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零懈怠”要求搞好换届选举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guang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选举是保证公共权力顺利交替的重要方式,也是获取国家治理合法性资源的必要手段。因此,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选举,并通过选举来实现权力的交替和国家政权的平稳过渡。
  当然,选举既是中国公共权力交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政治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由于中国政治发展水平的提高,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日益高涨,对换届选举日渐关注。经验表明,好的选举能够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进而赢得民意,而违规、违法的选举则容易破坏政治生态,败坏政治风气,继而会挑战政府的权威,造成合法性资源的流失。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既违反了国家法律,又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零容忍”“零懈怠”根除贿选“阴霾”,保证换届选举的风清气正。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以“零懈怠”要求搞好换届选举?
  一、做到换届选举“零懈怠”,必须树立正确的“公共服务”观念
  今明两年,全国省市县乡要陆续换届。各级政府的换届选举,既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又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县乡尤为如此。能否保证换届选举顺利进行,能否保证其在法律的框架内推进,不仅关系到宪法赋予选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问题,而且也事关中国的政治生态能否保持平衡。因而,对待换届选举,不能懈怠,但首先需要转变理念,树立正确的“公共服务”观念。
  作为人民的政府,其公务人员就应该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是其根本宗旨,因而,公共服务的意识和观念是每个公务人员必须具备的。然而,正如洛克所说:“政府之所以是政府,不是政府这个名称本身,而是因为与之密不可分的权力的行驶与运用。”就是说,政府往往会因其拥有的权力而蜕变其本来的属性,容易从一个服务者蜕变为权力的行使者甚至滥用者。因此,公务人员应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树立“公共服务”的意识和观念,这是做到“零懈怠”的前提。
  换届选举是政府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但同时也是一项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精细化服务的工作。在选举的组织部门和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换届选举只是例行公事”的看法,认为换届选举只是基层周期性的日常性的工作之一,工作好坏不会影响其政绩,也不会成为目标考核的内容,更不会纳入“一票否决”行列。他们认为,只要保证换届选举能够平稳进行,没人破坏选举,没有出现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即万事大吉。因此,对做好选举过程中的各项服务认识不到位,致使在换届选举中隐藏着诸多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是:拉票,贿选,搞派系。比如,我们调查发现:在许多地方,每当换届选举之时,即为部门干部走访串门、拉选票、搞派系之日。在换届选举阶段,许多部门的日常工作几乎停滞,干部在活动,而工作人员在观望,此种现象引起了群众的不满,也败坏了风气。其根源就在于缺乏正确的“公共服务”观念,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如何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和观念?一是要认识换届选举对于地方公共权力运行的重要性,自觉地把换届选举当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为净化政治环境奠定基础。为此,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公职人员不仅要把换届选举工作视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还要在选举过程中做好各项服务。当然,由于我国的选举制度还在完善过程中,选举的效果与预期往往存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选举工作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在许多地方尤其在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普遍把选举看作权力传递的一种形式,认为人事安排还是上面少数人说了算。因而,对待选举工作往往敷衍了事。这种观念不仅不利于基层政治的有序发展,而且还会形成恶性循环,给工作带来被动。
  二是要强化学习,提升能力,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这是转变观念的保障。我们处在一个学习型社会,只有不断地学习,才可能有知识的增量,才能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素质,从而具备更好的公共服务能力。换届选举看似是一项简单工作,但背后却隐含着丰富的政治知识和常识。从我们多年的调查结果来看,许多地方官员对选举的知识知之甚少,尤其是有关选举程序、选举过程以及选举各个环节等方面的知识尤为缺乏。因此,强化学习,可以先从选举的基本常识入手,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对选举的认知、选举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以及对选举政治的了解来提升对选举重要性的认识。为此,选举前的培训、经验介绍以及选举观摩,可以作为树立“公共服务”意识的举措,同时,对强化政府官员的认识,丰富其知识储备也有帮助。
  二、做到换届选举“零懈怠”,需要有刚性的制度保障
  做到换届选举“零懈怠”是做好选举工作的前提,但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地还需要刚性的制度保障。
  我国有关选举的制度性文本非常多,内容也较丰富。不仅有1979年首次颁布、经过6次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而且我国的宪法对选举也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另外,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许多有关选举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可见,有关选举的制度性安排并不缺乏,不足的是制度的实践以及刚性的制度保障。因此,做到换届选举“零懈怠”,需要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需要有刚性的制度保障。
  众所周知,选举的制度文本都非常重视选举的程序性、公开性和秘密性,并以此作为衡量选举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选举的程序即为选举的过程和环节的确定性规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有明确的文本规定。比如,有关选举程序,一般包括:候选人的条件、产生过程、竞选过程、投票的环节以及计票等。这些程序上的确定性规定,不仅关系到选举是否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而且也关系到选举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民众所认可和接受。当然,这些也是保证选举质量的基础。然而,正常的选举,仅仅依靠已有的制度文本是不够的,需要把这些文本贯穿到具体的实践中,并提供适当的服务。这既是做到换届选举“零懈怠”的表现,又是保证换届选举平稳进行,获取合法性资源的重要举措。
  从已有的经验来看,之所以很多地方的换届选举质量不高,选举结果得不到群众的广泛认同,无法赢得群众的足够信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选举组织者不太重视选举的程序,选举过程中掺入了过多的人格化因素,甚至留下明显的操纵选举的痕迹。在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村委会换届选举,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比如,根据我们在江西省C、T两县的跟踪调查研究中发现,选举质量与组织者是否恪守选举程序有很大关系。较好地恪守程序的选举,其选举质量相应较高,群众的满意度也较高,反之亦然。群众对选举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也主要是依据选举过程中的程序是否到位,信息是否公开等因素相关。尽管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完全控制性的选举开始变少,半竞争性选举现象开始增多,但群众对选举的满意度仍然不高。   由此,作为选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需要提供一切有利于换届选举按照既定程序运作的条件,在督促参与者严格遵守既定程序的同时,自己也应恪守选举的程序,把握选举过程中的细节,做好换届选举过程中的各项服务,以满足选民的要求,做到真正的“零懈怠”。
  当然,做到换届选举“零懈怠”,还需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改革创新。换届选举并非是仅仅在基本制度和现有政策的指引下就可完成的工作。选举中的投票是对所提议的决策表示支持或反对的一种表达。“在公开的强制下进行的选票标记并不构成一次投票行为,另一方面,投票并不局限于政治程式所制定的形式行为,投票也可能发生在投票站以外的其他地方。”可见,虽然有制度文本的指引,但选举的实际过程要比制度文本所反映的事实复杂得多。因此,做好换届选举投票,同样需要工作人员的改革创新,为推动选举的发展提供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在遵守既有制度文本的前提下,勇于探索新的操作方式,把握选举过程中的细节,使之为调动选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保证选举质量作贡献。
  改革创新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遵守选举法律、恪守选举程序等方面要坚持原则性,做到“零容忍”,但又要根据各地实际,灵活操作,做到服务的“零懈怠”,最大限度地服务好选举,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比如,在候选人的产生方式上,可以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做一些探索和改革;在委托投票的方式上,也可做一些灵活的操作。
  刚性的制度保障,能保证选举朝着正确的方向行驶,是获取群众合法性认同的必备要素;改革创新则能为换届选举注入新的活力,是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提高群众满意度的良药,二者缺一不可。
  三、做到换届选举“零懈怠”,需要广大干部身体力行、恪尽职守,勇于担责
  如前所述,在换届选举中,广大干部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自己的身体力行,恪尽职守,对确保选举质量,增强选举的合法性至关重要。
  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由于公共权力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一些干部原来拥有的一些“特权”顿时化为乌有,比如,公车使用问题、津贴发放问题、吃喝问题等,使得许多公共权力的拥有者们一下子失去了工作的动力,有的干部甚至找各种借口,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缺乏工作的激情,没有服务的热情,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致使群众满意度大大降低。换届选举中也会出现相应的不良风气,如:工作缺乏干劲,对待工作消极被动,对发现的问题熟视无睹,放任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甚至自己或明或暗地参与其中。因此,做到换届选举“零懈怠”,不仅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约束公共权力,限制其活动的边界,同时,还需要自己身体力行、恪尽职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为群众做好服务。
  首先是干部的身体力行。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干部的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不仅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且可以产生对违法违规的行为震慑的效果,从而带来示范效应。比如,换届选举中最常见的拉票、请客送礼等现象,无论是作为选举的参与者还是组织者,都要站出来抵制,自己不参与的同时,也要做好监督工作,不允许身边的同事出现这种行为,以实际行动做到身体力行,做到“零懈怠”。
  其次是恪尽职守,勇于担责。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确定的岗位,都有确定的职责。恪尽职守不仅是我们的应尽之责,也是我们校正工作状态、保持“零懈怠”的有效方法。恪尽职守就是要履行应尽的义务,而义务是一种承诺,是对一项事业的规划,如果无法完成这一事业就可能受到制裁。恪尽职守,就需要勇于担责。
  总之,换届选举是中国政治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中国的政治权威,也关系到中国的政治生态,对获取群众的合法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获得群众高度认同和满意的换届选举,不仅可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而且对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亦十分有益。因此,做到换届选举“零懈怠”刻不容缓。
  (责编 / 梁晓娟)
其他文献
4月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他还叮嘱一起参与植树的学生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0年后,20年后,你们可以回到这个地方来看看你们亲手栽下的树苗长得怎么样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习总书记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古训叮嘱参与植树的学生,既表达出对“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等生态建设的高度关注,也是对孩子们勤奋读书、成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这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党是人民群众和公共权力之间联系沟通的纽带,并充当人民群众监督和控制公共权力的利益代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依法治国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强而有力的领导。政党现代化已然成为推动二者实现的逻辑基础和主体力量。政党现
近年来,为官不为现象对政府形象建设不断提出挑战。新一轮中国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政策取向,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智慧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实践中。然而,时下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却是,一些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相反,在经济“新常态”和反腐风暴的双重高压下,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等待、观望情绪,庸政、懒政、怠政现象蔓延。有人形象地将其概括为:“大领导轰油门,
[摘 要] 行政审批制度经过10年来的改革,审批项目大幅减少,审批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过分注重减少与下放审批数量形式,不注重实质审批权的减少与下放,边减边增,“二政府”现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地方或下级承接权限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政府通过行政审批干预市场和社会,政府职能存在错位、缺位现象仍然很多,严重影响了市场效率和行政效率。为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重点在行政思维、顶层设计、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宣告成立,到1949年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开始在全国执政,迄今已经67个春秋。时代风云变幻,无论是世界的形势,还是中国的社会,都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队伍在壮大,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面临的使命和任务也不同。但不论有多大风浪,多少曲折,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长期执政呢?  一、最根本的是有人民群众的
无论是在遵义会议期间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面临灭顶危险的重大转折关头,还是在西安事变这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关头,张闻天都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挽救中华民族,作出了历史贡献。  遵义会议台前幕后的第一主角  根据《中共党史资料》记载,对遵义会议产生重大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应该至少是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四人,其中张闻天尤为关键。有一个故事可作为这段历史的注脚:现在无论是韶山毛泽东纪念馆还是浦
为官不为现象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干部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也有领导干部自身的问题,而领导干部的主观思想因素在其中起最主要的作用。  一、客观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一方面,在经济领域推动了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在思想领域激活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欲求,造成一些领导干部掉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旋涡中不能自拔。另外,在改革开放之后一段不短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实践充分证明,增强自我革新能力是保持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与侵蚀,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与背离,骄傲自满情绪的滋生与影响,权力观、利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  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  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  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  《跟著共产党走》(又名《你是灯塔》)是一首以歌颂中国共产党为主题,有着铿锵誓言、凝重旋律以及坚定有力、朝气蓬勃韵味的经典革命歌曲,由沙洪、王久鸣于1940年在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创作。  创作缘起——向党的生日献礼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第53条对刑事案件证明标准作出新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满足三方面的要求。司法实践中新证明标准适用引发撤回起诉、无罪判决情形增多,对公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