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际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日益突出,屡屡受到别国侵犯和践踏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对处理当今世界复杂的民族问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只有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才能更好的处理当今国际关系中的民族问题。
关键词:民族观;国际主义;平等;自决
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是国际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民族观是指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是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也是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依据。在阶级社会里, 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民族观,反映着各自的阶级利益,资产阶级民族,归结到一点就是民族主义,它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基础,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起过和起着不同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鲜明地表现出国际主义立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的伟大实践。如前所述,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是根本对立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口头上承认民族平等,实际则维护(常常偷偷地,背着人民)一个民族的某些特权并且总是力图让"本"民族即本民族的资产阶级获得更大的利益,力图把各民族分得清清楚楚,力图发展民族的特殊性等等。所以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同民族主义是不能调和的, 即使它最"公允的"、"纯洁的"、巧妙的和文明的民族主义 "。[1]
在当今社会,马克思的国际主义思想和他的民族观仍未过时,我们仍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 从而进一步发展国内兄弟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新型民族关系。我们一定要提高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反对大民族主义、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为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为缩小民族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存在的民族问题
冷战结束以来,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中,多数国家属于多民族国家,因此在当代国际关系和外交中由于民族问题而引起争议是不可避免的。在民族方面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家主权原则下的民族问题
众所周知,自欧洲1648 年威斯特发里亚和约签订以来, 国家主权原则就一直是国际关系的准则,没有这个准则就很难建立起正常的国际秩序。为什么尽管国家主权包含治理境内民族问题的权力,但仍然有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民族政策进行批评, 甚至进行破坏该国主权的"人道主义干涉"?因为近年来对此问题的认识有了变化,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人权观念进一步进入国际关系领域,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组织、国际社会对国家主权观念有了新的解释,特别是搀杂进了更多的"责任"因素。
(二)在民族自决权问题上存在的分歧
在1948年联合国人权宣言和随之而来的非殖民化浪潮的背景下,民族自决权作为人权的核心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同。什么是民族自决权? 简单地说,就是每一个民族都有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包括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权利。但是,承认民族自决权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民族都可以或应该建立独立的国家,否则现在世界上就会出现上千主权国家,世界上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多民族国家了。另外,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人文形态的演变、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的发生,在世界上造成了很多民族杂居的复杂情况。在此条件下,任何一个民族的独立要求的实现都可能会剥夺居住于同一领土上的其他民族的自决权,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多数民族,比如在科索沃分立的情况下阿族人自决权的实现也就剥夺了塞族人的同样权利。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处理民族主义的几点意见
虽然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提出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当今信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国家也变得不多,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理论还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对处理当今世界复杂的民族问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只有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才能使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民族问题得到有积极、有效的处理。
(一)主张民族平等和团结
马克思和恩格斯历来主张民族独立、平等和团结。民族与民族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优劣之分,虽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在发展形态上有所差异,但各民族都为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主要表现在:
1、民族平等和团结是实现各民族繁荣和发展的前提
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獨立、平等、团结与和睦相处,是它们自由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恩格斯指出;"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2]
2、民族独立和平等是民族合作的基础
民族合作是指权利独立和平等者之间的自愿合作,在存在民族强制和压迫的情况下谈不上民族合作。只有消灭民族压迫和掠夺,才能为民族合作创造条件。1892年恩格斯在《共产当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再次强调:"欧洲各民族的真诚的国际合作,只有当每个民族在自己家里完全自主的时候才能实现。"
(二)反对民族压迫和剥削
民族压迫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大敌,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坚决反对民族压迫,并且指明了民族压迫的根源和民族解放的道路。
压迫别的民族的民族是不自由的民族。一个民族中的统治阶级压迫和奴役别的民族,不仅给别的民族带来灾难,而且也给本民族的人民带来灾难。1870年3月马克思在《机密通知》中精辟地指出;"奴役其他民族的民族是在为自身锻炼镣铐。"[3]民族压迫是造成民族隔阂、被压迫民族长期落后的根源,也是国际关系不平等的根源。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经济根源与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的根本出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的根源。
(三)倡导民族自主原则
民族自主是各民族人民的根本权利, 也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4]人类社会每一进步、每一历史变革,都取决于各民族人民的努力,一部世界历史说到底就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历史。同时,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各自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所以,任何一个民族始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利,这是不容置疑的事情。各民族的解放和发展都应由各民族人民自己去争取。总之,面对当今复杂的民族问题,特别是受到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衅,西方发达国家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和侵犯他国的人权情况,我们急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来指导我们更好的保护我们的民族权力。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61.
[3]马克思主义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7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04.
作者简介:毕敬亮(1986-),男,山东新泰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0级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大国间的国际关系;朱晓琳(1988-),女,山东新泰人,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民族观;国际主义;平等;自决
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是国际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民族观是指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是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也是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依据。在阶级社会里, 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民族观,反映着各自的阶级利益,资产阶级民族,归结到一点就是民族主义,它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基础,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起过和起着不同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鲜明地表现出国际主义立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的伟大实践。如前所述,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是根本对立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口头上承认民族平等,实际则维护(常常偷偷地,背着人民)一个民族的某些特权并且总是力图让"本"民族即本民族的资产阶级获得更大的利益,力图把各民族分得清清楚楚,力图发展民族的特殊性等等。所以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同民族主义是不能调和的, 即使它最"公允的"、"纯洁的"、巧妙的和文明的民族主义 "。[1]
在当今社会,马克思的国际主义思想和他的民族观仍未过时,我们仍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 从而进一步发展国内兄弟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新型民族关系。我们一定要提高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反对大民族主义、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为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为缩小民族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存在的民族问题
冷战结束以来,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中,多数国家属于多民族国家,因此在当代国际关系和外交中由于民族问题而引起争议是不可避免的。在民族方面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家主权原则下的民族问题
众所周知,自欧洲1648 年威斯特发里亚和约签订以来, 国家主权原则就一直是国际关系的准则,没有这个准则就很难建立起正常的国际秩序。为什么尽管国家主权包含治理境内民族问题的权力,但仍然有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民族政策进行批评, 甚至进行破坏该国主权的"人道主义干涉"?因为近年来对此问题的认识有了变化,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人权观念进一步进入国际关系领域,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组织、国际社会对国家主权观念有了新的解释,特别是搀杂进了更多的"责任"因素。
(二)在民族自决权问题上存在的分歧
在1948年联合国人权宣言和随之而来的非殖民化浪潮的背景下,民族自决权作为人权的核心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同。什么是民族自决权? 简单地说,就是每一个民族都有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包括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权利。但是,承认民族自决权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民族都可以或应该建立独立的国家,否则现在世界上就会出现上千主权国家,世界上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多民族国家了。另外,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人文形态的演变、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的发生,在世界上造成了很多民族杂居的复杂情况。在此条件下,任何一个民族的独立要求的实现都可能会剥夺居住于同一领土上的其他民族的自决权,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多数民族,比如在科索沃分立的情况下阿族人自决权的实现也就剥夺了塞族人的同样权利。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处理民族主义的几点意见
虽然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提出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当今信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国家也变得不多,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理论还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对处理当今世界复杂的民族问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只有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才能使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民族问题得到有积极、有效的处理。
(一)主张民族平等和团结
马克思和恩格斯历来主张民族独立、平等和团结。民族与民族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优劣之分,虽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在发展形态上有所差异,但各民族都为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主要表现在:
1、民族平等和团结是实现各民族繁荣和发展的前提
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獨立、平等、团结与和睦相处,是它们自由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恩格斯指出;"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2]
2、民族独立和平等是民族合作的基础
民族合作是指权利独立和平等者之间的自愿合作,在存在民族强制和压迫的情况下谈不上民族合作。只有消灭民族压迫和掠夺,才能为民族合作创造条件。1892年恩格斯在《共产当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再次强调:"欧洲各民族的真诚的国际合作,只有当每个民族在自己家里完全自主的时候才能实现。"
(二)反对民族压迫和剥削
民族压迫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大敌,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坚决反对民族压迫,并且指明了民族压迫的根源和民族解放的道路。
压迫别的民族的民族是不自由的民族。一个民族中的统治阶级压迫和奴役别的民族,不仅给别的民族带来灾难,而且也给本民族的人民带来灾难。1870年3月马克思在《机密通知》中精辟地指出;"奴役其他民族的民族是在为自身锻炼镣铐。"[3]民族压迫是造成民族隔阂、被压迫民族长期落后的根源,也是国际关系不平等的根源。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经济根源与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的根本出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的根源。
(三)倡导民族自主原则
民族自主是各民族人民的根本权利, 也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4]人类社会每一进步、每一历史变革,都取决于各民族人民的努力,一部世界历史说到底就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历史。同时,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各自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所以,任何一个民族始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利,这是不容置疑的事情。各民族的解放和发展都应由各民族人民自己去争取。总之,面对当今复杂的民族问题,特别是受到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衅,西方发达国家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和侵犯他国的人权情况,我们急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来指导我们更好的保护我们的民族权力。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61.
[3]马克思主义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7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04.
作者简介:毕敬亮(1986-),男,山东新泰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0级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大国间的国际关系;朱晓琳(1988-),女,山东新泰人,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