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GDP增速可以下降到8%左右。但这个时间一定要警惕从谈GDP论走向另一个极端的GDP增长无用论,从而出现经济发展的失调。
毋庸置疑,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GDP于2010年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就是一个明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高能耗、廉价劳动力、环境污染上的大发展,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大发展。
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中国经济还要面对资源短缺的现状,面对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将接踵而至的情况,面对中国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令人触目惊心的情况。
要破解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的三大难题,中国经济应该朝着三个大方向前进。
第一,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的发展走向集约型的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温家宝总理在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答问时说,提问者所言的通过“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来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问题,也是保持中国经济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第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与生产密切联系的服务业,高端的金融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业,比如教育、卫生、医疗等。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使得中国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一方面可以大量吸纳中国庞大的就业人口,在中国就业永远是优先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
第三,实行包孝法增长。将发展经济的根本落实在“人”上。一方面,要逐步提高两个“比重”,一个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第二个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而确保群众收入能够跟得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一定要强调分配公平,避免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避免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从而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然,在朝着三大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注意处理好三个“度”,避免因为度把握不好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
第一个度,是把握好经济发展速度的度。中国经济在经历金融危机后,迅速反弹,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已经达到11.1%。单从速度上讲,这个速度应该说已经属于略为过热的区间。于是,有人也提出,既然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可以忽略GDP增长速度。诚然,要想节能减排是需要压制经济发展速度的。诚然,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GDP增速可以下降到8%左右。但这个时候一定要警惕,从唯GDP论走向另一个极端的GDP增长无用论,从而出现经济发展的突然失速。中国很多问题要解决,依然要建立在经济较快增长之上的。激进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能会得不偿失。
第二个度,是掌握好区域发展差异的度。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情况各异,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要远远高过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可能已经到了工业化发展后期,到了非常紧迫的产业升级的阶段,到了固定资产投资过剩的阶段。但在其他地方可能还在工业化发展中期,固定资产投资不是多了可能还是少了。面对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就不宜在全国实现一种标准来衡量经济结构调整的程度。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第三个度,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度。中国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从1982年就提出的,已经很长时间了。但在实际运行中,这种目标与现实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距离。这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体制改革没有及时跟上。比如受制于以官主导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缺憾,导致了科技、教育水平提高幅度有限,直接影n向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的人力与科技资源供应。所以,在推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才能够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克服与人口、资源、环境有关的三大难题。找准方向,掌握好度,锲而不舍坚持下去,中国经济的前景是充满希望的。
毋庸置疑,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GDP于2010年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就是一个明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高能耗、廉价劳动力、环境污染上的大发展,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大发展。
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中国经济还要面对资源短缺的现状,面对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将接踵而至的情况,面对中国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令人触目惊心的情况。
要破解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的三大难题,中国经济应该朝着三个大方向前进。
第一,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的发展走向集约型的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温家宝总理在2010夏季达沃斯论坛答问时说,提问者所言的通过“中国创造”和“中国服务”来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问题,也是保持中国经济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第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与生产密切联系的服务业,高端的金融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业,比如教育、卫生、医疗等。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使得中国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一方面可以大量吸纳中国庞大的就业人口,在中国就业永远是优先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
第三,实行包孝法增长。将发展经济的根本落实在“人”上。一方面,要逐步提高两个“比重”,一个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第二个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而确保群众收入能够跟得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一定要强调分配公平,避免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避免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从而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然,在朝着三大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注意处理好三个“度”,避免因为度把握不好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
第一个度,是把握好经济发展速度的度。中国经济在经历金融危机后,迅速反弹,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已经达到11.1%。单从速度上讲,这个速度应该说已经属于略为过热的区间。于是,有人也提出,既然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可以忽略GDP增长速度。诚然,要想节能减排是需要压制经济发展速度的。诚然,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GDP增速可以下降到8%左右。但这个时候一定要警惕,从唯GDP论走向另一个极端的GDP增长无用论,从而出现经济发展的突然失速。中国很多问题要解决,依然要建立在经济较快增长之上的。激进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能会得不偿失。
第二个度,是掌握好区域发展差异的度。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情况各异,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要远远高过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可能已经到了工业化发展后期,到了非常紧迫的产业升级的阶段,到了固定资产投资过剩的阶段。但在其他地方可能还在工业化发展中期,固定资产投资不是多了可能还是少了。面对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就不宜在全国实现一种标准来衡量经济结构调整的程度。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第三个度,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度。中国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从1982年就提出的,已经很长时间了。但在实际运行中,这种目标与现实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距离。这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体制改革没有及时跟上。比如受制于以官主导的行政管理体制的缺憾,导致了科技、教育水平提高幅度有限,直接影n向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的人力与科技资源供应。所以,在推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才能够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克服与人口、资源、环境有关的三大难题。找准方向,掌握好度,锲而不舍坚持下去,中国经济的前景是充满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