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形式编写,使得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系统性,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缺陷,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比如知识点重复较多,为了照顾专题的系统性,教材叙述史实不够详细。本文既分析了人教版历史选修教材成功的创意,又较为透彻地分析了教材编写的粗糙之处,希望教材编写者能够给予一定的关注,尽早编写出适合高中师生的新教材。
关键词: 《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 成功 失误
当前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形式编写,使得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系统性,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缺陷,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比如知识点重复较多,为了照顾专题的系统性,教材叙述史实不够详细。本文既分析了《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07版)成功的创意,又较为透彻地分析了教材编写的粗糙之处,希望教材编写者能够给予一定的关注,尽早编写出既适合高考要求,又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新教材。
一、新教材编写成功的地方
(一)重视挖掘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发挥历史教育的独特魅力。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选取公元前6至公元前4世纪的中外思想家: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教材从哲学、政治和教育等方面介绍了他们的思想和贡献,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挖掘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凸显东西方文化的辉煌,从而认识东西方文明都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并认识东西方文化独具特色。人类文化五彩缤纷,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价值,倡导人们尊重人类不同文化的观念。
(二)新教材观点时代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选取了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三个人物,具有典型性。克伦威尔是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华盛顿是美国的建立者,拿破仑是法国革命成果的守护者和欧洲大陆的征服者。这样设置的理由主要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史开始的标志,开启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给整个世界人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政治构想,影响至今;拿破仑执政,既捍卫了法国革命的果实,又冲击了整个欧洲世界旧的统治秩序,对人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这三个史实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以选择这三个主题是恰当的,而且教材叙述也尽量地体现这样的价值观。特别是在华盛顿和拿破仑两节课的设置上,突出介绍华盛顿为美国建立和联邦政府的建立体现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个人的追求进步和民主的精神;突出介绍拿破仑的统治对法国和整个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旧秩序的冲击。
二、存在的失误
(一)教材编写出现科学性错误。
我们当前使用的是新编选修4人教版教材(2007年第3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编写有错误的地方,如教材P54:“二、学习延伸在拿破仑的一生中,曾有过三次不合理的行动。第一次是1789年在埃及弃军而逃……”很显然这里有一个错误:1789年的时候法国刚刚爆发大革命,法国根本没有向海外大规模地派兵。这可能是教材编写者的笔下失误,但大大地降低了教材的权威地位。这个错误如果出现在一般读物上,甚至出现在教辅资料上也不足为奇。如选修1“阿里改革”一课中,指出法国在1798年侵入埃及,这里叙述是正确的。
能够发现这些问题,说明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下了功夫,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打破了对教材的迷信。这是好的现象。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查找资料,提炼主题思想,组织准确的语言,编写自己的教材体系。
(二)选择人物具有典型性,但挖掘不够深,思想提升不够高。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选择了中国古代具有重大影响三位皇帝: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本单元的立意是:他们在位期间,或创新制,开拓疆土;或知人善任、对外开放;或改革弊政、维护统一。他们还凭借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实行专制集权,强化对人民的控制。与本单元联系较多的内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所选的三位皇帝来看,教材编写者要表达的思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没有探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仅仅学到一些具体的人物事迹,而没有形成普遍的规律认识。这是这本教材的一个大缺陷。
(三)教材叙述重点不突出,人物刻画不丰满,插图和正文不能相得益彰。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选取了孙中山、甘地和凯末尔三个人物。这三课,从立意到内容设计都较好,但是也有明显的不足,比如第1课,叙述孙中山一生的活动,很全面,但是侧重点不够强。我认为,创建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应是教材的重点,其他内容可以略写,甚至一笔带过。人物评价应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抓住重点的、典型的事件来评价人物,这样人物的形象才会鲜明,如果平均用力,则不利于展现人物的个性,也使得课文失去趣味,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又如第2课叙述甘地的思想,缺陷是对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叙述不清,有两幅插图:一幅是《甘地在纺纱》,另一幅是甘地俯身抓起一把食盐图,与教材正文内容融合不够恰当,没有概括出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代表性斗争,需要完善。
(四)有些内容可以压缩、整合。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主题设计很好,但内容尚需整合,如第1课和第2课内容有较多的重复部分,我认为完全可以合并在一起,一课学习比分成两课叙述好,马克思和恩格斯本来就无法分开叙述,若人为地加以区分,必然割裂鲜活的史实,不是模糊了马克思形象就是模糊恩格斯的形象。又如第3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内容显得空洞,其实本课重点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创建新中国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主要叙述他的革命思想和建国思想,可是教材这部分内容没有突出。再如第4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邓小平革命生涯多了,冲淡了教材的主旨,因为本节课主要在于叙述邓小平是如何在文革之后拨乱反正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第5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其实就是叙述《本草纲目》是如何写出来的,它有什么价值,所以设置成为一课实在是浪费纸张,可以和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放在一起叙述。
关键词: 《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 成功 失误
当前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形式编写,使得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系统性,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缺陷,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比如知识点重复较多,为了照顾专题的系统性,教材叙述史实不够详细。本文既分析了《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07版)成功的创意,又较为透彻地分析了教材编写的粗糙之处,希望教材编写者能够给予一定的关注,尽早编写出既适合高考要求,又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新教材。
一、新教材编写成功的地方
(一)重视挖掘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发挥历史教育的独特魅力。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选取公元前6至公元前4世纪的中外思想家: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教材从哲学、政治和教育等方面介绍了他们的思想和贡献,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挖掘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凸显东西方文化的辉煌,从而认识东西方文明都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并认识东西方文化独具特色。人类文化五彩缤纷,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文明的价值,倡导人们尊重人类不同文化的观念。
(二)新教材观点时代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选取了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三个人物,具有典型性。克伦威尔是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华盛顿是美国的建立者,拿破仑是法国革命成果的守护者和欧洲大陆的征服者。这样设置的理由主要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史开始的标志,开启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给整个世界人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政治构想,影响至今;拿破仑执政,既捍卫了法国革命的果实,又冲击了整个欧洲世界旧的统治秩序,对人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这三个史实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以选择这三个主题是恰当的,而且教材叙述也尽量地体现这样的价值观。特别是在华盛顿和拿破仑两节课的设置上,突出介绍华盛顿为美国建立和联邦政府的建立体现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个人的追求进步和民主的精神;突出介绍拿破仑的统治对法国和整个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旧秩序的冲击。
二、存在的失误
(一)教材编写出现科学性错误。
我们当前使用的是新编选修4人教版教材(2007年第3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编写有错误的地方,如教材P54:“二、学习延伸在拿破仑的一生中,曾有过三次不合理的行动。第一次是1789年在埃及弃军而逃……”很显然这里有一个错误:1789年的时候法国刚刚爆发大革命,法国根本没有向海外大规模地派兵。这可能是教材编写者的笔下失误,但大大地降低了教材的权威地位。这个错误如果出现在一般读物上,甚至出现在教辅资料上也不足为奇。如选修1“阿里改革”一课中,指出法国在1798年侵入埃及,这里叙述是正确的。
能够发现这些问题,说明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下了功夫,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打破了对教材的迷信。这是好的现象。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查找资料,提炼主题思想,组织准确的语言,编写自己的教材体系。
(二)选择人物具有典型性,但挖掘不够深,思想提升不够高。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选择了中国古代具有重大影响三位皇帝: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本单元的立意是:他们在位期间,或创新制,开拓疆土;或知人善任、对外开放;或改革弊政、维护统一。他们还凭借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实行专制集权,强化对人民的控制。与本单元联系较多的内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所选的三位皇帝来看,教材编写者要表达的思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没有探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仅仅学到一些具体的人物事迹,而没有形成普遍的规律认识。这是这本教材的一个大缺陷。
(三)教材叙述重点不突出,人物刻画不丰满,插图和正文不能相得益彰。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选取了孙中山、甘地和凯末尔三个人物。这三课,从立意到内容设计都较好,但是也有明显的不足,比如第1课,叙述孙中山一生的活动,很全面,但是侧重点不够强。我认为,创建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应是教材的重点,其他内容可以略写,甚至一笔带过。人物评价应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抓住重点的、典型的事件来评价人物,这样人物的形象才会鲜明,如果平均用力,则不利于展现人物的个性,也使得课文失去趣味,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又如第2课叙述甘地的思想,缺陷是对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叙述不清,有两幅插图:一幅是《甘地在纺纱》,另一幅是甘地俯身抓起一把食盐图,与教材正文内容融合不够恰当,没有概括出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代表性斗争,需要完善。
(四)有些内容可以压缩、整合。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主题设计很好,但内容尚需整合,如第1课和第2课内容有较多的重复部分,我认为完全可以合并在一起,一课学习比分成两课叙述好,马克思和恩格斯本来就无法分开叙述,若人为地加以区分,必然割裂鲜活的史实,不是模糊了马克思形象就是模糊恩格斯的形象。又如第3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内容显得空洞,其实本课重点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创建新中国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主要叙述他的革命思想和建国思想,可是教材这部分内容没有突出。再如第4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邓小平革命生涯多了,冲淡了教材的主旨,因为本节课主要在于叙述邓小平是如何在文革之后拨乱反正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第5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其实就是叙述《本草纲目》是如何写出来的,它有什么价值,所以设置成为一课实在是浪费纸张,可以和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放在一起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