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素质的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尤为密切。语文教学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都是历代的名篇佳作,其中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艺术、美学、乃至自然界的各个领域,既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又蕴含现代文化的精华。
关键词: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 语文教学 民族自豪感
语文教育渗透着人格气质、胸襟境界、学识修养等各种因素。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汉语言,之所以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是因为它深深地烙上民族的、地域的、心理的、审美的诸多历史印记,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溢着人文精神的语言,体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信息。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所以,精神文明建设被逐渐提到日程上来。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一再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并不是站在政治的立场上,也决非唱什么精神文明的高调。我只是表明我对精神文明建设、对素质教育的一点实实在在的看法:如果我们精神文明远远的落后于物质文明,那我们的强盛是不堪一击的!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是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塑民族精神,复兴中华优秀文明的迫切需要。而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是抓好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基石。那如何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要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我认为首先要从孩子抓起,要注重对孩子们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也正是素质教育之所以推行的重要原因。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存于主体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客观方面汇聚于民族精神之中;在宏观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从狭义来说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问题。人文素质还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3)掌握人文方法。(4)遵循人文精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往往和孩子的素质有着决定性的关系。还有一位和孩子的素质有关系的就是教师。有关孩子素质的教育无疑是教师面对的最大的也是必须的课题。记得大学问家韩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自古以来不仅担当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担当着教育学生理解做人之“道”的重任。所以,孩子们人文素质培养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基本面对着两类学生,一类是大学生,还有一类就是中小学生。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指业务知识之外的文、史、哲知识和艺术方面的修养,包括其精神、修养、情趣等方面的身心属性、身心倾向和潜在能量。他们已经有了分析利弊对错的能力,有了自己成型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教育起来比较容易。但是面对中小学生,那么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一双双澄澈透明的眼睛,面对那一颗颗象白纸一样纯洁的心灵,我们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要如何实施呢?我们又要如何去培养孩子的人文素质呢?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思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也就应了上面的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也就是侧重广大中小学生。
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平时的课堂,在课堂上增强对孩子们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各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就所授课的内容给学生拓展开去,即在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并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是在各学科之中,我认为,人文素质的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尤为密切。语文教学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都是历代的名篇佳作,其中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艺术、美学、乃至自然界的各个领域,既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又蕴含现代文化的精华。而文学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作家思想情感的表现,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语文教育渗透着人格气质、胸襟境界、学识修养等各种因素。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汉语言,之所以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是因为它深深地烙上民族的、地域的、心理的、审美的诸多历史印记,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溢着人文精神的语言,体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信息。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心灵对心灵的塑造,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是在教学双方的感情交流与契合中完成,学生通过感悟与运用,教师“润物细无声”自然水到渠成。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文精神。在人文知识的含量上,应该说,语文学科具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丰富的文学知识,也有大量的社会知识;有斑斓的艺术鉴赏,也有精彩的科学小品;有古代的灿烂成就,也有当今的前沿学术;有博大的中华文明,也有典雅的外国精品,真可谓包罗万象。而其间闪现的人文之光,正是照耀学生精神世界的智慧之光,引领学生扬帆远航抵达成功彼岸的巍巍灯塔;其间流淌的崇高的人文精神乳汁,也正是哺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灵食粮。教师在教学中,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除了挖掘出课本作品中人文精神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人文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心。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千秋大业。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培养学生,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归结点,是促使学生具有健全的文化人格,最终成为品行端庄的文化人、文明人。当代中学生生活在国际风云变幻、社會改革开放的大变动时代,社会的经济、 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观念的变革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因素的多元化趋势的增强,都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促进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的表层上,而应在相当程度上促进学生于语言习得过程中培养人文精神,获得个体人文素质的提高。这也算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创新教育》 山东教育出版社
[3]《当代教育科学》 当代教育科学杂志社
[4]《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 语文教学 民族自豪感
语文教育渗透着人格气质、胸襟境界、学识修养等各种因素。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汉语言,之所以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是因为它深深地烙上民族的、地域的、心理的、审美的诸多历史印记,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溢着人文精神的语言,体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信息。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所以,精神文明建设被逐渐提到日程上来。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一再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并不是站在政治的立场上,也决非唱什么精神文明的高调。我只是表明我对精神文明建设、对素质教育的一点实实在在的看法:如果我们精神文明远远的落后于物质文明,那我们的强盛是不堪一击的!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是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塑民族精神,复兴中华优秀文明的迫切需要。而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是抓好精神文明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基石。那如何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要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我认为首先要从孩子抓起,要注重对孩子们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也正是素质教育之所以推行的重要原因。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存于主体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客观方面汇聚于民族精神之中;在宏观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从狭义来说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问题。人文素质还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3)掌握人文方法。(4)遵循人文精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往往和孩子的素质有着决定性的关系。还有一位和孩子的素质有关系的就是教师。有关孩子素质的教育无疑是教师面对的最大的也是必须的课题。记得大学问家韩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自古以来不仅担当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担当着教育学生理解做人之“道”的重任。所以,孩子们人文素质培养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基本面对着两类学生,一类是大学生,还有一类就是中小学生。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指业务知识之外的文、史、哲知识和艺术方面的修养,包括其精神、修养、情趣等方面的身心属性、身心倾向和潜在能量。他们已经有了分析利弊对错的能力,有了自己成型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教育起来比较容易。但是面对中小学生,那么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一双双澄澈透明的眼睛,面对那一颗颗象白纸一样纯洁的心灵,我们的人文素质的教育要如何实施呢?我们又要如何去培养孩子的人文素质呢?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思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也就应了上面的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也就是侧重广大中小学生。
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平时的课堂,在课堂上增强对孩子们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各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就所授课的内容给学生拓展开去,即在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并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是在各学科之中,我认为,人文素质的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尤为密切。语文教学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都是历代的名篇佳作,其中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艺术、美学、乃至自然界的各个领域,既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又蕴含现代文化的精华。而文学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作家思想情感的表现,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语文教育渗透着人格气质、胸襟境界、学识修养等各种因素。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汉语言,之所以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是因为它深深地烙上民族的、地域的、心理的、审美的诸多历史印记,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溢着人文精神的语言,体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信息。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心灵对心灵的塑造,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是在教学双方的感情交流与契合中完成,学生通过感悟与运用,教师“润物细无声”自然水到渠成。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文精神。在人文知识的含量上,应该说,语文学科具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丰富的文学知识,也有大量的社会知识;有斑斓的艺术鉴赏,也有精彩的科学小品;有古代的灿烂成就,也有当今的前沿学术;有博大的中华文明,也有典雅的外国精品,真可谓包罗万象。而其间闪现的人文之光,正是照耀学生精神世界的智慧之光,引领学生扬帆远航抵达成功彼岸的巍巍灯塔;其间流淌的崇高的人文精神乳汁,也正是哺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灵食粮。教师在教学中,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除了挖掘出课本作品中人文精神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人文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心。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千秋大业。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培养学生,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归结点,是促使学生具有健全的文化人格,最终成为品行端庄的文化人、文明人。当代中学生生活在国际风云变幻、社會改革开放的大变动时代,社会的经济、 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观念的变革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因素的多元化趋势的增强,都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促进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的表层上,而应在相当程度上促进学生于语言习得过程中培养人文精神,获得个体人文素质的提高。这也算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创新教育》 山东教育出版社
[3]《当代教育科学》 当代教育科学杂志社
[4]《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