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本文就多元化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尝试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尝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有广泛实用性。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还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现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经验体会以及所学的专业知识简要轮速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元教学方法的几点尝试。
一、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充分收集和运用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竞赛情境等。就故事情境创设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习者。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尽可能多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故事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现成的,更多的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创编,这样更具有实效性。例如,在学习《设置动画效果》时,使用故事情境的创设手法,课程一开始,便用开动物运动会的形式,一下子便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之后接着引用“龟兔赛跑”这个孩子耳熟能详的故事与PowerPoint中动画的设置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猜测这次谁能跑赢,还能自己根据情节动手进行设置,故事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置动画的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自然而然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是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例如,在教学有关用《动画自己做》程序来制作动画故事时,该程序为学生提供了背景、静物、动画角色等素材,十分地直观,操作也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上手。但是在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只是随心所欲地将各种素材拼凑在一起,而并没有掌握到动画的制作方法。于是我提出了三个动画制作任务:①让一个小朋友从左向右跑去。②两位小朋友赛跑,要求同时起跑。③两组小朋友进行接力赛。这三个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加入一个动画角色到加入两个动画角色,并要能控制角色的动作时间,最后一个任务要改变动画角色。学生在这一连串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小组协作教学法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例如,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两人一小组,10人一大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展开竞赛,互相促进。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练习。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学生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训练的同时,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它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四、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这告诉我们: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主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因为只有在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凭着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表扬,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又如在讲《制作课程表》一课时,先把步骤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自己设计,完成后教师加以点评。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绘制斜线表头,如何使用“字体”或“边框和底纹”等工具,修饰首行首列,使课程表变得更漂亮。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要难易适当,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突出教学重点。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是新时代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发展的新方向,但实践表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无论从教学中所取得的成就,或对学生的学习都有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和发现,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广泛地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符传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版社,2008
[2]傅道春.新课程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尝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有广泛实用性。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师不仅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还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现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经验体会以及所学的专业知识简要轮速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元教学方法的几点尝试。
一、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充分收集和运用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竞赛情境等。就故事情境创设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习者。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尽可能多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故事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现成的,更多的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创编,这样更具有实效性。例如,在学习《设置动画效果》时,使用故事情境的创设手法,课程一开始,便用开动物运动会的形式,一下子便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之后接着引用“龟兔赛跑”这个孩子耳熟能详的故事与PowerPoint中动画的设置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猜测这次谁能跑赢,还能自己根据情节动手进行设置,故事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置动画的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自然而然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是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例如,在教学有关用《动画自己做》程序来制作动画故事时,该程序为学生提供了背景、静物、动画角色等素材,十分地直观,操作也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上手。但是在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只是随心所欲地将各种素材拼凑在一起,而并没有掌握到动画的制作方法。于是我提出了三个动画制作任务:①让一个小朋友从左向右跑去。②两位小朋友赛跑,要求同时起跑。③两组小朋友进行接力赛。这三个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加入一个动画角色到加入两个动画角色,并要能控制角色的动作时间,最后一个任务要改变动画角色。学生在这一连串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小组协作教学法
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例如,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两人一小组,10人一大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展开竞赛,互相促进。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练习。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学生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训练的同时,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它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四、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这告诉我们: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主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因为只有在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凭着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表扬,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又如在讲《制作课程表》一课时,先把步骤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自己设计,完成后教师加以点评。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绘制斜线表头,如何使用“字体”或“边框和底纹”等工具,修饰首行首列,使课程表变得更漂亮。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要难易适当,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突出教学重点。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是新时代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发展的新方向,但实践表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无论从教学中所取得的成就,或对学生的学习都有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和发现,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广泛地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符传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版社,2008
[2]傅道春.新课程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