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模型应对“次贷危机”

来源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ter635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世界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体制产生强烈的冲击。笔者基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深入探讨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来应对次贷危机。
  关键词:次贷危机;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1-68-02
  
  一、引言
  
  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以金融衍生品泡沫破灭带来的投资者对金融行业的信心危机就开始席卷全球,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相继被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破产倒闭,而剩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也因形势所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这场祸起金融衍生品的金融行业危机现在开始逐渐传导到更加广泛的金融领域,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也因为大量涉足次级按揭贷款领域而面临破产,最终被美国政府变相接管。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目前已经扩展到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其中一些国家,如冰岛等甚至陷入国家破产的边缘。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口行业、金融体系、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等等都将产生强烈的冲击。本文拟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深入探讨构建风险预警模型来应对次贷危机。
  
  二、“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及影响
    次贷危机,就是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无法如期偿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笔者认为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1)金融监管相对滞后。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各部门、各产品的监管标准不统一,监管机构太多,权限重叠。多头监管导致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得到足够的法律授权来负责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风险,从而导致金融衍生品的价值链条愈拉愈长,市场风险不断叠加;(2)金融创新过分强调利润和收益。而忽略了对金融风险的控制。投资银行在高利润的诱惑下几乎抛弃了传统上以经纪业务,大量从事资本金较低的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和复杂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导致投资银行的业务风险不断扩大。比如: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两家投资银行在过去十几年中每年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高达20%左右,远远高出普通商业银行的回报率。但投资银行的运营模式是通过拆借大量资金来进行杠杆操作。导致财务风险不断加大。例如,美林宣告破产前负债权益比率超过了20倍;雷曼兄弟宣布进入破产保护时,其负债高达6130亿美元,负债权益比更是高达23,6之多。
  次贷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导致我国投资美国的资产严重缩水。逐步加深我国通货膨胀的潜在危机。直接恶化外向型经济实体的运行状况。“次贷危机”直接加大了商业了银行的不良贷款和果账的风险。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运行风险加大。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上升。在危机不断扩散的过程中。美国不断采取降息、注资、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防止经济衰退,这些政策客观上又加剧了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再加上中、美利率倒挂。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国际热钱极有可能再次大量流入中国,从而给中国的货币体系的稳定造成困难。由于中国接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中。目前大约有一半以上投资于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必然会导致资产抵押品价格大幅缩水。更重要的是这类债券出现流动性困难,从而使得资产难以兑现,这时支付危机就转变成为流动性的危机,从而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建立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应对次贷危机
    银行风险预警机制是按银行风险客观性及相关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及经验性目标参数,经目标值与测值相比较来决定银行风险程度的事前控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基于商业银行的角度如何去应对次贷危机,笔者认为建立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对商业银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在业务经营的全过程中预测和控制风险,把风险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一)预警机制模型中解释变量的理论分析  1、宏观经济指标  (1)GDP增长率(x1)。GDP是最为直观地反映一国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在中国,银行是社会资金的主要提供者,银行业资产在金融业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银行信贷这种间接融资方式占据着主导地位,虽然直接融资近些年快速扩张。但比例仍然微乎其微。对于利润的影响也很小。因而,在中国,银行的状况更易受到宏观经济的波动的影响。  (2)通货膨胀率(x2)。通货膨胀情况是影响银行健康的一个因素。通货膨胀水平过高本身就表明宏观经济的稳定,通货膨胀水平过高同时还会损害一部分银行客户偿还贷款的能力,从而使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并且,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真实利率会因此下降,当真实利率下降时,作为银行负债方的储蓄会下降,而作为银行资产方的借贷会增加,如果借款者的增加伴随着借款者质量的下降,那么银行就面临着更大的信用风险。通货膨胀还会通过其它宏观经济渠道来影响银行。如,高通货膨胀率会伴随着大幅的货物和资产价格波动,如果银行不能正确制订这种波动的风险溢价,就会遭受意外损失。
  (3)财政余额/GDP(X3)。这个指标反映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健情况,也反映了国家控制能力的大小。在中国,由于政府和银行的联系紧密,银行扮演着“准财政”的角色,银行的行为受到政府意志的左右。财政赤字越大,意味着银行的负担就越重。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这种银行体系可以正常运转,稳步的经济增长可为银行提供低息的存款,政府部门也会不时给银行部门注资使银行的资产负债处于良好的状态。
  (4)金融市场环境指标(X4)。随着市场资金的充裕以及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银行贷款在整个市场资金供应中的份额下降,但银行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确实给银行的资产业务带来了冲击,也会影响到银行的收益。因而,在进行银行危机预警时,有必要考虑这个指标。  2、微观指标  (1)资本充足性指标(X5)。这是国际上通行的表明银行健康状况的指标。巴塞尔委员会认为银行资本具有如下重要作用:为银行提供长期资金来源;承担风险和吸收损失;为银行提供业务发展的基础;增强股东对银行经营管理的信心。资本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而资本充足率标志着银行对资产组合和业务风险带来损失的补偿能力。一般用加权资本充足率来表示,即银行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  (2)资产质量指标(X6)。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盈利和支付能力,对银行的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是对贷款进行五级分类,我国原来一直未实行严格的贷款五级分类制,而普遍是按“一逾两呆”的口径进行贷款分类。此种贷款分类法没有准确地区分出资产的质量,因而,实际的不良贷款率远远超出公布的数据。
  (3)盈利能力指标(X7)。盈利状况是银行经营的最终成果反映,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经营效果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4)流动性指标(X8)。银行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流动性短缺危机,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更是如此,如果不是因为国家信用的保障令存款人对我国的银行体系保持着信心,因而使银行资本有着很好的流动性,许多银行陷入危机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此流动性指标在预警银行危机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模型构建  因变量取IC(危机指数),用国际储备减少的百分比衡量,解释变量为宏观经济因素和微观层面因素。模型表示如下:
  在应用该模型时,首先根据历史的样本数据估计出参数,然后将当年各引发因素的取值代人,就可以计算危机指数。
   (三)危机指数预警界限的确定  经过以上分析已经设计了一套金融风险预警模型。该模型涉及宏观经济因素和微观层面因素等2大类8个观测指标,每一类指标组成一个预警予系统。  指标体系确定后,应该对危机指数(IC)确定不同风险状态的界限值:利用SPSS软件,对历史的样本数据中的危机指数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以95%的置信度确定危机指数均值的置信区间。因此置信区间的临界值就是危机指数的界限。
  
  四、结束语
  
  通过构建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判断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而现代金融领域各类风险的内在关联性越来越大,风险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就是由于多种风险造成的。当今的金融风险很难孤立地进行识别和管理,因而要求国内银行必须加快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所以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有力措施之一。
其他文献
科技创新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使用非参数分析方法——DEA法研究了南京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问题。根据DEA法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构建了包括
所谓"淡季"是相对于旺季而言的,是指目标消费群体由于受消费习惯影响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需求变化.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一个重大的民生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食品安全,已从社会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
摘要:黔江是我国渝东南地区著名的风景旅游地区以及民族文化旅游胜地。但目前黔江生态旅游存在交通不便、宣傳力度不够、规划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要壮大黔江生态旅游产业,必须处理好生态旅游规划、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黔江;生态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8-32-02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专项自然旅游,是
一套不过百元成本的护肤品,经过煽情广告宣传、悲情故事讲述、多位“专家”推荐、产品精美包装,被打造成售价四五千元且具有“显著效果”的丰胸产品。  网络媒体广撒网 “私人定制”系忽悠  2017年10月24日,江苏无锡市民姜女士在浏览网站时看到弹窗介绍一款丰胸产品,进一步点开后是一个文字并不长的悲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职业女性,因为胸部较小,工作、婚姻处处受挫,被丈夫嫌弃。后来使用了这家公司的“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