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改良根治术中皮瓣和切口改进处理对恢复影响的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采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皮瓣和切口改进处理对疾病恢复的影响和临床体会。 方法:将近几年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对皮瓣游离和切口缝合采取改进措施;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分析手术体会。 结果:将两组的手术和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在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VAS、SSD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采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皮瓣和切口改进处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率、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关键词:乳癌改良根治;皮瓣;切口;改进措施;疗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已经成为女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因其手术创伤较小,保持了良好的胸壁外形和患侧上肢的功能,一直是治疗早中期乳腺癌的金标准【1】。但是该手术的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易致心律失常、切口出血、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淋巴水肿、患侧上肢活动功能影响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防治和处理,是临床外科医生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我们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进行皮瓣和切口改进处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分析讨论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普外科甲乳病区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女性患者,共90例;术前经过乳腺钼靶和穿刺行组织细胞病理检查初诊,术后经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确诊。均为女性病人;年龄36~72y,平均(47.3±6.8)y;病程0.3~6.4m,平均(2.6±0.9)m。均为单侧乳腺癌,左侧38例,右侧52例;肿块直径1.3~6.7cm,平均(3.7±1.8)cm;腋窝淋巴结转移46例。1期12例,2A期29例,2B期37例,3A期10例,3B期2例。早期浸润性癌58例,乳头状癌24例,浸润性导管癌4例,其他4例。术前按照入院单双日分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将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程和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术前按需给予营养支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如有手术区域皮肤炎症,应先予治疗;全部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①对照组:根据患者肿瘤的具体情况和手术方式,设计好皮肤切口,并做好标记。采用斜行的梭状切口,切口距肿瘤边缘约2~3cm;将高频电刀调整至40~50W,利用电刀的混切和电凝的功能,进行皮瓣游离,整个皮瓣下方只留一薄层的皮下脂肪层,保留真皮下毛细血管网。术毕胸壁内乳区及腋窝各置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球行持续负压引流,皮下间断缝合后于腋窝处予棉垫填塞使腋窝成形美观,胸壁垫少许棉垫,整个创面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处理。②观察组:切口距肿瘤边缘约2~3cm,确保乳房切除术后拉拢两侧皮瓣能保持适宜的松紧度;将1/400的肾上腺盐水均匀注入切口边缘3~4cm的皮下,使皮瓣與皮下组织相对分离;用布巾钳钳夹悬吊切口两侧的皮瓣,每隔3cm钳夹一把,嘱助手牵拉形成张力,将皮瓣均匀展开,使被游离的部位与皮肤呈一平面;术者用弧形的圆弯组织剪采用快速开合推进方法,均匀分离皮瓣;皮瓣厚度约为0.5cm,皮下脂肪不予保留【2】。游离后的渗血处用棉垫压迫,出血点用电凝点状止血;电刀的功率不可过大,电凝止血的时间要尽可能段防治皮下毛细血管网被破坏【3】。术毕先将胸壁切口的皮瓣提起拉紧,用4号丝线相隔3~4cm行U型缝合数针,深层穿过胸大肌少许,将皮肤紧贴与胸大肌表面;打结前缝线间先垫置预备好的酒精小棉包,降低缝线张力切割皮肤和避免线结反应。将负压吸引球的引流管末端剪几个侧孔,置入腋窝切口内进行负压吸引;切口用4-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连续内翻缝合皮肤。胸部切口用棉垫轻度加压,腋窝不放置棉垫加压。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胸部和腋部切口肿胀、皮肤颜色,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数量和颜色等情况;一般引流量每天少于10ml时,即可拔出引流管。术后5天内,应将患肢上臂内收临时固定,并垫以软枕,以促进患侧上肢静脉与淋巴的回流;5天后,逐渐开始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患者出院时,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舒适指数评分(SSD)的测评,统计两组心律失常、切口出血、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淋巴水肿、患侧上肢活动功能影响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处理 文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及Fisher′s确切概率法;代SPSS 20.0软件统计中处理,当P<0.05时,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组患者均手术顺利,康复出院。两组均有少数切口皮下积液,经处理后治愈;无皮瓣严重坏死和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无上肢活动严重障碍病例。将两组在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VAS、SSD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和恢复数据的比较
  3 讨论
  乳腺癌是指发生在乳腺腺体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99%以上为女性,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工作和劳动,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大;部分妇女性生活和生育行为的改变等因素,近十几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呈年轻化趋势发展,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乳腺癌家族史,乳腺腺体致密,月经初潮<12岁,绝经期>55岁,未婚未哺乳,晚育未育,绝经后肥胖,长期饮酒等,是乳腺癌的危险高发因素。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早期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标准和理想术式。术毕为了预防切口下和腋窝处积液,常规放置引流,但较多患者难免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患侧上肢水肿、活动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和后遗症【4】。将会增加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延长住院时间,降低生存质量,影响后续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   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患侧上肢水肿,是乳癌改良根治术后较早出现的并发症。皮下积液一般发生于术后4~5d,大多见于腋窝处和切口内上方靠近锁骨下方。原因多为术中过多的使用电刀分离和切割,导致脂肪液化;术中止血不够彻底,术后切口内有慢性渗血和渗液;皮瓣游离时创面较大或不光整,切口下方有潜在的空隙,容易使液体集聚等。术后皮瓣坏死多见于切口中段的胸骨外侧,可能是皮下脂肪保留过多,此处的皮瓣张力较大【5】;胸部切口下方放置了烟卷或乳胶管引流,加大了对局部皮肤的压迫;较阔的棉垫对切口进行加压,造成局部皮肤血运障碍,易致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和活动受限是由于腋窝清扫范围不当,腋血管鞘去除后侧枝循环受损;使用大块纱布抖开后加压包扎,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血液回流障碍;腋窝积液、组织水肿、淋巴结压迫血管神经等因素。
  我们对皮瓣游离和引流进行改良,术中先在皮下注射经稀释的肾上腺素溶液,减少了出血;提起皮瓣后,用剪刀锐性游离,缩短了手术时间;将靠近切口两侧的皮下脂肪不予保留,皮肤厚度保持在0.5cm左右,切口周围比较平整,术后胸部切口只要用棉垫稍稍加压,就能使皮瓣紧贴胸壁,减少了切口下积液,而无需使弹力绷带加压固定【6】。胸壁切口U型间断缝合数针,深层穿过胸大肌少许,将皮肤紧贴与胸大肌表面;打结前缝线间先垫置预备好的酒精小棉包,降低缝线张力切割皮肤和避免线结反应。腋窝下放置负压吸引球,腋窝内一直保持负压状态,渗血渗液可以通畅地引流出来,皮瓣能够紧贴腋窝顶部,大大减少潜在间隙的可能;引流管可以作为异物刺激腋窝内肉芽组织生长,间隙因负压存在而加速缩小,显著缩短愈合时间。切口用4-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连续内翻缝合皮肤,减少异物存在,利于切口愈合。腋窝处无需用棉垫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有利于上肢血液循环和运动,使皮瓣坏死的几率显著降低,减少了术后患者上肢水肿和活动受限的可能。
  综上所述,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对皮瓣游离和引流进行改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率、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8-313.
  [2]魏春生,花红碧,孙宝林,等.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两种不同皮瓣处理方法的临床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6):652-653.
  [3]张季. 乳腺癌手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方法[J].医学信息,2011,24(8):5456-5457.
  [4]丁波,刘元直,徐毅,等. 剪刀游离皮瓣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4):104.
  [5]刘勇,李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02-103.
  [6]徐敬立.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12):90-9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三山参芪汤联合预激HC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就诊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预激HCG方案治疗,研究组使用三山参芪汤联合预激HCG方案治疗。比较2组心脏毒副反应、临床有效性、血制品输注量、造血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II度、I度心脏毒副反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度心脏毒副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小板、红细胞血制品输注量少于对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与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气道内脓性分泌物增多与体温>38℃或低于36℃,实验室检验中大多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或低
期刊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方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哮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风寒哮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孟鲁司特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苏黄止咳方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对其治疗前、后哮喘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6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哮喘评分、支气管哮喘
目的探讨香砂八珍汤联合品管圈护理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医治的12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60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香砂八珍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2组治疗期间均进行品管圈护理,同时护理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脉虚、乏力、面色萎黄及气短神疲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的住院患者经化验的300例正常者,作为实验组,400例异常者作为对照组。施行血涂片分析,对比两组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的假阴性率是15.21% ;对照组的假阳性率是46.87% 。对比两组的血涂片检查结果正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涂片分析对异常患者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在临床血常规检
期刊
目的探讨黄龙喷剂对小鼠乳腺癌移植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悬浮液法建立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待移植瘤成功后,通过经典的全层皮肤切割伤模型,在无菌条件下,建立小鼠乳腺癌移植瘤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模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黄龙喷剂组、康复新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连续给药后观察各组小鼠移植瘤创面的一般情况及愈合情况,记录各组小鼠创面愈合的时间及愈合率。于第10天取创面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黄龙喷剂组小鼠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康复新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胃肠外科的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共30例,分为腹腔镜修补术组(9例),开腹修补术组(21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总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腔镜手术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腔镜手术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自主下床
期刊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s)比例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芪参益气滴丸。观察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外周血Tregs比例、B型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Tregs比例、NT-proBNP水平和LVEF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而且,治疗组患者Tregs比例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生素分级管理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后,与2013年1月-2013年12月该制度实施前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分级管理前后住院、门诊以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 结果: 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以后,住院、门诊以及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均较2013年同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和常规胃肠镜在诊断消化内科疾病上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胃肠镜检查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常规胃肠镜检查(常规组)的患者45例,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无痛组)的患者4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后及检查中的血压和心率、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及对本次检查的满意度;结果:常规组患者在检查中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增加,心率加快(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