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我曾在广东生活过一段时间,岭南湿热,习惯了日日饭前喝汤的生活。到了北方以后,只能将就着用小米粥或者西红柿鸡蛋汤作为饭前佐食,那滋味差之千里。偶尔回忆起在岭南喝汤的幸福,那温馨惬意的场景却已远在千里之外了。
在广东,真正好喝的汤是用小巧玲珑的炖盅隔水炖出来的,有的盅盖上还封了湿纸。七八个小时的文火慢熬,将生活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渗透了进去,那滋味醇香而浓郁,像藏了几十年的陈酒,浓缩着岁月的精华。
细说起来,这个“炖”字也并非广东人的专利。在北方,“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等菜品也常常出现在饭桌上,但显然太过粗粝,不及广东炖品那般细致温婉:花旗参炖竹丝鸡、海底椰苹果炖瘦肉、雪耳椰子炖乳鸽、木瓜南北杏炖雪梨……每一道汤名都能让人读出山清水秀的意思,显得诗意盎然。
广东炖品的汤水皆呈琥珀色或褐色,让人联想起蜜糖色肌肤的瘦瘦的广东女子,穿着细高跟凉鞋,脚趾涂满蔻丹,啜着凉茶踽踽独行。当地人告诉我,几乎每一个广东女子都是一把炖汤的好手,在她们眼中,烹调食物原本就是一件风雅而又颇富情调之事,可以成为一门艺术,给人无限的享受和快乐。
朋友说,只有精致的女子才会将调制美食作为一门艺术。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明末“秦淮八艳”里制作美食的高手董小宛,她不仅会花样翻新,将美食做得色香味俱全,而且还会将美食冠之以无比诗意优雅的美名,这些风流逸事后来被她的丈夫“江南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以回忆小品文(《影梅庵忆语》)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成为一段佳话。
对我来说,调制油重色浓的川湘菜显然太过复杂,让人油光满面,筋疲力尽,失去了轻松和美感;唯有清淡可人的广东炖品,简单而不失韵味。当一切炖汤的材料配置好并装进炖盅之后,余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了:阅读、涂鸦、听音乐、练小楷……炖汤便不再是一件琐事,而成为生活的一种调节了。若是在冬天寒冷的雪夜里,炖上一盅当归百合乌鸡汤,一边是窗外雪花落地无声的静谧,一边是室内暖意沸腾的馨香,两个人拥炉而坐,用小巧精致的青花瓷碗盛上一碗,那种情景,是可以入诗入画的。
也许,精致而诗意的生活就是这样慢慢“炖”出来的。每一个不经意的生命细节都可以当成一盅广式炖品来细细品味。那些迷失在时光里的人和事,那些正在经历着的情和景,那些即将到来的欣喜与悲辛,总是悄悄嵌入生命的每一个缝隙,成为人生的炖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道汤料。
在广东,真正好喝的汤是用小巧玲珑的炖盅隔水炖出来的,有的盅盖上还封了湿纸。七八个小时的文火慢熬,将生活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渗透了进去,那滋味醇香而浓郁,像藏了几十年的陈酒,浓缩着岁月的精华。
细说起来,这个“炖”字也并非广东人的专利。在北方,“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等菜品也常常出现在饭桌上,但显然太过粗粝,不及广东炖品那般细致温婉:花旗参炖竹丝鸡、海底椰苹果炖瘦肉、雪耳椰子炖乳鸽、木瓜南北杏炖雪梨……每一道汤名都能让人读出山清水秀的意思,显得诗意盎然。
广东炖品的汤水皆呈琥珀色或褐色,让人联想起蜜糖色肌肤的瘦瘦的广东女子,穿着细高跟凉鞋,脚趾涂满蔻丹,啜着凉茶踽踽独行。当地人告诉我,几乎每一个广东女子都是一把炖汤的好手,在她们眼中,烹调食物原本就是一件风雅而又颇富情调之事,可以成为一门艺术,给人无限的享受和快乐。
朋友说,只有精致的女子才会将调制美食作为一门艺术。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明末“秦淮八艳”里制作美食的高手董小宛,她不仅会花样翻新,将美食做得色香味俱全,而且还会将美食冠之以无比诗意优雅的美名,这些风流逸事后来被她的丈夫“江南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以回忆小品文(《影梅庵忆语》)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成为一段佳话。
对我来说,调制油重色浓的川湘菜显然太过复杂,让人油光满面,筋疲力尽,失去了轻松和美感;唯有清淡可人的广东炖品,简单而不失韵味。当一切炖汤的材料配置好并装进炖盅之后,余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了:阅读、涂鸦、听音乐、练小楷……炖汤便不再是一件琐事,而成为生活的一种调节了。若是在冬天寒冷的雪夜里,炖上一盅当归百合乌鸡汤,一边是窗外雪花落地无声的静谧,一边是室内暖意沸腾的馨香,两个人拥炉而坐,用小巧精致的青花瓷碗盛上一碗,那种情景,是可以入诗入画的。
也许,精致而诗意的生活就是这样慢慢“炖”出来的。每一个不经意的生命细节都可以当成一盅广式炖品来细细品味。那些迷失在时光里的人和事,那些正在经历着的情和景,那些即将到来的欣喜与悲辛,总是悄悄嵌入生命的每一个缝隙,成为人生的炖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道汤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