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在今年的艺术品春拍市场上,明清瓷器无疑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而从各大拍卖行力推的品种来看,规格、源流等因素成为了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
成对瓷器尤为受宠
中国美学文化讲究对称,传统瓷器收藏亦追求成对。近日,北京中贸圣佳拍卖行在推出的明清瓷器拍卖中,瓷器的规格、尺寸、款制配搭完美,谓之成双成对,此次推出20余个成对标的,难能可贵。
明成化青花高士图盘成对,釉质如玉,青花淡雅,画中有意,意中有情。清雍正银釉地青花灵芝纹杯成对,青花鲜艳翠亮,银釉别出心裁,当属御窑罕见之品种。清乾隆斗彩团花洗成对,器型特殊,未见有相似器物于公私著录,全器色彩典雅,勾勒精细,填色准确,其图案带有西方洛可可艺术风格,成对原座,极为珍罕。
自晚明以后,瓷质文房用品逐渐进入文人视野,它与纸、笔、墨、砚等一起成为他们珍赏的书房雅具。陶瓷笔管使毛笔握感沉重,赏用俱怡,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的书房陈设装饰品,本场清乾隆青花矾红云蝠纹笔杆即为一例宫廷佳作。笔筒虽小,却是古代文人案头必备之物。以长篇诗文装饰瓷器首见于康熙窑,所见有书《圣主得贤臣颂》之笔筒,作为一代名品见诸多家重要博物馆展览。本场有一例来自中国香港著名鉴赏家黄少棠先生的递藏。黄先生在业内以眼光专业著称,为多位港台重要藏家成功搭建收藏体系服务近40载,创办的明成馆素以推动官窑、文房器物收藏享誉业内,意义深远。
乾隆帝一生所作诗文近4万首,御窑书于瓷器之诗文也多出自其本人作品,清乾隆御制墨彩诗文秋兴四首圆笔筒,与北京故宫藏品同源,虽残但不失皇家气韵。通篇隶书布局规整,疏密得当,在规制中饱含灵动,宫廷威仪与文人情愫兼备。清乾隆仿绿松石釉印章,制作匠心独具,趣味性高于实用性,代表着一种文化倾向。
此外,更有群瓷斗艳,单色釉再呈佳器,青花、彩瓷亦有诸多精品。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钵式洗,胎釉精良,诠释出明宣宗青花菁华之美。明万历青花五彩龙凤菊花湖石图碗,富丽浓艳,保存至今品相完美,实属不易。明万历青花璎珞海马纹罐与康熙中和堂青花釉里红寿字莲瓣盘等均为名瓷名品,并历经香港、伦敦的重要拍卖,流传有序。清康熙斗彩鹤汀凫渚纹盘,鲜丽清逸,应为康熙帝60寿辰御制斗彩器中的精品。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这样写道:“总不过是那些金、玉、铜、磁器,没处撂的古董儿。”明清两代艺术品涉及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文化精神,为现代的我们带来别样的享受。古语磁与瓷为同音同义:臻,含义有达到、从至、逐渐完善的、徐徐渐进等意。在动词的理解上亦可意为:为精美和完美无瑕而日臻完善,直至无可挑剔。
晚清御窑亮点不少
相比传统的“清三代”瓷器,晚清御窑虽然价格便宜很多,但是收藏亮点依然不少。北京保利古董珍玩网拍第一回中国陶瓷专场就将关注晚清御窑与慈禧太后的神秘花园。
咸丰皇帝在位仅仅11年,而在咸丰5年,太平军焚毁御窑厂,导致了御窑停烧,故咸丰初年作品极为稀少,质量甚至高于道光朝御窑,为清中晚期官窑回光返照之作。
像此次拍卖的一件清咸丰·青花内松竹梅外仕女婴戏图盘,纹饰始见于明宣德时期,其后历朝承袭烧造,为明清官窑瓷器的经典品种。品种在清代瓷器活计档大运瓷器名单中记载为“青三友人物六寸盘”,出自中国台北“慎德堂”,为咸丰官窑之精品。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1835~1908年)为满洲镶蓝旗人,得宠于咸丰,在生育皇子(同治皇帝)后一步走上政治舞台的中心。慈禧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掌权者,统制中国达48年之久,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同时也开创了晚晴官窑彩瓷的新风貌。慈禧在其晚年重修清漪园(颐和园),以颐养天年,命御窑场复烧大量乾隆官窑制式之百鹿尊、天球瓶、大盘等器物作为陈设,部分底依旧落乾隆款。
此次拍卖的一件清光绪·粉彩万花献瑞外胭脂红釉大盘即为实例,绘画万花锦需要内务府造办处出具画样,设计出百花齐聚之画稿,交付御窑厂作为粉本,其构思最妙之处则是尽收春意盎然之象而又无砌堆之感,殊为巧思。本品外壁施胭脂红釉,亦与雍正御窑极为契合,殊为难得。
史料可见,慈禧太后非常钟爱陈设大盘于宝座两侧,盛放水果,其中便不乏有大雅斋风格的御瓷。据金易先生所著《宫女谈往录》记载,慈禧用大盘堆放水果是为用于宫内“熏香”之用。这些御瓷中,便不乏出现“大雅斋”瓷器。
清咸丰5年,1855年,咸丰皇帝写了两面“大雅斋”匾赐给了当时的懿嫔,也就是后来的慈禧,一块挂在皇宫紫禁城内的平安室,一块挂在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建筑群中。此处是她与咸丰皇帝邂逅、承欢侍宴、留下许多美好人生回忆的地方。
同治12年8月,为庆祝慈禧太后40岁生日,同治皇帝决定斥资重修圆明园,其中就包括“天地一家春”建筑群,同时让景德镇烧造标有“天地一家春”的“大雅斋”瓷器,用来装点这处建筑。但由于同治13年(1874年)7月29日,圆明园重建工程中断,这批为“天地一家春”专门烧造的瓷器在完成后也就没能进入圆明园,而是最终留在了皇宫大内。
享用“大雅斋”瓷器的慈禧太后在其统治期间,景德镇御窑厂依照同治13年(1874年)20余种内府画样烧造了一些慈禧太后专用的品种,这些浓艳华丽的瓷器,从画稿中,可见带有浓郁女性审美的粉红、耦合、松绿、柠檬黄等色调,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从另一角度见证了慈禧太后对咸丰皇帝的眷思。
清光绪·青花缠枝花卉“一品清廉”赏瓶是光绪官窑的经典作品。初名“玉堂春瓶”,因青花缠枝莲纹,有“一品清廉”之寓意,雍正帝专用于赏赐功臣,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传世品形制基本相同,乾隆后每朝相袭,名称、器型及用途从未改变,延用至宣统时期。
时间来到1908年,慈禧太后辞世,立爱新觉罗·溥仪为帝,即宣统继位。宣统一朝3年,官窑瓷器烧制不多,传世更稀少。清宣统·粉彩龙凤呈祥鼓形盖罐的纹样沿袭前朝样式发展而来但质量均较高,尽管同类品种在样式、釉、彩等皆仿效前朝,但品质更加精细。
瓷器源流尤为重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希望能够“捡漏”,通过一件瓷器一夜暴富。但事实上,“捡漏”的概率只相当于“守株待兔”。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地摊上一件好古董,不懂的人,哪怕1万人,都不会弯腰,东西是留给懂的人。但“捡漏”也绝不是收藏家的常态,没有一个收藏家是靠检漏炼成的,特别是瓷器收藏上,更要讲究流传有序。
拍卖市场上,很多天價成交的拍品,背后都有显赫的来源,像香港著名收藏家徐展堂“在望山庄”旧藏之物等都是市场追捧的瓷器。对于藏家来说,查询以往的成交记录,应该重点关注那些已经在市场消失了一段时间的拍品,那些有着显赫著录,并且经过市场检验的瓷器,无疑更能激起买家的购买欲望。
成对瓷器尤为受宠
中国美学文化讲究对称,传统瓷器收藏亦追求成对。近日,北京中贸圣佳拍卖行在推出的明清瓷器拍卖中,瓷器的规格、尺寸、款制配搭完美,谓之成双成对,此次推出20余个成对标的,难能可贵。
明成化青花高士图盘成对,釉质如玉,青花淡雅,画中有意,意中有情。清雍正银釉地青花灵芝纹杯成对,青花鲜艳翠亮,银釉别出心裁,当属御窑罕见之品种。清乾隆斗彩团花洗成对,器型特殊,未见有相似器物于公私著录,全器色彩典雅,勾勒精细,填色准确,其图案带有西方洛可可艺术风格,成对原座,极为珍罕。
自晚明以后,瓷质文房用品逐渐进入文人视野,它与纸、笔、墨、砚等一起成为他们珍赏的书房雅具。陶瓷笔管使毛笔握感沉重,赏用俱怡,是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的书房陈设装饰品,本场清乾隆青花矾红云蝠纹笔杆即为一例宫廷佳作。笔筒虽小,却是古代文人案头必备之物。以长篇诗文装饰瓷器首见于康熙窑,所见有书《圣主得贤臣颂》之笔筒,作为一代名品见诸多家重要博物馆展览。本场有一例来自中国香港著名鉴赏家黄少棠先生的递藏。黄先生在业内以眼光专业著称,为多位港台重要藏家成功搭建收藏体系服务近40载,创办的明成馆素以推动官窑、文房器物收藏享誉业内,意义深远。
乾隆帝一生所作诗文近4万首,御窑书于瓷器之诗文也多出自其本人作品,清乾隆御制墨彩诗文秋兴四首圆笔筒,与北京故宫藏品同源,虽残但不失皇家气韵。通篇隶书布局规整,疏密得当,在规制中饱含灵动,宫廷威仪与文人情愫兼备。清乾隆仿绿松石釉印章,制作匠心独具,趣味性高于实用性,代表着一种文化倾向。
此外,更有群瓷斗艳,单色釉再呈佳器,青花、彩瓷亦有诸多精品。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钵式洗,胎釉精良,诠释出明宣宗青花菁华之美。明万历青花五彩龙凤菊花湖石图碗,富丽浓艳,保存至今品相完美,实属不易。明万历青花璎珞海马纹罐与康熙中和堂青花釉里红寿字莲瓣盘等均为名瓷名品,并历经香港、伦敦的重要拍卖,流传有序。清康熙斗彩鹤汀凫渚纹盘,鲜丽清逸,应为康熙帝60寿辰御制斗彩器中的精品。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这样写道:“总不过是那些金、玉、铜、磁器,没处撂的古董儿。”明清两代艺术品涉及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文化精神,为现代的我们带来别样的享受。古语磁与瓷为同音同义:臻,含义有达到、从至、逐渐完善的、徐徐渐进等意。在动词的理解上亦可意为:为精美和完美无瑕而日臻完善,直至无可挑剔。
晚清御窑亮点不少
相比传统的“清三代”瓷器,晚清御窑虽然价格便宜很多,但是收藏亮点依然不少。北京保利古董珍玩网拍第一回中国陶瓷专场就将关注晚清御窑与慈禧太后的神秘花园。
咸丰皇帝在位仅仅11年,而在咸丰5年,太平军焚毁御窑厂,导致了御窑停烧,故咸丰初年作品极为稀少,质量甚至高于道光朝御窑,为清中晚期官窑回光返照之作。
像此次拍卖的一件清咸丰·青花内松竹梅外仕女婴戏图盘,纹饰始见于明宣德时期,其后历朝承袭烧造,为明清官窑瓷器的经典品种。品种在清代瓷器活计档大运瓷器名单中记载为“青三友人物六寸盘”,出自中国台北“慎德堂”,为咸丰官窑之精品。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1835~1908年)为满洲镶蓝旗人,得宠于咸丰,在生育皇子(同治皇帝)后一步走上政治舞台的中心。慈禧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掌权者,统制中国达48年之久,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同时也开创了晚晴官窑彩瓷的新风貌。慈禧在其晚年重修清漪园(颐和园),以颐养天年,命御窑场复烧大量乾隆官窑制式之百鹿尊、天球瓶、大盘等器物作为陈设,部分底依旧落乾隆款。
此次拍卖的一件清光绪·粉彩万花献瑞外胭脂红釉大盘即为实例,绘画万花锦需要内务府造办处出具画样,设计出百花齐聚之画稿,交付御窑厂作为粉本,其构思最妙之处则是尽收春意盎然之象而又无砌堆之感,殊为巧思。本品外壁施胭脂红釉,亦与雍正御窑极为契合,殊为难得。
史料可见,慈禧太后非常钟爱陈设大盘于宝座两侧,盛放水果,其中便不乏有大雅斋风格的御瓷。据金易先生所著《宫女谈往录》记载,慈禧用大盘堆放水果是为用于宫内“熏香”之用。这些御瓷中,便不乏出现“大雅斋”瓷器。
清咸丰5年,1855年,咸丰皇帝写了两面“大雅斋”匾赐给了当时的懿嫔,也就是后来的慈禧,一块挂在皇宫紫禁城内的平安室,一块挂在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建筑群中。此处是她与咸丰皇帝邂逅、承欢侍宴、留下许多美好人生回忆的地方。
同治12年8月,为庆祝慈禧太后40岁生日,同治皇帝决定斥资重修圆明园,其中就包括“天地一家春”建筑群,同时让景德镇烧造标有“天地一家春”的“大雅斋”瓷器,用来装点这处建筑。但由于同治13年(1874年)7月29日,圆明园重建工程中断,这批为“天地一家春”专门烧造的瓷器在完成后也就没能进入圆明园,而是最终留在了皇宫大内。
享用“大雅斋”瓷器的慈禧太后在其统治期间,景德镇御窑厂依照同治13年(1874年)20余种内府画样烧造了一些慈禧太后专用的品种,这些浓艳华丽的瓷器,从画稿中,可见带有浓郁女性审美的粉红、耦合、松绿、柠檬黄等色调,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从另一角度见证了慈禧太后对咸丰皇帝的眷思。
清光绪·青花缠枝花卉“一品清廉”赏瓶是光绪官窑的经典作品。初名“玉堂春瓶”,因青花缠枝莲纹,有“一品清廉”之寓意,雍正帝专用于赏赐功臣,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传世品形制基本相同,乾隆后每朝相袭,名称、器型及用途从未改变,延用至宣统时期。
时间来到1908年,慈禧太后辞世,立爱新觉罗·溥仪为帝,即宣统继位。宣统一朝3年,官窑瓷器烧制不多,传世更稀少。清宣统·粉彩龙凤呈祥鼓形盖罐的纹样沿袭前朝样式发展而来但质量均较高,尽管同类品种在样式、釉、彩等皆仿效前朝,但品质更加精细。
瓷器源流尤为重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希望能够“捡漏”,通过一件瓷器一夜暴富。但事实上,“捡漏”的概率只相当于“守株待兔”。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地摊上一件好古董,不懂的人,哪怕1万人,都不会弯腰,东西是留给懂的人。但“捡漏”也绝不是收藏家的常态,没有一个收藏家是靠检漏炼成的,特别是瓷器收藏上,更要讲究流传有序。
拍卖市场上,很多天價成交的拍品,背后都有显赫的来源,像香港著名收藏家徐展堂“在望山庄”旧藏之物等都是市场追捧的瓷器。对于藏家来说,查询以往的成交记录,应该重点关注那些已经在市场消失了一段时间的拍品,那些有着显赫著录,并且经过市场检验的瓷器,无疑更能激起买家的购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