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虽然是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述的,但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述。他立足于主体,批判地考察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提出一切劳动产品应该归劳动者自己所有并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提出批判;提出无产阶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力量并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重要目标等。当然,其中所阐述的共产主义观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性。
[关键词]共产主义;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图分类号]A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2-0019-0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第一次初步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这些共产主义观念与他的异化劳动理论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异化劳动理论在这里成为了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出发点)。虽然这一时期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还未完全成熟,对理想中的、现实中的与政治的共产主义还没有明确的区分。明显带有过渡性和不成熟性,但在这一时期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已经包括了许多科学的逻辑思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集中论述“共产主义”思想主要是在笔记本Ⅲ当中。从已有的手稿可以看出,这一部分是对笔记本Ⅱ的补充。对其有关“共产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简评如下:
一、批判地考察了“粗陋的共产主义”
“粗陋的共产主义”是赫斯提出的,是指巴贝夫式的共产主义。粗陋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否定私有财产,没有从主体看私有财产的本质,虽然要求否定私有财产,实际上不过是要求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把公有制只看成物质财富在一切社会成员中的平均分配;平均化欲望严重,自己得不到的就不让别人得到,宁可大家都受穷,都过最低限度的生活;主张共产共妻,用公妻制来反对婚姻。
粗陋的共产主义在马克思看来就是一种对物质化的“私有财产”观念的普遍性的认同。这种“共产主义”主张共同体对物质的占有关系,而否定了人的个性、才能的存在。最终沦为动物式的无思想的庸俗共产主义。而强调每个人的无差别的占有,实质上是空想的平均主义,是非自然的简单状态的倒退。马克思批判这种共产主义者“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对“粗陋共产主义”的批判考察,马克思在《手稿》中没有具体指明这种共产主义的表现。后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这种学说的第一个表现形式。”恩格斯提到的,包括有农民战争时期的闵采尔派、英国革命时期的平等派、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贝夫等。马克思的结论是:粗陋的共产主义根本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它对私有财产的最初的扬弃“不过是想把自己设定为积极的共同体的私有财产的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学说的批判考察,为自己从主体上考察共产主义奠定了基础,超越了同时代人的各种共产主义思潮。
二、提出一切劳动产品应归劳动者自己所有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提出批判
马克思认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由此,马克思把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规定为人的本质。这是在哲学层面、人的主体性角度确立克服异化扬弃私有财产实现共产主义的核心内容。但是,以往的共产主义理论则从社会客体讨论共产主义,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一个基本事实,即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其自己就变成越廉价的商品)。这不符合人的本质的要求。作为产品的创造者,产品不属于其创造者工人支配而且工人反过来还要受制于产品,那么,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事实上就处于异化的状态。对此马克思指出:“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本来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活本身却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至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是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马克思指出,尽管“资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却被私人占有,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者不是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而是占有工人劳动和劳动产品而获得剩余价值的资本家。这样。生产的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和无限扩张会不可避免地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生产力受到破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的集中表现。这样以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而作为消除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当然把对私有制的扬弃作为其核心内容。
在马克思看来,私有财产的本质在于异化劳动或人的本质异化,这种共产主义把对私有财产的占有当做目标,并没有解决人的本质异化,人还没有达到对自己本质的占有,归根结底还是受私有制的统治和支配。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决不是倒退到私有财产不发达之前的状态。共产主义从根本上说,是人本身的解放,人的主体本质、主体活动的解放而不是单纯追求对物的占有。只有人和人的自身活动的解放才会有人对于对象世界的真正占有,即占有关系的解放。
三、提出无产阶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力量并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重要目标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还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力量。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劳动者肯定自己、获得幸福、自由地发挥自己体力和智力的手段。劳动者在劳动中和在劳动外一样都应该是感到自在而幸福的。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活动变得和动物的活动没有什么差别了,人成了一种失去了自主性的会说话的机器。马克思说:“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雇主起个别的什么名字)同这个劳动的关系。从而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的解放,从奴役制的解放,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且这里不仅涉及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包含全人类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同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在这里马克 思看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和劳动关系之间的对抗性质。并认为工人解放是克服这种对抗的必然途径:“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分析,进一步阐述共产主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说:“不难看到,整个革命运动必然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即在经济中为自己既找到经验的基础,也找到理论的基础。”这就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支撑点,扭转了用人的本质来论证共产主义。
另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也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马克思认识到,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支配下,人不仅失去了外部世界,而且失去了他自身,失去了自由与自己的本质。只有结束异化劳动,人才能不受异化劳动的局限和束缚,人的本质才能得以重建,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全面占有自己丰富的本质规定的人。而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因为在资本主义世界,自然界是人与人之间相异化的媒介,人的异化正是在对自然界的争夺中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由于人们无节制地掠夺自然界,使自然界无法促进人的本质的实现,人就成了自然界处于异化状态的根源。但在共产主义时代里,人与自然将按照“共产主义人道主义”规律存在并发展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将得以真正解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最后还强调了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由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组成,而社会的全面发展将建立在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个人与社会将达到高度的统一。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同时使用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概念。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概念是可以互代的,意思没有原则的区别。只是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才提出划分两个阶段的思想,即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
总之,通过本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虽然是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述的,但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述。当然,其中所阐述的共产主义观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性。比如他对私有制的批判不是从它和历史的发展规律矛盾的角度批判的,而是仅从它与人的本质的要求相矛盾的角度出发进行批判的;对异化劳动的批判也是以人的绝对自由的、超越历史的、应有意义上的劳动作为标准的。
责任编辑:王兴运
[关键词]共产主义;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图分类号]A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2-0019-0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第一次初步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这些共产主义观念与他的异化劳动理论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异化劳动理论在这里成为了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出发点)。虽然这一时期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还未完全成熟,对理想中的、现实中的与政治的共产主义还没有明确的区分。明显带有过渡性和不成熟性,但在这一时期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已经包括了许多科学的逻辑思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集中论述“共产主义”思想主要是在笔记本Ⅲ当中。从已有的手稿可以看出,这一部分是对笔记本Ⅱ的补充。对其有关“共产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简评如下:
一、批判地考察了“粗陋的共产主义”
“粗陋的共产主义”是赫斯提出的,是指巴贝夫式的共产主义。粗陋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否定私有财产,没有从主体看私有财产的本质,虽然要求否定私有财产,实际上不过是要求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把公有制只看成物质财富在一切社会成员中的平均分配;平均化欲望严重,自己得不到的就不让别人得到,宁可大家都受穷,都过最低限度的生活;主张共产共妻,用公妻制来反对婚姻。
粗陋的共产主义在马克思看来就是一种对物质化的“私有财产”观念的普遍性的认同。这种“共产主义”主张共同体对物质的占有关系,而否定了人的个性、才能的存在。最终沦为动物式的无思想的庸俗共产主义。而强调每个人的无差别的占有,实质上是空想的平均主义,是非自然的简单状态的倒退。马克思批判这种共产主义者“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对“粗陋共产主义”的批判考察,马克思在《手稿》中没有具体指明这种共产主义的表现。后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这种学说的第一个表现形式。”恩格斯提到的,包括有农民战争时期的闵采尔派、英国革命时期的平等派、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贝夫等。马克思的结论是:粗陋的共产主义根本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它对私有财产的最初的扬弃“不过是想把自己设定为积极的共同体的私有财产的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学说的批判考察,为自己从主体上考察共产主义奠定了基础,超越了同时代人的各种共产主义思潮。
二、提出一切劳动产品应归劳动者自己所有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提出批判
马克思认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由此,马克思把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规定为人的本质。这是在哲学层面、人的主体性角度确立克服异化扬弃私有财产实现共产主义的核心内容。但是,以往的共产主义理论则从社会客体讨论共产主义,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一个基本事实,即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其自己就变成越廉价的商品)。这不符合人的本质的要求。作为产品的创造者,产品不属于其创造者工人支配而且工人反过来还要受制于产品,那么,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事实上就处于异化的状态。对此马克思指出:“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本来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活本身却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至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是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马克思指出,尽管“资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却被私人占有,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者不是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而是占有工人劳动和劳动产品而获得剩余价值的资本家。这样。生产的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和无限扩张会不可避免地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生产力受到破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的集中表现。这样以来“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而作为消除异化劳动的共产主义当然把对私有制的扬弃作为其核心内容。
在马克思看来,私有财产的本质在于异化劳动或人的本质异化,这种共产主义把对私有财产的占有当做目标,并没有解决人的本质异化,人还没有达到对自己本质的占有,归根结底还是受私有制的统治和支配。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决不是倒退到私有财产不发达之前的状态。共产主义从根本上说,是人本身的解放,人的主体本质、主体活动的解放而不是单纯追求对物的占有。只有人和人的自身活动的解放才会有人对于对象世界的真正占有,即占有关系的解放。
三、提出无产阶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力量并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重要目标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还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力量。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劳动者肯定自己、获得幸福、自由地发挥自己体力和智力的手段。劳动者在劳动中和在劳动外一样都应该是感到自在而幸福的。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活动变得和动物的活动没有什么差别了,人成了一种失去了自主性的会说话的机器。马克思说:“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这个劳动的关系。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雇主起个别的什么名字)同这个劳动的关系。从而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的解放,从奴役制的解放,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且这里不仅涉及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包含全人类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同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在这里马克 思看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和劳动关系之间的对抗性质。并认为工人解放是克服这种对抗的必然途径:“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分析,进一步阐述共产主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说:“不难看到,整个革命运动必然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即在经济中为自己既找到经验的基础,也找到理论的基础。”这就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支撑点,扭转了用人的本质来论证共产主义。
另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也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马克思认识到,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支配下,人不仅失去了外部世界,而且失去了他自身,失去了自由与自己的本质。只有结束异化劳动,人才能不受异化劳动的局限和束缚,人的本质才能得以重建,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全面占有自己丰富的本质规定的人。而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因为在资本主义世界,自然界是人与人之间相异化的媒介,人的异化正是在对自然界的争夺中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由于人们无节制地掠夺自然界,使自然界无法促进人的本质的实现,人就成了自然界处于异化状态的根源。但在共产主义时代里,人与自然将按照“共产主义人道主义”规律存在并发展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将得以真正解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最后还强调了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由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组成,而社会的全面发展将建立在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个人与社会将达到高度的统一。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同时使用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概念。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概念是可以互代的,意思没有原则的区别。只是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才提出划分两个阶段的思想,即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
总之,通过本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虽然是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述的,但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述。当然,其中所阐述的共产主义观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成熟性。比如他对私有制的批判不是从它和历史的发展规律矛盾的角度批判的,而是仅从它与人的本质的要求相矛盾的角度出发进行批判的;对异化劳动的批判也是以人的绝对自由的、超越历史的、应有意义上的劳动作为标准的。
责任编辑:王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