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顺利完成作文,还要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有得写、写得好。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写,导致提升写作能力的目标难以达成。本文探究优化写作教学的方法,希望能为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贡献绵薄之力。
一、挖掘教材内容,践行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要有意识地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做铺垫。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重视积累,让学生摘抄总结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好的句式结构。长此以往,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能够厚积薄发,获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良好学习效果。第二,重视仿写,教师可以挑选一些范文,让学生仿写,既不过多占用时间,又能保证教学效率。第三,拓宽写作思路,教学完整篇文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总结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以便写作的时候借鉴,避免出现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比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嫩绿、欣赏、密密层层、鲜嫩、名贵、又松又软、葱葱茏茏”等词语积累成写作素材,以便日后写作时运用。还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一年四季的写景思路,完成作文《我的最美家乡》。
二、开展头脑风暴,拓宽写作思路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会直接布置作文题目和提供材料,让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完成作文,导致学生经常出现思维“短路”的问题,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只能东拼西凑。将头脑风暴这一思维模式应用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例如,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作,教师可以充当主持人,提供议题让学生打开思路自由发言。第一个议题:教师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用形容词描述父亲的外貌和生活习惯,每个学生说的每个词都要总结在PPT课件上;第二个议题:教师鼓励学生讲述自己与父亲之间发生过的难忘的事,并将学生的发言整理出来;第三个议题:要求学生尽可能回忆之前学过的与亲情相关的成语、名人名言以及诗句,并将之记录下来。通过这种自由的讨论,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唤醒记忆中的父亲,并整理出写作素材,学生之间可以思路共享,为写作扫清障碍。
三、注重阅读积累,积累写作素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断地阅读积累,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注重阅读积累的好习惯,边阅读边积累,以充实素材库,写作时就不愁“无米下锅”了。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吸收教材中的精华,还要适当增加课外阅读量,以拓展知识面;在积累方式上,既要分类抄写,还要及时背诵内化;在应用方式上,既要准确引用,又要灵活化用。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做到及时积累素材,但是对于素材的应用能力有待提升。学生只是将写作素材抄写到了本子上,却没有装进心里。教师要指导学生活学活用,在学生抄写词语后,要进行造句练习;抄写了优美的句子后,要及时仿写或者扩写。通过这种抄与写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学生积累的才是活素材,写作的时候才能灵活应用。
四、规范写作文体,落实框架教学
框架式写作教学指对小学作文教学内容中的各类文章进行结构分解,保留文章的骨干与核心要素,形成“写作框架”。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清晰地掌握每种文体的写作规律与技巧,从而根据写作框架迅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学作文涉及的内容和文体比较宽泛,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同文体的文章,其写作侧重点也不相同。写景类的文章往往要求以景物描写为主,抒情为辅;叙事类的文章则要求情节上必须有曲折、够精彩;写人的文章则要求生動形象地刻画人物特点,故事情节则成为次要的内容,主要为刻画人物服务。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写作文体,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架构,避免写出不伦不类的文章。例如,以“慈祥的爷爷”为题写作,学生会用生活中的事例表现爷爷的性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事应为人物服务,不能大肆描写喧宾夺主。在文体框架的约束下,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近写作的本质——戴着镣铐舞蹈。
五、重视点评工作,让学生修改提升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批改意义重大,是学生修改作文和提升能力的重要参考。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忽视点评,仅打个抽象的分数,或者写几句简单的评语,导致了学生只知道文章的好坏,不知道好在哪里和差在哪里,缺少系统的提升训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重视起来,在学生上交文章后既要打分评价,也要给予提升和修改的意见,让学生明白文章中有哪些问题,以便下次写作时注意。例如,有些学生受网络的影响,一味地追求词语的华丽,忽视了情感的抒发等,教师要肯定学生用词上的讲究,然后指导他们抒发真情实感,让学生修改。再如,有些学生的作文枯燥乏味,没有逻辑,教师除了要告诉学生问题所在,还应指导他们理清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事件。看到这种有针对性的点评,学生修改时就有了抓手,能迅速提升作文水平。
总之,写作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想办法将写作变成有趣、简单的事,让学生愿意表达、有能力表达。新课改强调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也要贯彻这一观念,保证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有思想、有感情,而不是简单地套模板、背范文。教师要有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不仅要提高学生“写某一篇文章”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写“某一类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
一、挖掘教材内容,践行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要有意识地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做铺垫。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重视积累,让学生摘抄总结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好的句式结构。长此以往,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能够厚积薄发,获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良好学习效果。第二,重视仿写,教师可以挑选一些范文,让学生仿写,既不过多占用时间,又能保证教学效率。第三,拓宽写作思路,教学完整篇文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总结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以便写作的时候借鉴,避免出现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比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嫩绿、欣赏、密密层层、鲜嫩、名贵、又松又软、葱葱茏茏”等词语积累成写作素材,以便日后写作时运用。还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一年四季的写景思路,完成作文《我的最美家乡》。
二、开展头脑风暴,拓宽写作思路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会直接布置作文题目和提供材料,让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完成作文,导致学生经常出现思维“短路”的问题,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只能东拼西凑。将头脑风暴这一思维模式应用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例如,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作,教师可以充当主持人,提供议题让学生打开思路自由发言。第一个议题:教师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用形容词描述父亲的外貌和生活习惯,每个学生说的每个词都要总结在PPT课件上;第二个议题:教师鼓励学生讲述自己与父亲之间发生过的难忘的事,并将学生的发言整理出来;第三个议题:要求学生尽可能回忆之前学过的与亲情相关的成语、名人名言以及诗句,并将之记录下来。通过这种自由的讨论,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唤醒记忆中的父亲,并整理出写作素材,学生之间可以思路共享,为写作扫清障碍。
三、注重阅读积累,积累写作素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断地阅读积累,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注重阅读积累的好习惯,边阅读边积累,以充实素材库,写作时就不愁“无米下锅”了。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吸收教材中的精华,还要适当增加课外阅读量,以拓展知识面;在积累方式上,既要分类抄写,还要及时背诵内化;在应用方式上,既要准确引用,又要灵活化用。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做到及时积累素材,但是对于素材的应用能力有待提升。学生只是将写作素材抄写到了本子上,却没有装进心里。教师要指导学生活学活用,在学生抄写词语后,要进行造句练习;抄写了优美的句子后,要及时仿写或者扩写。通过这种抄与写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学生积累的才是活素材,写作的时候才能灵活应用。
四、规范写作文体,落实框架教学
框架式写作教学指对小学作文教学内容中的各类文章进行结构分解,保留文章的骨干与核心要素,形成“写作框架”。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清晰地掌握每种文体的写作规律与技巧,从而根据写作框架迅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学作文涉及的内容和文体比较宽泛,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同文体的文章,其写作侧重点也不相同。写景类的文章往往要求以景物描写为主,抒情为辅;叙事类的文章则要求情节上必须有曲折、够精彩;写人的文章则要求生動形象地刻画人物特点,故事情节则成为次要的内容,主要为刻画人物服务。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写作文体,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架构,避免写出不伦不类的文章。例如,以“慈祥的爷爷”为题写作,学生会用生活中的事例表现爷爷的性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事应为人物服务,不能大肆描写喧宾夺主。在文体框架的约束下,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近写作的本质——戴着镣铐舞蹈。
五、重视点评工作,让学生修改提升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批改意义重大,是学生修改作文和提升能力的重要参考。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忽视点评,仅打个抽象的分数,或者写几句简单的评语,导致了学生只知道文章的好坏,不知道好在哪里和差在哪里,缺少系统的提升训练。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重视起来,在学生上交文章后既要打分评价,也要给予提升和修改的意见,让学生明白文章中有哪些问题,以便下次写作时注意。例如,有些学生受网络的影响,一味地追求词语的华丽,忽视了情感的抒发等,教师要肯定学生用词上的讲究,然后指导他们抒发真情实感,让学生修改。再如,有些学生的作文枯燥乏味,没有逻辑,教师除了要告诉学生问题所在,还应指导他们理清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事件。看到这种有针对性的点评,学生修改时就有了抓手,能迅速提升作文水平。
总之,写作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想办法将写作变成有趣、简单的事,让学生愿意表达、有能力表达。新课改强调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也要贯彻这一观念,保证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有思想、有感情,而不是简单地套模板、背范文。教师要有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不仅要提高学生“写某一篇文章”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写“某一类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