深、至纯的情感的倾注与投入,缘自对蕴含于自然、生活、作品等形象世界之中的情感因素的挖掘与共鸣,也缘自学生内心世界取之不尽的情感能量的开发与利用。三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弥漫着浓郁情感色调的场景或氛围、情境。伴随着情境,儿童经历了“关注 → 激起 → 移入 → 加深 → 弥散”的情绪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儿童从关注,产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积极的态度倾向,至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教学活动;然后,自己的感情逐步加深,最终由于情感的弥散渗透到儿童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逐步融入儿童的个性之中。
二、在美术学习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⒈创设富有文化气息的情境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價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例如在六年级《家乡的楼房》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花时间收集家乡楼房结构特征的信息,建立家乡有哪些不同风格的楼房建筑的信息平台;根据自己的喜好再去搜集相关楼房建筑的资料,比如建筑特色,历史背景等等;然后回到课堂以记忆画的形式画出来(也可以事先实地写生);最后将画与文字资料分期在黑板报上发表或自行分组协作设计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小报。这次教学活动,不但有效地完成了一次美术技能习练,而且还使学生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如对教堂,基督教,中国古建筑,佛教,道教,别墅,乡土历史等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得到了一次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
⒉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
当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就会变得欢乐有趣。在上《多姿多彩的靠垫》这一课的时候,在开课的设计上,如果选用出示一个靠垫让学生说出它是什么的话,这样显得有些普通和生硬,学生会认为靠垫只属于家庭里的一个物品,虽然在家里用过靠垫,但是对它没有什么“感情”,不能激起学生的情绪。课前,我让学生们都带来一个靠垫,再次感受、体验一下它给我们带来的感觉,并相互参观、介绍自己的靠垫给别的同学。在开课时使用了适当的情景,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在讲解适合纹样时始我运用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这两个专业性较强的术语来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和圆形的适合纹样,但本课是面对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这样专业的词语理解不够深。只是记住了很模糊的概念,只是把概念灌输到学生的脑中,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同时也不符合由简到难、由浅如深的教学理念。课后我在导入学生进入探究的情景上进行了改动,用了事物来演示,让学生自己发现。以一个正方形做底,剪出了四条鱼的图案,我先放了一条鱼在上面,而且有意的放歪了让学生纠正,这样同时加深了他们在构图上的印象。然后我拿出了两条鱼,请学生自愿到前面来以自己喜欢的位置摆到纸上,这种轴对称的形式他们以前在对印画中接触过,所以很容易就摆出来了。我又拿出了三条鱼请学生到前面来摆出,这个过程中学生摆出了很多形式的图案组合,我让他们选择了一下哪个更好看一些,他们大多数都选择了以中心对称形式摆出的那个图形,借此来引导他们更好的了解中心对称。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说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但学生都明白了,也会用了。最后我拿出了四条鱼没有让学生摆,而是说让他们在选用这种方法时可以试试用更多的鱼怎么摆,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新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画来美化丰富求学时代的生活。
⒈什么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长期以来因重认知轻情感而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如此,情境教学将情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从而将欣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训练统一在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美术知识,而且发展了审美能力。教学情境所创设的情境,首先注意渲染具有一定力度的氛围,使儿童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起了相应的情感,儿童在情感的驱动下主动积极地投入认知活动。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因而,道德教育必须重视从“动情”到“晓理”的过渡,而不是相反。至于审美活动,则更离不开情感的驱动,没有情感的审美活动是不存在的。因此,诱发学生的审美动因,是审美教育成功的关键。既然审美活动是情感为核心的心理活动,那么诱发其动因,就可以从诱发学生的情感着手。总之,要全面推动儿童的生命活动,就必须激活、释放蕴藏在儿童身上取之不竭的情感能量。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思想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可以说是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审美活动,如何以情境教学的“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胸中的情绪呢?中介就是教师之情。
⒉教学情境的特征。第一,亲和性;第二,广阔性;第三,整体性。
⒊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从情感教育的意义上讲,情境即是有“情”之“境”。这里的“情”,缘自教师至大、至深、至纯的情感的倾注与投入,缘自对蕴含于自然、生活、作品等形象世界之中的情感因素的挖掘与共鸣,也缘自学生内心世界取之不尽的情感能量的开发与利用。三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弥漫着浓郁情感色调的场景或氛围、情境。伴随着情境,儿童经历了“关注 → 激起 → 移入 → 加深 → 弥散”的情绪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儿童从关注,产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积极的态度倾向,至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教学活动;然后,自己的感情逐步加深,最终由于情感的弥散渗透到儿童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逐步融入儿童的个性之中。
二、在美术学习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⒈创设富有文化气息的情境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價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例如在六年级《家乡的楼房》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花时间收集家乡楼房结构特征的信息,建立家乡有哪些不同风格的楼房建筑的信息平台;根据自己的喜好再去搜集相关楼房建筑的资料,比如建筑特色,历史背景等等;然后回到课堂以记忆画的形式画出来(也可以事先实地写生);最后将画与文字资料分期在黑板报上发表或自行分组协作设计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小报。这次教学活动,不但有效地完成了一次美术技能习练,而且还使学生有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如对教堂,基督教,中国古建筑,佛教,道教,别墅,乡土历史等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得到了一次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
⒉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
当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为生活增添色彩时,学习就会变得欢乐有趣。在上《多姿多彩的靠垫》这一课的时候,在开课的设计上,如果选用出示一个靠垫让学生说出它是什么的话,这样显得有些普通和生硬,学生会认为靠垫只属于家庭里的一个物品,虽然在家里用过靠垫,但是对它没有什么“感情”,不能激起学生的情绪。课前,我让学生们都带来一个靠垫,再次感受、体验一下它给我们带来的感觉,并相互参观、介绍自己的靠垫给别的同学。在开课时使用了适当的情景,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在讲解适合纹样时始我运用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这两个专业性较强的术语来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和圆形的适合纹样,但本课是面对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这样专业的词语理解不够深。只是记住了很模糊的概念,只是把概念灌输到学生的脑中,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同时也不符合由简到难、由浅如深的教学理念。课后我在导入学生进入探究的情景上进行了改动,用了事物来演示,让学生自己发现。以一个正方形做底,剪出了四条鱼的图案,我先放了一条鱼在上面,而且有意的放歪了让学生纠正,这样同时加深了他们在构图上的印象。然后我拿出了两条鱼,请学生自愿到前面来以自己喜欢的位置摆到纸上,这种轴对称的形式他们以前在对印画中接触过,所以很容易就摆出来了。我又拿出了三条鱼请学生到前面来摆出,这个过程中学生摆出了很多形式的图案组合,我让他们选择了一下哪个更好看一些,他们大多数都选择了以中心对称形式摆出的那个图形,借此来引导他们更好的了解中心对称。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说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但学生都明白了,也会用了。最后我拿出了四条鱼没有让学生摆,而是说让他们在选用这种方法时可以试试用更多的鱼怎么摆,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新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画来美化丰富求学时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