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着重培养的是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而《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关键点就是技术。参照哲学思想并结合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定义了“技术价值”的内涵,技术价值指的是技术对于学生的效应,技术价值是技术的知识价值、思想价值、认识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总和。通过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技术价值的发现,帮助教师更好地认同和理解独立学院对学生的发展要求,以期在教学中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课程价值。
关键词:技术价值;技术方法;技术思想;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9-6598-03
1 概述
独立学院着重培养的是实践性和应用型人才,与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如果延续普通院校模式,必然会造成发展的滞后和瓶颈问题的出现。独立学院学生的主要特点:文化基础总体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普遍学生自觉性不高;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更倾向于实践学习。他们在学习课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的过程中普遍表现为对于理论的抽象性很难理解和把握,在实践环节又只是机械地按照步骤进行操作。我们的课程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应用水平。而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感到这门课程枯燥无味,只是利用死记硬背和机械操作应付考试。要改变这门课程教学现状的一个全新的切入点是对于课程中技术价值的研究。
计算机只是一个单纯的工具还是有更高的文化价值,这点值得深思。《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价值到底何在,这点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2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
在论定技术就是通过改造环境以实现特定目标的特定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追问技术本身是什么以及工具性本身是什么?只有这样,才不致受表面上轰轰烈烈的东西的欺骗,才能摆脱单纯工具性的人类学的技术观,转向现代技术的真正的决定性的事件。该文所探讨的“技术”,是针对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特定的技术,此“技术”除了实体存在的技术以外,还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涵义。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而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无不以技术方法和技术思想的进步为依托,挖掘技术所携带的技术方法和思想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该文把技术分成操作、方法和思想三个层次。
2.1 技术操作
操作,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领操纵动作。技术操作,顾名思义,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手段、途径和措施等,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它是指对于信息设备与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掌握获取、加工、传递、管理信息等基本的技能。
2.2 技术方法
本文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方法”这样理解:技术方法是解决课程中技术问题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称,该文的“技术方法”主要指思想层面的方法,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涵义,不局限于指具体的操作方法,跟“技术操作”层面有所不同。
2.3 技术思想
英国的C·P·斯托弗认为“到20世纪初,技术一词己被普遍使用,其含义也越来越广,除了工具和机器之外,它还包括工艺程序、技术思想的意思。”美国的卡尔·米切姆指出“事实上的确存在技术思想。机器的概念、转换、发明、效率、最优化思想,天文学和空气动力学理论,运动学和控制论理论,信息论和网络理论等,都是固有的技术思想。”这些界说虽然都没有给技术思想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指出技术思想是技术本身内在固有的思想,可以视作对技术思想概念的狭义理解。
本文探讨的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所以对“技术思想”采取狭义的理解,技术思想是信息技术本身所蕴含的理念、观念,它为学生的技术实践提供世界观的指导。
3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价值”
李艺认为,技术的教育价值问题,当然适应“效应说”。该文以哲学视野下的技术价值为指导,借鉴李艺对于技术的教育价值问题的探讨,也尝试从哲学中的“效应说”出发探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价值问题。“效应说”认为价值既不决定于主体,也不决定于客体,而是决定于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客体对主体的影响及其体现。
在主客体关系中,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构成了价值关系的两极,实践是联结两极的中介环节。价值实现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价值只存在于实践关系形成的主客体的一致性之中。
本文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技术价值”中的主体特指受教育者,也就是教學过程中的学生,这里的实践特指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把学生和技术连接在一起,通过实践让技术对学生产生影响和作用。
技术对学生的效应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以下对其进行分类。根据技术哲学的观点,技术价值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之分,该文探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价值,所以采用哲学中技术的内在价值的观点:技术的内在价值是在技术创造过程中,技术主体与技术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逐渐形成的作用于技术主体思维中的价值。它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存在于技术创造活动之中,展现出技术活动不同于其他活动的特质,制约着技术共同体成员的行为方式,有力地推动着技术实践活动的展开。
参照常立农在《技术哲学》中对技术内在价值的分类和李艺对于教育中技术价值的阐释,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价值分为四个方面:技术的知识价值、技术的思想价值、技术的认识价值和技术的应用价值。
3.1 知识价值
技术知识比纯粹的科学知识内容更加具体与复杂。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知识既包括“是什么”的理论性知识,又包括“做什么”的评价性知识,还包括“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
技术的知识价值在于:
第一,它是一种先于技术存在的知识,对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使人们真实地意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第二,它是一种综合性知识,对人类知识体系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技术知识包括“是什么”的知识,“做什么”的知识与“怎么做”的知识,其对人类知识体系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使我们认识到在当今人类社会中,任何只注重一种知识,而忽视另一种知识的单纯知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过去,由于我们的教育太专门化,使学生知识狭窄,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值得反省。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知识不应该仅仅是操作步骤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多一些“为什么”和技术发展历史、产生背景之类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灵活自如地应用技术,能够更好地对不同的技术进行选择、发现技术的共通点,并能理解产生技术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要使用技术等等,从而满足独立学院对人才发展的要求。 3.2 思想价值
技术哲学中的思想价值给本文提供了一个指导,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技术的思想价值与其是一脉相承的。从两个角度看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从技术角度看,指的是技术本身所蕴含的思想价值;第二,从学生角度看,技术的思想价值在于能够帮助学生产生对技术思想的体验和了解。
比如数据库技术中数据分类、检索及建立关系模型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问题,对于复杂数据建立分类统计的思想,可以方便检索、计算、查找等操作;在对数据进行建库以后,有助于发现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种种联系,从而有可能进一步从中提取某些有益的信息。如此分析,可以从思想和方法上将数据库技术中所学得的知识延伸至知识发现、知识管理等领域,使当前学习与学科前沿进展连接起来。
3.3 认识价值
认识论关心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确定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即人能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进而讨论人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和认识的深入发展。
技术的认识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技术为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人们熟悉一个具体的物体首先是从实物开始,然后抽象出实物的特征上升到理性阶段,然后再以理性为指导回头重新熟悉这个实物。从感性到理性,然后再回到实际的应用里去。具体的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对于一个问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术操作、方法和思想可以给学生回答“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在学生充分认识技术以后还可以指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乐于并善于用技术去完成任务、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比如网络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体验和认识到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在学生获得网络知识、掌握技术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认识。
第二,技术深化了学生的认识过程,为学生的认识增加了新的环节。我们已经知道,人的认识存在着实践——认识——再实践这样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直线式的一下子完成的,它中间实际上经过了许多具体环节,它们之间经历了构思设计环节。同时,构思设计是理论过渡到再实践必不可少的环节,否则,理论要么只能在纯概念中绕圈子,要么笼统甚至胡乱地指挥技术实践,那样从认识到实践是不可能搞好的。“认识——实践”问题,即研究认识如何具体指导实践的问题,教师培养学生认识技术一系列的知识技巧等,可以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运用技术,而不仅仅是会在课堂环境中使用某一项技术。教师还要注重理论到实践过程中的“构思设计”环节,课堂中多创设些问题环境或善于抓住真实情境。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而不是直接告知学生使用何种技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构思设计该用哪项技术、如何使用技术完成任务,这样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不只是培养学生去成为一名操作工人。
3.4 应用价值
在学习中应该尽量还原学习和应用背景,让技能的学习不再是虚幻的楼阁,要让学生学而知所用,因此技术的应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应用指能将学习到的技术操作、方法、思想等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代表的是较高水平的学习成果。应用价值是指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以技术为指导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学生要善于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技术含量不言而喻。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利用技术来完成任务。强调课程的技术含量,不是要回到软件操作的层面,而是强调课程的技术应用性。
技术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技术为实践提供了指导,运用技术方法、把握技术思想并通过技术操作能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了应用能力。应用的过程,正是技术价值切切实实继续实现的过程。
第二,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巩固了知识结构和对于技术方法和思想的认识,加深了对技术的理解,从而更有利于以后的应用。
上述这四种技术价值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贯穿融合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讨论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都是不科学的。
本文探讨了技术和技术价值的涵义,旨在给教师提供一些建设性建议,希望教师借此研究出更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许良.技术哲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9-60.
[2] 李藝,颜士刚.论技术教育价值问题的困境与出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7(8):10.
[3] 王玉樑.论价值本质与价值标准[J].学术研究,2002(10):23.
[4] 常立农.技术哲学[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41.
[5] 张斌.技术知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生出版社,1994:24.
[6] 王喆.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再认[J].东北师范大学,2006:22.
关键词:技术价值;技术方法;技术思想;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9-6598-03
1 概述
独立学院着重培养的是实践性和应用型人才,与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如果延续普通院校模式,必然会造成发展的滞后和瓶颈问题的出现。独立学院学生的主要特点:文化基础总体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普遍学生自觉性不高;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更倾向于实践学习。他们在学习课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的过程中普遍表现为对于理论的抽象性很难理解和把握,在实践环节又只是机械地按照步骤进行操作。我们的课程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应用水平。而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感到这门课程枯燥无味,只是利用死记硬背和机械操作应付考试。要改变这门课程教学现状的一个全新的切入点是对于课程中技术价值的研究。
计算机只是一个单纯的工具还是有更高的文化价值,这点值得深思。《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价值到底何在,这点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2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
在论定技术就是通过改造环境以实现特定目标的特定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追问技术本身是什么以及工具性本身是什么?只有这样,才不致受表面上轰轰烈烈的东西的欺骗,才能摆脱单纯工具性的人类学的技术观,转向现代技术的真正的决定性的事件。该文所探讨的“技术”,是针对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特定的技术,此“技术”除了实体存在的技术以外,还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涵义。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而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无不以技术方法和技术思想的进步为依托,挖掘技术所携带的技术方法和思想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该文把技术分成操作、方法和思想三个层次。
2.1 技术操作
操作,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领操纵动作。技术操作,顾名思义,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手段、途径和措施等,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它是指对于信息设备与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掌握获取、加工、传递、管理信息等基本的技能。
2.2 技术方法
本文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方法”这样理解:技术方法是解决课程中技术问题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称,该文的“技术方法”主要指思想层面的方法,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涵义,不局限于指具体的操作方法,跟“技术操作”层面有所不同。
2.3 技术思想
英国的C·P·斯托弗认为“到20世纪初,技术一词己被普遍使用,其含义也越来越广,除了工具和机器之外,它还包括工艺程序、技术思想的意思。”美国的卡尔·米切姆指出“事实上的确存在技术思想。机器的概念、转换、发明、效率、最优化思想,天文学和空气动力学理论,运动学和控制论理论,信息论和网络理论等,都是固有的技术思想。”这些界说虽然都没有给技术思想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指出技术思想是技术本身内在固有的思想,可以视作对技术思想概念的狭义理解。
本文探讨的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所以对“技术思想”采取狭义的理解,技术思想是信息技术本身所蕴含的理念、观念,它为学生的技术实践提供世界观的指导。
3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价值”
李艺认为,技术的教育价值问题,当然适应“效应说”。该文以哲学视野下的技术价值为指导,借鉴李艺对于技术的教育价值问题的探讨,也尝试从哲学中的“效应说”出发探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价值问题。“效应说”认为价值既不决定于主体,也不决定于客体,而是决定于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客体对主体的影响及其体现。
在主客体关系中,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构成了价值关系的两极,实践是联结两极的中介环节。价值实现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价值只存在于实践关系形成的主客体的一致性之中。
本文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技术价值”中的主体特指受教育者,也就是教學过程中的学生,这里的实践特指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把学生和技术连接在一起,通过实践让技术对学生产生影响和作用。
技术对学生的效应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以下对其进行分类。根据技术哲学的观点,技术价值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之分,该文探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价值,所以采用哲学中技术的内在价值的观点:技术的内在价值是在技术创造过程中,技术主体与技术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逐渐形成的作用于技术主体思维中的价值。它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存在于技术创造活动之中,展现出技术活动不同于其他活动的特质,制约着技术共同体成员的行为方式,有力地推动着技术实践活动的展开。
参照常立农在《技术哲学》中对技术内在价值的分类和李艺对于教育中技术价值的阐释,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价值分为四个方面:技术的知识价值、技术的思想价值、技术的认识价值和技术的应用价值。
3.1 知识价值
技术知识比纯粹的科学知识内容更加具体与复杂。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知识既包括“是什么”的理论性知识,又包括“做什么”的评价性知识,还包括“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
技术的知识价值在于:
第一,它是一种先于技术存在的知识,对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使人们真实地意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第二,它是一种综合性知识,对人类知识体系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技术知识包括“是什么”的知识,“做什么”的知识与“怎么做”的知识,其对人类知识体系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使我们认识到在当今人类社会中,任何只注重一种知识,而忽视另一种知识的单纯知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过去,由于我们的教育太专门化,使学生知识狭窄,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值得反省。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知识不应该仅仅是操作步骤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多一些“为什么”和技术发展历史、产生背景之类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灵活自如地应用技术,能够更好地对不同的技术进行选择、发现技术的共通点,并能理解产生技术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要使用技术等等,从而满足独立学院对人才发展的要求。 3.2 思想价值
技术哲学中的思想价值给本文提供了一个指导,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技术的思想价值与其是一脉相承的。从两个角度看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一,从技术角度看,指的是技术本身所蕴含的思想价值;第二,从学生角度看,技术的思想价值在于能够帮助学生产生对技术思想的体验和了解。
比如数据库技术中数据分类、检索及建立关系模型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问题,对于复杂数据建立分类统计的思想,可以方便检索、计算、查找等操作;在对数据进行建库以后,有助于发现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的种种联系,从而有可能进一步从中提取某些有益的信息。如此分析,可以从思想和方法上将数据库技术中所学得的知识延伸至知识发现、知识管理等领域,使当前学习与学科前沿进展连接起来。
3.3 认识价值
认识论关心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确定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即人能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进而讨论人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和认识的深入发展。
技术的认识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技术为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人们熟悉一个具体的物体首先是从实物开始,然后抽象出实物的特征上升到理性阶段,然后再以理性为指导回头重新熟悉这个实物。从感性到理性,然后再回到实际的应用里去。具体的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对于一个问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术操作、方法和思想可以给学生回答“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在学生充分认识技术以后还可以指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乐于并善于用技术去完成任务、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比如网络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体验和认识到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在学生获得网络知识、掌握技术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认识。
第二,技术深化了学生的认识过程,为学生的认识增加了新的环节。我们已经知道,人的认识存在着实践——认识——再实践这样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直线式的一下子完成的,它中间实际上经过了许多具体环节,它们之间经历了构思设计环节。同时,构思设计是理论过渡到再实践必不可少的环节,否则,理论要么只能在纯概念中绕圈子,要么笼统甚至胡乱地指挥技术实践,那样从认识到实践是不可能搞好的。“认识——实践”问题,即研究认识如何具体指导实践的问题,教师培养学生认识技术一系列的知识技巧等,可以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运用技术,而不仅仅是会在课堂环境中使用某一项技术。教师还要注重理论到实践过程中的“构思设计”环节,课堂中多创设些问题环境或善于抓住真实情境。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而不是直接告知学生使用何种技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构思设计该用哪项技术、如何使用技术完成任务,这样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不只是培养学生去成为一名操作工人。
3.4 应用价值
在学习中应该尽量还原学习和应用背景,让技能的学习不再是虚幻的楼阁,要让学生学而知所用,因此技术的应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应用指能将学习到的技术操作、方法、思想等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代表的是较高水平的学习成果。应用价值是指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以技术为指导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学生要善于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技术含量不言而喻。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利用技术来完成任务。强调课程的技术含量,不是要回到软件操作的层面,而是强调课程的技术应用性。
技术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技术为实践提供了指导,运用技术方法、把握技术思想并通过技术操作能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了应用能力。应用的过程,正是技术价值切切实实继续实现的过程。
第二,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巩固了知识结构和对于技术方法和思想的认识,加深了对技术的理解,从而更有利于以后的应用。
上述这四种技术价值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贯穿融合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讨论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都是不科学的。
本文探讨了技术和技术价值的涵义,旨在给教师提供一些建设性建议,希望教师借此研究出更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许良.技术哲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9-60.
[2] 李藝,颜士刚.论技术教育价值问题的困境与出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7(8):10.
[3] 王玉樑.论价值本质与价值标准[J].学术研究,2002(10):23.
[4] 常立农.技术哲学[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41.
[5] 张斌.技术知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生出版社,1994:24.
[6] 王喆.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再认[J].东北师范大学,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