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ody language(肢体语言)”是非语言交流的语言。它是用脸、眼、手和头进行“communication(交流)”的语言。它分为两大类:先天的和后天的,先天的意义相同,后天的含义各异。要精通语言须“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把握肢体语言的实质。
一、先天的肢体语言——意义相同
(一)脸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归纳出:信息交流的总效果(100%)=文字(7%)+音调(38%)+面部表情(55%)。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都“诚于表而形于外,喜怒形于色”。“Joy is joy. Sadness is sadness.(喜则喜,忧则忧。)”“Joy, anger, sadness and happiness(喜、怒、哀、乐)”使人心目中有一个“clear impression(鲜明的印象)”,“make(take) joy(心情愉悦)”;“Be in spirits; in high spirits(神采奕奕,容光焕发)”让人“keep up one’s spirits(精神振奋)”。“Be black(blue or red) in the face(冷若冰霜)”,会使人产生“confused and hysterical(心慌意乱)”之感。
以教学为例:引导或启发学生“think and answer(思考与答问)”时,往往会“knit one’s brows lightly(微蹙眉头)”,示意学生“think actively and answer correctly(积极思考,准确回答)”。剖析“key and knot points(重、难点关键处)”时,往往“stop a bit(稍作停顿)”,其意是“concentrate the student’s attention(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如“smiling”表发自内心的“joy(高兴)”;“laugh(大笑)”表“happy and gay(开朗,欣喜)”;“open one’s brows(扬眉)”表“proud(骄傲)”;“bend one’s brows(蹙眉)”表“bitterness(忧虑,悲哀)”;“open one’s eyes widely;close one’s mouth tightly(圆睁双目,嘴角向下)”表“be very angry(愤怒)”;“look ahead and open one’s mouth lightly(眼视前方,微张口鼻)”表“be anxious(渴望)”等等。
(二)眼语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深层心理感情都会从眼神的微妙变化中反映出来。科学家研究表明:接受信息总量(100%)=视觉(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可见眼语言的地位何等重要。
从教学的角度说,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stand on the platform(讲台上一站)”,先“look at whole class(目光扫视全班同学)”,这样就“concentrate their attention(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了)”,真是“There is some affection before saying.(一言未发先有情)”。再如,学生有轻微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教师无需用中断讲课予以干涉,只需投去“solemn look(一道严肃的目光)”,学生就会明白教师的意思,而集中精力听课。学生“The answer is wrong.(答问有误)”,教师可投去“Is it so?(是这样吗?)”的眼神,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而从另一角度来重新思考。
(三)头语言
“nod(点头)”表示“yes or agree(赞同)”是全世界几乎公认的,因为连“the blind man(盲人)”也用点头表示赞同。“show one’s head left or right(左右摇头)”表示“no or disagree(否定或不同意)”。
二、后天的肢体语言——含义各异
后天的肢体语言主要指的是手语言—手势语。
手势具有描摹事物,传递心声,披露情感的特殊功能。如:用“finger(手指)”可表示“figure(数目)”或指点“things and direction(事物及方向)”;用“two hands (双手)”可表示“small, heavy or light(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用“arms(臂)”可表示“large, welcome, support, greet…(庞大,迎接,拥护和欢迎)”等;“two hands tie together(双手紧绞在一起)”喻示精神“nervous(紧张)”;“stretch two hands(摊开双手)”表示“loyal and straightforward(真诚坦率)”;再如:用手摸下巴以示老练、机智;双手指尖相合形成塔尖型,以示充满自信;不自觉用手摸脸、摸鼻子、擦眼睛,是说谎的反映;用手指敲打桌面,表示不耐烦、无兴趣。
OK的手势是用拇指和食指做成一个“circle(圆圈)”,其余三指伸开,这在北美国家中表示“Everything is right.(一切都好)”,但是在法国和西班牙则表示“zero(零)或That’s nothing.(什么都没有)”。在日本则表示“money(钱)”;而在一些地中海国家则指”homosexuality(同性恋)”男子。
在德国,稍稍弯曲食指招呼侍着,他们很快就会送来一杯“liquid for drinking(饮料)”;但在日本,这是一种“unfriendly(无理的)”举止;在马来西亚,弯起食指被人认为是“rude action(粗鲁的行为)”。
有些国家用食指轻叩前额意为“bother(伤脑筋)”;但在荷兰叩前额的中央部分却为“He is mad. (他疯了。)”之意。在有些地方,“He is mad.(他疯了。)”的手势是用食指在耳旁绕圆圈,而在阿根廷,这个手势则被认为是“There’s a telephone for you.(有电话找你。)”。
美国人在公路上拦搭便车,是伸出一只握拳的手,朝上竖起大拇指,意指“stop(停止)”;在希腊,用这个手再向上推一下,却是“challenge(挑战)”的意思。
当美国人与英国人初次见面时,会相互“shake hands(握手)”,但不会与相当熟悉的人握手。妇女通常会“kiss(吻)”她的女友,男人们也会吻女性朋友(通常只吻一侧面颊);当一个男人遇到一个男性朋友时,只是“smile lightly(微微一笑)”,然后说“Hello.”。男人们不会相互亲吻或握手,即使是父亲和儿子之间也不会相互吻对方。握手表示对对方的欢迎,握手规则是握右手。
“V”手势代表“victory(胜利)”。
“shrugged(耸肩)”表示“helplessness(无助,或爱莫能助)”。
一、先天的肢体语言——意义相同
(一)脸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归纳出:信息交流的总效果(100%)=文字(7%)+音调(38%)+面部表情(55%)。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人都“诚于表而形于外,喜怒形于色”。“Joy is joy. Sadness is sadness.(喜则喜,忧则忧。)”“Joy, anger, sadness and happiness(喜、怒、哀、乐)”使人心目中有一个“clear impression(鲜明的印象)”,“make(take) joy(心情愉悦)”;“Be in spirits; in high spirits(神采奕奕,容光焕发)”让人“keep up one’s spirits(精神振奋)”。“Be black(blue or red) in the face(冷若冰霜)”,会使人产生“confused and hysterical(心慌意乱)”之感。
以教学为例:引导或启发学生“think and answer(思考与答问)”时,往往会“knit one’s brows lightly(微蹙眉头)”,示意学生“think actively and answer correctly(积极思考,准确回答)”。剖析“key and knot points(重、难点关键处)”时,往往“stop a bit(稍作停顿)”,其意是“concentrate the student’s attention(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如“smiling”表发自内心的“joy(高兴)”;“laugh(大笑)”表“happy and gay(开朗,欣喜)”;“open one’s brows(扬眉)”表“proud(骄傲)”;“bend one’s brows(蹙眉)”表“bitterness(忧虑,悲哀)”;“open one’s eyes widely;close one’s mouth tightly(圆睁双目,嘴角向下)”表“be very angry(愤怒)”;“look ahead and open one’s mouth lightly(眼视前方,微张口鼻)”表“be anxious(渴望)”等等。
(二)眼语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深层心理感情都会从眼神的微妙变化中反映出来。科学家研究表明:接受信息总量(100%)=视觉(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可见眼语言的地位何等重要。
从教学的角度说,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stand on the platform(讲台上一站)”,先“look at whole class(目光扫视全班同学)”,这样就“concentrate their attention(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了)”,真是“There is some affection before saying.(一言未发先有情)”。再如,学生有轻微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教师无需用中断讲课予以干涉,只需投去“solemn look(一道严肃的目光)”,学生就会明白教师的意思,而集中精力听课。学生“The answer is wrong.(答问有误)”,教师可投去“Is it so?(是这样吗?)”的眼神,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而从另一角度来重新思考。
(三)头语言
“nod(点头)”表示“yes or agree(赞同)”是全世界几乎公认的,因为连“the blind man(盲人)”也用点头表示赞同。“show one’s head left or right(左右摇头)”表示“no or disagree(否定或不同意)”。
二、后天的肢体语言——含义各异
后天的肢体语言主要指的是手语言—手势语。
手势具有描摹事物,传递心声,披露情感的特殊功能。如:用“finger(手指)”可表示“figure(数目)”或指点“things and direction(事物及方向)”;用“two hands (双手)”可表示“small, heavy or light(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用“arms(臂)”可表示“large, welcome, support, greet…(庞大,迎接,拥护和欢迎)”等;“two hands tie together(双手紧绞在一起)”喻示精神“nervous(紧张)”;“stretch two hands(摊开双手)”表示“loyal and straightforward(真诚坦率)”;再如:用手摸下巴以示老练、机智;双手指尖相合形成塔尖型,以示充满自信;不自觉用手摸脸、摸鼻子、擦眼睛,是说谎的反映;用手指敲打桌面,表示不耐烦、无兴趣。
OK的手势是用拇指和食指做成一个“circle(圆圈)”,其余三指伸开,这在北美国家中表示“Everything is right.(一切都好)”,但是在法国和西班牙则表示“zero(零)或That’s nothing.(什么都没有)”。在日本则表示“money(钱)”;而在一些地中海国家则指”homosexuality(同性恋)”男子。
在德国,稍稍弯曲食指招呼侍着,他们很快就会送来一杯“liquid for drinking(饮料)”;但在日本,这是一种“unfriendly(无理的)”举止;在马来西亚,弯起食指被人认为是“rude action(粗鲁的行为)”。
有些国家用食指轻叩前额意为“bother(伤脑筋)”;但在荷兰叩前额的中央部分却为“He is mad. (他疯了。)”之意。在有些地方,“He is mad.(他疯了。)”的手势是用食指在耳旁绕圆圈,而在阿根廷,这个手势则被认为是“There’s a telephone for you.(有电话找你。)”。
美国人在公路上拦搭便车,是伸出一只握拳的手,朝上竖起大拇指,意指“stop(停止)”;在希腊,用这个手再向上推一下,却是“challenge(挑战)”的意思。
当美国人与英国人初次见面时,会相互“shake hands(握手)”,但不会与相当熟悉的人握手。妇女通常会“kiss(吻)”她的女友,男人们也会吻女性朋友(通常只吻一侧面颊);当一个男人遇到一个男性朋友时,只是“smile lightly(微微一笑)”,然后说“Hello.”。男人们不会相互亲吻或握手,即使是父亲和儿子之间也不会相互吻对方。握手表示对对方的欢迎,握手规则是握右手。
“V”手势代表“victory(胜利)”。
“shrugged(耸肩)”表示“helplessness(无助,或爱莫能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