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是心中神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梵净山,沿着栈道往里走,走向了秋天的深处。
  风轻一阵重一阵,云雾随着风变化,这一处重了,另一处就轻了。另一处轻了,这一处就重了。木板铺成的栈道,被切成东一截西一截,像零乱的思绪,时断时连。
  越往上走风越大,风变成奇奇怪怪的形状,把云雾吓跑了,跑得影子也没有了,山开始现出原形。
  栈道左边是土墈,漫不经心地长些水竹、苔藓、杂草,右边竖着齐腰高的木栅栏,云雾刚刚撤退,手摸上去,还能感觉到它们留下的湿润。木比铁好,是一种有温度的物质。土墈和木栅栏外都是树,高的、矮的,大的、小的,弯的、直的,它们用各不相同的姿势,爬过一面山坡,再爬过一座山谷,这样呈波浪式地爬过去,一直爬到天那边去了。
  我在山里长大,对树木的熟悉就像熟悉我的掌纹,活着的树、死了的树、不死不活的树都见过,常见的树几乎都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在这里,我觉得我原有的经验是那么可怜,有很多的树居然从未见过。我细细看那些树上悬挂的牌子,栲树、青冈、珙桐、黄杨、响叶杨、桦木、枫香、枫杨,面对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就像完成了一次穿越,来到了树木的大观园。这个秋天的上午,梵净山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植物课。
  我一路慢慢看过去,这些树不管大小,也不管弯直,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干上都裹满了青苔。在我的经验里,长在树上的青苔都不起眼,薄薄的、淡淡的,如早春遥看有、近看无的草色,如古时候的女子淡扫蛾眉。而这些青苔,却一下子破坏了我的经验,长长的茎蔓随风飘拂,苍老、朴拙,仿佛结着时间的丝网。似乎只要一伸手,你就把时间满满地握在手里了。这样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东西,得多少个年头才能长成这副样子?这些树,到底在这里生长了多久?是不是水退山出的时候就已经在这里安了家?
  天和地始终在变化。我想起两个词语,一个是白云苍狗,是说天空的变化的,一个是沧海桑田,是说地上的变化的。这种颠覆式的变化一直在上演,但没有人完整地见证过,相对于这个隐逸于万象之后的漫长而宏大的过程,人的生命太短促了。我们所看到的,大概只能算一滴水珠的影子。恐怕只有这些树见证过其中较为完整的一段,海水怎样退去,山峦怎样隆起,鱼虾如何埋到地下变成了化石。只是它们什么也不肯说,把这样一个秘密储存在枝叶纹理里。也许它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只是我们一句也没有听懂。
  古老的树,还将继续古老,仿佛一个个神,神从未年轻过,刚诞生就这样古老。他们总是那副样子,乐呵呵的,用淡定的目光,打量着天空、大地、风雨、霜雪,身边一众生灵。那样的话真好,满山满岭都站着慈祥的神。路过的人望一眼,或者对着他们微微一笑,便有了佛性。一座山的佛性,并非完全来自于某一座古刹,早晚的鼓声和钟声,以及诵经的声音,也来自于一草一木。
  即便它们并未成神,也没有关系,树本身就是人心中的神。人的心那么大,總有一块地方是留给神住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神,神是人精神的依赖。人和神的关系就像人和树的关系一样,是一种说不清的关系。无论你身在哪里,你都会觉得需要一棵树,很久没有看到一棵树,你会觉得心空了,日子过得茫然了,你会想念它、牵挂它,而你,又说不清为什么需要,也说不清为什么想念。
  阳光稀薄如水,落在我身上,仿佛充满了仁慈。我一路慢慢走着,我觉得我不是走向秋天,是走向灵魂的深处。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海拔数千米以上,昆虫成千上万。偏偏就有一种昆虫,它没有蝴蝶的花艳,也没有瓢虫般耀眼。它酷似败叶,却在枯叶上产卵,然后孵化,掉在地上,钻入高原肥沃的土层之中,历经数年,小虫变成大虫,结茧成蛹,化蛹成蛾。  高原不缺菌,菌类成熟分裂,形成孢子。孢子找到适合生存的朽木,又生成新的菌。就这样,某种菌遇到小蛾幼虫之后,从此这种菌就寄生于幼虫身上,接下来便是孢子发育,幼虫被菌蚕食,几年之后,合二为一。
·名著点读·  《勇敢的船长》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的一部冒险小说。写美国大富翁的儿子哈维由于抽了劣性雪茄和晕船,被海浪卷入海中,为一艘渔船救起。船长屈劳帕不信哈维的话,强迫哈维在船上干活。哈维生活在渔船上受到格罗萨斯脱渔民帮助,逐步适应了严峻而丰富多彩的自然条件,锻炼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渔民。后来他回到家人身边,他父亲又惊又喜,发现自己的儿子完全变了样。本文节选自哈维从海里被救起的片段。  “你
2019年4月20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三)》特种邮票,全套4枚,小型张1枚。图案分别为“三打白骨精”“智斗红孩儿”“斗法车迟国”和“情阻女儿国”,小型张“众神收青牛”。  《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神话色彩浓郁的长篇神话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邮政
施远方,云南省作协会员,普洱市作协理事。在《中国边防警察》《边疆文学》等多家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200多万字。出版《煮熟的冰》《路过岁月》《茶海墨涛》等作品7部。  我喜欢透明澄澈的文字,苏娜旺姆的诗歌有这样的质感。《关于树的答案》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像极了阳光。  诗的第一节,作者写了一棵冬天的树。她把一棵树称之为“终年漂泊的树”,很快就进入了诗境,这让人惊讶。多年前我曾写过《
潘云贵:温和如植物的90后学长,又如海底孤独的鲸,常在旧时光中与从前的自己碰面。对于未来,心存光亮,觉得时间会眷顾愚笨但努力的人。  任何地方一旦热闹起来,就无法免俗。  生而为人,我们或多或少带着点俗气,它是我们骨子里无法剔除的部分。但我们可以选择雅的志趣,以此中和,让人生的底色浓淡相宜。  相比游客如织的景区,我喜欢去清静的地方小坐,赏花、看云、听泉,顿觉余生漫长,岁月无恙。  去台南的时候,
稻草人的衣服一年换一次  我现在穿短袖了  他还穿着棉袄  我现在拿着一把蒲扇一根竹竿  等會儿它们将出现在稻草人的手上  热风推着热浪  稻田青,麦田黄  稻草人身子前倾  歪斜的手臂上停着一只麻雀  大地安静,没有人  在午后像我一样不安地走动  没有人相信我  能把一件少年的海魂衫套进他的肩膀  蜻蜓在我身前飞  更多的蜻蜓飞在我左右  我看见稻草人立定在田头  他一定听见我的脚步声  分开
诗歌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首先在于定义之难。  究竟什么是诗?把文章分成一行一行就是诗吗?似乎不是。押韵就是诗吗?似乎也不是,而且现代诗可以完全不押韵。诗歌必须抒情吗?似乎也不是,很多诗读起来很恬静,很温和。  如果我们连什么是诗都不清楚,就更别提理解诗歌含义的高度朦胧了,往往一首诗读下来,每个字都认得,但是不晓得诗人在写什么。  确实,这些问题都存在,但倘若我们只是因为这些小阻碍就不敢涉足诗歌的
春节的时候,我们雪峰山里不但为四处拜年感到快乐,另外还有一件激动人心的事,就是年轻人四处相亲,让家里充满了希望、喜悦和欢笑。  相亲就要有人说媒,先要找个可靠的媒人,一般人胜任不了,尤其在短暂的春节里。随着社会自由度的提升,直接交流开放了,媒人的作用大大削弱,这个职业近乎消失。但也随着社会过于快速的发展,很多人停不下脚步,双方难以沟通,还得中间人帮助。  媒人的家境一般不算优裕,过得舒适的人不屑于
我听说过一句话,“人死去的时候应该保持年轻,当然,死得越晚越好”。我父亲85岁时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驾驶他那艘起名为“忠诚”的船,开足300马力全速前进,如同在大西洋上飞翔,负责保安的船在后面怎么追都追不上。  90岁的时候,他跑到缅因州肯尼邦克小镇上的圣安尼海滨教堂跳伞,那是他的母亲和父亲结婚的教堂,也是他经常去做礼拜的地方。我的母亲告诉我,父亲选择这个地方跳伞,是为了一旦出意外降落伞打不开的时候
李绒绒  1995年生人,笔名砂粒、粒子,喜爱诗歌与写作。诗文散见于《中国诗歌》《飞天》《甘肃日报》《诗歌高地》等报刊。  将九月的花草、果木、烈酒  碾碎了、晒干了  全部傾于眉目之上、指尖之余  还有一些麦香和落尘  要将九月的姿势,装饰成疼痛分娩的模样  要跋涉,多走一些路程  譬如我的老师、你的老师  此刻会以更近的距离  在他们长久生活的地方  不敢遗忘、不能遗忘  我还能搪塞几笔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