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作文课上,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写作活动就会始终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会主动地得到发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在愉快中写作呢?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在一般的作文教学中,常是教师出题,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写作,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感情不能被充分调动,写出的文章要么没有真情实感,要么是记流水账,这就是所谓的“情不动,辞不发”。
比如,在教学《心中的妈妈》这篇文章时,可以运用导语引趣的方法,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情动而辞发”,轻松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教师在板书完“心中的妈妈”的这个标题后,可以说:“有一首歌叫《世上只有妈妈好》,相信大家都会唱,现在请大家将这首歌唱一遍。”先诱发学生对妈妈的那一种热爱之情,接着可以说:“在我的心中,也是妈妈最伟大。”然后教师讲自己的妈妈在自己在外读书时对自己的种种关心及自己对妈妈的那份难言的感激之情,当教师讲自己心中的妈妈时,整个教室里会鸦雀无声,这时的学生已被教师带入了一种特定的情境中了。教师这时再适当激发学生的感情:“我心中的妈妈是如此伟大,你们心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呢?能否告诉我?”然后可以叫学生将自己心中的妈妈写出来,并运用小孩子好攀比的心理,鼓励学生“看谁笔下的妈妈是最伟大的妈妈”。由于学生此时的感情已被激发,情动而辞发,十几分钟后,有很多学生就写完了,可以叫几个学生当堂读自己的文章。有的写妈妈为了让他姐弟俩能更好地学习,起早摸黑,华发早生;有的写看着妈妈胃痛却因舍不得让女儿洗衣服而忍痛洗衣,做女儿的在旁边掉下眼泪;等等。几个学生读自己的文章时,都因受文章内容的感染而哽咽得读不下去,只好由教师代读。此时,整个班的气氛处于一种对自己妈妈的崇敬及感激之中,他们都能直抒胸臆,把内心的体验直接吐露出来,写的文章都流露出对妈妈的热爱之情,极为感人。
二、投其所好,培养兴趣
小学生害怕作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常常觉得自己没有东西可写,不知道怎么写。学生的作文是对自己身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的反映,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采用高压的手段逼迫他们写作,只能适得其反,即使写出像样的文章,也只是为了“交差”而敷衍,决非发自肺腑。正确的方法应是在理解他们的基础上,利用学生爱玩这一天性,直接参与学生的生活,再将他们从玩耍的兴致中引导到写作的兴趣上来。
比如,为了写有关活动的作文,可以在班里做一次“给画像添鼻子”的游戏。一上课,教师先讲清本次作文的范围、重点与要求使用的方法,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感到突然,给学生怕作文的情绪降温;接着开始做游戏,要求学生带着写作的目的注意觀察整个游戏的过程及场面的气氛;做完游戏后,可以指导学生筛选材料,选择典型的事例进行写作。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兴趣盎然,写出的文章也能较好地反映当时的情景,表达出学生的真情实感。
三、用激将法,激发兴趣
个别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没有信心,没有热情,上作文课恹恹欲睡。为此可以采取这样一个办法,让学生集体或小组写作,将作文能力较好的学生与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组成一组,互通感情,融洽关系,互相影响,激起不爱写作的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三年级可以组织片段练习,即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写的中心句进行练写。如,“今天天气真热”这一内容,要求学生用几个句子具体写出天气是如何 “热”,但文中不能出现“热”字。可以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写作,再由各组派代表朗读讨论后的结果,即四人共同写的作文,比一比哪一组写得好。这便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致,平时不爱写作的学生也兴致勃勃地加入本小组的讨论之中,他们结合平时观察到的现象,说出“热”的种种表现,感受到写作并非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在一般的作文教学中,常是教师出题,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写作,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感情不能被充分调动,写出的文章要么没有真情实感,要么是记流水账,这就是所谓的“情不动,辞不发”。
比如,在教学《心中的妈妈》这篇文章时,可以运用导语引趣的方法,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情动而辞发”,轻松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教师在板书完“心中的妈妈”的这个标题后,可以说:“有一首歌叫《世上只有妈妈好》,相信大家都会唱,现在请大家将这首歌唱一遍。”先诱发学生对妈妈的那一种热爱之情,接着可以说:“在我的心中,也是妈妈最伟大。”然后教师讲自己的妈妈在自己在外读书时对自己的种种关心及自己对妈妈的那份难言的感激之情,当教师讲自己心中的妈妈时,整个教室里会鸦雀无声,这时的学生已被教师带入了一种特定的情境中了。教师这时再适当激发学生的感情:“我心中的妈妈是如此伟大,你们心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呢?能否告诉我?”然后可以叫学生将自己心中的妈妈写出来,并运用小孩子好攀比的心理,鼓励学生“看谁笔下的妈妈是最伟大的妈妈”。由于学生此时的感情已被激发,情动而辞发,十几分钟后,有很多学生就写完了,可以叫几个学生当堂读自己的文章。有的写妈妈为了让他姐弟俩能更好地学习,起早摸黑,华发早生;有的写看着妈妈胃痛却因舍不得让女儿洗衣服而忍痛洗衣,做女儿的在旁边掉下眼泪;等等。几个学生读自己的文章时,都因受文章内容的感染而哽咽得读不下去,只好由教师代读。此时,整个班的气氛处于一种对自己妈妈的崇敬及感激之中,他们都能直抒胸臆,把内心的体验直接吐露出来,写的文章都流露出对妈妈的热爱之情,极为感人。
二、投其所好,培养兴趣
小学生害怕作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常常觉得自己没有东西可写,不知道怎么写。学生的作文是对自己身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的反映,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采用高压的手段逼迫他们写作,只能适得其反,即使写出像样的文章,也只是为了“交差”而敷衍,决非发自肺腑。正确的方法应是在理解他们的基础上,利用学生爱玩这一天性,直接参与学生的生活,再将他们从玩耍的兴致中引导到写作的兴趣上来。
比如,为了写有关活动的作文,可以在班里做一次“给画像添鼻子”的游戏。一上课,教师先讲清本次作文的范围、重点与要求使用的方法,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感到突然,给学生怕作文的情绪降温;接着开始做游戏,要求学生带着写作的目的注意觀察整个游戏的过程及场面的气氛;做完游戏后,可以指导学生筛选材料,选择典型的事例进行写作。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兴趣盎然,写出的文章也能较好地反映当时的情景,表达出学生的真情实感。
三、用激将法,激发兴趣
个别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没有信心,没有热情,上作文课恹恹欲睡。为此可以采取这样一个办法,让学生集体或小组写作,将作文能力较好的学生与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组成一组,互通感情,融洽关系,互相影响,激起不爱写作的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三年级可以组织片段练习,即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写的中心句进行练写。如,“今天天气真热”这一内容,要求学生用几个句子具体写出天气是如何 “热”,但文中不能出现“热”字。可以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写作,再由各组派代表朗读讨论后的结果,即四人共同写的作文,比一比哪一组写得好。这便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致,平时不爱写作的学生也兴致勃勃地加入本小组的讨论之中,他们结合平时观察到的现象,说出“热”的种种表现,感受到写作并非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