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道德教育与“公共人”的培育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w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在增强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同时,也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化生存、竞争性思维以及孤立化的教育及学习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个体人”的膨胀和“公共人”的消隐,使得年轻一代人的公共理性、公共德性以及公共精神等的发展遭受了阻碍。对于新时代的道德教育而言,需要不断打破这种个体化、竞争化、孤立化的生存及教育方式,培育具有公共担当意识、公共参与精神以及公共德性品质的时代新人,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国家使命、社会使命和个体成人使命。为此,学校教育及道德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学校制度体系的公共性,建构公正平等、公共参与、公共关怀的校园文化氛围,实施“学校—社区”以及“学校—社会”的道德行动计划,传递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核心价值理念,更好地促进“公共人”的培育。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再次使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成为焦点。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来看,采集狩猎文明时代人依赖野生动物生存,随着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由互利共生逐步走向对立,近些年来一些重大动物外源性传染病的发生,使得人与野生动物关系愈趋紧张。从伦理角度反思,对野生动物生态价值的忽视、不合理的消费欲望及以开发利用为导向的保护制度是造成人与野生动物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人类仍未摆脱工业文明背景下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和伦理观,以及现代工业文明导致的人性异化和对经济利益的
人民城市的显著特征是彰显了我国城市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联系。人民城市对城市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的强调,符合城市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再政治化”的当代趋势。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批判和列宁关于城市与人民关系的论述,是人民城市理论最直接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的中国化,是新时代人民城市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理论来源。人民城市从制度构建的高度,把城市发展的普遍理想与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结合起来,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作出的全新设计,为城市现代化建设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因评价对象的高层次性与宏观性,战略环境评价为公众参与机制预留了良好的制度空间。作为战略环境评价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公众参与在域外发展出了诸多模式。有必要合理吸收域外经验,将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置于风险社会背景下予以考量,以公众参与机制建构为突破口,从引入合作行政理念、明晰风险裁量机制、嵌入风险交流程序、构建信息归集方式等方面予以完善,进而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机制建构提供理论参照与制度供给。
中国自贸区为临时仲裁的引入提供了政策支持、软硬件条件和运行环境。临时仲裁在适用中仍存在观念陈旧、立法滞后、仲裁员选任制度不完善、与司法程序衔接不顺畅、仲裁庭缺乏自主权等困境。随着自贸区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完善的临时仲裁制度已成迫切需要。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不仅是补充关系,也是竞争关系,但二者发展并非各自独立进行,前者的灵活性与后者的规范性特征使其面向不同需求的商事主体,形成错位式发展。中国临时仲裁的发展壮大需依托有较强竞争力、管理规范的境内仲裁机构。为形成机构介入临时仲裁的良好运行机制,应明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审视,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社区仍未摆脱熟人社会的治理关系底色,新乡贤参与农村社区治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探索。新乡贤主要依托现代文明与乡土文化的互动调适来重塑农村社区的关系结构和社会网络,其与农村社区往往呈现出“强关系”“弱关系”并置的关系状态。培育、丰富新乡贤组织的弱关系,并不一定影响农村社区内部天然存在的强关系,有助于发挥新乡贤在基层治理结构洞中的行动主体衔接作用。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侵权事件呈现高发态势。我国《民法典》第1195条应用“避风港规则”规制网络侵权行为存在诸多困境,不能从根本上消弭网络侵权问题。应当将“及时”限定在四十八小时以内,构建以注意义务为前提的“避风港规则”适用限制机制,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合理规制网络服务提供者,达致网络服务提供者与权利人之间的利益衡平。
在视觉转向的时代背景下,脸的生产和改造日益升级,变脸的流行背后潜藏着深刻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动因,在政治维度是脸的抗争和锚定,在经济维度是脸的变现和交易,在文化维度是关系的建构和维护,在技术维度是脸的呈现和改造。变脸带来深远的社会影响,导致脸的赋魅和同质、脸的监管和拘禁、人的疏离和分化,以及脸对智的侵蚀和独裁。变脸的出路在于脸的合理运用,发挥正面功效,脸与智契合,看脸和倾听并重,打破权力束缚,回归自然的脸。以变脸为代表的视觉景观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对脸的理解需要转向人类学和常人方法学,追问变脸何求,践行视觉行动
介入原先为现象学—存在主义关于人的生存结构分析中的一个概念,萨特赋予其社会政治内涵,把它运用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中,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萨特所说的文学介入低估了20世纪语言转向所带来的对语言形式建构功能的认知,割裂了政治内容与文学形式之间的联系,引起了复杂的论争。关于介入的讨论经历了从哲学领域到文学领域,由政治、伦理含义到形式、文化含义的转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文学理论把其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进行嫁接的概念创制方式与思维特征,其演化与流变也显示了这个概念的生长性
人工智能技术正制造出苹果Siri、微软小冰、智能音箱、波士顿动力机器狗等形态各异的社会性互动智能体参与到人类传播中来,它们所具备的语音交互、社会嵌入性和可控制性等技术与社会特性改写了传播的人类中心主义模式,技术物在其间不再是一种渠道或“人的延伸”,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传播者的角色,与人类共在。本文在人机传播视域下,以作为AIoT时代语音“入口”的家庭智能音箱为例,探讨机器是如何成为传播主体的,机器主体与人类主体的区别在何处,以及对家庭空间、关系和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了怎样的重组,以推动我们更好地理解迎面而来的人
中国古代戏曲里的庸医形象源于宋金杂剧,又广泛存在于元明杂剧、南戏和明清传奇之中,是非常活跃的一个角色。作为喜剧人物,庸医将科诨作为主要表演手段,其上场诗用打油体,并以夸张的误诊、滑稽出格的形体动作及“斗医”闹剧来达到嬉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