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课外词汇,掌握丰富的素材,感悟到丰富的人文风情和语文魅力。在课外阅读中,包含着丰富的阅读知识和写作知识,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深层次的感悟,懂得自己尝试主动阅读,快乐写作,更好激发自己的阅读热情和写作才情并举。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作;迁移
中图分類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126-01
小学语文的读写训练,是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嫁接的一个桥梁。读是为了写服务,写是为了更好的读。在相互的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感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对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中,融入一定的策略,并且结合核心素养,可以实现对语文训练的高效率。
1.模仿课外阅读,形成写作的心灵向往
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过程,不仅是个人心灵的旅行,更是培养自己真善美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更丰富的人物启迪,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旨趣,从而对自己的心灵世界起到一个净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不断进行人物的自我评价,在一定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一种独特的阅读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外的阅读素材和课内的素材,进行一定的关联,对学生的心理过程进行很好的补充,并让其从中感悟到课外阅读中高超的教育魅力。从而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课外读物带来的思想感悟和艺术魅力。
如在阅读《珍珠鸟》一文时,就饱含了丰富的“自然中的写作之源泉”,通过阅读作者对珍珠鸟神态的细腻描写,更好地激发学生自己的写作心灵,让他们更加热爱鸟儿,并更加主动地去观察各种鸟,从而激发其写作的热情。
2.模仿课外阅读.磨砺写作的文笔心情
课外阅读的语言往往优美生动,富有生动的童话色彩,在阅读的语言中,往往融入了真切的人物感受,同时将人物细致的心理进行了呈现,所以在让学生进行品味的时候,注意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去感悟人物的心理,融入他们的世界。在这些语言的感悟中,需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对比感受,其中注重一定的朗读训练,来让学生感悟到阅读语言的优美,不断引发学生会阅读中语言审美的热爱,进而让学生体验到阅读中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在学习《长江之歌》中,采用多样的语言感悟,激发需学生来朗诵其中的语言,更好激励自己学会感悟文本,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更好应用。
3.模仿课外阅读,打造写作的随文练笔
从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随文仿写,可以仿写句、段、篇,从中让学生来感受到文本中的关键语言精华。同时,在其中融入一定的写作主题,可以采用时下的热点素材,或者用最新的校园新闻,或者用考试话题来实现对精要段落写法的融入和吸收,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实现自己随文练笔能力的提高。
如在课外阅读《只捡儿童多处行》时,就可以让学生来尝试自己来模仿其中的结构,在多样的感悟中,更好懂得自己来模仿“拟人”的修辞,尝试用更好的写法,实现对文笔的锤炼。如在阅读《海伦。凯勒》的阅读中,也可以帮助学生懂得自己来积累不同的语言,在对比喻等多种修辞的掌握中,激发自己的文笔的感悟和思考,不断让自己的语文词汇积累得到更多的优化,从而促进自己的阅读感悟不断引向深入,实现更多的随文练笔能力的提高。
4.模仿课外阅读,砥砺写作的结构脉动
“文似看山不喜平”,因而需要教会小学生在写作的结构上注意一定的波澜,体现文章的变化美。很多时候,教师会通过大量的案例,在范文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体会。在这个时候,有的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结构变化,采用事情的发展顺序或者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但是也有的学生并没有理解老师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一般结构,很多学生对于文章的结构写法还是很单调。所以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要有合理的结构时,教师可以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如在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外记叙文的时候,注意让学生来品味其中的“总分总”结构,在反复品味总分结构中,还有一种浓重的抒情意味,更好学生懂得要靠自己来反复思考品味,更好架构自己的作文结构,学会安排好一定能够的机构,从而更好丰富自己的作文结构灵活应用,在自己的写作中,突破陈旧的结构,加以灵活应用,提高自己结构的多样性,不断将从课外阅读中,学会更好提高自己写作结构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旅行。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活力,可以让教学充满独特的自然意蕴,让课外教学中充满独特的审美色彩,从而让教学幻化出新的内涵,最终带来语文教学的活力生成。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双重教学中,开辟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增添新的教学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向心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更好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胡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迁移研究[J].《语文世界》,2018(6):17-19.
[2]邹理浩.语文教学与多样的阅读合作方式[J].《语文天地》,2017(9):9-11.
[3]王新平.语文教学中的多重阅读方法研究[J].《语文新世界》,2018(11):12-13.
作者简介:张云霞(1989.1.28)女,汉族,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人,本科学历,二级职称,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作;迁移
中图分類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126-01
小学语文的读写训练,是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嫁接的一个桥梁。读是为了写服务,写是为了更好的读。在相互的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感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对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中,融入一定的策略,并且结合核心素养,可以实现对语文训练的高效率。
1.模仿课外阅读,形成写作的心灵向往
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过程,不仅是个人心灵的旅行,更是培养自己真善美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更丰富的人物启迪,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旨趣,从而对自己的心灵世界起到一个净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不断进行人物的自我评价,在一定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一种独特的阅读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外的阅读素材和课内的素材,进行一定的关联,对学生的心理过程进行很好的补充,并让其从中感悟到课外阅读中高超的教育魅力。从而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课外读物带来的思想感悟和艺术魅力。
如在阅读《珍珠鸟》一文时,就饱含了丰富的“自然中的写作之源泉”,通过阅读作者对珍珠鸟神态的细腻描写,更好地激发学生自己的写作心灵,让他们更加热爱鸟儿,并更加主动地去观察各种鸟,从而激发其写作的热情。
2.模仿课外阅读.磨砺写作的文笔心情
课外阅读的语言往往优美生动,富有生动的童话色彩,在阅读的语言中,往往融入了真切的人物感受,同时将人物细致的心理进行了呈现,所以在让学生进行品味的时候,注意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去感悟人物的心理,融入他们的世界。在这些语言的感悟中,需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对比感受,其中注重一定的朗读训练,来让学生感悟到阅读语言的优美,不断引发学生会阅读中语言审美的热爱,进而让学生体验到阅读中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在学习《长江之歌》中,采用多样的语言感悟,激发需学生来朗诵其中的语言,更好激励自己学会感悟文本,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更好应用。
3.模仿课外阅读,打造写作的随文练笔
从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随文仿写,可以仿写句、段、篇,从中让学生来感受到文本中的关键语言精华。同时,在其中融入一定的写作主题,可以采用时下的热点素材,或者用最新的校园新闻,或者用考试话题来实现对精要段落写法的融入和吸收,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实现自己随文练笔能力的提高。
如在课外阅读《只捡儿童多处行》时,就可以让学生来尝试自己来模仿其中的结构,在多样的感悟中,更好懂得自己来模仿“拟人”的修辞,尝试用更好的写法,实现对文笔的锤炼。如在阅读《海伦。凯勒》的阅读中,也可以帮助学生懂得自己来积累不同的语言,在对比喻等多种修辞的掌握中,激发自己的文笔的感悟和思考,不断让自己的语文词汇积累得到更多的优化,从而促进自己的阅读感悟不断引向深入,实现更多的随文练笔能力的提高。
4.模仿课外阅读,砥砺写作的结构脉动
“文似看山不喜平”,因而需要教会小学生在写作的结构上注意一定的波澜,体现文章的变化美。很多时候,教师会通过大量的案例,在范文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体会。在这个时候,有的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结构变化,采用事情的发展顺序或者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但是也有的学生并没有理解老师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一般结构,很多学生对于文章的结构写法还是很单调。所以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要有合理的结构时,教师可以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如在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外记叙文的时候,注意让学生来品味其中的“总分总”结构,在反复品味总分结构中,还有一种浓重的抒情意味,更好学生懂得要靠自己来反复思考品味,更好架构自己的作文结构,学会安排好一定能够的机构,从而更好丰富自己的作文结构灵活应用,在自己的写作中,突破陈旧的结构,加以灵活应用,提高自己结构的多样性,不断将从课外阅读中,学会更好提高自己写作结构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旅行。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活力,可以让教学充满独特的自然意蕴,让课外教学中充满独特的审美色彩,从而让教学幻化出新的内涵,最终带来语文教学的活力生成。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双重教学中,开辟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增添新的教学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向心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更好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胡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迁移研究[J].《语文世界》,2018(6):17-19.
[2]邹理浩.语文教学与多样的阅读合作方式[J].《语文天地》,2017(9):9-11.
[3]王新平.语文教学中的多重阅读方法研究[J].《语文新世界》,2018(11):12-13.
作者简介:张云霞(1989.1.28)女,汉族,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人,本科学历,二级职称,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