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培养一线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应突出技能培养。近几年,随着不断扩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但符合企业要求的却越来越少。在接近零实践和零实验环境中培养出来的未来员工是无法从事零缺陷生产的,要求这些员工进行产品创新更是难上加难。为了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高职院校的信息化课程教学需要进行不断创新。
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一种任务目标,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不仅要参加活动,还要学会学习、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并且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课程模块化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强调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而学生要主动把自己的疑惑和想法告诉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模块作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同时做好指导工作。
(2)模块化教学是学生讨论问题、参与决定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和展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知探求的艰辛和分享成功的喜悦,彰显每个学生的个性。
(3)模块设计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模块。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单元的知识,也可以是几个单元的组合,甚至可以是一本书的整合。小模块组合成了大模块,大模块可以组成更大的模块。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所学知识由学期末的反馈变成模块的反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4)模块化教学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培养学生与未来所从事职业相适应的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
模块化教学在信息化课程中的应用
虽然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在不断地改革,但是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是截然不同的,直接过渡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进行模块化教学,根据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但是,如何实施分模块教学却是一个难题,在此,以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教学为例,提出几点构想。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开设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是为了满足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职教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达到与企业的需求基本一致。信息化应用能力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本位,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也就是将岗位所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和素质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模块教学方案的制订必须以其为依据,在观念、定位和途径上有新的突破。
2.科学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模块化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够用”。根据高职高专就业岗位所需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将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即根据就业岗位对信息化处理的需求,每一岗位确定好不同情境进行任务教学。比如,模块化教学针对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实际岗位,让学生用计算机设计出可能遇到的问题、介绍常见解决方法等,并能用计算机简单记载经常出现问题的原因等。
3.安排学生的课外作业与活动
课外活动与作业主要是为学生实践模块化教学而安排的,期望通过课程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以小组和个人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布置活动和作业。模块化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体现学生的个人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所以在作业的布置和课外活动的安排上都要有所体现。
(2)活动和作业有明确的主题和时间限制。课外作业和活动的安排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无限制地做作业和活动。
(3)布置任务,提出任务要求。实践任务的设置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任务中,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使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个课堂教学的模块或者子模块,都需要通过一项或者几项的实践任务来体现,教师要向学生详细地讲清任务的内容,指导他们完成任务有哪些主要的事情需要做,并且说明要以什么形式呈现其活动成果。
(4)过程指导和督促。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4.科学考核
评价学生的成绩是激励学生的基础,学生的评价分为两个方面:理论成绩评价和实践成绩评价。以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为例,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应各占总成绩的50%。理论成绩评价主要包括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实践成绩分为两部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对个人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组长时的团队组织能力、作为发言人时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团队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在活动中的表现、团队的合作情况等方面。这样的考核更加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也是对学生工作中合作能力的一种考核。
面临的挑战
1.教材
要实施模块化教学,选用适合的教材是首要的。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基础教学使用的教材很多,但是这些教材都过于注重基础教学,有的内容太陈旧,与现代社会脱轨;有的内容太深奥,篇幅过长,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根据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教材应该是问题导向,突出实用,问题的选择要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但是现在市场上的教材大多是“教条式”的,问题探讨性的教材很少,能实际解决问题的教材就更加少。另外,教材的老化问题严重,最新的行业信息很难迅速反映到教材中来。教材跟不上课程教学的需要,以致最终出现教学向教材“妥协”的局面。
2.师资
课程是靠教师来实施的,合格的高职师资队伍对于课程实施的效果至关重要。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是应用性的一门课程,教学中也强调应用性。它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计算机理论水平,还要有计算机行业实践的背景。在专业课教学方面,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应用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3.实践条件
由于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模块化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给学校实践教学条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实践条件要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学校不但要建立校内实践基地,还需要提供一些校外基地,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进行模块化教学才可行。
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一种任务目标,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不仅要参加活动,还要学会学习、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并且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课程模块化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强调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而学生要主动把自己的疑惑和想法告诉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模块作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同时做好指导工作。
(2)模块化教学是学生讨论问题、参与决定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和展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知探求的艰辛和分享成功的喜悦,彰显每个学生的个性。
(3)模块设计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模块。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单元的知识,也可以是几个单元的组合,甚至可以是一本书的整合。小模块组合成了大模块,大模块可以组成更大的模块。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所学知识由学期末的反馈变成模块的反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4)模块化教学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培养学生与未来所从事职业相适应的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
模块化教学在信息化课程中的应用
虽然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在不断地改革,但是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是截然不同的,直接过渡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进行模块化教学,根据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但是,如何实施分模块教学却是一个难题,在此,以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教学为例,提出几点构想。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开设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是为了满足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职教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达到与企业的需求基本一致。信息化应用能力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本位,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也就是将岗位所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和素质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模块教学方案的制订必须以其为依据,在观念、定位和途径上有新的突破。
2.科学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模块化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够用”。根据高职高专就业岗位所需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将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即根据就业岗位对信息化处理的需求,每一岗位确定好不同情境进行任务教学。比如,模块化教学针对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实际岗位,让学生用计算机设计出可能遇到的问题、介绍常见解决方法等,并能用计算机简单记载经常出现问题的原因等。
3.安排学生的课外作业与活动
课外活动与作业主要是为学生实践模块化教学而安排的,期望通过课程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以小组和个人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布置活动和作业。模块化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体现学生的个人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所以在作业的布置和课外活动的安排上都要有所体现。
(2)活动和作业有明确的主题和时间限制。课外作业和活动的安排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无限制地做作业和活动。
(3)布置任务,提出任务要求。实践任务的设置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任务中,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使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个课堂教学的模块或者子模块,都需要通过一项或者几项的实践任务来体现,教师要向学生详细地讲清任务的内容,指导他们完成任务有哪些主要的事情需要做,并且说明要以什么形式呈现其活动成果。
(4)过程指导和督促。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4.科学考核
评价学生的成绩是激励学生的基础,学生的评价分为两个方面:理论成绩评价和实践成绩评价。以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为例,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应各占总成绩的50%。理论成绩评价主要包括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实践成绩分为两部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对个人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组长时的团队组织能力、作为发言人时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团队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在活动中的表现、团队的合作情况等方面。这样的考核更加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也是对学生工作中合作能力的一种考核。
面临的挑战
1.教材
要实施模块化教学,选用适合的教材是首要的。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基础教学使用的教材很多,但是这些教材都过于注重基础教学,有的内容太陈旧,与现代社会脱轨;有的内容太深奥,篇幅过长,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根据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教材应该是问题导向,突出实用,问题的选择要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但是现在市场上的教材大多是“教条式”的,问题探讨性的教材很少,能实际解决问题的教材就更加少。另外,教材的老化问题严重,最新的行业信息很难迅速反映到教材中来。教材跟不上课程教学的需要,以致最终出现教学向教材“妥协”的局面。
2.师资
课程是靠教师来实施的,合格的高职师资队伍对于课程实施的效果至关重要。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是应用性的一门课程,教学中也强调应用性。它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计算机理论水平,还要有计算机行业实践的背景。在专业课教学方面,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应用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3.实践条件
由于信息化应用能力课程模块化教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给学校实践教学条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实践条件要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学校不但要建立校内实践基地,还需要提供一些校外基地,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进行模块化教学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