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环节”教学体会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dhdhfdhs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1)教师只管讲,不管学生“想”不“想”。(2)课堂提问多,探究少。(3)重文轻图、有图不用、用图不导。(4)教学气氛不民主,不平等。(5)重自然、轻人文、不重视德育。概括起来就是:“讲讲——听听——接受——巩固”,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所以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对于我校提出的“四环节”教学模式,应用在地理课堂的全过程是这样的:(1)质疑导读、全面感知。(2)合议解惑、启迪思维。(3)精讲概括、深化理解。(4)精炼测试、巩固记忆。四个环节进行的,现以“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节教学为例,将此程序教学法及其运用介绍如下:
  一、质疑导读,全面感知
  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和学生情况制定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目标要求和教材顺序精心设计出一套“自学思考题”供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3—5分钟)看完规定的教材内容(包括文字及图像),全面感知。在读书看图的过程中,要以思考题作为线索和归宿,要求学生在书、图上注明符号,勾画出关键的词语。读书一般是自己看,必要时也可指定学生阅读,老师“点睛”,有的内容也可以集体朗读。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学生的盲目性读书浪费时间,还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有利于老师对于课堂的控制。如在学习高中鲁教版新教材必修2第三单元中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时,拟定了以下的思考题:(1)工业联系有哪些方式?(2)工业为什么要集聚,集聚的目的是什么?(3)工业为什么要分散?为什么能分散?分散到哪里?几个问题一抛出来学生对于教材自然而然的就清晰了。“地理”这个“理”明白了,再分析“地”就容易得多了。鲁教版必修2中围绕着“区位”一词,教材都是先讲“理”再讲“地”。全面感知教材,把教材中的主线找出来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掌控教材。
  二、合议解惑、启迪思维
  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读书看图这一程序后,教师可以根据质疑的内容、层次,逐一要求学生思考、议论和回答,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水平,以及直接运用教材相关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为教师重点讲解、突破难点寻求论点和方法;紧接着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处于疑问——思考——解疑——新的质疑的思维活动中,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深化,达到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这一节中的重点是工业地域的形成,难点是理解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的现象。为此,有下面的问题,如何从工业联系的种种根源辩证的看待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这个程度实际上是第一个程序向第三个程序的过渡,起到承上启下、为下一程序教学作铺垫。设计这个程序的好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智慧,开拓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三、精讲概括,深化理解
  经过前面程序过程后,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在头脑中还比较零乱,容易遗忘,甚至有的学生还有疑问未解。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合议解惑的深度和学生尚未解决的困惑以及本课终极目标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一方面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重点讲解,突破难点,在讲的时候最好是边讲边绘图,做到图文结合,图文转换,拓宽加深,注意把知识的内在联系、结构变化讲清,将静态的文字系统变成动态图像系统。重点讲解的时间取决于教材本身的深度、广度和跨度,取决于学生理解的程序,另一方面要把知识概括成系统化、网络化或图表化,让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以“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为例,在进入第三个程序的过程中,首先要学生通过给一些材料来分析“北京中共关村电子工业园区”和“摩托罗拉公司”等分析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家乡的工业地域的形成等。用工业联系的根源学会判断工业集聚或分散。
  这个程序的教学,不仅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再认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分析、概括和综合的过程,更是教师将教法与指导学生学法融为一体,落实双基,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
  四、精炼测试、巩固记忆
  经过上述三个程序后,学生对课本上知识的地理特征、因果关系、地理规律乃至于地理能力究竟理解、掌握、运用得如何,必须通过一定的检测来完成。练习题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充分挖掘习题的功效,将更有利于我们提高课堂效率。检测题要精选,要有“精品意识”,不宜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宜过深过难,拓宽有“度”,作为课堂,作为课堂练习,要紧扣教材的双基要求,紧扣本课的终极目标,做到检测题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性、时限性,大多数学生能在5~8分钟完成,最后教师讲评。这样做可以对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认识加以纠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然而,练习是静止的,如果教师为练习而练习是不可能实现练习中载体价值的。只有我们本着一切为孩子发展的宗旨,充分挖掘练习中的丰富内涵,才能实现教育人目标的多元化,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历史体验式学习既符合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又能充分发挥出体验独特的学习功能,使历史学习产生较好的效能。但体验式教学并非胡佛总统救危机——放任自流。本文就体验式教学中主体
探讨了编目工作的美以及如何在工作中积极有效地创造美,指出用美学的观念来指导工作可提高编目质量和服务水平。
结合陕西轻工产业基本现状,分析了陕西轻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分析了其发展的机遇和优势,运用TOWS分析方法,选择了适合陕西轻工产业发展的模式,为实现陕
通过对图书馆青年馆员出现职业倦怠各种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从实施继续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来消除青年馆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实验、不断完善的体系。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改要求教师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开发、决策、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进行回顾、检验与再认识,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个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  著名
“专题”可以说是苏教版教材编写上的一个亮点,它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整合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因此,我觉得专题的学习不仅要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基本的了解,而且要关注
从开展参考咨询、辅导读者使用工具书、推荐专业图书、指导网络资源利用等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导读工作的具体内容,还从更新服务观念、提高馆员业务素质、建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