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场会议同时开场,六大议题同步发力。1月26日,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围绕“加强基层建设,推进基层治理”、“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促进和完善家庭医生及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明程度,增强城市软实力”、“补短板破难题,加强城市管理创新”、“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六大议题,代表们积极踊跃审议建言。
热:又见“抢话筒”
今年专题审议紧紧围绕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展开,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进行直播。
每年人代会的专题审议,总能看見代表“抢话筒”的情形,今年也不例外。不少代表为了争取到“紧俏”的发言机会频频举手。拿到话筒的代表也尽可能在规定的8分钟时间内发表更多的观点,但往往超时铃声响起,还有许多话没说完。“会议室里有三块大屏幕,我觉得能不能让这三块屏幕发挥更好的作用,比如把屏幕做成‘弹幕’,这样更多代表可以发表观点,和大家互动交流。”陆晓炜代表的一席话引来众多代表的认同。
参加“补短板破难题,加强城市管理创新”专题审议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给没得到发言机会的代表“支了一招”:“代表可以用好建议意见批评这个法定渠道,这是现在解决问题最好的渠道,希望大家能够用好、用足这个渠道!”
议:直击“短板”建言献策
参加“基层建设”专题审议会的,不少是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人大代表。鲍吾英代表感到,街道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线,目前还存在条线关系不够顺畅、政策指导不足、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等问题。“街道有些科室就像一个‘口袋’,所有管理都往里面装。”对此,鲍吾英代表建议,街道要制定明确的工作清单和具体的工作流程;明确条线向街道下沉职能的准入办法、流程;健全条块沟通协调机制,探索建立社区工作的约请制度,邀请区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解决重要问题。冯红梅代表建议,社区工作者要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高履职能力、减负增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市委“1+6”文件执行以后居委会干部的能力。
在“互联网+”专题审议会上,如何深入认识“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构筑未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成为与会代表聚焦的重点。“从历史上来看,互联网没有什么产业是政府布局推动出来的,都是自己闯出来的。”在施雷代表看来,上海的互联网产业要大气一点,“我说的大气,就是不要纠结于BAT在不在上海,BAT就是明天都把总部迁到上海来,跟现在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他建议,建立战略新兴板是一个重要发力点,要努力建设集聚全球企业家,集全球公司治理优势的重要资本市场。李贻明代表指出,要运用“互联网+”思维,着力解决本市人口、环境、土地和安全等突出问题,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家庭医生、分级诊疗为什么“叫好不叫座”?在“分级诊疗”专题审议会上,代表们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把脉开方”。方玉明代表认为,目前实施的分级诊疗制度,市民可以自由选择签约任何一家三级医院,造成越是“名牌”医院选择签约的人越多,最终造成“名牌”医院不堪重负。刘中民代表建议,建立医联体的总院长制,加强医联体资源整合,发挥分级诊疗制度作用。张雅玉等不少代表提出,要加大对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为家庭医生减负减压,建立合适的绩效分配制度,让家庭医生“引得进、留得住”。
如何提升一座城市的软实力?这个颇具“文艺范”的话题在“文化建设”专题审议会上引发代表深层次思考。张哲代表感到,国际文化大都市应具备文化吸引力、文化宽容力、文化鉴赏力,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培育健康成熟的文化要素市场,依法加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管理,并将上海城市精神更好地融入文化素质教育。林宏鸣代表指出,城市软实力取决于市民的文明素养,“十三五”规划中的文化建设,应聚焦提高人的文明素养。刘名钢代表列举了前不久发生的“地铁凤爪女”事件,他认为,上海的文化建设不仅重设施,更要重气质;不仅要建硬件,更要铸灵魂,更加注重市民的文明言行举止等软文化建设。
“城市管理”专题审议会共吸引了130位代表参加,成为最热会场。违法建筑整治、生态环境治理、空气污染防治、城市交通管理……代表们从不同方面为上海城市管理“补好短板”建言献策。徐荣代表认为,补短板既需要上下联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既需要主动打好整治仗,也需要严防死守打好防御战;既需要区县政府积极行动,也需要市级层面的顶层设计。”补短板必须先用好长板。“俞立中代表认为,补短板不仅要发现短板及其源头问题,也要看到我们的制度优势,把优势运用好,更好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治理,同时要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让整治工作常态化、精细化。
怎样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在“农村经济”专题审议会上,朱德才代表指出,城乡差别仍然是当前上海发展中的短板,建议统筹城乡发展,将郊区纳入全市一盘棋;均衡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把优质资源配置到郊区,增强郊区软实力。“在科创中心建设中要重视农业科技领域众创空间的培育,为新型职业农民搭建创业创新的平台。”张斌代表建议要鼓励和扶持众创空间平台的建设,共同参与农业技术的转化,推动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激发农村经济社会的活力。
应:“一把手”现场作答
今年专题审议的一大亮点,即相关市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场与代表“面对面”交流。代表在发表审议意见的同时,可以对政府相关工作提出问题,请参加会议的副市长或者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作回应。会场内,代表和“一把手”之间的互动频频上演。
赵爱华代表在发言时直接“点名”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回答:“‘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上海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左右,请问您怎么确保‘十三五’末上海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张全向赵代表“交底”,表示今年将启动长三角船舶联防联治,长三角区域实现外地牌照车辆异地联管、预警预测联动等措施,进一步加大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天帮忙,我们要努力。天不帮忙,我们更要努力!”张全坦诚的表态赢得了现场的掌声。
庄振文、徐晓萍等多位代表都聚焦一个问题:推进“互联网+”,政府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庄振文代表说:“管理层面要及时跟进法治环境建设,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关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同时也要通过研究机构等第三方来共同探索新兴产业产生后如何从法律、管理上弥补方方面面的问题。”徐晓萍代表说:“政府的着力点,应该主要放在营商环境、投资环境等软环境的改善上,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抓手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企业家自然会进来,会放手做。”对于代表们的这些观点,市经信委和市金融办的负责人都作出了肯定和赞同的回应。
专题审议会结束后,一位“一把手”由衷地感慨说:“代表的发言给我们工作很多启发,我能够感受到大家对这座城市充满了热爱,对‘十三五’期间上海发展也充满了期待。”
热:又见“抢话筒”
今年专题审议紧紧围绕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展开,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进行直播。
每年人代会的专题审议,总能看見代表“抢话筒”的情形,今年也不例外。不少代表为了争取到“紧俏”的发言机会频频举手。拿到话筒的代表也尽可能在规定的8分钟时间内发表更多的观点,但往往超时铃声响起,还有许多话没说完。“会议室里有三块大屏幕,我觉得能不能让这三块屏幕发挥更好的作用,比如把屏幕做成‘弹幕’,这样更多代表可以发表观点,和大家互动交流。”陆晓炜代表的一席话引来众多代表的认同。
参加“补短板破难题,加强城市管理创新”专题审议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给没得到发言机会的代表“支了一招”:“代表可以用好建议意见批评这个法定渠道,这是现在解决问题最好的渠道,希望大家能够用好、用足这个渠道!”
议:直击“短板”建言献策
参加“基层建设”专题审议会的,不少是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人大代表。鲍吾英代表感到,街道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线,目前还存在条线关系不够顺畅、政策指导不足、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等问题。“街道有些科室就像一个‘口袋’,所有管理都往里面装。”对此,鲍吾英代表建议,街道要制定明确的工作清单和具体的工作流程;明确条线向街道下沉职能的准入办法、流程;健全条块沟通协调机制,探索建立社区工作的约请制度,邀请区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解决重要问题。冯红梅代表建议,社区工作者要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高履职能力、减负增能,让老百姓感受到市委“1+6”文件执行以后居委会干部的能力。
在“互联网+”专题审议会上,如何深入认识“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构筑未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成为与会代表聚焦的重点。“从历史上来看,互联网没有什么产业是政府布局推动出来的,都是自己闯出来的。”在施雷代表看来,上海的互联网产业要大气一点,“我说的大气,就是不要纠结于BAT在不在上海,BAT就是明天都把总部迁到上海来,跟现在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他建议,建立战略新兴板是一个重要发力点,要努力建设集聚全球企业家,集全球公司治理优势的重要资本市场。李贻明代表指出,要运用“互联网+”思维,着力解决本市人口、环境、土地和安全等突出问题,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家庭医生、分级诊疗为什么“叫好不叫座”?在“分级诊疗”专题审议会上,代表们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把脉开方”。方玉明代表认为,目前实施的分级诊疗制度,市民可以自由选择签约任何一家三级医院,造成越是“名牌”医院选择签约的人越多,最终造成“名牌”医院不堪重负。刘中民代表建议,建立医联体的总院长制,加强医联体资源整合,发挥分级诊疗制度作用。张雅玉等不少代表提出,要加大对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为家庭医生减负减压,建立合适的绩效分配制度,让家庭医生“引得进、留得住”。
如何提升一座城市的软实力?这个颇具“文艺范”的话题在“文化建设”专题审议会上引发代表深层次思考。张哲代表感到,国际文化大都市应具备文化吸引力、文化宽容力、文化鉴赏力,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培育健康成熟的文化要素市场,依法加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管理,并将上海城市精神更好地融入文化素质教育。林宏鸣代表指出,城市软实力取决于市民的文明素养,“十三五”规划中的文化建设,应聚焦提高人的文明素养。刘名钢代表列举了前不久发生的“地铁凤爪女”事件,他认为,上海的文化建设不仅重设施,更要重气质;不仅要建硬件,更要铸灵魂,更加注重市民的文明言行举止等软文化建设。
“城市管理”专题审议会共吸引了130位代表参加,成为最热会场。违法建筑整治、生态环境治理、空气污染防治、城市交通管理……代表们从不同方面为上海城市管理“补好短板”建言献策。徐荣代表认为,补短板既需要上下联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既需要主动打好整治仗,也需要严防死守打好防御战;既需要区县政府积极行动,也需要市级层面的顶层设计。”补短板必须先用好长板。“俞立中代表认为,补短板不仅要发现短板及其源头问题,也要看到我们的制度优势,把优势运用好,更好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治理,同时要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让整治工作常态化、精细化。
怎样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在“农村经济”专题审议会上,朱德才代表指出,城乡差别仍然是当前上海发展中的短板,建议统筹城乡发展,将郊区纳入全市一盘棋;均衡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把优质资源配置到郊区,增强郊区软实力。“在科创中心建设中要重视农业科技领域众创空间的培育,为新型职业农民搭建创业创新的平台。”张斌代表建议要鼓励和扶持众创空间平台的建设,共同参与农业技术的转化,推动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激发农村经济社会的活力。
应:“一把手”现场作答
今年专题审议的一大亮点,即相关市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场与代表“面对面”交流。代表在发表审议意见的同时,可以对政府相关工作提出问题,请参加会议的副市长或者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作回应。会场内,代表和“一把手”之间的互动频频上演。
赵爱华代表在发言时直接“点名”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回答:“‘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上海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左右,请问您怎么确保‘十三五’末上海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张全向赵代表“交底”,表示今年将启动长三角船舶联防联治,长三角区域实现外地牌照车辆异地联管、预警预测联动等措施,进一步加大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天帮忙,我们要努力。天不帮忙,我们更要努力!”张全坦诚的表态赢得了现场的掌声。
庄振文、徐晓萍等多位代表都聚焦一个问题:推进“互联网+”,政府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庄振文代表说:“管理层面要及时跟进法治环境建设,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关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同时也要通过研究机构等第三方来共同探索新兴产业产生后如何从法律、管理上弥补方方面面的问题。”徐晓萍代表说:“政府的着力点,应该主要放在营商环境、投资环境等软环境的改善上,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抓手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企业家自然会进来,会放手做。”对于代表们的这些观点,市经信委和市金融办的负责人都作出了肯定和赞同的回应。
专题审议会结束后,一位“一把手”由衷地感慨说:“代表的发言给我们工作很多启发,我能够感受到大家对这座城市充满了热爱,对‘十三五’期间上海发展也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