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开展有效探究从而轻松构建高效课堂?以下就这个问题本人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民主——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文化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之一。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是多边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就能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以亲密的交流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的想象放飞了,学生的灵性唤醒了,课堂洋溢着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点拨融为一体,师生们展示的就是积极的、主动的、真实的自我。记得有一次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我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便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仍有同学胡乱的分。面对这种情况我当时很大度,不急不燥,先让胡乱分的同学发表意见:“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再追问其他同学:“你们觉得他们这样分合理吗?谁来帮他们调整一下?”一语激起千層浪,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帮忙: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有的学生怕别人听不懂,还详细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小男孩把自己的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我一看这家伙肯定行,就点名让他回答,谁知道由于紧张,该生支支吾吾了老半天竟什么也讲不清。往常出现这种情况时,我早就直接提问别的同学了。但那天,我却改变平时的教学风格,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地指着他们组分类的情况提示该生。便用征求的语气问道:“你需要帮助吗?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帮你?……”。最后该生选择了让组员协助的形式寻求帮助,并在组员的帮助下作出了精彩的表述,赢得了一片掌声。
那一节课使我至今难以忘怀。就因为我多给了学生一次机会、一点交流的空间,让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变得轻松、自然、流畅。课堂教学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主阵地。学生们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下终于放开胆子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充满和谐的数学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味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问题——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存在的感知,就没有思维活动的开始。问题设计是解决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成功实施高效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着意去创设并利用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碰着问题,感觉到有问题存在。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新教材给我们呈现了许多富于生活气息的例子,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教学素材,设计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出学习内容,以“问”促“思”,以“思”促“学”。这样学生才乐于挑战、主动参与。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认识除法竖式》时,创设了如下的情境串:(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赛车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辆赛车。(课件出示赛车图片)组装这样的一辆赛车需要多少个轮子?(2)12个轮子,可以装几辆这样的赛车?(3)你能独立在草算本上列横式计算吗?(4)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能说说理由吗?商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该教师在把握住数学本质的前提下,通过创设一连串的问题情境,既激起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欲望,又充分激活学生原有的表内除法知识经验,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帮助学生将表内除法的知识迁移到认识除法竖式作出有效的准备。真正体现以“情”促“趣”,以“趣”促“问”,以“问”促“思”的教学原则。
三、活动—构建高效课堂的法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和感悟。在教学中提倡“体验学习”,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通过体验,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实际教学时,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通过看、听、想、讲、做等产生复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用讨论交流、竞赛抢答、游戏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找规律”这一课时,课本里面红、黄、蓝、绿图形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看了眼花缭乱,找了很久还是找不出它们的变化规律。结果我请穿这些颜色衣服的同学上台做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听口令,老师说变,第一位同学马上跑到后面,2、3、4号同学往前移。做完游戏以后追问:“从刚才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第一组图形的第一个跑到第二组后面,其他三个图形往前移”。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快找到了图形变化的规律。在此,我紧紧抓住学生好奇、活泼好动的特点。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把“动脑参与、动手参与、动情参与。”的参与式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应从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亲身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在激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在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才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品味数学的美,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开展有效探究从而轻松构建高效课堂?以下就这个问题本人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民主——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文化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之一。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活动是多边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就能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以亲密的交流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的想象放飞了,学生的灵性唤醒了,课堂洋溢着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点拨融为一体,师生们展示的就是积极的、主动的、真实的自我。记得有一次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我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便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仍有同学胡乱的分。面对这种情况我当时很大度,不急不燥,先让胡乱分的同学发表意见:“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再追问其他同学:“你们觉得他们这样分合理吗?谁来帮他们调整一下?”一语激起千層浪,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帮忙: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有的学生怕别人听不懂,还详细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小男孩把自己的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我一看这家伙肯定行,就点名让他回答,谁知道由于紧张,该生支支吾吾了老半天竟什么也讲不清。往常出现这种情况时,我早就直接提问别的同学了。但那天,我却改变平时的教学风格,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地指着他们组分类的情况提示该生。便用征求的语气问道:“你需要帮助吗?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帮你?……”。最后该生选择了让组员协助的形式寻求帮助,并在组员的帮助下作出了精彩的表述,赢得了一片掌声。
那一节课使我至今难以忘怀。就因为我多给了学生一次机会、一点交流的空间,让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变得轻松、自然、流畅。课堂教学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的主阵地。学生们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下终于放开胆子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充满和谐的数学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味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问题——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存在的感知,就没有思维活动的开始。问题设计是解决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成功实施高效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着意去创设并利用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碰着问题,感觉到有问题存在。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新教材给我们呈现了许多富于生活气息的例子,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教学素材,设计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出学习内容,以“问”促“思”,以“思”促“学”。这样学生才乐于挑战、主动参与。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认识除法竖式》时,创设了如下的情境串:(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赛车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辆赛车。(课件出示赛车图片)组装这样的一辆赛车需要多少个轮子?(2)12个轮子,可以装几辆这样的赛车?(3)你能独立在草算本上列横式计算吗?(4)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能说说理由吗?商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该教师在把握住数学本质的前提下,通过创设一连串的问题情境,既激起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欲望,又充分激活学生原有的表内除法知识经验,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帮助学生将表内除法的知识迁移到认识除法竖式作出有效的准备。真正体现以“情”促“趣”,以“趣”促“问”,以“问”促“思”的教学原则。
三、活动—构建高效课堂的法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和感悟。在教学中提倡“体验学习”,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通过体验,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实际教学时,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通过看、听、想、讲、做等产生复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用讨论交流、竞赛抢答、游戏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的“找规律”这一课时,课本里面红、黄、蓝、绿图形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看了眼花缭乱,找了很久还是找不出它们的变化规律。结果我请穿这些颜色衣服的同学上台做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听口令,老师说变,第一位同学马上跑到后面,2、3、4号同学往前移。做完游戏以后追问:“从刚才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第一组图形的第一个跑到第二组后面,其他三个图形往前移”。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快找到了图形变化的规律。在此,我紧紧抓住学生好奇、活泼好动的特点。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把“动脑参与、动手参与、动情参与。”的参与式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应从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亲身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在激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在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才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品味数学的美,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