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基因p.V39L突变三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k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蛋白C基因p.V39L(SP-C p.V39L)突变患儿的临床特点。

方法

分析3家医院就诊的3例SP-C p.V39L突变患儿的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

结果

3例患儿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月龄~7岁。临床表现2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落后;1例慢性缺氧、杵状指。肺部CT均提示肺间质疾病,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伴区域性过度通气、小叶间隔增厚,1例可见囊状影。2例急性感染好转后自动出院,失访;1例阿奇霉素口服,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治疗随访1年余仍有反复呼吸道感染。

结论

SP-C p.V39L突变可引起肺间质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或慢性咳嗽、缺氧等慢性肺疾病;肺部CT表现弥漫性磨玻璃影,伴区域性过度通气、小叶间隔增厚,可有囊状影;治疗和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54岁。因多关节肿痛、腰背痛、全身多发包块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以对称性多关节肿痛起病,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不规律,后出现腰背痛及全身多发包块。ESR、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阳性,无任何感染及肿瘤证据。胸部CT示肺间质病变,胸锁关节及胸骨破坏。脊髓MRI示椎体改变伴周边软组织影,皮下软组织见不规则异常信号。椎管内占位组织活检病理见类风湿结节。最终
期刊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尿代谢谱及通路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本院出生的健康足月儿为对照(足月儿组),于出生后24 h内收集尿液标本,经尿素酶预处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尿样本中氨基酸、脂肪酸和有机酸等小分子代谢物,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寻找两组间的差异和生物标志物,结合代谢通路在线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前瞻性历史对照设计。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DKA患儿设定为干预前组(组1,160例),将2012年12月至2016年6月的DKA患儿设定为抗菌药物使用干预组(组2,238例),再将组1、组2分层为新诊断糖尿病组(组1a,126例、组2a,190例)和长病程1型糖尿病组(组1b,34例、组2b,48例),组2抗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