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税: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an3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危机时代的治税变革
  1974年,在华盛顿的一家餐馆里,南加州大学的阿瑟·拉弗教授,和后来成为美国副总统的理查德·切尼谈起一个话题:较高的税率是如何导致较少的政府收入的。
  这个画在一张餐巾纸上的倒C型曲线,曾成就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辉煌,在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又一度被各国政府视为财税改革的圭臬。
  拉弗曲线,实际上把经济学中一个古老问题——激励,重新摆上政府治理的桌面。如何通过税收杠杆作用,重振企业信心、重启市场活力,实现政府、企业、个人多赢局面?40年后,从欧美到中国,拉弗的拥趸者无远弗届。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财税政策一直深陷“三元悖论式”的僵局,减税、增支和控制负债三者之间不可能同时满足。此时,唯有用科学的方法撬动税收杠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才能找到一条纲举目张的破局之策。
  我们不妨微缩一下视角,看看中国中部省份——安徽,这5年的治税理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召开,“科学发展”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从那时起,安徽治税理念也正悄然发生变化。为13000地税人熟悉的“一个确保、两个提高”适时提出:即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确保税费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不断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队伍建设水平。
  税收职能是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职能?“一个确保、两个提高”的提出,有其深刻背景与必然逻辑。
  从经济环境来看,2008年,中国实体经济已经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刺骨寒意,彼时,安徽多家骨干企业遭遇冰火两重天。经济低迷,主体税源和重点税源受冲击,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投资支出大规模增加,如何统筹做好组织收入和服务发展“两篇文章”,考验安徽地税人的智慧。
  从社会环境来看,经济不景气往往推动政府将有限财力更多投向民生保障,导致财政刚性支出增加。2008年,也正是包括安徽在内的多家省级政府实施“民生工程”的关键之年。
  一边是减收,一边是增支,税收的职能作用成为政府治理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在200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结构性减税”概念虽已提出,但直至近年才真正引起社会热议。
  “淹没”政府减税努力的,是公众越发强烈的“税感”。伴随着纳税人维权意识觉醒,无处不在的“税生活”和“税话题”,使得征纳关系屡屡成为舆情公报的热点。后危机时代与税感时代同时来临,赋予征纳双方博弈全新的社会学意义,也倒逼税务机关的管理变革和队伍建设。
  安徽地税,正面临着怎样的管理挑战?
  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幅增加、税收集中度趋高,经济主体跨区域、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
  13000人的队伍,服务100多万户纳税人,必须借重技术发展和制度创新,实现精细化、专业化管理。
  从内部环境来看,一个有着“大象之形”的垂直管理系统,必须正视两个现实,一是队伍老化带来的系统活力问题,二是税务干部个体作为社会人,需满足其多元化诉求以及职业成就感和系统归属感。
  于是,“不断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队伍建设水平”,成为这5年安徽地税最为朴素、也最为执着的追求。
  依法科学组织收入、有力有效服务发展“两篇文章”的统筹考量,依法征税、廉洁从税“两条生命线”的严格把守,征纳和谐、系统和顺、家庭和美“三和”地税的致力打造,以“四个现代”为内涵的现代化分局建设的持续推进……这些无不是安徽地税人践行“一个确保、两个提高”的探索之举和生动注脚。
  税收的理想状态是什么?“税收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税收法律制度得到普遍尊奉,征纳关系真正融洽和谐,每一笔税款都用到最该用的地方,每位税务干部都拥有职业成就感和系统归属感”,一位在安徽地税系统工作了近20年的老税干这样描述。
  给梦想一点时间,安徽地税人踏上追梦之旅。
其他文献
这十年,是省纪委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上上下下情系明光、投身江淮分水岭治理开发的十年;  这十年,是省纪委探索明光分水岭综合治理、实施“四把工程”取得明显成就的十年:把水留住取得实效,把树种上成果丰硕,把路修通成绩斐然,把结构调优迈出步伐,尤其是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2年明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90元,是十年前的3倍;  这十年,也是省纪委和有关省直部门的一批帮扶干部得到锻练,在一线成长起
在区域经济坐标系上,争先进位是一个复合型概念,既有总量指标,也有分项指标。透过不同层面的分析,能更加清晰地呈现安徽所处的方位与梯队。  5月25日,安徽召开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动员大会,参会者从省委常委一直到乡镇领导,这是在时隔8个月后,安徽第二次召开万人动员大会。凝炼这两次会议的主题,分别是“调转促”和“闯新路”。这次动员大会后,“闯出六条新路”被鲜明地写在安徽发展的旗帜上,成为新航标。  闯出六条
加拿大传奇人物、前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的长子贾斯汀·特鲁多率领自由党,在议会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锁定总理职位。年仅43岁的小特鲁多在大选初期不被看好,但在竞选中表现抢眼,支持率逐步上升,最终实现逆袭。  竞选中,小特鲁多提出让加拿大重回父亲设定的道路,承诺向富裕阶层增税,维持赤字预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特鲁多也善于运用社交媒体展示个人魅力。除了偶尔发布和政策有关的内容,这位文学系出身的
一  常平县委副书记覃达虚掩着办公室的门,一支接一支地抽烟。突然龙腾集团的老总扁中仁走进来,在办公桌上摆上两条精装软条芙蓉王烟。  覃达说:“往后你要少来这里。”“没有重要的事情,我不会来。”扁中仁说,“城东老城区的改造工程你得给我。那可是两个亿的大工程。”  覃达现在不分管城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城南的工程还没有做完,你又把手伸向城东,你就不能让别人讨口饭吃?”  “拿下这个工程之后,再把
梳理8个省市的改革方案会发现,在国企与国企进行战略重组的同时,民企与国企之间进行战略重组,唱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场重头戏,也被寄予厚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2013年12月17日,上海,这座地方国资最为集中,地方国企实力最强的城市,发布“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打响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第一枪”。截至2014年7月31日,地方国资改革求索渐成燎原之势,湖南、湖北、江西、重庆、天津、四川、山西、
眸然回首,又是一年。不知不觉,“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已经走过8个年头。  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在社会转型的斑驳底色中凝聚共识之年,也是“中国梦”实现征程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年。而地方公共决策,也正涌动着新的趋向,萌发出新的希望。  盘点2012地方公共决策,我们又有很多新的发现。呈现在您面前的三份榜单——“十大地方决策新锐人物”、“十大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十大地方公共决策试验”,是从《决
《决策》:太和县已经确定走工业强县的战略,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37.3%,可以说工业经济在稳步回升。2014年,太和的发展形势如何?您认为太和工业经济、特别是医药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哪些不足?  王玉峰: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太和“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我们既面临着宏观形势偏紧、结构矛盾突出、要素制约明显和
46岁的西克拉·阿勒瓦什创造了两个第一:她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建城以来唯一的女市长,也是阿拉伯国家中唯一的首都女市长。能坐镇治安不靖、腐败严重的巴格达,让人对这位女性颇为好奇。  与伊拉克政界那些气宇轩昂的男性同事不一样,阿勒瓦什经常裹着素净的头巾,穿着黑色西服,显得低调而优雅。阿勒瓦什曾长期任公务员,还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是一位学者型官员。  在被任命为市长前,阿勒瓦什是高等教育部的总司长。不过,
这是一个受人关注的群体,1995年夏天,从进入公众视线的那一刻起,他们身上就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和期待。他们的公选经历,是安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变革的一个缩影。    1996年元月,《决策》杂志曾以“特别策划”的形式推出安徽首批十名公选厅干的专访,14年后,我们又对目前在任8位干部中的5位进行了回访。作为安徽公选初探时期的见证者,他们的口述为我们呈现了一段富有质感的历史记忆。    第一轮思想搅动 
区域战略规划的质量和境界,是影响一个地方中长期发展的重要变量。从境界看,区域战略规划分为“商业境界”、“经济境界”、“生态境界”和“人文境界”。  规划力、决策力、执行力构成了一个地区发展和治理的实际能力。区域战略规划是一个地方发展思路的表达,建设议程的设置,治理价值和取向的择定。  好的区域战略规划促进发展,差劲的区域战略规划则折腾、延宕发展,造成地方社会经济长久的低迷和徘徊,需经长时间的调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