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博物馆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博物馆文化产业化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对策:一是要加强是大众消费产业化;二是要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产业生产链中的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产业化
0 引言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
1 博物馆当前面临的困境
1.1 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了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从宏观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各级政府部门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加大了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但是,由于文物保护经费基数低,投入的增长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增长,文物保护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文物保护工作的首要因素。
1.2 一体制保守、管理滞后
我国博物馆当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首当其冲的便是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保守和落后。我国现行的博物馆体制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新中国成立伊始,全国上下百废待举,人民文化事业尤其如此,于是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建立起了大批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在计划经济时代,博物馆在计划体制的庇护下拥有比较优越的条件,加之那时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无今天这般强烈,所以其运转基本能够适应社会需求。随着市场经济地不断发展、国家政策和政府职能的不断优化,博物馆却未能迅速地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加以调整和改革,大多数博物馆仍以“老地方”、“老面孔”、“老腔调”的状态运行着,在此条件下出现生存困难就在所难免了
1.3 人才匾乏
人才匾乏是各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博物馆本应是一个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机构。但目前我国博物馆的现实情况却是博物馆如同政府的派生机构和安置机构,博物馆安置的政府官员亲属子女、军转干部、机构改革分流人员等纷沓而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博物馆真正需要、也愿意接收的专业人才无法进来。据统什,全国博物馆工作人员中,只有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文博、历史、考古等背景的人员就更少。
2 博物馆文化产业化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对策
2.1 加强是大众消费产业化
而近年来在线与电子商务形式的渠道与消费已逐渐增加,并取代一部分传统的传递文化产品模式,发展出属于自身的生产链。此阶段基础设施包括展示地、商店、媒体频道、杂志、博物馆与美术馆。观看、倾听、注视等。此阶段是关切到艺术品与文化产品被接收所不可或缺的公共环境,并涉及下列相关议题的评估,例如市场与观众、定价与目标市场包括年轻人、性别与多样性。其检查项目包括一个区域文化活动如何联系各种的社会群体与海外市场如何创造有活力的文化生活。此阶段基础设施包括营销、定价、渠道、变通、安全。文化生产链概念有助于了解文化产业的组成要素与发展机制,并推断出博物馆在文化产业领域里的功能定位,进而提出博物馆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分析架构。就文化产业生产逻辑各阶段的功能而言,文化艺术产品的创出、技术应用及保障、流通体系等为主要的核心机制交通、安全、消费场所经营等为间接支持的服务系统。
在博物馆功能界定上,博物馆在文化生产链中属于传播阶段的基础设施,是大众与文化之间的重要媒介。通过博物馆专业人员将文化资源转化为静态展示与动态活动形式,使大众以多元形式体验地方文化的内涵,甚至以销售纪念商品满足观众消费文化的欲望。博物馆在创作阶段与观众阶段也能发挥一定程度的帶动效果。在创作阶段,博物馆可通过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文化艺术奖的设立、艺术创作与研究补助计划的拟定等方式刺激地方创作水平的提升。在观众阶段,博物馆通过观众研究了解游客的基本属性与需求偏好,也有利于文化产业进行市场细分和制定营销策略。
2.2 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产业生产链中的作用
承接上述,欲探讨博物馆究竟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何种质变与量变,则需先了解文化产业生产体系,从而建立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生态网络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分析博物馆对产业各组成分子间产生的影响。以下利用生产链的架构来探讨文化产业的生产体系并建立分析的焦点。文化产业的生产逻辑强调的是文化生产者彼此间的合作机制以及文化产品与消费者间关系的建立,从最初的文化创意到最终被接受和消费的一系列过程构成文化生产链。文化生产链的分析是尝试将文化经济活动分成以下四个互相关联阶段,并评估一个地区通过基础设施去维持和传递文化活动与产品的能力。
一是文化内容创意阶段。文化内容创意阶段,包括概念产生、著作权、创造力与训练等活动。这阶段是检验一个地方在概念产生、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持有和一般创作力的能力。这一阶段基础设施包括教育、训练、研究和发展资源。二是复制生产阶段。生产阶段,即从概念而生的产品和创造产品的场所。这阶段是评估将创造力变为产品的能力。人员、资源、生产技术是否能协助将概念转换成可销售的产品。这需评估以下人的水平与层级,包括经理人、制作人、编辑、工程师,也包括在制片厂的设备提供者与制作者、出版者、设计者、录制者、分镜者等。此阶段基础设施包括企业家、制作者、技术、经营场地。三是流通阶段。流通阶段,包括分配、批发、营销、信息、流通。这关切到代理者与代理机构的质量、营销机构与推销者、分配者与批发者、中介者与经纪人、包装者与产品装配者,这也需评估支持工具的质量,例如产品目录、工商名录、存货清单与其他支持艺术品销售与流通机制。此阶段基础设施包括中介者、代理人、推销者、出版者、分配者、交通。四是传播阶段。传递阶段,包括展示地、电视、剧院、商店等。是让文化产品与服务能被消费与欣赏的重要机制,因此该阶段关切的是文化产品与服务被看、体验与购买的场所。这意味着需对电影院、剧院、杂志、博物馆、唱片行与其他销路的可得性加以评估。
3 结语
博物馆在文化产业的生产链中具备多元带动效果,然而文化产业的发展,除经济利益创出外,文化核心价值的维持与创造也为关键之一。我们要走好博物馆文化产业化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啸秋.探索博物馆产业化之路[J].东南文化,2001,(11):82-86.
[2]艾进,谢敬凤,王豹江等.中国城市遗址博物馆文化产业化概念与内容的争论及启示[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1):12-15.
[3]马爱民.我国国有博物馆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1,(13):108-110.
[4]侯耀晨,章浩军.徐健人:私人博物馆产业化逗作领航者[J].中国商人,2011,(11):40-44.
关键词:博物馆;产业化
0 引言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
1 博物馆当前面临的困境
1.1 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了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从宏观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各级政府部门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加大了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但是,由于文物保护经费基数低,投入的增长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增长,文物保护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文物保护工作的首要因素。
1.2 一体制保守、管理滞后
我国博物馆当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首当其冲的便是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保守和落后。我国现行的博物馆体制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新中国成立伊始,全国上下百废待举,人民文化事业尤其如此,于是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建立起了大批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在计划经济时代,博物馆在计划体制的庇护下拥有比较优越的条件,加之那时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无今天这般强烈,所以其运转基本能够适应社会需求。随着市场经济地不断发展、国家政策和政府职能的不断优化,博物馆却未能迅速地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加以调整和改革,大多数博物馆仍以“老地方”、“老面孔”、“老腔调”的状态运行着,在此条件下出现生存困难就在所难免了
1.3 人才匾乏
人才匾乏是各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博物馆本应是一个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机构。但目前我国博物馆的现实情况却是博物馆如同政府的派生机构和安置机构,博物馆安置的政府官员亲属子女、军转干部、机构改革分流人员等纷沓而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博物馆真正需要、也愿意接收的专业人才无法进来。据统什,全国博物馆工作人员中,只有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文博、历史、考古等背景的人员就更少。
2 博物馆文化产业化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对策
2.1 加强是大众消费产业化
而近年来在线与电子商务形式的渠道与消费已逐渐增加,并取代一部分传统的传递文化产品模式,发展出属于自身的生产链。此阶段基础设施包括展示地、商店、媒体频道、杂志、博物馆与美术馆。观看、倾听、注视等。此阶段是关切到艺术品与文化产品被接收所不可或缺的公共环境,并涉及下列相关议题的评估,例如市场与观众、定价与目标市场包括年轻人、性别与多样性。其检查项目包括一个区域文化活动如何联系各种的社会群体与海外市场如何创造有活力的文化生活。此阶段基础设施包括营销、定价、渠道、变通、安全。文化生产链概念有助于了解文化产业的组成要素与发展机制,并推断出博物馆在文化产业领域里的功能定位,进而提出博物馆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分析架构。就文化产业生产逻辑各阶段的功能而言,文化艺术产品的创出、技术应用及保障、流通体系等为主要的核心机制交通、安全、消费场所经营等为间接支持的服务系统。
在博物馆功能界定上,博物馆在文化生产链中属于传播阶段的基础设施,是大众与文化之间的重要媒介。通过博物馆专业人员将文化资源转化为静态展示与动态活动形式,使大众以多元形式体验地方文化的内涵,甚至以销售纪念商品满足观众消费文化的欲望。博物馆在创作阶段与观众阶段也能发挥一定程度的帶动效果。在创作阶段,博物馆可通过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文化艺术奖的设立、艺术创作与研究补助计划的拟定等方式刺激地方创作水平的提升。在观众阶段,博物馆通过观众研究了解游客的基本属性与需求偏好,也有利于文化产业进行市场细分和制定营销策略。
2.2 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产业生产链中的作用
承接上述,欲探讨博物馆究竟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何种质变与量变,则需先了解文化产业生产体系,从而建立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生态网络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分析博物馆对产业各组成分子间产生的影响。以下利用生产链的架构来探讨文化产业的生产体系并建立分析的焦点。文化产业的生产逻辑强调的是文化生产者彼此间的合作机制以及文化产品与消费者间关系的建立,从最初的文化创意到最终被接受和消费的一系列过程构成文化生产链。文化生产链的分析是尝试将文化经济活动分成以下四个互相关联阶段,并评估一个地区通过基础设施去维持和传递文化活动与产品的能力。
一是文化内容创意阶段。文化内容创意阶段,包括概念产生、著作权、创造力与训练等活动。这阶段是检验一个地方在概念产生、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持有和一般创作力的能力。这一阶段基础设施包括教育、训练、研究和发展资源。二是复制生产阶段。生产阶段,即从概念而生的产品和创造产品的场所。这阶段是评估将创造力变为产品的能力。人员、资源、生产技术是否能协助将概念转换成可销售的产品。这需评估以下人的水平与层级,包括经理人、制作人、编辑、工程师,也包括在制片厂的设备提供者与制作者、出版者、设计者、录制者、分镜者等。此阶段基础设施包括企业家、制作者、技术、经营场地。三是流通阶段。流通阶段,包括分配、批发、营销、信息、流通。这关切到代理者与代理机构的质量、营销机构与推销者、分配者与批发者、中介者与经纪人、包装者与产品装配者,这也需评估支持工具的质量,例如产品目录、工商名录、存货清单与其他支持艺术品销售与流通机制。此阶段基础设施包括中介者、代理人、推销者、出版者、分配者、交通。四是传播阶段。传递阶段,包括展示地、电视、剧院、商店等。是让文化产品与服务能被消费与欣赏的重要机制,因此该阶段关切的是文化产品与服务被看、体验与购买的场所。这意味着需对电影院、剧院、杂志、博物馆、唱片行与其他销路的可得性加以评估。
3 结语
博物馆在文化产业的生产链中具备多元带动效果,然而文化产业的发展,除经济利益创出外,文化核心价值的维持与创造也为关键之一。我们要走好博物馆文化产业化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啸秋.探索博物馆产业化之路[J].东南文化,2001,(11):82-86.
[2]艾进,谢敬凤,王豹江等.中国城市遗址博物馆文化产业化概念与内容的争论及启示[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1):12-15.
[3]马爱民.我国国有博物馆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1,(13):108-110.
[4]侯耀晨,章浩军.徐健人:私人博物馆产业化逗作领航者[J].中国商人,2011,(1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