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管类专业新生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化的现状,而计算机基础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专业;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
高职经管类计算机基础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同于高等学历的学生,高职学生面对更加复杂的就业市场,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他们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基本能力。经管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的理论和操作,更加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达到融会贯通,从而进一步学习专业领域的应用软件等,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前的中学教育阶段,各地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水平极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地区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极大差异,使得大学新生的层次性、差异性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大而体现得愈加明显。由此造成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在高职教育上的两个极端。并且从现阶段来看,这种状况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就目前而言,计算机应用课程坚持统一的教学目标、方法和进度,坚持统一的考核要求、标准和模式,这种“一视同仁”的模式不但对教师授课造成困扰,同时,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基础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晕头转向;基础好的学生重复学习得不到提高,觉得索然无味,效果不太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为大一新生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组织教学,“分层次”教学则是一种相对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
高职经管类专业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的应用
1.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思想,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相关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训练方法和评测方法等,力求达到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层次”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学生的兴趣,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既推进了计算机教师专业化进程,保证了教学质量,又达到发展学生个性、提高个体素质的教学目的。
2.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主要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活动分层和课堂练习分层,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学、乐学并学有所得。下面介绍其具体的实施过程: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作为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活动分层和作业分层的基础,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关键。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关键在于:第一,分层时机的把握;第二,分层依据的选择。新生入学是实施学生分层的良好时机,以学院为单位,授课前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摸底,对学生进行测试,依据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不同情况,把学生分层。基础较差的同学,要从基础开始讲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具有一定理论和应用基础的同学,可以直接以上机操作为主,在应用中讲解要点、难点。这种纯粹按分数段分层的方法操作简便,但其建立在分数代表能力的基础上,显然有失偏颇。那么,对于分层依据的选择还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①从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入手更加科学合理。需要全面测试学生的操作能力、知识再加工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等。
②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地调整分层依据。
③所谓的分层依据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不同院校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阶段,它是分层次教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在于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学习目标,以使不同的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所以,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依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大多数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对不同认知结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3)教学活动分层
教师用课堂提问和操作演示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采取因人设问、分层设题的方法。教师要在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一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带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二是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三是,精选典型项目,使当做变式引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课堂阶段。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练习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A组是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适当增加简单综合为辅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组是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一般可以在提供素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真实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要求学习较好的学生通过努力会做C组,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展开研究性学习;要求中等的学生通过努力会做B组,能够完成和课堂内容相当的其他项目,并鼓励其尝试做C组;要求程度较差的学生通过努力会做A组,能够掌握课堂知识,并鼓励其尝试做B组甚至做C组。
结 语
以上是笔者从事高职经管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思考。高职经管类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希望能逐步形成一套更加科学、有效、全面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段岩,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分层次”教学理论及其实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
[2]周磊,李新生,职业学校计算机分层教学的应用,职业技术2008(12)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专业;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
高职经管类计算机基础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同于高等学历的学生,高职学生面对更加复杂的就业市场,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他们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基本能力。经管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的理论和操作,更加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达到融会贯通,从而进一步学习专业领域的应用软件等,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前的中学教育阶段,各地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水平极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地区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极大差异,使得大学新生的层次性、差异性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大而体现得愈加明显。由此造成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在高职教育上的两个极端。并且从现阶段来看,这种状况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就目前而言,计算机应用课程坚持统一的教学目标、方法和进度,坚持统一的考核要求、标准和模式,这种“一视同仁”的模式不但对教师授课造成困扰,同时,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基础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晕头转向;基础好的学生重复学习得不到提高,觉得索然无味,效果不太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为大一新生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组织教学,“分层次”教学则是一种相对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
高职经管类专业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的应用
1.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思想,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相关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训练方法和评测方法等,力求达到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层次”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学生的兴趣,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既推进了计算机教师专业化进程,保证了教学质量,又达到发展学生个性、提高个体素质的教学目的。
2.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主要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活动分层和课堂练习分层,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学、乐学并学有所得。下面介绍其具体的实施过程: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作为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活动分层和作业分层的基础,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关键。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关键在于:第一,分层时机的把握;第二,分层依据的选择。新生入学是实施学生分层的良好时机,以学院为单位,授课前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摸底,对学生进行测试,依据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不同情况,把学生分层。基础较差的同学,要从基础开始讲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具有一定理论和应用基础的同学,可以直接以上机操作为主,在应用中讲解要点、难点。这种纯粹按分数段分层的方法操作简便,但其建立在分数代表能力的基础上,显然有失偏颇。那么,对于分层依据的选择还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①从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入手更加科学合理。需要全面测试学生的操作能力、知识再加工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等。
②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地调整分层依据。
③所谓的分层依据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不同院校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阶段,它是分层次教学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在于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学习目标,以使不同的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所以,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依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大多数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对不同认知结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3)教学活动分层
教师用课堂提问和操作演示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采取因人设问、分层设题的方法。教师要在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一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带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二是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三是,精选典型项目,使当做变式引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巩固知识必不可少的课堂阶段。根据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练习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A组是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适当增加简单综合为辅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组是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一般可以在提供素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真实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要求学习较好的学生通过努力会做C组,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展开研究性学习;要求中等的学生通过努力会做B组,能够完成和课堂内容相当的其他项目,并鼓励其尝试做C组;要求程度较差的学生通过努力会做A组,能够掌握课堂知识,并鼓励其尝试做B组甚至做C组。
结 语
以上是笔者从事高职经管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思考。高职经管类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希望能逐步形成一套更加科学、有效、全面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段岩,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分层次”教学理论及其实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
[2]周磊,李新生,职业学校计算机分层教学的应用,职业技术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