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继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十四五”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关键时期,制造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肩负着重要使命。库存管理是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正确认识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性,研究现阶段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现状和对策,对提升我国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制造业对GDP和国民就业的贡献逐年下降,我国出现了制造业大而不强、资源利用效率低等困境。库存管理不足是现阶段制约制造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现实问题,库存管理是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持续优化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流程,合理设置EPR(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控制策略。通过信息平台实时进行数据处理,以保证按时交货,降低库存积压、库存贬值与库存报废造成损失的风险。因此,认识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并分析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制订应对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制造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库存管理是影响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对制造企业的经营、利润、生产等环节产生影响。
(一)库存管理不善会对企业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顾名思义,制造企业以“制造”为经营生产主体,即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从而增加物料的附加值。因此在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如何进行库存、库存量的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因为物料、产成品所占用的资金比重最大,如果库存管理失效则会影响企业资金流通。另一方面如果库存管理不当,就会造成无法按时供应物料,以至于无法完成订单,导致产销脱节,产销目标难以实现。
(二)库存管理不善会直接影响企业利润
制造企业利润的获得,是通过先投入成本,再生产出产成品,从而进入销售环节。一般在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中,物料成本的占比往往很大。如果存货积压会造成流动资金周转率降低,或由于库存管理不善引起庫存物品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损坏或报废,从而减少企业利润。可见库存管理是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因素。
(三)库存管理不善会影响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正如上文所言,制造企业是以“生产”为主,因此生产力是决定制造业的重要因素。制造企业必须善于利用管理手段,有效使资金、人力、设备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并且能够创造和提高利润。这其中生产原材料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生产用料无法及时供应,或是存在质量问题,整个生产流程的正常运行即会受到影响。
二、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造企业在库存管理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库存资金占用比例较大
制造企业的库存在生产加工的不同阶段分别被称作原材料、在制品及产成品。制造企业库存资金占用比例较大,主要是由于制造企业对库存管理意识不强,仅关注生产量、销售量等指标,以至于对市场及客户需求预测不完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并未制定合理库存量。造成原材料采购超出需求,在制品和产成品期末存量过大,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影响企业现金流支配,制约企业投资扩展,为企业经营发展带来风险。
(二)库存量与市场销售比例不协调
制造企业内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是造成库存量与市场销售比例不协调的重要因素。仓库管理是需要各部门协同完成的,如果销售部门仅负责销售计划,不兼顾实际生产能力,就会造成产成品脱销的情况。这就是由于对市场预测的不准确所造成的销售计划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由此造成企业库存贮备不足,而出现待料误工损失。相应地,如果生产部门仅考虑产量指标,及确保客户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而过量生产不考虑市场,就会出现库存储存成本上升或折价销售,以及库存与市场脱节的现象,以至于造成多支出成本、浪费企业资源等问题。
(三)库存周转率问题
库存周转率用以反映制造企业库存周转的频次。如果库存周转率高,库存周转就快,资金变现能力就强;相反库存周转率低,则库存就会积压,产成品就会滞销,其贬值风险就会加大。我国制造企业现阶段存在的库存周转率问题主要表现为库存周转时间长,即让企业资金滞留在仓库或是生产销售环节之中,造成资金不能发挥其增值作用,与此同时却增加了企业储存成本及产品的贬值风险,减少企业利润收益。
(四)物料的可得性问题
物料是指制造企业在生产链中,除产成品外其余所有材料,在这里主要指原材料与在制品。物料的可得性是指当客户需要存货时,企业所拥有的库存能力。也就是企业所拥有的存货能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极限。因此当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现连接问题或设备问题时,过程清单中的协调及各库存需要确保下一个过程中的生产得以继续。因此,要求库存储备计划要建立在对市场及客户需求的合理预测基础之上。同时还需考虑对特定产品的销量、某一产品对企业产品组合的重要性、收益率以及产品本身价值等因素。另外决定企业物料可得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正常库存与安全库存的协调问题,如果各库存模块结构存在不合理,则会造成企业支出成本的增加,浪费企业资源,从而影响整体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
三、制造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的对策
库存管理是在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其库存在量和质两方面进行有效管控,使库存数量尽量合理、质量不致毁损贬值,物流系统顺畅高效,以此提升企业库存管理水平。因此,根据现阶段制造企业库存管理所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在库管意识、经营管理、制度再造、技术升级等方面的对策。
(一)重视企业库存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制造企业从原材料到在制品的库存都应加强其采购的计划性,重视采购计划的制订。就制造企业而言,本年度销售预算是制订当年原材料用量及采购计划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采购部门与其他各部门通力合作。同时,要求企业提高对库存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这些都间接或直接决定了能否有效地降低成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从而提高营业利润,促进企业长期发展。制造企业想要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就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运营模式,通过销售并兼顾客户个性化需求来提高盈利水平,只有调整到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运营模式才能给企业带来更长远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对库存管理的认识不仅仅是针对企业领导层,同时要求企业内各部门能够加强合作,紧密联系沟通,由此提高制造企业库存管理效率。
第二,从制造企業实际出发,寻找、利用、改造适宜企业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由此能够与供货厂商及客户间建立联系网。
第三,可适当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制造企业不应单纯依照生产指标进行奖惩,同时也应考核工作“效果”。例如是否出现生产过剩浪费,产成品的积压率等问题。应该建立合理科学符合企业发展的考评体系,由此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高效协调沟通,形成良性的企业内部工作关系,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二)完善库存管理制度,优化内部管理控制流程
第一,制造企业要明确划分生产环节各岗位具体的工作职责,做到人人都能明白自身的岗位职责,各个岗位之间要进行相互沟通与监管,并完善监督检查考评制度。以此简化生产流程,对岗位职能进行有效切割,避免出现职能重复、职责模糊的状况发生。
第二,重视培养库存管理人员,库存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其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财经与管理类学科知识储备。因此,制造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聘请或培养负责库存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从而规范产品库存管理,实现信息化实现数据共享,来提高企业生产运作效率。
第三,建立健全库存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库存管理规定,优化库存管理控制工作流程,有效推进库存管理工作。要不断完善库存管理制度,明晰企业内控部门职责,库存管理方可有章可循,从而有效改善企业资源的高效配置能力。
(三)科学预测市场需求,合理制订企业生产计划
在“十四五”规划中建议实施制造业减本降负行动,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降低存货成本是减本降负的重要内容。
对市场较为准确地预测是确定销售计划的重要环节,从而合理制订企业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制订后,即可进行采购预算,采购预算需考虑到交货周期、生产周期包括物料库存状况等影响因素,推算出较为合理的采购计划,能够有效避免企业存货堆积等问题,提高存货周转率。
合理制订生产计划后,制造企业各部门必须有效协作方可完成。可以按照销售部门制订的本年度销售计划,在参考历史销售数据的基础上,生产部门推算制订出本年度产品生产计划。采购部门需要按照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进行合理定量分批订货采购。在生产链中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规避存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四)规范产品库存管理,实现库存的信息化管理
现阶段制造企业的产成品可分为两类库存,一是有订单的产成品库存,二是无订单的安全库存。一般来说,产成品库存用于正常销售,安全库存则以备不时之需。企业需要建立各库间有效的联系与管理,兼顾存货周转率与可得性问题。因此需要合理利用EPR平台,对企业库存信息实时进行监管。其中包括对库存出入库管理,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与产品特性设计一套较为合理完备的统计系统,包含身份认证、信息登记等内容。EPR系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为重要且具有众多优点。但也要看到我国制造企业在实施EPR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适配性等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具体实际选择适合的供应商。
四、结束语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制造企业既要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又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创新发展。库存管理作为制造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认识到我国制造企业库存管理中的短板问题,重视库存管理对企业发展成果的影响,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改造,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由此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如月.信息技术与业务战略匹配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2]王曦.制造企业库存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J].纳税,2020(08):121-122.
[3]贾改兰.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19(10): 87-88.
[4]江永梅.生产制造业库存问题与管理分析[J].时代经贸,2019(05):74-75.
[5]李娟.生产制造类企业库存管理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7):121.
关键词: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制造业对GDP和国民就业的贡献逐年下降,我国出现了制造业大而不强、资源利用效率低等困境。库存管理不足是现阶段制约制造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现实问题,库存管理是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持续优化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流程,合理设置EPR(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控制策略。通过信息平台实时进行数据处理,以保证按时交货,降低库存积压、库存贬值与库存报废造成损失的风险。因此,认识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并分析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制订应对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制造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库存管理是影响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对制造企业的经营、利润、生产等环节产生影响。
(一)库存管理不善会对企业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顾名思义,制造企业以“制造”为经营生产主体,即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从而增加物料的附加值。因此在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如何进行库存、库存量的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因为物料、产成品所占用的资金比重最大,如果库存管理失效则会影响企业资金流通。另一方面如果库存管理不当,就会造成无法按时供应物料,以至于无法完成订单,导致产销脱节,产销目标难以实现。
(二)库存管理不善会直接影响企业利润
制造企业利润的获得,是通过先投入成本,再生产出产成品,从而进入销售环节。一般在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中,物料成本的占比往往很大。如果存货积压会造成流动资金周转率降低,或由于库存管理不善引起庫存物品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损坏或报废,从而减少企业利润。可见库存管理是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因素。
(三)库存管理不善会影响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正如上文所言,制造企业是以“生产”为主,因此生产力是决定制造业的重要因素。制造企业必须善于利用管理手段,有效使资金、人力、设备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并且能够创造和提高利润。这其中生产原材料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生产用料无法及时供应,或是存在质量问题,整个生产流程的正常运行即会受到影响。
二、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造企业在库存管理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库存资金占用比例较大
制造企业的库存在生产加工的不同阶段分别被称作原材料、在制品及产成品。制造企业库存资金占用比例较大,主要是由于制造企业对库存管理意识不强,仅关注生产量、销售量等指标,以至于对市场及客户需求预测不完善,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并未制定合理库存量。造成原材料采购超出需求,在制品和产成品期末存量过大,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影响企业现金流支配,制约企业投资扩展,为企业经营发展带来风险。
(二)库存量与市场销售比例不协调
制造企业内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是造成库存量与市场销售比例不协调的重要因素。仓库管理是需要各部门协同完成的,如果销售部门仅负责销售计划,不兼顾实际生产能力,就会造成产成品脱销的情况。这就是由于对市场预测的不准确所造成的销售计划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由此造成企业库存贮备不足,而出现待料误工损失。相应地,如果生产部门仅考虑产量指标,及确保客户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而过量生产不考虑市场,就会出现库存储存成本上升或折价销售,以及库存与市场脱节的现象,以至于造成多支出成本、浪费企业资源等问题。
(三)库存周转率问题
库存周转率用以反映制造企业库存周转的频次。如果库存周转率高,库存周转就快,资金变现能力就强;相反库存周转率低,则库存就会积压,产成品就会滞销,其贬值风险就会加大。我国制造企业现阶段存在的库存周转率问题主要表现为库存周转时间长,即让企业资金滞留在仓库或是生产销售环节之中,造成资金不能发挥其增值作用,与此同时却增加了企业储存成本及产品的贬值风险,减少企业利润收益。
(四)物料的可得性问题
物料是指制造企业在生产链中,除产成品外其余所有材料,在这里主要指原材料与在制品。物料的可得性是指当客户需要存货时,企业所拥有的库存能力。也就是企业所拥有的存货能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极限。因此当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现连接问题或设备问题时,过程清单中的协调及各库存需要确保下一个过程中的生产得以继续。因此,要求库存储备计划要建立在对市场及客户需求的合理预测基础之上。同时还需考虑对特定产品的销量、某一产品对企业产品组合的重要性、收益率以及产品本身价值等因素。另外决定企业物料可得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正常库存与安全库存的协调问题,如果各库存模块结构存在不合理,则会造成企业支出成本的增加,浪费企业资源,从而影响整体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
三、制造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的对策
库存管理是在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其库存在量和质两方面进行有效管控,使库存数量尽量合理、质量不致毁损贬值,物流系统顺畅高效,以此提升企业库存管理水平。因此,根据现阶段制造企业库存管理所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在库管意识、经营管理、制度再造、技术升级等方面的对策。
(一)重视企业库存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制造企业从原材料到在制品的库存都应加强其采购的计划性,重视采购计划的制订。就制造企业而言,本年度销售预算是制订当年原材料用量及采购计划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采购部门与其他各部门通力合作。同时,要求企业提高对库存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这些都间接或直接决定了能否有效地降低成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从而提高营业利润,促进企业长期发展。制造企业想要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就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运营模式,通过销售并兼顾客户个性化需求来提高盈利水平,只有调整到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运营模式才能给企业带来更长远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对库存管理的认识不仅仅是针对企业领导层,同时要求企业内各部门能够加强合作,紧密联系沟通,由此提高制造企业库存管理效率。
第二,从制造企業实际出发,寻找、利用、改造适宜企业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由此能够与供货厂商及客户间建立联系网。
第三,可适当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制造企业不应单纯依照生产指标进行奖惩,同时也应考核工作“效果”。例如是否出现生产过剩浪费,产成品的积压率等问题。应该建立合理科学符合企业发展的考评体系,由此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高效协调沟通,形成良性的企业内部工作关系,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二)完善库存管理制度,优化内部管理控制流程
第一,制造企业要明确划分生产环节各岗位具体的工作职责,做到人人都能明白自身的岗位职责,各个岗位之间要进行相互沟通与监管,并完善监督检查考评制度。以此简化生产流程,对岗位职能进行有效切割,避免出现职能重复、职责模糊的状况发生。
第二,重视培养库存管理人员,库存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其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财经与管理类学科知识储备。因此,制造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聘请或培养负责库存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从而规范产品库存管理,实现信息化实现数据共享,来提高企业生产运作效率。
第三,建立健全库存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库存管理规定,优化库存管理控制工作流程,有效推进库存管理工作。要不断完善库存管理制度,明晰企业内控部门职责,库存管理方可有章可循,从而有效改善企业资源的高效配置能力。
(三)科学预测市场需求,合理制订企业生产计划
在“十四五”规划中建议实施制造业减本降负行动,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降低存货成本是减本降负的重要内容。
对市场较为准确地预测是确定销售计划的重要环节,从而合理制订企业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制订后,即可进行采购预算,采购预算需考虑到交货周期、生产周期包括物料库存状况等影响因素,推算出较为合理的采购计划,能够有效避免企业存货堆积等问题,提高存货周转率。
合理制订生产计划后,制造企业各部门必须有效协作方可完成。可以按照销售部门制订的本年度销售计划,在参考历史销售数据的基础上,生产部门推算制订出本年度产品生产计划。采购部门需要按照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进行合理定量分批订货采购。在生产链中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规避存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四)规范产品库存管理,实现库存的信息化管理
现阶段制造企业的产成品可分为两类库存,一是有订单的产成品库存,二是无订单的安全库存。一般来说,产成品库存用于正常销售,安全库存则以备不时之需。企业需要建立各库间有效的联系与管理,兼顾存货周转率与可得性问题。因此需要合理利用EPR平台,对企业库存信息实时进行监管。其中包括对库存出入库管理,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与产品特性设计一套较为合理完备的统计系统,包含身份认证、信息登记等内容。EPR系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为重要且具有众多优点。但也要看到我国制造企业在实施EPR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适配性等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具体实际选择适合的供应商。
四、结束语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制造企业既要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又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创新发展。库存管理作为制造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认识到我国制造企业库存管理中的短板问题,重视库存管理对企业发展成果的影响,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改造,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由此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如月.信息技术与业务战略匹配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2]王曦.制造企业库存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J].纳税,2020(08):121-122.
[3]贾改兰.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19(10): 87-88.
[4]江永梅.生产制造业库存问题与管理分析[J].时代经贸,2019(05):74-75.
[5]李娟.生产制造类企业库存管理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