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枢纽工程砂性深基坑安全监测控制要点

来源 :治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03157017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坑是水利工程施工期主要的临建工程,作为基础施工的必要过程,基坑的施工期安全至关重要.根据工程实际调查,基坑工程发生事故的概率往往大于主体工程,工程事故一旦发生,危害巨大.通过对基坑事故的统计,有70%与地下水有关,主要事故形式以“渗流破坏、整体失稳、坑底突涌”为主,含砂土层的水利工程深基坑受地下水的影响更为明显.
其他文献
为分析大豆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 Response Factor,ERF)基因家族的特征及其在低磷胁迫下的响应作用,本研究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大豆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获得ERF家族基因,进行进化分析、染色体分布和基因结构分析,并研究其在大豆发育过程中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及在低磷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59个大豆ERF家族基因分布在除4号染色体外的整个大豆染色体组上,其中3号、10号、13号、18号和19号染色体分布较多.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整个家族具有典型的AP2结构域.同源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将该
在轻量化和节能趋势下,铝合金轮毂已成为汽车轮毂的首要选择,其成型的主流方式为低压铸造.简要介绍了低压铸造在铝合金轮毂生产上的应用,重点对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的缺陷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模具、风冷和水冷、充型工艺等因素对轮毂缺陷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1工程概况rn蒙城枢纽位于蒙城县北关涡河上,由节制闸、分洪闸及船闸三座建筑物组成,是涡河上一座集防洪、排涝、蓄水灌溉、交通航运于一体的大型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5475km2,设计蓄水灌溉面积.节制闸为2级建筑物,船闸级别为1000吨级.节制闸位于蒙城枢纽居中核心位置,建筑面积约2723m2,桥头堡4层,启闭机房1层.采用“蝶梦庄生”造型的建筑方案,将抽象处理的蝴蝶剪影印刻在画纸之上,通过庄子梦蝶典故充分展现当地中原地域文化;船闸毗邻节制闸,建筑面积1623m2,上闸首3层,设连廊连通两侧闸首.上闸首两
期刊
1基本情况rn蒙城枢纽是涡河上一座集防洪、排涝、蓄水灌溉、交通航运于一体的大型枢纽工程,由节制闸、分洪闸、船闸三座建筑物组成.蒙城枢纽是涡河上最后一道节制闸,控制流域面积15475km2,设计蓄水灌溉面积30万亩.老蒙城枢纽节制闸建成于1960年5月,分洪闸建成于1972年6月,船闸建成于1971年8月,涡河蒙城枢纽总体已运行60年.
期刊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指引下,沂沭泗防洪安全工程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初步形成了“储备一批、立项一批、在建一批和竣工一批”重大项目的“四个一”基本建设格局;基本建立了“沂沭泗局主管、项目法人负责、现场管理机构具体实施、职能清晰、权责明确、运行高效、良性发展”的符合沂沭泗直管工程实际的工程建设体制机制;逐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建设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基建成效显著.
期刊
以纤维素纸为基材,采用简单的高压喷涂技术在基材表面涂覆单组分聚氨酯胶黏剂(PU)、载银纳米二氧化钛(Ag@TiO2 NPs)分散液,室温静置24 h后,得到抗菌-超疏水性载银纳米二氧化钛-聚氨酯(Ag@TiO2NPs-PU)复合纤维素纸膜;检测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元素分布,分析样品对于油水乳化液的分离性能及样品的耐摩擦、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素纸膜具有突出的超疏水-超亲油性能(与水的接触角为153°,与油的接触角为0°),针对油水乳化液具备优异的分离效果;在175 g负重下摩擦7次,仍具有疏水
水利工程所处地质条件相对较为复杂,深基坑开挖往往需解决降水问题.粉砂土层含水层渗透系数较大,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所处位置地下水与附近河道水力联系密切时,单单靠布置降水井很难达到有效降低地下水的目的.
期刊
1引言rn涡河蒙城枢纽位于蒙城县城北关涡河上,由节制闸、分洪闸、船闸三座建筑物组成,是一座集防洪、排涝、蓄水灌溉、交通航运于一体的大型枢纽工程,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枢纽的节制闸已工作50多年,分洪闸和船闸也已运行40多年.该枢纽工程在运行期间经历多次维修加固.
期刊
随着国家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及重大水利项目不断推进,水利工程后期运管维护的重要性日趋凸显,管理房等基本配套设施亟需跟进.随着重点水利枢纽工程的管理区规模不断扩大,对布局和建筑物的工程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管理区紧邻水利枢纽,建设过程中需着重考虑不利地质条件及相关结构问题.
期刊
南四湖二级坝宛如是烟波浩淼的湖面上横卧着的一条巨龙,固守着这一泓湖水和水边的黎民百姓.工程自1958年10月兴建以来,已成为调节洪水、蓄水灌溉、发展水产、航运交通、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改善生态环境等多功能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为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该工程的建设历程是一部水利的建设史,也是一部治淮的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