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根据这样的情况,作者就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完成使命这一问题,谈了四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教学 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这些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切实把所学付诸实践。下面我就谈谈在实际教学中的四点心得体会。
一、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重新制定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大多是学校中后三分之一学生,他们的自制力差,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没有兴趣,看到书本就头痛,等等,这就使教师在教学、教育等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为:语文基础差,许多学生字词不会写,整个句子读不下来,厌学情绪明显,许多学生上语文课的时候思想不集中,睡觉、开小差、交头接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教学存在的问题所致。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模式,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就业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如在教《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课时候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把握文章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2)概括和分析事实论据,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3)理解“灵魂”的内涵,明确自己的精神追求。这个目标的制定,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人最高贵的地方是自己的灵魂”,而且让他们从本质上认识了什么样的灵魂是高贵的,从而陶冶了情操。目标的制定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三维目标。
二、结合新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课文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但是,任何教材,说到底,仅仅是个例子,把这个例子掌握得再好,也不等于就学好了语文。如果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真正成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摘抄自己喜欢的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到报刊找中外名著名篇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朗读;从中外寓言、童话、诗歌中选出美文研习;自己制订背诵计划,每天背上一句、一条或一篇;收集资料,重组信息,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把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结合起来,注意相关课文异同点的比较和分析。语文知识的摄取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像有些同学所以为的那样,只存在于语文课本,或只能从课堂上得到。可以说,跳不出语文教材,跳不出语文课堂,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就掌握不了更高的语文能力。如《天堂与地狱比邻》一课,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第一份职工作的?从中他获得了哪些收获?学生完成后,继续思考:这些对你未来的职业生活有哪些启迪?想象一下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将怎么对待?从你读过的寓言中找一个类似的文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三、研读新课程,把语文课堂生活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的知识离不开生活,语文的内涵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尽量找到语文跟生活的连接点,注入生活和时代的活水,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文讲读时面对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比如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让学生结合时事谈谈自己是怎么看待廉颇和蔺相如的,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现在同学间的问题,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四、根据新课程和职校特点,将语文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相结合。
职校教学一般“坚持以就业为导,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中职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偏差的现状和今后就业、创业的需要,可以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口语交际训练序列所安排的内容,也可编写口语交际方面的校本教材,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对学生加强训练,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由简短到成篇,由照读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由对话到辩论。这样,经过教学和训练,中职学生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達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从说清楚完整的句子到基本准确、连贯、得体地讲明白完整的语段和全篇,为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
我们要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安排唐宋诗词讲座、文学欣赏讲座等,传承作品中优秀的精神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品质。与校园艺术节、文化月等活动相结合,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演出等;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开展小记者采风活动、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人文素养,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人。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并把新课程真正地融入到教学中去,结合职业学校的具体特点,稳中有变,万变不离其宗,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教学 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这些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切实把所学付诸实践。下面我就谈谈在实际教学中的四点心得体会。
一、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重新制定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大多是学校中后三分之一学生,他们的自制力差,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没有兴趣,看到书本就头痛,等等,这就使教师在教学、教育等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为:语文基础差,许多学生字词不会写,整个句子读不下来,厌学情绪明显,许多学生上语文课的时候思想不集中,睡觉、开小差、交头接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是教学存在的问题所致。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模式,能够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就业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如在教《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课时候我制定了如下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把握文章的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2)概括和分析事实论据,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3)理解“灵魂”的内涵,明确自己的精神追求。这个目标的制定,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人最高贵的地方是自己的灵魂”,而且让他们从本质上认识了什么样的灵魂是高贵的,从而陶冶了情操。目标的制定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三维目标。
二、结合新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课文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但是,任何教材,说到底,仅仅是个例子,把这个例子掌握得再好,也不等于就学好了语文。如果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真正成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摘抄自己喜欢的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到报刊找中外名著名篇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朗读;从中外寓言、童话、诗歌中选出美文研习;自己制订背诵计划,每天背上一句、一条或一篇;收集资料,重组信息,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把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结合起来,注意相关课文异同点的比较和分析。语文知识的摄取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像有些同学所以为的那样,只存在于语文课本,或只能从课堂上得到。可以说,跳不出语文教材,跳不出语文课堂,就学不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就掌握不了更高的语文能力。如《天堂与地狱比邻》一课,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第一份职工作的?从中他获得了哪些收获?学生完成后,继续思考:这些对你未来的职业生活有哪些启迪?想象一下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将怎么对待?从你读过的寓言中找一个类似的文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三、研读新课程,把语文课堂生活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的知识离不开生活,语文的内涵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尽量找到语文跟生活的连接点,注入生活和时代的活水,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文讲读时面对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比如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让学生结合时事谈谈自己是怎么看待廉颇和蔺相如的,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现在同学间的问题,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四、根据新课程和职校特点,将语文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相结合。
职校教学一般“坚持以就业为导,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中职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偏差的现状和今后就业、创业的需要,可以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口语交际训练序列所安排的内容,也可编写口语交际方面的校本教材,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对学生加强训练,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由简短到成篇,由照读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由对话到辩论。这样,经过教学和训练,中职学生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達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从说清楚完整的句子到基本准确、连贯、得体地讲明白完整的语段和全篇,为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
我们要实现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与文化素质讲座相结合,安排唐宋诗词讲座、文学欣赏讲座等,传承作品中优秀的精神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品质。与校园艺术节、文化月等活动相结合,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演出等;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创办文学刊物等;开展小记者采风活动、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提高人文素养,从而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人。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过程,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并把新课程真正地融入到教学中去,结合职业学校的具体特点,稳中有变,万变不离其宗,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