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心理平衡的要诀:“有所远”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1234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衰老可以延缓。其方法很多,能否起作用,先决条件是心理平衡与否。据统计,过早谢世的人80%与心理不佳有关,能活到80岁以上的老人,90%心理平衡。要保持心理平衡,要有所近,又要有所远。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积极生活,这就是“有所近”;懂得事物发展规律,不为琐事、烦恼、困难所困扰,这就是“有所远”。“有所远”可被视作保持心理平衡的要诀。
  远牢骚  有的老年人常常沉湎于昔日的“辉煌”与“显赫”,而对离退休后出现的“门庭冷落车马稀”产生怨恨心理,发不完的牢骚,讲不尽的怪话,经常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再就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事。对此,有些老人爱发牢骚,有时火气还很盛。毛泽东主席早就有“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诗句。我们应当有这种思想境界和修养,既不背昔日辉煌的包袱,也不计今日门庭的冷落,要实事求是认识自己,对于一切事物都应当通情达理,明辨是非。对人对事要想得开,想得宽,想得远,看得惯,多想开心的事、愉快的事、高兴的事,始终保持心安理得的情志。
  远攀比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有的人往往以已之短比人之长,以已之低收入比别人收入高,不问具体条件和环境,结果越比越气,处处显得自己不如别人,由此产生不服气的念头,哪还有什么心理平衡?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要满足现状,要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去排除烦恼,寻找乐趣,求得心理平衡。
  远苛求  有的老年人常苛求于人,以自己心中之“高标准”去对别人“严要求”。如果太苛求别人,就没有人愿意与你交友,这样就会使自己处于孤寂状态。其实,还是尽量相信别人为好。同时,还要时时想到自己未必什么都好,什么都对,苛求社会,绝非明智。个人只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应该顺应客观大环境的发展规律并受其制约。不能以“我”为中心,总想以个人意志去要求和改变环境。真正懂得快乐的人,必是很会主动适应客观世界的人;异想天开,怨天尤人者,则永远难得欢快。苛求于已,也无必要。对已处处苛求,必觉得时时寸步难行,事事力不从心。个人能力终归有限,外界条件又属客观,你总想有所“超越”,便会常常感到失望。
  远无聊  古往今来,不少人都将“静心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奉为自己生活的座右铭。但是,与此想悖的是,某些人就是专门喜好“论人非”。对身边的人和事评头品足,谁谁怎样自私,谁谁如何贪心,谁谁怎样狡猾,谁谁又如何虚伪……还有一些人对他人的成功与幸福颇怀妒心,或不屑一听,或极力讽刺;而对人家的失败与痛楚,却是听得入神,谈得兴奋,甚至幸灾乐祸、四處张扬。这样做非但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有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久之必将使自己深深陷入一种不良的心态之中。若想摆脱无聊的困扰,首先要从狭窄的个人生活小圈子里走出来,多多接触大自然,接受新事物,多参加公益活动。还要扩大兴趣爱好,不断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增加生活的乐趣,以免误入无聊的漩涡。
  远不幸  在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中,生活上的失意、事业上的坎坷、人际间的怨嫌、感情上的创伤,谁都会遇到一些。这些不幸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有的老年人总是耿耿于怀,每当忆起就唉声叹气,抱怨自己岁月蹉跎。假如让这些阴影长期笼罩心头,哪还有什么快乐而言?所以,对此最好来个“一笔勾销”,把它从记忆中永远抹去。多想想过去的“甜蜜事业”和“春风得意”时刻,多想想今天的好日子和未来美好的前景,让愉悦的心情替代不幸的回忆。这样,就能卸去心头沉重的包袱,豁达开朗,常乐长寿。
其他文献
目的:当前,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概念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展现出来。同时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日趋显得重要与紧迫。而城市一卡通,对推动城市数字化管理、引领
即使已知非仿射非线性系统的逆存在,利用隐函数定理求解该显式逆仍然非常困难.为此,针对一类不确定块控非仿射系统,将动态反馈、反演、神经网络和反馈线性化技术相结合,提出
上市公司并购,从宏观上看,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资源的手段;从微观上看,是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上市公司产权制度变迁的有效途径。上市公司
2008年中国电信业运营商重组标志着国内电信全面进入全业务运营阶段,在全业务运营的大背景下,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层次不断深化,服务功能不断多样,电信运营的竞争俨然已经成为营
改革开放32年来中国涌现出一批外贸加工型OEM企业,它们是世界顶级品牌的加工地,它们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制造,虽然它们从质量、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很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却始
一位老人匍匐在净月潭边,两手捂住脸,他的双肩在抖动,嘴里在不住地絮叨:“净月潭啊,净月潭,你救了我一命啊。”飞机在云层以上飞行,积云如同洪水漫过眼前。那种灰黑不见一点
菜都上齐了,也不见宏雨的身影,风铃拿起手机拨他的手机号,通了,但没人接,风铃连拨了几遍,都是没人接听的状态,风铃明白,是宏雨不想接。她叹口气,无奈地微笑着,对桌上的两个男
春兰感觉到那只搂着腰的手在下移,移到了已不是腰的位置。她停下来,冷冷地看着他。他故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手又回到了腰的位置。随着音乐,她又挪开了自己的脚步。夜色里,没
父子张山和王浩都是独生子女,两人高中同学,毕业后都没考上大学,好得像亲兄弟一样。张山和王浩经常相聚,喝喝闲酒,进进歌厅,泡泡咖啡厅,还开路虎越野车去了一趟西藏。吃喝玩
到达新加坡rn1938年岁末,郁达夫应新加坡《星洲日报》之邀,偕大儿子郁飞和妻子王映霞,从福州启程,乘海轮经香港前往新加坡,到《星洲日报》工作.他在那里短短几年中,写下许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