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3月22日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开始,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这场由口头威胁转化为真实行动的中美贸易争端,已经成为横亘在全球经济面前不可忽视的障碍。
目前,美国已对价值约2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產品加征关税。按特朗普政府9月17日的声明,自2019年1月1日起,其中约2000亿美元进口产品的关税税率将从10%上调至25%。特朗普政府还在考虑对其余2500亿美元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而中国政府也已对共计11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加征关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1月发布警告称,中美全面贸易战可能使全球增长明显放缓。最新的消息称,在二十国集团(G20)会晤之际,中美两国正在恢复“各级别”沟通。
“这是历年以来中美之间在贸易往来上最大的一次争端,也是历时最长的一次。”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从今年3月开始,对中美贸易形势的研究分析已经成为院内主要的工作重点之一。
此次中美贸易争端的导火索源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突然发难。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正式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在白宫签字时对媒体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可达600亿美元。
这里的“301”调查是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所采取的行动。根据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的解释,301条款赋予美国保证贸易协定的实施、解决贸易争端、使外国市场向美国商品和服务开放的权威。当调查发现外国存在违反贸易协定或其他不公平的贸易行为,美国可施加贸易制裁,包括制定“报复性关税列表”,对列表上的贸易产品施加关税,以减少对美国消费者、企业和工人的伤害。最近一次针对中国的“301”调查启动于2017年8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宣布,这次调查的重点是查明中国政府是否存在与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及创新相关的不合理的行为、政策和实践,是否为美国商界带来了负担或限制。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对中国共发起过4次“301”调查。每次调查都曾一度剑拔弩张、看似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但最终均有所转圜,以签订中美市场准入或知识产权备忘录和协议告终。奥巴马政府期间,美国发起了针对中国绿色能源补贴的调查。该调查内容落入WTO规则的范畴,中美双方引入了WTO机制,最终达成了中国资源削减补贴的协议。
在毕吉耀看来,特朗普的目的是希望借“301”调查提高谈判要价,压迫中国在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等方面做出让步,以便为美国企业攫取更多的商业利益,扩大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以减少贸易逆差。“对中国等竞争对手开征高额关税,是特朗普竞选时的重要承诺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要减少美国贸易逆差。美方要求中国降低美对华贸易赤字1000亿美元,进一步开放市场。但中美贸易失衡责任不在中国,除了贸易方面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储蓄率低下、传统制造业竞争力丧失和金融等服务业占比较高。对中国施压并不能解决美国的贸易失衡问题,也未必能达到特朗普期待的效果。”毕吉耀说。
作为对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的回应,中国商务部于3月23日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其中计划对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产水果、猪肉、葡萄酒、无缝钢管和另外100多种商品征收关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国有底气、有信心应对任何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将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和民众利益。“希望美方悬崖勒马,否则我们将奉陪到底”。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中美贸易摩擦继续升级。4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基于“301”调查报告结论,公布将于7月6日对1333种、总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同日,中国宣布对106种、总值5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增25%的关税,其中包括大豆和波音飞机。4月5日,特朗普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考虑加征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同日,中国就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的232措施,向美方提出WTO磋商请求,正式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
经过一个月的“你来我往”后,中美之间迎来了第一次双方正式会谈。5月3日,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美方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讨论。5月15日,刘鹤率领中方经贸代表团抵达华盛顿,双方于19日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
就在全世界都认为这场贸易争端就此落下帷幕的时候,特朗普突然变脸。5月29日,白宫发布声明称,美国仍将对总额约5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重大工业技术产品清单征收25%的关税,具体商品清单将在6月15日公布,关税将在此后不久施行。
“距离双方发表声明仅仅过去10天,美国这样出尔反尔,有悖于之前双方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同样也预示,这场贸易争端不会像之前几次一样轻松解决。”毕吉耀回忆道。
6月2日,刘鹤再次在北京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就经贸问题进行了磋商。双方就之前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进行了沟通。遗憾的是,此次沟通并没有改变美国执意要升级贸易争端的决心。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6月1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对其余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另行公告。双方再次陷入之前的胶着状态中。
7月6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美国将于当地时间7月6日 (北京时间6日中午)起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美国发动了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为了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中方不得不被迫作出必要反击。”中国商务部批评指出,美国违反了世贸规则,这种征税行为是典型的贸易霸凌主义,正在严重危害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安全,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引发全球市场动荡。
从7月美国主动打响中美贸易战第一枪以来,双方于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在关税问题上可谓“你来我往”。继美国逐渐对半导体、塑料、铁路设备等中国商品加税,中国也对包括石油、煤炭、钢铁产品及医疗设备等美国产品征收关税。9月18日,特朗普政府宣布于当月24日对大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额外10%的关税,并宣布自2019年1月1日上调该税率到25%。中国随即作出反击,宣布对约6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额外加征5%~10%的关税,并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
“应对美方对华挥动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毕吉耀回应这半年多以来中美双方在贸易争端上的种种事件时表示,“我们的反应可以说是有理有利有节。既然美国要打贸易战,我们就别客气,对方打出多少,我们就还手多少。中国有信心有底气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同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回应是有一定克制的。我们在积极应对的同时,也一再强调,我们不愿意打贸易战,但是打,我们也不怕。”
在畢吉耀看来,双方此次的贸易争端,既有特朗普突然发难的独特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他表示,随着中国实力的发展壮大,中美之间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和高端制造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加强,正在赶上甚至在个别领域超过发达国家,这引起了一些顽固秉持冷战思维人的“担忧”。他们视中国为对手、进行“经济侵略”,散布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试图采取各种手段迟滞和阻碍中国发展。美国借贸易摩擦发难,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战略考量。
“截至目前,中美贸易摩擦无论是对外贸进出口还是对实体经济,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对金融市场、汇率、股市,以及市场预期的影响非常之大。更重要的是,从企业界,或者从市场的投资人角度来看,如果说中美的贸易摩擦是一个长期化的趋势,而且从经贸领域向其他领域扩散,导致中美关系全面的结构性变化,未来我们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都会发生深刻变化。”毕吉耀表示。
“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战略上,我们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立足自主创新的国内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在战术上,要未雨绸缪,既要强身健体,进一步提高我国产业、产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要有针对性地准备好应对措施和方案。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适当调整外贸政策取向,更加注重贸易的平衡发展。”毕吉耀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即使这次争端过去,美方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制约和打压有可能会持续下去。我们必须转变思路,不能像以前一样依靠引进技术学习的模式,而是要加强原始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燕采访报道)
责编:张伟
目前,美国已对价值约2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產品加征关税。按特朗普政府9月17日的声明,自2019年1月1日起,其中约2000亿美元进口产品的关税税率将从10%上调至25%。特朗普政府还在考虑对其余2500亿美元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而中国政府也已对共计11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加征关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1月发布警告称,中美全面贸易战可能使全球增长明显放缓。最新的消息称,在二十国集团(G20)会晤之际,中美两国正在恢复“各级别”沟通。
“这是历年以来中美之间在贸易往来上最大的一次争端,也是历时最长的一次。”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从今年3月开始,对中美贸易形势的研究分析已经成为院内主要的工作重点之一。
中美贸易失衡,责任不在中国
此次中美贸易争端的导火索源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突然发难。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正式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特朗普在白宫签字时对媒体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可达600亿美元。
这里的“301”调查是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所采取的行动。根据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的解释,301条款赋予美国保证贸易协定的实施、解决贸易争端、使外国市场向美国商品和服务开放的权威。当调查发现外国存在违反贸易协定或其他不公平的贸易行为,美国可施加贸易制裁,包括制定“报复性关税列表”,对列表上的贸易产品施加关税,以减少对美国消费者、企业和工人的伤害。最近一次针对中国的“301”调查启动于2017年8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宣布,这次调查的重点是查明中国政府是否存在与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及创新相关的不合理的行为、政策和实践,是否为美国商界带来了负担或限制。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对中国共发起过4次“301”调查。每次调查都曾一度剑拔弩张、看似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但最终均有所转圜,以签订中美市场准入或知识产权备忘录和协议告终。奥巴马政府期间,美国发起了针对中国绿色能源补贴的调查。该调查内容落入WTO规则的范畴,中美双方引入了WTO机制,最终达成了中国资源削减补贴的协议。
在毕吉耀看来,特朗普的目的是希望借“301”调查提高谈判要价,压迫中国在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等方面做出让步,以便为美国企业攫取更多的商业利益,扩大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以减少贸易逆差。“对中国等竞争对手开征高额关税,是特朗普竞选时的重要承诺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要减少美国贸易逆差。美方要求中国降低美对华贸易赤字1000亿美元,进一步开放市场。但中美贸易失衡责任不在中国,除了贸易方面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储蓄率低下、传统制造业竞争力丧失和金融等服务业占比较高。对中国施压并不能解决美国的贸易失衡问题,也未必能达到特朗普期待的效果。”毕吉耀说。
作为对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的回应,中国商务部于3月23日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其中计划对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产水果、猪肉、葡萄酒、无缝钢管和另外100多种商品征收关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国有底气、有信心应对任何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将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和民众利益。“希望美方悬崖勒马,否则我们将奉陪到底”。
美国这样出尔反尔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中美贸易摩擦继续升级。4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基于“301”调查报告结论,公布将于7月6日对1333种、总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同日,中国宣布对106种、总值5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增25%的关税,其中包括大豆和波音飞机。4月5日,特朗普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考虑加征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同日,中国就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的232措施,向美方提出WTO磋商请求,正式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
经过一个月的“你来我往”后,中美之间迎来了第一次双方正式会谈。5月3日,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美方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讨论。5月15日,刘鹤率领中方经贸代表团抵达华盛顿,双方于19日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
就在全世界都认为这场贸易争端就此落下帷幕的时候,特朗普突然变脸。5月29日,白宫发布声明称,美国仍将对总额约5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重大工业技术产品清单征收25%的关税,具体商品清单将在6月15日公布,关税将在此后不久施行。
“距离双方发表声明仅仅过去10天,美国这样出尔反尔,有悖于之前双方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同样也预示,这场贸易争端不会像之前几次一样轻松解决。”毕吉耀回忆道。
6月2日,刘鹤再次在北京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就经贸问题进行了磋商。双方就之前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进行了沟通。遗憾的是,此次沟通并没有改变美国执意要升级贸易争端的决心。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6月1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对其余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另行公告。双方再次陷入之前的胶着状态中。
掌握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7月6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美国将于当地时间7月6日 (北京时间6日中午)起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美国发动了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为了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中方不得不被迫作出必要反击。”中国商务部批评指出,美国违反了世贸规则,这种征税行为是典型的贸易霸凌主义,正在严重危害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安全,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引发全球市场动荡。
从7月美国主动打响中美贸易战第一枪以来,双方于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在关税问题上可谓“你来我往”。继美国逐渐对半导体、塑料、铁路设备等中国商品加税,中国也对包括石油、煤炭、钢铁产品及医疗设备等美国产品征收关税。9月18日,特朗普政府宣布于当月24日对大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额外10%的关税,并宣布自2019年1月1日上调该税率到25%。中国随即作出反击,宣布对约6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额外加征5%~10%的关税,并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
“应对美方对华挥动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毕吉耀回应这半年多以来中美双方在贸易争端上的种种事件时表示,“我们的反应可以说是有理有利有节。既然美国要打贸易战,我们就别客气,对方打出多少,我们就还手多少。中国有信心有底气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同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回应是有一定克制的。我们在积极应对的同时,也一再强调,我们不愿意打贸易战,但是打,我们也不怕。”
在畢吉耀看来,双方此次的贸易争端,既有特朗普突然发难的独特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他表示,随着中国实力的发展壮大,中美之间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和高端制造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加强,正在赶上甚至在个别领域超过发达国家,这引起了一些顽固秉持冷战思维人的“担忧”。他们视中国为对手、进行“经济侵略”,散布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试图采取各种手段迟滞和阻碍中国发展。美国借贸易摩擦发难,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战略考量。
“截至目前,中美贸易摩擦无论是对外贸进出口还是对实体经济,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对金融市场、汇率、股市,以及市场预期的影响非常之大。更重要的是,从企业界,或者从市场的投资人角度来看,如果说中美的贸易摩擦是一个长期化的趋势,而且从经贸领域向其他领域扩散,导致中美关系全面的结构性变化,未来我们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都会发生深刻变化。”毕吉耀表示。
“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战略上,我们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立足自主创新的国内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在战术上,要未雨绸缪,既要强身健体,进一步提高我国产业、产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要有针对性地准备好应对措施和方案。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适当调整外贸政策取向,更加注重贸易的平衡发展。”毕吉耀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即使这次争端过去,美方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制约和打压有可能会持续下去。我们必须转变思路,不能像以前一样依靠引进技术学习的模式,而是要加强原始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燕采访报道)
责编: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