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学分制;观念;师资队伍;教学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9—0032—0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我国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必然要求其培养多样化的具有个性特点和特长的人才,以不断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要。
一、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
1.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分制的产生是建立在完善的选课制的基础上的,在设置一定比例专业必修课的同时,开设相应数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照顾到学习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的进度要求。
2.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分制要求学校多开选修课,特别是多开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程,对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和提高自身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和新的管理模式,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完善知识结构,促进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教师千方百计地精选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学生可以根据市场经济需求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择学习课程,学生毕业后,通过自主择业,从而使个人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转换,真正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实现学习与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并以此吸引企业参与办学,实行产学合作,树立职教品牌,形成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效益。
4. 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崇尚全民创新的新时代,传统单一的专业培养计划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多样化和多变性的需求。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知识基础、爱好选择方向,鼓励学生在学完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外,跨系、跨专业甚至跨院校选课,促进学科的横向联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5. 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高职教育的生源复杂,有普高生、职高生和中专生,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学分制改革实行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结合教师的指导,适当安排学习计划和进度,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二、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1. 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推行学分制,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根本性的改革。学校内部从各级领导干部到普通教职员工,都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刻剖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把就业质量、毕业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等指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主要标准,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因此,对学分制的研究、认识和宣传不应只局限在教师和学生,各级管理者同样需要提高认识。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学分制改革对教师原有的教学方式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同时也强化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因而许多教师对学分制改革存在抵触情绪,在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保守倾向,这也是制约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不断进取,学习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工艺、新理论,迅速提升自己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尽快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以适应实行学分制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聘请行业的专家讲课,以增加所选课程的范畴。
3. 改善硬件资源及实践条件。学分制改革实行后,传统的以行政为主的教学班级将被一个个以学科为主的教学班级所替代,学科教学班级所需的教学场所也随之增多,选修课的增加必然使教室资源、实训室、实验室资源和硬件设施更加紧张。实行学分制要有充足的硬件资源作保障,学校要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和改造,配备数量足够、规格各异的教室和专用学习室,重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藏书,加大教学设施的开放度,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率。
4. 加强教学及相关管理。学分制条件下,学院对学生学习的约束力变小。为确保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等基本要求的实现,务必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核制度;要建立有效的学习指导制度,包括学业与学习指导、职业倾向测评咨询与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咨询指导、技能竞赛指导、创业辅导等;要通过提供完整、详尽的专业、课程、教师、选课、成绩、学分等方面的信息,更加高效地为学生提供资讯服务与咨询指导;更加重视和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更多地依靠学生会、自律会等各种学生社团,培养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9—0032—0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我国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必然要求其培养多样化的具有个性特点和特长的人才,以不断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要。
一、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
1.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分制的产生是建立在完善的选课制的基础上的,在设置一定比例专业必修课的同时,开设相应数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照顾到学习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的进度要求。
2.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分制要求学校多开选修课,特别是多开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程,对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和提高自身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教师主动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和新的管理模式,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完善知识结构,促进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教师千方百计地精选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学生可以根据市场经济需求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择学习课程,学生毕业后,通过自主择业,从而使个人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转换,真正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实现学习与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并以此吸引企业参与办学,实行产学合作,树立职教品牌,形成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效益。
4. 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崇尚全民创新的新时代,传统单一的专业培养计划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多样化和多变性的需求。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知识基础、爱好选择方向,鼓励学生在学完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外,跨系、跨专业甚至跨院校选课,促进学科的横向联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5. 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高职教育的生源复杂,有普高生、职高生和中专生,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学分制改革实行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结合教师的指导,适当安排学习计划和进度,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二、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1. 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推行学分制,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根本性的改革。学校内部从各级领导干部到普通教职员工,都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刻剖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把就业质量、毕业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等指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主要标准,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因此,对学分制的研究、认识和宣传不应只局限在教师和学生,各级管理者同样需要提高认识。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学分制改革对教师原有的教学方式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同时也强化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因而许多教师对学分制改革存在抵触情绪,在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保守倾向,这也是制约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不断进取,学习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工艺、新理论,迅速提升自己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尽快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以适应实行学分制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聘请行业的专家讲课,以增加所选课程的范畴。
3. 改善硬件资源及实践条件。学分制改革实行后,传统的以行政为主的教学班级将被一个个以学科为主的教学班级所替代,学科教学班级所需的教学场所也随之增多,选修课的增加必然使教室资源、实训室、实验室资源和硬件设施更加紧张。实行学分制要有充足的硬件资源作保障,学校要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和改造,配备数量足够、规格各异的教室和专用学习室,重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藏书,加大教学设施的开放度,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率。
4. 加强教学及相关管理。学分制条件下,学院对学生学习的约束力变小。为确保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等基本要求的实现,务必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核制度;要建立有效的学习指导制度,包括学业与学习指导、职业倾向测评咨询与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咨询指导、技能竞赛指导、创业辅导等;要通过提供完整、详尽的专业、课程、教师、选课、成绩、学分等方面的信息,更加高效地为学生提供资讯服务与咨询指导;更加重视和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更多地依靠学生会、自律会等各种学生社团,培养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