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报纸的轻松便携特点早已使之成为我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工具。报纸编辑是这一传播过程中最为主动的成员,引导并选择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同时又受到传播内容和方式的制约。在当前,各种媒体迅猛发展,不仅带动了文化传播形态和内容上的变化,也使报纸在编辑过程中与编辑客体之间的互动方式发生了新的转变。
关键词报纸编辑;互动方式;转变
报纸是近一百年来发展最早、覆盖面最广的文化传播形式之一,编辑活动有着明显的特点。首先,报纸的版面容量是基本固定的,编辑活动要让有限的栏目和稿件内容充分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其次,报纸以文字语言符号作为主要传递信息的手段,编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受众的接受许可度。最后,报纸作为依靠视觉符号构造的平面媒体,需要通过图片、板式、插图唤起受众的视觉冲击。基于这些特点,报纸编辑所面对的编辑客体涉及三大方面:(1)原文化和著作者;(2)接受者(受众);(3)报纸定稿。
报纸编辑为了实现文化传播,需要基于一定的目的,对原文化和著作者的著作稿进行发现、审核以及检查;对报纸的接受者进行充分了解、充分认识;掌握纸质印刷媒体的感知特性,从而将之综合转化为有传播价值的社会文化讯息的创造性智慧。在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中,报纸编辑与编辑客体之间必须产生频繁的互动,才能保证编辑活动顺利圆满的进行。跨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面临着多种文化信息传播形式的多重影响,报纸编辑与不同编辑客体之间的互动方式逐步发生着重要的转变。
一、与原文化和著作者的互动——从单一到多元
报纸编辑为了实现一定目的下的文化信息传播,首先要获得相关的文化信息。这个工作量相当庞大,不仅需要了解作为编辑工作的直接对象的那些文化内容和著作者,而且还要掌握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孔子曾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深刻地提出了任何文字资料都必须以“足征”为根据。如何辨别眼前大量的稿件和文化信息中所包含的价值和功用?编辑借助的是审读对象以外的各种知识讯息。这就需要编辑者熟悉文学理论等相关知识。由于当今信息来源丰富,报纸一般缺乏相关信息的链接,这促使编辑必须主动的补充和提炼。因此,报纸编辑面对的尽管只是小小一方文字,但是背后是语言符号传达的丰富内涵,如何选择和编排需要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背景。
二、与接受者(受众)的互动——从固定到多样
受众的定位往往决定了一份报纸的定位。报纸往往会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作为报纸的阅读对象,并由此决定报纸编辑的选材和宗旨。在当今广播电视報等专业报普遍萧条的困境中,十堰市的广播电视报通过改版重新定位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原本做节目预告和剧情简介的《十堰广播电视报》改版为《十堰周刊》,调整为内容创新的周刊模式,以对新闻时事的深度报道为龙头,带动一系列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专题报道,使《十堰周刊》销量猛增,并荣获2009年“金长城传媒奖?中国10大广播电视报”。接受者由对其深度报道的关注,进而接受其提倡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这与《十堰周刊》定位为“与城市共成长”是分不开的,将最关注城市发展的和迫切希望自身与城市共同发展的人群作为报纸的主要受众,从而改变了固定作为广播电视节目单的单一定位,逐步实现了报纸 “为家园记事、为人民表情、为时代立言”的传播理念。从表面上来看,《广播电视报》的受众面更为广泛,《周刊》定位的受众面反而较小,但正是这一部分人是稳定的阅读者,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自己身边的生活和变化,掌握发展的方向和动态,经过他们认同的报纸会有更多的影响力。在很多成功的报纸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报纸的受众群并非越广越好,而是要摆脱“谁来看都可以,谁都不看也行”的固定面孔,以各式各样的具有明显特色的方式与受众之间展开互动,给不同需求的人奉献上不同的阅读乐趣。
三、与报纸定稿的互动——从统一到变化
当选材、组稿、编审等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编辑的活动还有重要的一步:呈现出完美的报纸定稿。这个工作在以往编辑的过程中容易被忽视,因为,报纸的报头是固定的,版式也是长期统一的,整体上酷似传统的书籍。实际上报纸编辑在策划完成稿件之后,工作并没有结束,要将内容的协调和完善作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是报纸的整体结构,还是具体的版面和栏目设计,都有多种的组合方式,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出来,这也成为了报纸编辑考虑的重要问题。在2009年众多的都市报改版中,《南方都市报》等报纸,不仅调整了版面设置,连最统一的头版都采用了国际上流行的双头版设置,原头版及封二(原二版)成为了重要新闻及栏目的导读和索引。这明显地借用了期刊的概念,首先在视觉上关注每期的主要内容。同时,很多报纸将专题细化,分为A、B、C叠分别关注财经、生活、体育、娱乐等不同板块,一方面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使报纸定稿板块突出,富有时代感。而且,一些报纸将改版常规化,每一两年就会有新的报头和版面设置,而不再像以往一样常年一贯制。
关键词报纸编辑;互动方式;转变
报纸是近一百年来发展最早、覆盖面最广的文化传播形式之一,编辑活动有着明显的特点。首先,报纸的版面容量是基本固定的,编辑活动要让有限的栏目和稿件内容充分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其次,报纸以文字语言符号作为主要传递信息的手段,编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受众的接受许可度。最后,报纸作为依靠视觉符号构造的平面媒体,需要通过图片、板式、插图唤起受众的视觉冲击。基于这些特点,报纸编辑所面对的编辑客体涉及三大方面:(1)原文化和著作者;(2)接受者(受众);(3)报纸定稿。
报纸编辑为了实现文化传播,需要基于一定的目的,对原文化和著作者的著作稿进行发现、审核以及检查;对报纸的接受者进行充分了解、充分认识;掌握纸质印刷媒体的感知特性,从而将之综合转化为有传播价值的社会文化讯息的创造性智慧。在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中,报纸编辑与编辑客体之间必须产生频繁的互动,才能保证编辑活动顺利圆满的进行。跨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面临着多种文化信息传播形式的多重影响,报纸编辑与不同编辑客体之间的互动方式逐步发生着重要的转变。
一、与原文化和著作者的互动——从单一到多元
报纸编辑为了实现一定目的下的文化信息传播,首先要获得相关的文化信息。这个工作量相当庞大,不仅需要了解作为编辑工作的直接对象的那些文化内容和著作者,而且还要掌握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孔子曾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深刻地提出了任何文字资料都必须以“足征”为根据。如何辨别眼前大量的稿件和文化信息中所包含的价值和功用?编辑借助的是审读对象以外的各种知识讯息。这就需要编辑者熟悉文学理论等相关知识。由于当今信息来源丰富,报纸一般缺乏相关信息的链接,这促使编辑必须主动的补充和提炼。因此,报纸编辑面对的尽管只是小小一方文字,但是背后是语言符号传达的丰富内涵,如何选择和编排需要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背景。
二、与接受者(受众)的互动——从固定到多样
受众的定位往往决定了一份报纸的定位。报纸往往会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作为报纸的阅读对象,并由此决定报纸编辑的选材和宗旨。在当今广播电视報等专业报普遍萧条的困境中,十堰市的广播电视报通过改版重新定位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原本做节目预告和剧情简介的《十堰广播电视报》改版为《十堰周刊》,调整为内容创新的周刊模式,以对新闻时事的深度报道为龙头,带动一系列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专题报道,使《十堰周刊》销量猛增,并荣获2009年“金长城传媒奖?中国10大广播电视报”。接受者由对其深度报道的关注,进而接受其提倡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这与《十堰周刊》定位为“与城市共成长”是分不开的,将最关注城市发展的和迫切希望自身与城市共同发展的人群作为报纸的主要受众,从而改变了固定作为广播电视节目单的单一定位,逐步实现了报纸 “为家园记事、为人民表情、为时代立言”的传播理念。从表面上来看,《广播电视报》的受众面更为广泛,《周刊》定位的受众面反而较小,但正是这一部分人是稳定的阅读者,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自己身边的生活和变化,掌握发展的方向和动态,经过他们认同的报纸会有更多的影响力。在很多成功的报纸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报纸的受众群并非越广越好,而是要摆脱“谁来看都可以,谁都不看也行”的固定面孔,以各式各样的具有明显特色的方式与受众之间展开互动,给不同需求的人奉献上不同的阅读乐趣。
三、与报纸定稿的互动——从统一到变化
当选材、组稿、编审等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编辑的活动还有重要的一步:呈现出完美的报纸定稿。这个工作在以往编辑的过程中容易被忽视,因为,报纸的报头是固定的,版式也是长期统一的,整体上酷似传统的书籍。实际上报纸编辑在策划完成稿件之后,工作并没有结束,要将内容的协调和完善作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是报纸的整体结构,还是具体的版面和栏目设计,都有多种的组合方式,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出来,这也成为了报纸编辑考虑的重要问题。在2009年众多的都市报改版中,《南方都市报》等报纸,不仅调整了版面设置,连最统一的头版都采用了国际上流行的双头版设置,原头版及封二(原二版)成为了重要新闻及栏目的导读和索引。这明显地借用了期刊的概念,首先在视觉上关注每期的主要内容。同时,很多报纸将专题细化,分为A、B、C叠分别关注财经、生活、体育、娱乐等不同板块,一方面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使报纸定稿板块突出,富有时代感。而且,一些报纸将改版常规化,每一两年就会有新的报头和版面设置,而不再像以往一样常年一贯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