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技术目前已经运用到多个领域,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紧跟时代的趋势,应当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的创新现状、必要性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博物馆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出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面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不仅要承担文物的征集、收藏、保管、陈列、展示的职能,还要肩负文化宣传与保护、公共文化教育等职能,是社会公众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阵地。大多数的博物馆长期以来以藏品为基础,采取展览为主的方式服务社会,虽然这种方式也对公共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思维的转变,公众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化,已经逐渐不愿接受博物馆这种被动服务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当下,本文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创新的路径。
一、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创新的现状
1.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为了迎合“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博物馆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中去。比如,为了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盛宴,博物馆在展览活动中使用3D、VR、全息投影等技术,陕西数字博物馆充分利用虚拟技术,将陕西省博物馆连成一张地图,并对每个区域进行了详细的标注,游客只要在网上敲击鼠标,就可以跟随地图的指引进行虚拟参观;为了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博物馆开设了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号等,及时更新博物馆活动,定期进行传统文化介绍,国家博物馆的官网上还可以提供线上订票、场馆指引藏品简介、活动推送等服务,基于特色展品的相关介绍,人们可以在浏览前有所准备,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之后,可以在浏览中收获更多。虽然说互联网已经为博物馆的展览与对外联系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但是这对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而言还远远不够。
2.全国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全国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财政部一起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首先它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文化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处理与整合;然后,建成能够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甚至大部分地(市)、县(市)以及部分乡镇、街道(社区)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全国的文化资源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输送,最终实现优秀文化的共建共享。可是此次文化共享建設主要涵盖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并没有将博物馆纳入其中,博物馆还缺少自己的公共文化共享平台。
二、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党中央大力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博物馆主要内容之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在“互联网+ 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明确指出要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媒介,代表公众利益,致力于为公众服务,同时也是政府向社会提供优秀文化产品的公共机构。所以,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是当下博物馆面临的必然选择。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所以,博物馆利用互联网思维寻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突破,为传统文化注入更多新的内涵,都是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
2.博物馆社会职能的要求。博物馆通过收藏、陈列、展示具备历史性、艺术性、科研性的有价值物品,实现给公众提供文化服务、达到学习、休闲和教育价值的社会职能。博物馆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职能与使命,就必须要在积极的进行创新发展,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博物馆也只是对博物馆的补充,虚拟博物馆的建设也是为了履行社会职能的一种虚拟体现,同时它也能够促进实体博物馆的发展,拓阔了宣传途径、增添了教育方式、提升了教育意义。不仅缩短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而且,引入互联网思维可以为更多无暇光顾博物馆的人创建24小时的教育平台,让他们也能感受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感受文化的无穷魅力。因此,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对博物馆公共文化进行服务创新,满足博物馆社会职能的要求,也能实现基本职能的拓展。
3.城市文化建设的需要。随着国家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视,很多城市也纷纷将文化融入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充分解决文化资源分配不均、公共服务能力欠缺等问题。博物馆作为公众文化教育的重要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加强多媒体宣传,吸引公众注意,提高公众参与度,让社会认识到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博物馆服务进行改良升级,提升公众的满意度,扩大文化服务半径,打造城市专属文化名片,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市文化建设的步伐。
三、利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创新的途径
1.增强公众互动性。博物馆要站在公众的角度,采取“从群众来,到群中去”的服务策略。每一个观众到博物馆参观的目的与需求都是不同的,观众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对于服务的期望也会具有差异性,所以博物馆要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服务。将互联网技术融入的博物馆可以充分解决这一问题,它会更加尊重参与者的个性,重视观众的体验,增加他们与展览对话交流的机会。依托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与观众进行线上沟通,收集公众的意见与建议,在互动交互中,提高博物馆服务水平,为了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
2.搭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基本上每家博物馆都有自己专属的网站、公众号等,但是却没有进行资源的整合,发挥文化集约的优势。博物馆应当效仿全国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机构,打造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范围覆盖到全国。同时,各博物馆间共同实现对平台的发展策略与规划,建立发展目标,秉承文化资源共享的原则,全国所有博物馆将数字化的文化资源上传到服务平台,给大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除此之外,博物馆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宣传博物馆活动,积极主动地向公众介绍镇馆之宝,增强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客流量,努力将被动的“场馆”服务转变成主动的“平台”交流,不断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3.充分利用大数据。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信息都会被数据化,博物馆也是如此。我国目前博物馆的服务与创新,主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与用户体验上,但是却忽视了对大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博物馆对公众的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吸引公众参观的方式进行的,那么参观流量数据对博物馆来说十分重要,不管是刚建好的博物馆,还是建成已久的博物馆,均要对馆内人流量、年龄结构、性别组成、客流来源、各展厅人流、活动参与度等字段进行统计,这些数据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博物馆应该雇佣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公众的喜好和行为习惯,预测观众的需求,依据最终结论,完善博物馆的服务,并进行针对性整改,最终实现服务的个性,满足大众的期待。
4.深入开展跨界合作。博物馆观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这就要求博物馆要具有开发的眼光,拥有敢于跨界的勇气,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原则。目前,博物馆的跨界合作仍然停留在文化机构之间,比如同文化馆、艺术馆、美术馆等进行交流与合作,这种同质化的合作固然对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却缺少新鲜的元素,博物馆要走出这种思维定式,跳出固有的文化圈合作模式,以广阔的视野、多层次的角度去看待跨界合作。比如,广西民族博物馆與肯德基开展跨界合作,肯德基广西民族文化主题餐厅在“壮族三月三”期间联合推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三款“纹创”环保袋,将民族文化带到了日常生活里,让客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受到悠久而美好的壮族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和美妆品牌巴黎欧莱雅合作,借鉴《千秋绝艳图》推出限量版中国风唇膏;七匹狼与男装博物馆跨界合作的“寻觅图腾·匠艺东方”民族图腾文化探索计划。除了国内的跨界合作,在全球化进程下,我国博物馆还应当积极寻找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海外,将优秀的世界文化引入中国,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推陈出新,为公众提供更加多元优质的文化服务。
四、小结
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博物馆也应具备互联网思维,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博物馆不仅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现有的服务体系,还要进一步挖掘互联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关联性,将二者进行融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服务原则、搭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的优势、深入开展跨界合作……在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要在观念上转变、方法上创新、内容上升级,吸引更多的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珂菁.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创新[N].中国文物报,2019-05-05(003).
[2]贺 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服务创新研究[J].文物世界,2017(04):65-67.
[3]李 洁.利用新媒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调查与思考——以成都博物馆为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7(06):77-80.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出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面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不仅要承担文物的征集、收藏、保管、陈列、展示的职能,还要肩负文化宣传与保护、公共文化教育等职能,是社会公众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阵地。大多数的博物馆长期以来以藏品为基础,采取展览为主的方式服务社会,虽然这种方式也对公共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思维的转变,公众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化,已经逐渐不愿接受博物馆这种被动服务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当下,本文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创新的路径。
一、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创新的现状
1.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为了迎合“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博物馆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中去。比如,为了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盛宴,博物馆在展览活动中使用3D、VR、全息投影等技术,陕西数字博物馆充分利用虚拟技术,将陕西省博物馆连成一张地图,并对每个区域进行了详细的标注,游客只要在网上敲击鼠标,就可以跟随地图的指引进行虚拟参观;为了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博物馆开设了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号等,及时更新博物馆活动,定期进行传统文化介绍,国家博物馆的官网上还可以提供线上订票、场馆指引藏品简介、活动推送等服务,基于特色展品的相关介绍,人们可以在浏览前有所准备,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之后,可以在浏览中收获更多。虽然说互联网已经为博物馆的展览与对外联系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但是这对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而言还远远不够。
2.全国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全国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财政部一起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首先它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文化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处理与整合;然后,建成能够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甚至大部分地(市)、县(市)以及部分乡镇、街道(社区)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全国的文化资源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输送,最终实现优秀文化的共建共享。可是此次文化共享建設主要涵盖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并没有将博物馆纳入其中,博物馆还缺少自己的公共文化共享平台。
二、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党中央大力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博物馆主要内容之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在“互联网+ 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明确指出要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媒介,代表公众利益,致力于为公众服务,同时也是政府向社会提供优秀文化产品的公共机构。所以,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是当下博物馆面临的必然选择。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所以,博物馆利用互联网思维寻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突破,为传统文化注入更多新的内涵,都是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
2.博物馆社会职能的要求。博物馆通过收藏、陈列、展示具备历史性、艺术性、科研性的有价值物品,实现给公众提供文化服务、达到学习、休闲和教育价值的社会职能。博物馆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职能与使命,就必须要在积极的进行创新发展,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博物馆也只是对博物馆的补充,虚拟博物馆的建设也是为了履行社会职能的一种虚拟体现,同时它也能够促进实体博物馆的发展,拓阔了宣传途径、增添了教育方式、提升了教育意义。不仅缩短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而且,引入互联网思维可以为更多无暇光顾博物馆的人创建24小时的教育平台,让他们也能感受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感受文化的无穷魅力。因此,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对博物馆公共文化进行服务创新,满足博物馆社会职能的要求,也能实现基本职能的拓展。
3.城市文化建设的需要。随着国家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视,很多城市也纷纷将文化融入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充分解决文化资源分配不均、公共服务能力欠缺等问题。博物馆作为公众文化教育的重要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加强多媒体宣传,吸引公众注意,提高公众参与度,让社会认识到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博物馆服务进行改良升级,提升公众的满意度,扩大文化服务半径,打造城市专属文化名片,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市文化建设的步伐。
三、利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创新的途径
1.增强公众互动性。博物馆要站在公众的角度,采取“从群众来,到群中去”的服务策略。每一个观众到博物馆参观的目的与需求都是不同的,观众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对于服务的期望也会具有差异性,所以博物馆要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服务。将互联网技术融入的博物馆可以充分解决这一问题,它会更加尊重参与者的个性,重视观众的体验,增加他们与展览对话交流的机会。依托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与观众进行线上沟通,收集公众的意见与建议,在互动交互中,提高博物馆服务水平,为了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
2.搭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基本上每家博物馆都有自己专属的网站、公众号等,但是却没有进行资源的整合,发挥文化集约的优势。博物馆应当效仿全国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机构,打造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范围覆盖到全国。同时,各博物馆间共同实现对平台的发展策略与规划,建立发展目标,秉承文化资源共享的原则,全国所有博物馆将数字化的文化资源上传到服务平台,给大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除此之外,博物馆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宣传博物馆活动,积极主动地向公众介绍镇馆之宝,增强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客流量,努力将被动的“场馆”服务转变成主动的“平台”交流,不断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3.充分利用大数据。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信息都会被数据化,博物馆也是如此。我国目前博物馆的服务与创新,主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与用户体验上,但是却忽视了对大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博物馆对公众的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吸引公众参观的方式进行的,那么参观流量数据对博物馆来说十分重要,不管是刚建好的博物馆,还是建成已久的博物馆,均要对馆内人流量、年龄结构、性别组成、客流来源、各展厅人流、活动参与度等字段进行统计,这些数据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博物馆应该雇佣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公众的喜好和行为习惯,预测观众的需求,依据最终结论,完善博物馆的服务,并进行针对性整改,最终实现服务的个性,满足大众的期待。
4.深入开展跨界合作。博物馆观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这就要求博物馆要具有开发的眼光,拥有敢于跨界的勇气,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原则。目前,博物馆的跨界合作仍然停留在文化机构之间,比如同文化馆、艺术馆、美术馆等进行交流与合作,这种同质化的合作固然对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却缺少新鲜的元素,博物馆要走出这种思维定式,跳出固有的文化圈合作模式,以广阔的视野、多层次的角度去看待跨界合作。比如,广西民族博物馆與肯德基开展跨界合作,肯德基广西民族文化主题餐厅在“壮族三月三”期间联合推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三款“纹创”环保袋,将民族文化带到了日常生活里,让客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受到悠久而美好的壮族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和美妆品牌巴黎欧莱雅合作,借鉴《千秋绝艳图》推出限量版中国风唇膏;七匹狼与男装博物馆跨界合作的“寻觅图腾·匠艺东方”民族图腾文化探索计划。除了国内的跨界合作,在全球化进程下,我国博物馆还应当积极寻找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机会,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海外,将优秀的世界文化引入中国,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推陈出新,为公众提供更加多元优质的文化服务。
四、小结
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博物馆也应具备互联网思维,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博物馆不仅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现有的服务体系,还要进一步挖掘互联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关联性,将二者进行融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服务原则、搭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的优势、深入开展跨界合作……在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要在观念上转变、方法上创新、内容上升级,吸引更多的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珂菁.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创新[N].中国文物报,2019-05-05(003).
[2]贺 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服务创新研究[J].文物世界,2017(04):65-67.
[3]李 洁.利用新媒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调查与思考——以成都博物馆为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7(0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