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细化管理是高校艺术档案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必经阶段,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之上的质的提升。实现精细化管理不仅有助于改变当前粗放式管理的局面,更可有效提升高校艺术档案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提供利用的效率。
1 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需转变管理理念
1.1 将效益观念放在首位。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是在确保资源质量及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校艺术档案管理过程中所耗资源,以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因此,在高校艺术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将管理效益作为主要评价和考量标准。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在保证齐全、完整的基础上,加大对利用率较高类型的高校艺术档案的重视和投入,提高管理资源的效益产出率;将提供利用工作作为管理质量的试金石,改革甚至革除有碍于提供利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环节,完善和细化有利环节;提高高校艺术档案的数字化比率和质量,利用先进的设备和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高校艺术档案的管理和服务效率。
1.2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文化,它的实现需要由相应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来完成。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将相应的管理责任明确化、具体化,使得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够尽职尽责。因此,其内在的要求是对人的科学管理。传统的管理强调对客体即高校艺术档案本身的管理,对主体即高校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相对较弱。而要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恰恰要求强化对主体的管理,以人为本,做到事事有安排、事事有标准、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考核。
2 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需加强制度建设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对管理制度的严格制定和执行。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依据当前的管理实际并结合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高校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加大奖惩制度的分量,细化奖惩条款。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求具备规范的管理制度,而且要求通过考核保证其实施,科学的奖惩制度可有效达成这一目的。当前,高校档案馆(室)的相关管理制度较为重视管理职责的明确,而相应的奖惩条款却显得较为模糊,即便是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亦是如此。第二,编制《岗位职责指导书》。高校档案馆(室)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因此可结合其业务工作专业化、具体性描述工作权责、制定较为详细的考评标准,从而为每一位工作人员编制相应的《岗位职责指导书》并严格实施。第三,可结合各高校艺术档案的管理实践,依据《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制定实施本校的《高校艺术档案管理办法》。
3 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需细化管理流程
精细化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对管理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要求其管理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一个管理环节并发挥作用。因此,细化管理流程是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由于高校艺术档案在种类、内容、载体等方面均具有多样性,且在2008年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分类体系中没有独立出来,其分散存在于教学类、科研类、产品生产类、出版物类等高校档案类型中,因此其管理尚不能实现完全独立。不过,由于高校艺术档案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且国家文化部和档案局早在2002年就颁布实施了《艺术档案管理办法》,这就为高校艺术档案的独立化、系统化管理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当前,在高校档案馆(室)内部普遍实行的是职能制,即按照档案管理流程规划和设置档案业务部门。笔者认为,在职能制的基础上,每一个业务部门均制定相应精细的档案管理流程图,将业务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其中,并严格遵照实施。在此前提下,再按照档案类型进行分工管理方可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如可将与之相关类型档案的管理职责分配给固定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如此既可做到责任明确、职有专司,又可实现专业化管理,有效提升高校艺术档案管理效率。
4 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需创新管理方法
精细化的工作方法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化的事情信息化,因此,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归根结底要靠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来实现。
高校艺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高校艺术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化,尤其是对于实物类高校艺术档案,利用虚拟技术逐渐取代摄影技术对其进行处理更有助于信息化管理和提供利用。二是借助相应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甚至可根据高校艺术档案的管理模式和需求特点设计专门的管理系统。
1 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需转变管理理念
1.1 将效益观念放在首位。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是在确保资源质量及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校艺术档案管理过程中所耗资源,以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因此,在高校艺术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将管理效益作为主要评价和考量标准。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在保证齐全、完整的基础上,加大对利用率较高类型的高校艺术档案的重视和投入,提高管理资源的效益产出率;将提供利用工作作为管理质量的试金石,改革甚至革除有碍于提供利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环节,完善和细化有利环节;提高高校艺术档案的数字化比率和质量,利用先进的设备和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高校艺术档案的管理和服务效率。
1.2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文化,它的实现需要由相应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来完成。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将相应的管理责任明确化、具体化,使得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够尽职尽责。因此,其内在的要求是对人的科学管理。传统的管理强调对客体即高校艺术档案本身的管理,对主体即高校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相对较弱。而要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恰恰要求强化对主体的管理,以人为本,做到事事有安排、事事有标准、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考核。
2 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需加强制度建设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对管理制度的严格制定和执行。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依据当前的管理实际并结合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高校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加大奖惩制度的分量,细化奖惩条款。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求具备规范的管理制度,而且要求通过考核保证其实施,科学的奖惩制度可有效达成这一目的。当前,高校档案馆(室)的相关管理制度较为重视管理职责的明确,而相应的奖惩条款却显得较为模糊,即便是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亦是如此。第二,编制《岗位职责指导书》。高校档案馆(室)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因此可结合其业务工作专业化、具体性描述工作权责、制定较为详细的考评标准,从而为每一位工作人员编制相应的《岗位职责指导书》并严格实施。第三,可结合各高校艺术档案的管理实践,依据《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制定实施本校的《高校艺术档案管理办法》。
3 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需细化管理流程
精细化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对管理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要求其管理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一个管理环节并发挥作用。因此,细化管理流程是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由于高校艺术档案在种类、内容、载体等方面均具有多样性,且在2008年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分类体系中没有独立出来,其分散存在于教学类、科研类、产品生产类、出版物类等高校档案类型中,因此其管理尚不能实现完全独立。不过,由于高校艺术档案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且国家文化部和档案局早在2002年就颁布实施了《艺术档案管理办法》,这就为高校艺术档案的独立化、系统化管理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当前,在高校档案馆(室)内部普遍实行的是职能制,即按照档案管理流程规划和设置档案业务部门。笔者认为,在职能制的基础上,每一个业务部门均制定相应精细的档案管理流程图,将业务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其中,并严格遵照实施。在此前提下,再按照档案类型进行分工管理方可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如可将与之相关类型档案的管理职责分配给固定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如此既可做到责任明确、职有专司,又可实现专业化管理,有效提升高校艺术档案管理效率。
4 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需创新管理方法
精细化的工作方法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化的事情信息化,因此,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归根结底要靠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来实现。
高校艺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高校艺术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化,尤其是对于实物类高校艺术档案,利用虚拟技术逐渐取代摄影技术对其进行处理更有助于信息化管理和提供利用。二是借助相应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甚至可根据高校艺术档案的管理模式和需求特点设计专门的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