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利用可用性和用户体验设计的研究方法,对敦煌图案的静态与动态化视觉体验进行比较研究,结合眼动实验的定量分析结果,对传统纹样的静态与动态视觉体验提出若干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眼动实验;视觉体验;传统图案;动态图形;敦煌图案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03
0 引言
敦煌图案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代表之一,写实地展现了敦煌艺术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是装饰艺术史的重要瑰宝,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图形遗产[1]。
现今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纹样的静态化设计(如平面设计、插画设计)研究,在设计方法、设计路径等方面的探索已趋于成熟,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崛起[2],中国传统纹样在各种屏媒中的呈现方式已不局限于静态化这一种,对其进行动态化设计逐渐成为新的设计方向。
在传统纹样创新设计中,对于不同的纹样,选择静态化或动态化呈现方式的适宜性,以及双方的差异性,尚缺用户体验角度的讨论。同时,如何通过动态化的方式对传统纹样进行视觉建构,以及观赏者在不同动态化图形运动方式下的视觉体验如何,也有待研究。
中国传统纹样的设计方式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的高效传播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纹样动态化设计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也是一种对设计方式的拓展。本文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基于眼动实验的可用性与用户体验方法,探索传统图案在新媒介传播途径动态化设计中的视觉构建及视觉体验[3],并据此对传统图案动态化设计方式进行分析、总结。
1 研究理论背景
1.1 动态图形设计
动态图形设计简称动态设计,一般指电影特效、动画CG、节目包装、视频广告、UI动画等艺术设计[4]。动态图形设计是在静态图形设计基础上得出的全新的设计艺术形式,通过软件对静态图形进行再设计,以时间作为图形运动和变化的条件[5]。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手机、电脑等电子媒介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这些硬件产品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必要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动态图形设计的发展非常迅速,受众的审美观也随着媒体的发展和变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动态图形是静态图形引起的周期性或连续性的变化,与静态图形相比,动态图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成为了一种被频繁使用的艺术形式[5]。动态图形设计能够给受众带来更多纬度的视觉享受,由传统媒体转到新媒体,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2 敦煌图案
敦煌是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路,佛教文化的流入给敦煌传统艺术增添了新的要素。在敦煌石窟艺术中,敦煌图案是敦煌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6],也是中国传统纹样代表之一。敦煌图案再现了古代建筑、纺织、服饰、配饰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与西部地区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经济、文化、宗教交流与融合,是装饰艺术史上的宝藏,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图形遗产[1]。由于持续的自然环境风化以及人为破坏,敦煌壁画褪色,部分图案受到损害。目前其传播方式为传统的图片、书籍、壁画文献资料等。
敦煌图案可以根据装饰部位、纹样的题材内容和绘制手法、时间等进行划分。根据装饰部位和性质,其可以分为佛具器物、一般装饰、建筑、服装配饰这4种类型[7]。根据纹样,其可分为花卉植物、禽兽、云气、火焰、几何等。根据历史时期,其可分为北朝、隋、唐、五代至元[8]。
在当前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数字社会进程日益加快,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年人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传播、促进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动态设计方式将敦煌图案以数字化的形式从石窟、壁画、书本中提取出来,彰顯新时代特色,有利于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3 视觉体验与眼动实验
邬烈炎在视觉体验书籍中提到,视觉体验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文化反映,是人的一种行为表现[9]。“视觉体验”这个词在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的定义[10]。英国学者贡布里希认为,视觉体验是人们为了达到相应的认知目的,通过看的形式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及实验的方法,是一种通过视觉手段进行的认知活动[10]。眼睛作为人体最为活跃的器官,通过视觉的形式进行信息的接收,帮助人们了解日常的大部分信息。
视觉体验是人体通过视觉活动所获得的一系列体验。眼动仪是眼动追踪技术的工具,是利用红外线和摄像机记录眼球活动和处理数据的设备[11]。眼动测试是内隐测量方法的一种,实验数据可以反映用户的行为体验。眼动实验可以记录用户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的眼动信息(包括用户的总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瞳孔直径、平均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间[12]),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获得多角度、全方位的结论。
为了探索用户对静态化与动态化、运动方式、构图、色彩、风格的敦煌传统图案设计的体验现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深入挖掘用户的视觉需求和体验,笔者采用眼动实验的方法对用户进行测试,并对数据进行总结,分析敦煌传统纹样动态化设计中的运动方式、构成形式、图形时长、空间感以及其他有关用户体验需求的信息。
2 敦煌图案静态与动态化对比的眼动实验
2.1 实验仪器
实验采用EV-PP2型号的“EyeVision”品牌的便携式眼动仪,采样率为120Hz,精准度为0.5°~1°,延迟时长小于20毫秒[13]。
2.2 被试者选择
青年人作为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是传播与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在社交媒体以及屏媒时代,青年人也是影响力最大的用户群体之一。因此,被试者以青年群体为中心,共18人,年龄在20~26岁之间,男性与女性各占一半,裸眼和矫正视力都在1.0以上,没有色盲症状。所有被试者都有通过电脑或电视屏幕阅读图像的经验,之前都未浏览过实验图案及动态图形。实验对象面向电脑画面,距离屏幕50~70cm进行双眼采集,样本测试时间为每次5~17秒。 2.3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选取了亢雪《敦煌图案的动态图形设计探索》动态图形设计中的边饰、平棊、藻井纹样的动态图案与静态图案进行比较研究。共选取6个实验样本,图1样本01为晚唐二团花藻井,样本02为盛唐时期团花纹藻井,样本03为隋代三兔莲花纹藻井,样本04为隋代莲花纹藻井,样本05为盛唐时期的半团花纹边饰,样本06为宋代团花纹平棊。图片大小为2K的分辨率(2048*1048),靜态图案与动态图案的测试时长设置相同,样本01为7秒,样本02为10秒,样本03为10秒,样本04为17秒,样本05为14.5秒,样本06为17秒。
2.4 实验过程
在眼动实验开始前,首先向各个被试者介绍。实验对6个静态化敦煌图案和6个动态化敦煌图案采用交叉方法进行呈现编码,将素材进行两两交叉对比。3种不同装饰部位的敦煌图案从运动方式、构成形式(色彩、饱和度)、图形时长、空间感这4个维度进行对比。
实验选取了6个时长在7~17秒的动态图形,按照图案类型进行测试。对6个图案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见图2。一是二方连续的图形两边向中间汇聚以及上下运动;二是同心圆向外发散;三是同心圆和菱形的中心向外运动;四是向四周“X”形运动;五是二方连续图案上下运动;六是散点式运动[14]。研究视觉语言、颜色对比、图案的种类、运动方式、色彩、空间以及时间之间的关系。
2.5 实验结果
根据眼动实验,得出热点图、瞳孔直径大小、注视点、总注释时长共4种实验结果。根据分组情况排序,得到以下实验结果。
第一,静态图形热点图[15]。如图3的6组热点图,图片中深灰色点状区域为浏览和注视最集中的区域,白色点状区域和浅灰色点状区域为目光注视较少的区域[16]。
第二,静态焦点图分析。图4为得到的静态图形焦点图,用户的视线与图形的构成方式相关。在实验的材料中,样本01晚唐二团花藻井焦点区域与样本03隋代三兔莲花纹藻井焦点区域面积较小,样本06宋代团花纹平棊的焦点图面积较大。样本06的图案以红色为主调,红色比其他颜色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
第三,瞳孔直径大小对比。通过下表6组数据可以看出,除了第2组静态图案的瞳孔直径大于动态图形设计的数值外,剩下5组数据动态图案的瞳孔直径都大于静态图案。样本05动态盛唐半团花纹边饰的瞳孔直径最大(3.20mm),样本01晚唐二团花藻井瞳孔直径均值最小(2.91mm)。
第四,总注视时长、注视点与首次注视时间[17]。用户的注视时间与注视平均时长反映了其对某个视觉区域的兴趣度与关注度[17]。依据下表数据可以得出,动态的图形总注视时长高于静态图形,动态图形更能激发用户的兴趣。其中样本06宋代团花纹平棊的动态与静态平均总注视时间最长,样本01晚唐二团花藻井静态与动态平均注视时长最少。
就静态与动态图形的平均总注视点来说,静态图形平均总注视点个数大于动态图形平均总注视点,中间差值为20。从平均总注视时长来看,样本06宋代团花纹平棊静态平均总注视值最高,共38个注视点;样本01晚唐二团花藻井静态平均总注视点最少,共18个注视点。样本04的隋代莲花纹藻井动态平均总注视点最多,为32个;样本01晚唐二团花藻井的动态平均注视点最少,为18个。
3 实验结果分析
进入数字媒体时代,应用数字化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成了一种重要的途径[18]。应用数字媒体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播。眼动追踪利用红外和摄像机技术,在用户视觉兴趣的捕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对传统图案进行动态设计时,要基于可用性评价测试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眼动实验结果,更准确地定位传统图案动态视觉设计元素。
3.1 静态图案注意力热点集中于中心部位
从样本03的热点图可以看出,人们的兴趣点与集中观察度集中分布于图案的中心部位。注意力热点与构图方式相关。当图案由多个图形构成时,几个区域的部分会将用户的注意力分散。二方连续的图案比单独纹样的注意点更分散。盛唐时期的半团花纹为二方连续图案,对称的两个部分,用户的浏览和注视处于均衡的状态。宋代团花纹平棊为四方连续团,采用“X”形构图,整个图案可以划分为5个区域,中心图案与四周5个区分散浏览度基本均匀。静态图案左半边的浏览和注视集中区较多,这大概与人们日常的阅读逻辑为从左向右有关,因为视线从左向右,所以左边比右边集中注视区多。综上所述,在图案设计中,画面中心区域为用户的聚焦区域,要将重要信息置于画面中心位置。
3.2 静态图案比动态图案更易于仔细阅读
静态敦煌图案与动态敦煌图案相比,更有利于人们仔细观察,激发用户的兴趣。注视点越多,兴趣点越多,静态图形比动态图形平均注视点多,能够让人们更加仔细地观察传统图案的细节部分,从而刺激人们深入思考。由于动态图形每一帧都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观者会随着动态方式的引导移动视线,可能忽略掉一些细节。
3.3 动态图案比静态图案更容易使人产生愉悦感
动态图形的瞳孔直径可以反映实验过程中用户的心理、生理变化。内心产生愉悦感时瞳孔会放大,瞳孔直径越大,说明被试者内心越愉悦[17]。从上表数据可以发现,人们看到动态图形时的瞳孔直径大于看到静态图形时。
最初的注视时间是从实验开始到第一次注视某兴趣区的时间,由上表数据可知,动态图案的首次注视时长均短于静态图案。这说明首次注视时间越短,信息加工的难度越低[15],人的眼睛首先接收到信息再由大脑进行反馈,静态图案以完整的形式呈现,对传统图案不了解的用户,其处理信息的时间较长。动态图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换形式,在图案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有序地将传统图案拆分重解,以合适的动态方式展现在用户眼前,从而节省观者的信息加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动态图案动起来的部分更容易吸引观者。 4 结语
结合实验结果与分析,笔者对相关传统图案的数字化传播提出4条设计建议。第一,动态图形比静态图形更能激发用户的兴趣点,吸引用户;第二,在进行静态图形动态化设计时,要学会引导用户,注意图案的秩序感,如果画面混乱,用户就无法关注重点;第三,在进行图案动态化设计时,要将视觉重点放于画面中心位置;第四,静态图形能够帮助用户深入了解信息,深入加工信息,从而加深认知。
传统文化在现代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背景下,进入多平台、多媒体、多触点的时代,要提升敦煌图案作为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使用视觉符号增强用户的视觉体验。敦煌图案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形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灿烂的遗产,要通过图案数字化的方式,以新的手段使传统图案薪火相传,让传统艺术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 赵红星.敦煌图案中的圆形造型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2] 陈虹宇.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图形设计的动态化研究[D].济宁:山东大学,2017.
[3] 周睿,罗彬菲.“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术期刊封面设计视觉体验探析[J].装饰,2016(3):85-87.
[4] 巩冠楠.动态图形设计的动态构成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6.
[5] 唐春燕.动态图形设计中的视觉信息呈现[D].汕头:汕头大学,2011.
[6] 凌俐.敦煌壁画中唐代藻井图案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5.
[7] 李舒.敦煌藻井图案色彩配置分析与应用[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8] 思灵.在传统文化中寻创新之源精美敦煌纹饰亮相家纺展[J].纺织服装刊,2010(29):39.
[9] 邬烈炎.视觉体验[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51.
[10] 关静.基于视觉体验的老年居住空间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6.
[11] 姜婷婷,吴茜,徐亚苹,等.眼动追踪技术在国外信息行为研究中的应用[J].情报学报,2020,39(2):217-230.
[12] 薛佳,栗觅,马理旺,等.基于视觉行为的网上用户识别[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7,27(2):11-14.
[13] 周睿,罗彬菲.“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术期刊封面设计视觉体验探析[J].装饰,2016(3):85-87.
[14] 朱秋霞.敦煌装饰图案构成图式中的“不动之动”[J].中国包装,2015,35(11):30-37.
[15] 李文清,张珊珊,徐琨鹏.眼动仪在认知行为实验中的应用及选择[J].软件导刊,2020,19(2):80-83.
[16] 周妍黎,张科,谭晓磊.基于眼动实验的墙面展品摆放应用原则[J].艺术科技,2019,32(6):245-248.
[17] 孙林辉,韩贝贝,张伟.基于眼动实验的英语学习类手机APP界面设计评价[J].人类工效学,2021,27(2):1-8.
[18] 牟晓东.数字媒体艺术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应用——评《数字设计媒体》[J].新闻爱好者,2020(8):115-116.
作者简介:贾雅帆(1995—),女,山西晋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理论。
朱冠达(1998—),男,重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信息与交互设计。
任宏伟(1977—),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重庆市教委教育改革重点项目“虚拟仿真实验的数字媒体专业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2058;2019年度重慶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一般课题“虚拟仿真实验的数字美学运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YB09
关键词:眼动实验;视觉体验;传统图案;动态图形;敦煌图案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03
0 引言
敦煌图案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代表之一,写实地展现了敦煌艺术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是装饰艺术史的重要瑰宝,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图形遗产[1]。
现今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纹样的静态化设计(如平面设计、插画设计)研究,在设计方法、设计路径等方面的探索已趋于成熟,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崛起[2],中国传统纹样在各种屏媒中的呈现方式已不局限于静态化这一种,对其进行动态化设计逐渐成为新的设计方向。
在传统纹样创新设计中,对于不同的纹样,选择静态化或动态化呈现方式的适宜性,以及双方的差异性,尚缺用户体验角度的讨论。同时,如何通过动态化的方式对传统纹样进行视觉建构,以及观赏者在不同动态化图形运动方式下的视觉体验如何,也有待研究。
中国传统纹样的设计方式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的高效传播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纹样动态化设计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也是一种对设计方式的拓展。本文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基于眼动实验的可用性与用户体验方法,探索传统图案在新媒介传播途径动态化设计中的视觉构建及视觉体验[3],并据此对传统图案动态化设计方式进行分析、总结。
1 研究理论背景
1.1 动态图形设计
动态图形设计简称动态设计,一般指电影特效、动画CG、节目包装、视频广告、UI动画等艺术设计[4]。动态图形设计是在静态图形设计基础上得出的全新的设计艺术形式,通过软件对静态图形进行再设计,以时间作为图形运动和变化的条件[5]。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手机、电脑等电子媒介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这些硬件产品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必要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动态图形设计的发展非常迅速,受众的审美观也随着媒体的发展和变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动态图形是静态图形引起的周期性或连续性的变化,与静态图形相比,动态图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成为了一种被频繁使用的艺术形式[5]。动态图形设计能够给受众带来更多纬度的视觉享受,由传统媒体转到新媒体,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2 敦煌图案
敦煌是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路,佛教文化的流入给敦煌传统艺术增添了新的要素。在敦煌石窟艺术中,敦煌图案是敦煌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6],也是中国传统纹样代表之一。敦煌图案再现了古代建筑、纺织、服饰、配饰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与西部地区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经济、文化、宗教交流与融合,是装饰艺术史上的宝藏,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图形遗产[1]。由于持续的自然环境风化以及人为破坏,敦煌壁画褪色,部分图案受到损害。目前其传播方式为传统的图片、书籍、壁画文献资料等。
敦煌图案可以根据装饰部位、纹样的题材内容和绘制手法、时间等进行划分。根据装饰部位和性质,其可以分为佛具器物、一般装饰、建筑、服装配饰这4种类型[7]。根据纹样,其可分为花卉植物、禽兽、云气、火焰、几何等。根据历史时期,其可分为北朝、隋、唐、五代至元[8]。
在当前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数字社会进程日益加快,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年人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传播、促进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动态设计方式将敦煌图案以数字化的形式从石窟、壁画、书本中提取出来,彰顯新时代特色,有利于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3 视觉体验与眼动实验
邬烈炎在视觉体验书籍中提到,视觉体验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与文化反映,是人的一种行为表现[9]。“视觉体验”这个词在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的定义[10]。英国学者贡布里希认为,视觉体验是人们为了达到相应的认知目的,通过看的形式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及实验的方法,是一种通过视觉手段进行的认知活动[10]。眼睛作为人体最为活跃的器官,通过视觉的形式进行信息的接收,帮助人们了解日常的大部分信息。
视觉体验是人体通过视觉活动所获得的一系列体验。眼动仪是眼动追踪技术的工具,是利用红外线和摄像机记录眼球活动和处理数据的设备[11]。眼动测试是内隐测量方法的一种,实验数据可以反映用户的行为体验。眼动实验可以记录用户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的眼动信息(包括用户的总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瞳孔直径、平均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间[12]),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获得多角度、全方位的结论。
为了探索用户对静态化与动态化、运动方式、构图、色彩、风格的敦煌传统图案设计的体验现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深入挖掘用户的视觉需求和体验,笔者采用眼动实验的方法对用户进行测试,并对数据进行总结,分析敦煌传统纹样动态化设计中的运动方式、构成形式、图形时长、空间感以及其他有关用户体验需求的信息。
2 敦煌图案静态与动态化对比的眼动实验
2.1 实验仪器
实验采用EV-PP2型号的“EyeVision”品牌的便携式眼动仪,采样率为120Hz,精准度为0.5°~1°,延迟时长小于20毫秒[13]。
2.2 被试者选择
青年人作为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是传播与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在社交媒体以及屏媒时代,青年人也是影响力最大的用户群体之一。因此,被试者以青年群体为中心,共18人,年龄在20~26岁之间,男性与女性各占一半,裸眼和矫正视力都在1.0以上,没有色盲症状。所有被试者都有通过电脑或电视屏幕阅读图像的经验,之前都未浏览过实验图案及动态图形。实验对象面向电脑画面,距离屏幕50~70cm进行双眼采集,样本测试时间为每次5~17秒。 2.3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选取了亢雪《敦煌图案的动态图形设计探索》动态图形设计中的边饰、平棊、藻井纹样的动态图案与静态图案进行比较研究。共选取6个实验样本,图1样本01为晚唐二团花藻井,样本02为盛唐时期团花纹藻井,样本03为隋代三兔莲花纹藻井,样本04为隋代莲花纹藻井,样本05为盛唐时期的半团花纹边饰,样本06为宋代团花纹平棊。图片大小为2K的分辨率(2048*1048),靜态图案与动态图案的测试时长设置相同,样本01为7秒,样本02为10秒,样本03为10秒,样本04为17秒,样本05为14.5秒,样本06为17秒。
2.4 实验过程
在眼动实验开始前,首先向各个被试者介绍。实验对6个静态化敦煌图案和6个动态化敦煌图案采用交叉方法进行呈现编码,将素材进行两两交叉对比。3种不同装饰部位的敦煌图案从运动方式、构成形式(色彩、饱和度)、图形时长、空间感这4个维度进行对比。
实验选取了6个时长在7~17秒的动态图形,按照图案类型进行测试。对6个图案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见图2。一是二方连续的图形两边向中间汇聚以及上下运动;二是同心圆向外发散;三是同心圆和菱形的中心向外运动;四是向四周“X”形运动;五是二方连续图案上下运动;六是散点式运动[14]。研究视觉语言、颜色对比、图案的种类、运动方式、色彩、空间以及时间之间的关系。
2.5 实验结果
根据眼动实验,得出热点图、瞳孔直径大小、注视点、总注释时长共4种实验结果。根据分组情况排序,得到以下实验结果。
第一,静态图形热点图[15]。如图3的6组热点图,图片中深灰色点状区域为浏览和注视最集中的区域,白色点状区域和浅灰色点状区域为目光注视较少的区域[16]。
第二,静态焦点图分析。图4为得到的静态图形焦点图,用户的视线与图形的构成方式相关。在实验的材料中,样本01晚唐二团花藻井焦点区域与样本03隋代三兔莲花纹藻井焦点区域面积较小,样本06宋代团花纹平棊的焦点图面积较大。样本06的图案以红色为主调,红色比其他颜色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
第三,瞳孔直径大小对比。通过下表6组数据可以看出,除了第2组静态图案的瞳孔直径大于动态图形设计的数值外,剩下5组数据动态图案的瞳孔直径都大于静态图案。样本05动态盛唐半团花纹边饰的瞳孔直径最大(3.20mm),样本01晚唐二团花藻井瞳孔直径均值最小(2.91mm)。
第四,总注视时长、注视点与首次注视时间[17]。用户的注视时间与注视平均时长反映了其对某个视觉区域的兴趣度与关注度[17]。依据下表数据可以得出,动态的图形总注视时长高于静态图形,动态图形更能激发用户的兴趣。其中样本06宋代团花纹平棊的动态与静态平均总注视时间最长,样本01晚唐二团花藻井静态与动态平均注视时长最少。
就静态与动态图形的平均总注视点来说,静态图形平均总注视点个数大于动态图形平均总注视点,中间差值为20。从平均总注视时长来看,样本06宋代团花纹平棊静态平均总注视值最高,共38个注视点;样本01晚唐二团花藻井静态平均总注视点最少,共18个注视点。样本04的隋代莲花纹藻井动态平均总注视点最多,为32个;样本01晚唐二团花藻井的动态平均注视点最少,为18个。
3 实验结果分析
进入数字媒体时代,应用数字化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成了一种重要的途径[18]。应用数字媒体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播。眼动追踪利用红外和摄像机技术,在用户视觉兴趣的捕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对传统图案进行动态设计时,要基于可用性评价测试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眼动实验结果,更准确地定位传统图案动态视觉设计元素。
3.1 静态图案注意力热点集中于中心部位
从样本03的热点图可以看出,人们的兴趣点与集中观察度集中分布于图案的中心部位。注意力热点与构图方式相关。当图案由多个图形构成时,几个区域的部分会将用户的注意力分散。二方连续的图案比单独纹样的注意点更分散。盛唐时期的半团花纹为二方连续图案,对称的两个部分,用户的浏览和注视处于均衡的状态。宋代团花纹平棊为四方连续团,采用“X”形构图,整个图案可以划分为5个区域,中心图案与四周5个区分散浏览度基本均匀。静态图案左半边的浏览和注视集中区较多,这大概与人们日常的阅读逻辑为从左向右有关,因为视线从左向右,所以左边比右边集中注视区多。综上所述,在图案设计中,画面中心区域为用户的聚焦区域,要将重要信息置于画面中心位置。
3.2 静态图案比动态图案更易于仔细阅读
静态敦煌图案与动态敦煌图案相比,更有利于人们仔细观察,激发用户的兴趣。注视点越多,兴趣点越多,静态图形比动态图形平均注视点多,能够让人们更加仔细地观察传统图案的细节部分,从而刺激人们深入思考。由于动态图形每一帧都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观者会随着动态方式的引导移动视线,可能忽略掉一些细节。
3.3 动态图案比静态图案更容易使人产生愉悦感
动态图形的瞳孔直径可以反映实验过程中用户的心理、生理变化。内心产生愉悦感时瞳孔会放大,瞳孔直径越大,说明被试者内心越愉悦[17]。从上表数据可以发现,人们看到动态图形时的瞳孔直径大于看到静态图形时。
最初的注视时间是从实验开始到第一次注视某兴趣区的时间,由上表数据可知,动态图案的首次注视时长均短于静态图案。这说明首次注视时间越短,信息加工的难度越低[15],人的眼睛首先接收到信息再由大脑进行反馈,静态图案以完整的形式呈现,对传统图案不了解的用户,其处理信息的时间较长。动态图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换形式,在图案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有序地将传统图案拆分重解,以合适的动态方式展现在用户眼前,从而节省观者的信息加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动态图案动起来的部分更容易吸引观者。 4 结语
结合实验结果与分析,笔者对相关传统图案的数字化传播提出4条设计建议。第一,动态图形比静态图形更能激发用户的兴趣点,吸引用户;第二,在进行静态图形动态化设计时,要学会引导用户,注意图案的秩序感,如果画面混乱,用户就无法关注重点;第三,在进行图案动态化设计时,要将视觉重点放于画面中心位置;第四,静态图形能够帮助用户深入了解信息,深入加工信息,从而加深认知。
传统文化在现代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背景下,进入多平台、多媒体、多触点的时代,要提升敦煌图案作为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使用视觉符号增强用户的视觉体验。敦煌图案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形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灿烂的遗产,要通过图案数字化的方式,以新的手段使传统图案薪火相传,让传统艺术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 赵红星.敦煌图案中的圆形造型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2] 陈虹宇.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图形设计的动态化研究[D].济宁:山东大学,2017.
[3] 周睿,罗彬菲.“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术期刊封面设计视觉体验探析[J].装饰,2016(3):85-87.
[4] 巩冠楠.动态图形设计的动态构成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6.
[5] 唐春燕.动态图形设计中的视觉信息呈现[D].汕头:汕头大学,2011.
[6] 凌俐.敦煌壁画中唐代藻井图案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5.
[7] 李舒.敦煌藻井图案色彩配置分析与应用[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8] 思灵.在传统文化中寻创新之源精美敦煌纹饰亮相家纺展[J].纺织服装刊,2010(29):39.
[9] 邬烈炎.视觉体验[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51.
[10] 关静.基于视觉体验的老年居住空间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6.
[11] 姜婷婷,吴茜,徐亚苹,等.眼动追踪技术在国外信息行为研究中的应用[J].情报学报,2020,39(2):217-230.
[12] 薛佳,栗觅,马理旺,等.基于视觉行为的网上用户识别[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7,27(2):11-14.
[13] 周睿,罗彬菲.“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术期刊封面设计视觉体验探析[J].装饰,2016(3):85-87.
[14] 朱秋霞.敦煌装饰图案构成图式中的“不动之动”[J].中国包装,2015,35(11):30-37.
[15] 李文清,张珊珊,徐琨鹏.眼动仪在认知行为实验中的应用及选择[J].软件导刊,2020,19(2):80-83.
[16] 周妍黎,张科,谭晓磊.基于眼动实验的墙面展品摆放应用原则[J].艺术科技,2019,32(6):245-248.
[17] 孙林辉,韩贝贝,张伟.基于眼动实验的英语学习类手机APP界面设计评价[J].人类工效学,2021,27(2):1-8.
[18] 牟晓东.数字媒体艺术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应用——评《数字设计媒体》[J].新闻爱好者,2020(8):115-116.
作者简介:贾雅帆(1995—),女,山西晋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理论。
朱冠达(1998—),男,重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信息与交互设计。
任宏伟(1977—),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重庆市教委教育改革重点项目“虚拟仿真实验的数字媒体专业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2058;2019年度重慶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一般课题“虚拟仿真实验的数字美学运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YB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