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7年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高三的同学们又进入到各学科备考的关键阶段了。然而,每年一到这个时期,高考作文的备考就会成为大家心中最大的痛。因为与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等科目相比,作文无法通过做题来快速提高分数,所以让大家感觉即使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备考效果也不明显。于是不少同学就对作文采取了“听天由命”的态度,直到临考前才去背几则素材或几篇范文,以求“撞大运”。诚然,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分数。因为,在阅卷过程中,作文没有标准答案的特性决定了阅卷老师对一篇作文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只要大家在写作高考作文时能处理好一些细节,便能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进而提升作文的整体分数。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归纳总结了最易拉低高考作文印象分的五大“雷区”,只要大家在备考时找准应对策略,并在写作高考作文时有意识地避开它们,那無疑就能找到一条快速提升高考作文分数的“捷径”。
1
卷面差
在高考作文中,无论是细致入微的描写、跌宕起伏的记叙,还是酣畅淋漓的抒情、纵横捭阖的议论,都是通过书写来传递给阅卷老师的,特别是如今各地高考阅卷都采用了网上阅卷的形式,书写的好坏在电脑上会被进一步放大,进而极大地影响阅卷老师对一篇作文的第一印象。
其实,写作高考作文不是参加书法大赛,再加上高考的紧张氛围与时间限制,所以并不要求考生能把字写得多么漂亮,但高考作文的书写仍要以清楚、工整为原则。书写时一定要认真,最起码要让阅卷老师能够看清写的是什么字,如果阅卷老师连字都看不明白,要靠猜和蒙来阅读文章,那这篇文章能得高分才是怪事。
所以,大家一定要对高考作文的书写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练好书写这一基本功,争取以作文外部的形式魅力装扮出作文的第一亮点。下面,我们为大家归纳总结了高考作文在规范书写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达到基本的书写要求
不要认为自己的字写得不美,便破罐子破摔,其实只要稍加注意,就能使文面提高一个档次。不求书法之美,但求字字端正;不求遒劲有力,只求笔笔清楚。忌写连笔字,忌写细长不稳定的字,忌忽大忽小,忌挤扭成团;字形大致统一,笔画少的字也不要挤在一起。
2. 修改要慎重
文章尽量少修改,若非改不可,则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并讲究修改的位置。即使是加在上下左右边框处的修改文字,也应整整齐齐,给人眉目清晰之感。修改时画出的线条能直勿斜,能少勿多,切忌横竖交叉呈蛛网状,更忌随意涂画。总之,改要改得清楚、整洁,哪些地方删掉,哪些地方增加,都要使人一目了然。
3. 不写不规范的简体字或繁体字
自从有了简体字,原来的字体就被称为“繁体字”了。简体字是政府明令推行的字体,既然是政府行为,你如果写不规范的简体字或者依旧写繁体字,阅卷老师自然会按照错别字来处理。所以,应该谨慎对待。特别是南方考生,受港澳台繁体字影响较多,平时就惯常使用繁体字,当特别引起注意。还有,一些字帖里的行书与楷书,个别字为了书写方便,进行了不规范的简化,在练习时也要适时加以辨别,写规范的汉字。
4. 尽量不写“网络语言”和外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对于网络语言的利弊,从其一开始出现就展开过大讨论,但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结果。而作为考生,最好慎用网络语言,毕竟高考作文是真正的语文“大雅之堂”,如果采用带有网络色彩的语言,对纯正的汉语无疑是一种挑战或者亵渎,有时也是得不偿失的。另外,要慎用外语,因为本身是汉语的写作,就应体现汉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动人魅力。
5.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书写要规范,绝对不能图省事随便点一点。此外,有几个标点的书写还需特别注意:一行之首不要出现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前一行的末尾;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
6. 书写要规范
字迹潦草,间架结构不清晰,文面肮脏,都会导致阅卷老师对你文章产生厌恶感。而在各地普遍实行电脑阅卷的今天,这种情况就尤为明显。下面是一篇字迹潦草的高考作文电脑阅卷截图:
这同样也是来自上海市高考阅卷场的一张电脑截图,是一篇高考作文的中间一段,满分70分的作文其最终得了48分。且不说文章内容如何,就书写而言,凌乱应该是这篇文章给阅卷老师的总体印象,其涂抹和修改的痕迹过于明显。
近几年来,为了减少高考阅卷的人为性失误,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各地都采用了电脑阅卷的方式。而电脑阅卷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扫描试卷时会放大书写的痕迹,会使你的任何修改或涂抹行为都清晰地暴露在阅卷老师面前,这也会导致那些书写不规范,涂抹、修改比较多的试卷更容易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和反感,最终导致得分不高。所以,在作文写作时,尽量想好了再下笔,不要轻易修改或涂抹。即使修改,也只需轻轻画一笔而已,不要担心阅卷老师注意不到。
当然,书写规范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像书法家一样,只是要求大家把文字的间架结构写清晰、不潦草而已,如下一张截图:
这也是来自上海市高考阅卷场的一张电脑截图,是一篇高考作文的结尾一段,满分70分的作文最终得了67分。这篇文章文字清晰、间架结构不粘连,电脑扫描后也比较美观。
2
字不够
当一篇高考作文被推送到电脑上后,阅卷老师第一眼注意到的自然是作文的卷面是否整洁,而接下来,其便会留意到作文的字数是否达标,因为高考作文一般都有严格的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一旦作文篇幅过短,便会给阅卷老师留下非常糟糕的第一印象,就算内容尚有可取之处,也很难获得高分。那么,在写作高考作文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写不够800字的情况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大家一定不要“病急乱投医”,自作聪明地采取一些只会让阅卷老师更加反感的补救办法,例如将试卷前面的阅读段落一字不落地摘抄下来,希望能蒙混過关;将作文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用到作文中,进行胡乱扩写;胡乱拼凑,前言不搭后语,甚至编造一些跟作文主题毫无关系的“故事”。其次,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对文章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扩充文章篇幅的目的。
1. 换个角度阐述,让文章变得更为全面
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是让作文字数增多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马克思所说的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问题,运用到作文中,实际上就是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让文章字数不够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还会让文章的论述或记叙更为全面。
譬如一篇以“扶”为题的作文,考生可以从正面入手,即“要扶”;然后从浅层次来看,“扶”可以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有效的帮助;再从深层次去挖掘,“扶”不但可以让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同时也“扶”起了社会道义。当然还可以联系社会上出现的“扶人遭讹”现象进行简单的阐述:这只是个别现象,或要用恰当的方式去“扶”之类的。另外考生也可以从反面入手,即“不扶”的代价:马路上的“见摔不扶”与医院里的见死不救是一样的,从表面来看是个人的素质问题,从深层次看是人性的麻木与社会道义的坍塌。这样多角度去思考,再加一些耳熟能详的事例,文章写足800字是没有问题的。
2. 多用修饰语或修辞,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
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恰当的修饰语不但会让字数增加,而且还可以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有些考生在写文章时,一心只想着把事情说清楚,而忘记了把事情说生动,语言干瘪无味。由于缺少必要的修饰,三两句话就把一件事情说完了,可字数却严重不足。遇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多加修饰语或多运用修辞都是不错的选择。
(1)多加修饰语。如要表达“我想跳舞”这个意思,很多人就会直接写成“我想跳舞”;稍好一些的可能会写成“我渴望舞蹈”,但依然显得很干瘪。如果能多加些修饰语,这个句子就不一样了,如:“我曾经多么地向往春天,渴望在金色的阳光下,百花的姹紫嫣红中,跳出最美的舞蹈。”这个句子在“跳出”前面加了几个状语,从而将“我”渴望跳舞的心情表达得更加充分,让读者明白了“我”暂不能舞蹈的失望心情。
(2)善用修辞。如“地里的蔬菜被冰雹打出了一个个的洞”这个句子,这是在陈述事实,但显得很平实。有人这样写道:“地里绿油油的蔬菜被利箭一般的冰雹打出了一个个洞,被打烂的菜叶像从美丽裙子上撕下的布条。”这样写就生动多了,在“冰雹”前加了一个喻体“利箭”,之后又用了一个喻体“布条”来形容被打烂的“菜叶”,这就让读者想到了嫩绿的蔬菜被冰雹打击之后的残败景象。又如要表达“我渴望成功,却没能成功”这个意思,有同学就写成“我渴望成功,哪怕一次也行,可它却像老鼠躲着猫似的躲着我”。这儿既用了拟人,也用了比喻。“老鼠躲着猫”的情况大家都是知道的,由此可以读出“我”渴望成功而不得的遗憾心情,语言形象生动,读后令人印象深刻。如果去掉拟人和比喻,就变成了“我渴望成功,却没有成功”,这样不仅字数减少了,也无法表达出那种想要成功的强烈意愿。
因此,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多加一些修饰语或多用一些修辞,是增加字数、让文章变得生动的好方法。
3. 运用联想,让论述或记叙变得更为具体
联想,即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其实,联想这种手法的运用,在作文中是极为常见的,并不是写作“高手”的专利,普通水平的考生也应具备这种能力。可问题是,部分考生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思维训练,平时写作也是就事论事,不习惯于展开思维的翅膀,去触及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结果导致作文字数严重不足,文章也显得空洞无物。周而复始,每次写作文之前,他们的心情就跟一个病人被推上手术台时的心情一样,惶恐不安。要解决这一问题,运用联想,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如2012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忧与爱”,这是一个并列结构的作文题。但结合材料来看,二者在意思上并不是并列关系:因“爱”而“忧”,“忧”源于“爱”,“忧”是表象,“爱”是实质,二者是不能倒过来说的。如果考生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分析,可能写不到几句话就无话可说了。此时需要展开联想,可从“忧”字入手,联想这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可以联想到想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林则徐……他们“忧”的实质是对国家的“爱”。如果从“爱”字入手,可联想到孙中山的博爱、父母之爱……他们“爱”的表象就是“忧”。在写这篇文章时,如果有了三五个类似的事例,再加上在事例之后进行恰当的议论分析,字数基本上就有保证了。
记叙文同样如此,由此人此事联想到彼人彼事,无论正反,都会扩充作文的内容,让文章字数增加,让文章内容变得更加充实。
4. 引用名言警句,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名言警句是让文章具有说服力的重要支撑,同时也能达到增加字数的目的。经过十几年的学习,考生头脑中一定储备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在写作遇到字数瓶颈时,不妨先确定主题的方向,再调动大脑储备,思考那些与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选择几个精当的句子来加以阐述,从而充实自己的论述,间接地也让文章的字数变多了。 如要写“变”这个主题的作文,可以想到以下一些常见的名言警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不变应万变”“人挪活,树挪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些句子里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考生在阐述时一定要有所甄别,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阐述,这样就能很好地达到增加字数、让文章更具说服力的效果。
5. 恰当运用追加技巧,让文章结构更完整
有的考生由于没有分配好答题时间,以致在写作文时所剩时间不多,造成高考作文字数不足,此时一定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因为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文章的整体,虎头蛇尾的文章是要被扣分的。在此时如果使用一种叫作“追加”的技巧,就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作文后半部分,并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顾名思义,“追加”就是对前面说过的话作追补或加工。在作文中运用追加技巧,也就是换个角度再一次强调写作的要点:或者补充前述有遗漏的地方,使表达更周密;或者整理意随情迁的不规范或者不合题旨的表述,使语意表达更完整;或者对某些表述作即时性的更正,以排除语境中的干扰因素,避免造成误解,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特别是高考作文,在时间不够用、几乎不能成文或字数不够时,恰当地运用追加手段,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使自己的论证严密,完善自己的作文。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复释性追加”和“归并性追加”两种。“复释性追加”是指将前文讲过的意思换一个角度或方式加以解释或强调,有时出现“也就是说”之类的过渡句。“归并性追加”是指对前文说过的话进行有选择的定向性的归纳,以达到强调的目的,使结构完整,主旨清晰。
3
标题平
文章的标题就如人的脸面。俗话说:“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文看题。”可以说,好的标题恰似明眸皓齿、美目盼兮,使人读后怦然心动。近年来,材料作文越来越受到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与传统的命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的“自拟标题”对考生的拟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高考作文阅卷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在一分钟内就要给一篇作文赋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标题自然便决定了阅卷老师对考生写作水平与文章内容的第一印象与第一判断。因此,过于平淡、毫无亮点的标题,自然会大大降低阅卷老师对文章的印象分。那么,怎样才能拟出一个准确、新颖的好标题呢?下面,我们归纳总结了一些实用的作文拟题技巧,以期能帮助大家在写作高考作文的过程中顺利通过“标题平”这一“雷区”。
高考作文拟题原则
1. 限制原则
标题必须位于话题(材料作文需先从材料中提炼出写作话题)之下,也就是文题概念的外延不得大于话题的外延,在拟题时要遵循“小角度、具体化、易表达”的原则。限制原则可避免标题过于宽泛,防止文章内容陷入空洞无物的状况。例如“论成败”“挫折论”等,犹如社论的标题,定位太大,最后可能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照此原则,如以“爱”为话题,标题“母爱”位于其之下,属合格;反之,则违背了此原则。同理,“选择”这一话题,拟“心灵的选择”为标题属合格;反之,则属扩大了话题范围。
在操作上,就是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词语,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这样做不仅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更能让人一目了然。例如:
手,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真正得力的助手,是我们吃、住、穿、玩的主要工具。纤纤玉手,是女性美的象征。请以“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我们可这样拟题:“父亲的手”“一次难忘的握手”“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写作时从小处着眼,从而顺利展开思路。
2. 扣题原则
标题中尽可能呈现话题名或话题内涵,也就是要切合话题,避免偷换概念或玄虚含混。学生作文中,含混、偏题甚至跑题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标题的扣题原则做得欠佳。文题如向导,引领着文章写作的方向,文题跑偏,自然会引起文章内容的整体偏离。
如:“生命因等待而美丽”(等待)、“等待的智慧”(等待)、“等待中,光阴消逝”(等待)、“机缘,在下一个拐角处”(机缘)、“我的财富”(财富)、“青春的歌”(青春)、“永恒的距离”(距离)、“诚信不可少”(诚信)、“感动不需要理由”(感动)等,都是扣题(话题名)到了位的标题。而“跨过那片孤独的海”(交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信念)、“葡萄是要踮起脚去摘的”(等待)、“不要守株待兔”(等待)等则是扣住了话题内涵的标题。
3. 简约原则
标题犹如一篇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之效,简短精练是其特点。也就是说,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决不用两个字,得有惜墨如金的心理、以一當十的愿望、删繁就简的功夫和标新立异的诉求。恩格斯说:“题目愈简单,愈不费解,就愈好。”短小简单的文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一般情况下,标题多用词或短语形式,少用或不用句子。从文字数量上说,尽量不要超过12个字。
如“药”“故乡”“琐忆”“致大海”“一件小事”“灯下漫笔”“过万重山漫想”“为了忘却的记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愿意是激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文章标题,简短有力,表意明确,如换成其他文题,就不如原题简洁,也不能给人无限的联想余地。而“人生不能只是直行,还应转向”(直行与转向)、“情感亲疏与认知的辩证关系”(情感亲疏与认知)、“应当辩证地看待出发和到达的关系”(出发和到达)等类似标题就显得冗长累赘了。
高考作文拟题六招
第一招:引用诗文
直接引用古诗文来做题目,应该是较为省事且效果极佳的一种拟题方式。用这种方式拟题,简洁而富有诗意,而且这些诗文大多众所周知,不会因阅卷老师不熟悉而被冷落。不过,这需要考生有一定量的诗词积累,才能在众多的诗文中选出符合主旨的那一句来。如: 1.“吾将上下而求索”(直接引用屈原《离骚》里的句子做题目,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朝着目标积极努力的观点)
2.“横看成‘岭’侧成‘峰’”(引用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表达的是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的观点)
3.“韶华不为少年留”(直接引用秦观《江城子》里的句子,表达了要珍惜时间的观点)
第二招:套用名句
这里的“名句”是个宽泛的概念,可以出自影视剧片名、歌词、广告词,更可以是出自古典名著名篇中的句子。
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做文章的题目,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如一位同学在写作高考作文时将题目拟为“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阅卷老师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在阅读之后,发现作者写的是自己的父亲。结尾时作者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一体。又如“生活,要说爱你不容易”“都是考试惹的祸”,这些标题都是套用了流行歌曲的歌名。
此外,在拟题时还可以套用诗句、俗语、书名等。如:
1.“怎一个‘情’字了得”(套用诗句)
2.“女大十八变”“江山易改,本性可移”(套用俗语)
3.“生活不相信眼泪”“将个性进行到底”(套用影视剧片名)
4.“我对这段生活说‘不’”(套用书名)
第三招:妙用修辞
修辞,可以让作文题目变得更加生动,使得阅卷老师“一见倾心”。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对偶、反问、对比等,运用这些修辞,往往能为作文题目增色不少。如:
1.“悲悯是一泓温情的静水”(比喻。将自己心中所固守的高雅情趣与爱好比作“静水”,以表明任世事无端变幻,内心所坚守的那份情趣都不会消失)
2.“灵魂的乞求”(比拟。将“灵魂”拟作人,因此才能发出“乞求”)
3.“汝之蜜饯,我之砒霜”(对偶。用对偶的方式拟题,工整凝练,让人印象深刻)
4.“放下欲望,拾起灵魂”(对比。一方面“放下”,一方面“拾起”,对比鲜明,而且很好地凸显了主题)
5.“请为自己鼓掌”(呼告。运用这种修辞,能让读者受到激励或警示)
第四招: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就是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这是能迅速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一种拟题方法。如:
1.“天真一点有何妨”(“天真”一词放在小孩身上无可厚非,但放在成人身上就略帶贬义了。于是作者反向立意,认为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人们应该少一些城府,多一些简单,这样生活会更轻松一些)
2.“为了自由的束缚”(“束缚”是谁都不想要的,人们从小到大,都想挣脱“束缚”,去追寻自由。但作者却逆向思考,认为一定的“束缚”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由。这样的题目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3.“重赏之下无勇夫”(这个题目化用了古语“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同时也是反向立意,因为“重赏”在有些情况下是不会有“勇夫”的,如涉及人格尊严问题的时候)
4.“大恩要言谢”(作者对“大恩不言谢”这句俗语的逆向思考,并以此来说明人要懂得感恩)
5.“不妨做一只‘井底之蛙’”(“井底之蛙”是我们经常批评的对象,这个题目却反其道而行之,要人们做一只“井底之蛙”,从海量的无聊信息里抽离出来,专注经典作品,将自己变得深刻)
第五招:创新公式
就是用常见的加、减、乘、除、不等式等来表达文章的观点。如:
1.“创新 合作=成功”(只有将创新与合作二者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2.“1与1 2 3……”(表达的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 “成绩≠素质”(一个不等号将作者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六招:诗画意境
诗画意境,就是让自己的题目含蓄而富有文采,让人读来赏心悦目。如:
1.“让规则之花常开心间”(表明了要遵守规则的观点)
2.“每一个人都是一朵独特的花”(明确指向了要保留个性、珍爱自己的观点)
3.“对每一株花草微笑”(对植物微笑,传达的是博爱的观点)
4.“守住心中的孤芳”(守住孤芳,即要耐得住寂寞,思考人生,思考得失)
5.“让心里永远住着那个孩子”(让心里住着孩子,传达的是要保持童心与好奇心的观点)
4
错字多
如今几乎所有省市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都有“每1个错别字扣1分”的规定,部分省市甚至把错别字扣分的上限设定为5分。其实,不要小看这几分,在高考如此激烈的竞争中,1分的差距就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与一般院校的差距,就是能否被大学顺利录取的“生命线”。而且,在阅卷过程中,文章中出现错别字,特别是在标题、开头、结尾等处出现错别字,会给阅卷老师留下考生粗心大意、基础不牢的印象,进而拉低文章的整体分数。所以,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熟悉、掌握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对于大家的高考作文写作至关重要。下面,我们综合历年高考阅卷场反馈回来的信息,收集、整理了部分常见错别字,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写作高考作文时杜绝错别字,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注:括号中为正确字)
5
结构乱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这段话形象地揭示了文体结构对于文章的重要意义。然而,在高考考场上,不少考生在写作文时信马由缰,导致文章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最终让阅卷老师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看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给其留下了结构混乱、不知所云的印象,只得打出低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下面,我们就提供一些常见的作文结构模式,以备大家写作高考作文之需。
高考作文结构须简化
写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考生的一切创作自由无不在枷锁之中。文章结构也应有相应的制约因素,这是由阅卷老师阅卷时间的短暂性,以及考生手写字体的模糊性所决定的。要让阅卷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文章内容,文章结构就务必清晰。如何才能清晰呢?最好是简化结构。倘若文章头绪太多,剪不断,理还乱,弄得阅卷老师一头雾水,就甭想得什么高分了。简化作文的结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结构最好模式化。写高考作文,最好采用考前精心准备的现成的模式化结构,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还能保证文章质量。临时安排行文结构,难免百密一疏,往往会导致思路混乱,并且会使写作精力分散,挤压审题、立意及打磨语言等方面的时间,从而致使文章质量大打折扣。
2. 段落最好精短化。段落精致短小,阅卷老师才容易在极短的时间里把握大意,及时发现亮点。相反,总是三四百字,甚至五六百字一段,又加之文字为考生手写,不规范,且是网上阅卷,电脑呈现本身也不够清晰,阅卷者把握段意就更加困难。
3. 段首句最好主旨化。一个段落的主旨,最好放在段首句。也就是说,段首句应当体现主旨,展示文采,引导思路。因为段首句是阅卷老师容易注意的地方,各段段首句写好了,一篇文章的脉络往往也就清楚了。
4. 跌宕跳跃处最好标识化。文章当以曲折、跌宕、跳跃为美,高考作文当然也应如此。但跌宕跳跃处可能也是读者梳理不清脉络的地方,因此,但凡跌宕转折处最好明确标识出来,以求文章脉络明晰。
5. 精彩之处最好独立化。一些精彩的句群或句子,思想精彩或语言精彩的,最好让其单独成段,以便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一俊遮百丑,阅卷老师有了好感,作文分数可能就上去了。
高考作文常用结构模式
1. 并列式
并列式是議论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之一,就是把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阐述。其组材形式既可以围绕中心论点,平行列出若干分论点;也可以就一个观点,运用几个并列关系的论据。其结构模式是:提出中心论点——论证并列的几个分论点——回应总结全文。
2015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文,开篇引出中心论点——“我们要走向成功,就应该有敢于面对荆棘的勇气、敢于探索的精神和敢于创新的气魄”,本论部分就运用了并列式结构:
成功需要敢于面对荆棘的勇气……
成功要有敢于寻找新路的探索精神……
成功要有勇于创新、不走寻常路的气魄……
三个分论点以中心论点为“圆心”,从三个角度圆满、周密地扣合主题,彼此之间不包容,不交叉,是并列式的典范之作。
2. 层进式
层进式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层进式论证结构不但能体现作者思维的清晰性,更能反映作者思维的深刻性,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个性化色彩。它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I满分作文《创新铸就辉煌》一文,就采用了如下层进式结构: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发展迅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新。因为创新缔造文明,创新铸就辉煌,创新最具风采。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
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创新……
不管是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还是国家的繁荣,都离不开创新。让我们用知识充实自己,用创新武装自己,从点滴做起……
文章先提出中心论点(是什么),主体部分设置三个分论点,分别从“创新之于个人”“创新之于社会”“创新之于国家”三个方面,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逐层展开论述(为什么),最后归纳全文,指出如何创新(怎么办)。全文逻辑严密,剖析深刻。
3. 引议联结
引,即引论,就是引用材料,提出问题。可摘抄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可引用名言警句。议,即本论,是针对前面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要手法多样,有说服力。联,就是由材料推开去,联系时事或历史,指出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即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或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加以深化和拓展。
2014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我的人生我做主》就是“引议联结”的典范,其结构如下:
第1段: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话解释了自由与不自由的关系……正所谓,我的人生我做主。
第2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自由的……要实现从不自由向自由的跨越,就必须有穿越“沙漠”的过程。
第3段:列举越王勾践忍辱负重最终取得夫差信任被放回国一例,论述自由靠自己争取。
第4段:用假设论证法进一步论述倘若勾践自暴自弃,怎能摆脱困境,获得自由?
第5段:列举日本松下幸之助面对众多不利因素,凭借自己的智慧,实现了由不自由向自由的华丽转身。 第6段:联系现实生活中刘志军等贪官纷纷落马的惨痛事实,论述争取自由、珍惜自由的必要性。
第7、8段:总结全文,重申论点,照应标题。
文章第1段引用名言引出话题,是“引”。第2~5段列举越王勾践和松下幸之助的典型事例,论述了实现自由的方式和态度,是“议”。第6段联系贪官落马的实例,阐述不正当的处世方式令人失去自由,是“联”。第7、8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是“结”。
4. 一线串珠
围绕题目,可能有很多好材料。这些材料看起来很庞杂,怎么办?我们不妨用一条线把它们穿起来。这条线就是文章的线索,而各种材料就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运用一定的技巧,把这些珍珠穿起来,读者将会看到“一串璀璨”,这种作文方法,就是一线串珠法。这条线索可以是时空线索、问题线索、因果线索、情感线索等。
2015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作者巧妙地以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线索,将词句串联于文章之中,展现“我”与英雄梦中相见的一个个感人场面,让人们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这样的: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漫漫秋季,天高氣爽。我在辛夫人的安排下……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江水东逝,时光荏苒。先生已经南渡十多个年头了……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远处的重峦叠嶂,甚是秀丽迷人……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听说,前不久皇帝又准备安排一批将军解甲归田……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归雁声中,先生怕是也思念家乡了吧……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本是可以横刀立马、征战沙场的人物,却被困在这里做个小小通判……
5. 拟写小标题
此方法就是将生活中的一个个镜头加以剪辑,再有机组合起来,用小标题统领。处理素材时可以有意识地将原本完整事情做大胆的剪裁,选取主要片断而舍弃其余,然后将所选片断连缀成文,并在各片段之前配以简洁的标题。
2015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皱纹中的智慧》通过三个片段,描述了爷爷淳朴的人生智慧,并运用了“牛耕”“珠算”“戏曲”三个小标题。“我”认为牛耕“太费力”,爷爷却说牛耕“耕得细呀,也不伤地。”看着“爷爷撑着老花镜,拨弄着算盘”,“我”说用手机帮他,爷爷拒绝了,珠算结果“那么精准,丝毫不差”。静夜里爷爷给“我”唱戏曲,“虽不动听,却带着莫名的心颤和悲凉”。三个小标题下的三个场景,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用浓缩了的画面彰显文章的主旨。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归纳总结了最易拉低高考作文印象分的五大“雷区”,只要大家在备考时找准应对策略,并在写作高考作文时有意识地避开它们,那無疑就能找到一条快速提升高考作文分数的“捷径”。
1
卷面差
在高考作文中,无论是细致入微的描写、跌宕起伏的记叙,还是酣畅淋漓的抒情、纵横捭阖的议论,都是通过书写来传递给阅卷老师的,特别是如今各地高考阅卷都采用了网上阅卷的形式,书写的好坏在电脑上会被进一步放大,进而极大地影响阅卷老师对一篇作文的第一印象。
其实,写作高考作文不是参加书法大赛,再加上高考的紧张氛围与时间限制,所以并不要求考生能把字写得多么漂亮,但高考作文的书写仍要以清楚、工整为原则。书写时一定要认真,最起码要让阅卷老师能够看清写的是什么字,如果阅卷老师连字都看不明白,要靠猜和蒙来阅读文章,那这篇文章能得高分才是怪事。
所以,大家一定要对高考作文的书写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练好书写这一基本功,争取以作文外部的形式魅力装扮出作文的第一亮点。下面,我们为大家归纳总结了高考作文在规范书写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达到基本的书写要求
不要认为自己的字写得不美,便破罐子破摔,其实只要稍加注意,就能使文面提高一个档次。不求书法之美,但求字字端正;不求遒劲有力,只求笔笔清楚。忌写连笔字,忌写细长不稳定的字,忌忽大忽小,忌挤扭成团;字形大致统一,笔画少的字也不要挤在一起。
2. 修改要慎重
文章尽量少修改,若非改不可,则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并讲究修改的位置。即使是加在上下左右边框处的修改文字,也应整整齐齐,给人眉目清晰之感。修改时画出的线条能直勿斜,能少勿多,切忌横竖交叉呈蛛网状,更忌随意涂画。总之,改要改得清楚、整洁,哪些地方删掉,哪些地方增加,都要使人一目了然。
3. 不写不规范的简体字或繁体字
自从有了简体字,原来的字体就被称为“繁体字”了。简体字是政府明令推行的字体,既然是政府行为,你如果写不规范的简体字或者依旧写繁体字,阅卷老师自然会按照错别字来处理。所以,应该谨慎对待。特别是南方考生,受港澳台繁体字影响较多,平时就惯常使用繁体字,当特别引起注意。还有,一些字帖里的行书与楷书,个别字为了书写方便,进行了不规范的简化,在练习时也要适时加以辨别,写规范的汉字。
4. 尽量不写“网络语言”和外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对于网络语言的利弊,从其一开始出现就展开过大讨论,但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结果。而作为考生,最好慎用网络语言,毕竟高考作文是真正的语文“大雅之堂”,如果采用带有网络色彩的语言,对纯正的汉语无疑是一种挑战或者亵渎,有时也是得不偿失的。另外,要慎用外语,因为本身是汉语的写作,就应体现汉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动人魅力。
5.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书写要规范,绝对不能图省事随便点一点。此外,有几个标点的书写还需特别注意:一行之首不要出现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前一行的末尾;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
6. 书写要规范
字迹潦草,间架结构不清晰,文面肮脏,都会导致阅卷老师对你文章产生厌恶感。而在各地普遍实行电脑阅卷的今天,这种情况就尤为明显。下面是一篇字迹潦草的高考作文电脑阅卷截图:
这同样也是来自上海市高考阅卷场的一张电脑截图,是一篇高考作文的中间一段,满分70分的作文其最终得了48分。且不说文章内容如何,就书写而言,凌乱应该是这篇文章给阅卷老师的总体印象,其涂抹和修改的痕迹过于明显。
近几年来,为了减少高考阅卷的人为性失误,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各地都采用了电脑阅卷的方式。而电脑阅卷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扫描试卷时会放大书写的痕迹,会使你的任何修改或涂抹行为都清晰地暴露在阅卷老师面前,这也会导致那些书写不规范,涂抹、修改比较多的试卷更容易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和反感,最终导致得分不高。所以,在作文写作时,尽量想好了再下笔,不要轻易修改或涂抹。即使修改,也只需轻轻画一笔而已,不要担心阅卷老师注意不到。
当然,书写规范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像书法家一样,只是要求大家把文字的间架结构写清晰、不潦草而已,如下一张截图:
这也是来自上海市高考阅卷场的一张电脑截图,是一篇高考作文的结尾一段,满分70分的作文最终得了67分。这篇文章文字清晰、间架结构不粘连,电脑扫描后也比较美观。
2
字不够
当一篇高考作文被推送到电脑上后,阅卷老师第一眼注意到的自然是作文的卷面是否整洁,而接下来,其便会留意到作文的字数是否达标,因为高考作文一般都有严格的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一旦作文篇幅过短,便会给阅卷老师留下非常糟糕的第一印象,就算内容尚有可取之处,也很难获得高分。那么,在写作高考作文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写不够800字的情况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大家一定不要“病急乱投医”,自作聪明地采取一些只会让阅卷老师更加反感的补救办法,例如将试卷前面的阅读段落一字不落地摘抄下来,希望能蒙混過关;将作文题目中所提供的材料用到作文中,进行胡乱扩写;胡乱拼凑,前言不搭后语,甚至编造一些跟作文主题毫无关系的“故事”。其次,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对文章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扩充文章篇幅的目的。
1. 换个角度阐述,让文章变得更为全面
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是让作文字数增多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马克思所说的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问题,运用到作文中,实际上就是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让文章字数不够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还会让文章的论述或记叙更为全面。
譬如一篇以“扶”为题的作文,考生可以从正面入手,即“要扶”;然后从浅层次来看,“扶”可以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有效的帮助;再从深层次去挖掘,“扶”不但可以让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同时也“扶”起了社会道义。当然还可以联系社会上出现的“扶人遭讹”现象进行简单的阐述:这只是个别现象,或要用恰当的方式去“扶”之类的。另外考生也可以从反面入手,即“不扶”的代价:马路上的“见摔不扶”与医院里的见死不救是一样的,从表面来看是个人的素质问题,从深层次看是人性的麻木与社会道义的坍塌。这样多角度去思考,再加一些耳熟能详的事例,文章写足800字是没有问题的。
2. 多用修饰语或修辞,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
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恰当的修饰语不但会让字数增加,而且还可以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有些考生在写文章时,一心只想着把事情说清楚,而忘记了把事情说生动,语言干瘪无味。由于缺少必要的修饰,三两句话就把一件事情说完了,可字数却严重不足。遇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多加修饰语或多运用修辞都是不错的选择。
(1)多加修饰语。如要表达“我想跳舞”这个意思,很多人就会直接写成“我想跳舞”;稍好一些的可能会写成“我渴望舞蹈”,但依然显得很干瘪。如果能多加些修饰语,这个句子就不一样了,如:“我曾经多么地向往春天,渴望在金色的阳光下,百花的姹紫嫣红中,跳出最美的舞蹈。”这个句子在“跳出”前面加了几个状语,从而将“我”渴望跳舞的心情表达得更加充分,让读者明白了“我”暂不能舞蹈的失望心情。
(2)善用修辞。如“地里的蔬菜被冰雹打出了一个个的洞”这个句子,这是在陈述事实,但显得很平实。有人这样写道:“地里绿油油的蔬菜被利箭一般的冰雹打出了一个个洞,被打烂的菜叶像从美丽裙子上撕下的布条。”这样写就生动多了,在“冰雹”前加了一个喻体“利箭”,之后又用了一个喻体“布条”来形容被打烂的“菜叶”,这就让读者想到了嫩绿的蔬菜被冰雹打击之后的残败景象。又如要表达“我渴望成功,却没能成功”这个意思,有同学就写成“我渴望成功,哪怕一次也行,可它却像老鼠躲着猫似的躲着我”。这儿既用了拟人,也用了比喻。“老鼠躲着猫”的情况大家都是知道的,由此可以读出“我”渴望成功而不得的遗憾心情,语言形象生动,读后令人印象深刻。如果去掉拟人和比喻,就变成了“我渴望成功,却没有成功”,这样不仅字数减少了,也无法表达出那种想要成功的强烈意愿。
因此,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多加一些修饰语或多用一些修辞,是增加字数、让文章变得生动的好方法。
3. 运用联想,让论述或记叙变得更为具体
联想,即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其实,联想这种手法的运用,在作文中是极为常见的,并不是写作“高手”的专利,普通水平的考生也应具备这种能力。可问题是,部分考生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思维训练,平时写作也是就事论事,不习惯于展开思维的翅膀,去触及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结果导致作文字数严重不足,文章也显得空洞无物。周而复始,每次写作文之前,他们的心情就跟一个病人被推上手术台时的心情一样,惶恐不安。要解决这一问题,运用联想,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如2012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忧与爱”,这是一个并列结构的作文题。但结合材料来看,二者在意思上并不是并列关系:因“爱”而“忧”,“忧”源于“爱”,“忧”是表象,“爱”是实质,二者是不能倒过来说的。如果考生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分析,可能写不到几句话就无话可说了。此时需要展开联想,可从“忧”字入手,联想这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可以联想到想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林则徐……他们“忧”的实质是对国家的“爱”。如果从“爱”字入手,可联想到孙中山的博爱、父母之爱……他们“爱”的表象就是“忧”。在写这篇文章时,如果有了三五个类似的事例,再加上在事例之后进行恰当的议论分析,字数基本上就有保证了。
记叙文同样如此,由此人此事联想到彼人彼事,无论正反,都会扩充作文的内容,让文章字数增加,让文章内容变得更加充实。
4. 引用名言警句,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名言警句是让文章具有说服力的重要支撑,同时也能达到增加字数的目的。经过十几年的学习,考生头脑中一定储备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在写作遇到字数瓶颈时,不妨先确定主题的方向,再调动大脑储备,思考那些与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选择几个精当的句子来加以阐述,从而充实自己的论述,间接地也让文章的字数变多了。 如要写“变”这个主题的作文,可以想到以下一些常见的名言警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不变应万变”“人挪活,树挪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些句子里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考生在阐述时一定要有所甄别,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阐述,这样就能很好地达到增加字数、让文章更具说服力的效果。
5. 恰当运用追加技巧,让文章结构更完整
有的考生由于没有分配好答题时间,以致在写作文时所剩时间不多,造成高考作文字数不足,此时一定要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因为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文章的整体,虎头蛇尾的文章是要被扣分的。在此时如果使用一种叫作“追加”的技巧,就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作文后半部分,并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顾名思义,“追加”就是对前面说过的话作追补或加工。在作文中运用追加技巧,也就是换个角度再一次强调写作的要点:或者补充前述有遗漏的地方,使表达更周密;或者整理意随情迁的不规范或者不合题旨的表述,使语意表达更完整;或者对某些表述作即时性的更正,以排除语境中的干扰因素,避免造成误解,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特别是高考作文,在时间不够用、几乎不能成文或字数不够时,恰当地运用追加手段,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使自己的论证严密,完善自己的作文。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复释性追加”和“归并性追加”两种。“复释性追加”是指将前文讲过的意思换一个角度或方式加以解释或强调,有时出现“也就是说”之类的过渡句。“归并性追加”是指对前文说过的话进行有选择的定向性的归纳,以达到强调的目的,使结构完整,主旨清晰。
3
标题平
文章的标题就如人的脸面。俗话说:“花香蜂自来,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文看题。”可以说,好的标题恰似明眸皓齿、美目盼兮,使人读后怦然心动。近年来,材料作文越来越受到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与传统的命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的“自拟标题”对考生的拟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高考作文阅卷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在一分钟内就要给一篇作文赋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标题自然便决定了阅卷老师对考生写作水平与文章内容的第一印象与第一判断。因此,过于平淡、毫无亮点的标题,自然会大大降低阅卷老师对文章的印象分。那么,怎样才能拟出一个准确、新颖的好标题呢?下面,我们归纳总结了一些实用的作文拟题技巧,以期能帮助大家在写作高考作文的过程中顺利通过“标题平”这一“雷区”。
高考作文拟题原则
1. 限制原则
标题必须位于话题(材料作文需先从材料中提炼出写作话题)之下,也就是文题概念的外延不得大于话题的外延,在拟题时要遵循“小角度、具体化、易表达”的原则。限制原则可避免标题过于宽泛,防止文章内容陷入空洞无物的状况。例如“论成败”“挫折论”等,犹如社论的标题,定位太大,最后可能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照此原则,如以“爱”为话题,标题“母爱”位于其之下,属合格;反之,则违背了此原则。同理,“选择”这一话题,拟“心灵的选择”为标题属合格;反之,则属扩大了话题范围。
在操作上,就是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词语,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这样做不仅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更能让人一目了然。例如:
手,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真正得力的助手,是我们吃、住、穿、玩的主要工具。纤纤玉手,是女性美的象征。请以“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我们可这样拟题:“父亲的手”“一次难忘的握手”“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写作时从小处着眼,从而顺利展开思路。
2. 扣题原则
标题中尽可能呈现话题名或话题内涵,也就是要切合话题,避免偷换概念或玄虚含混。学生作文中,含混、偏题甚至跑题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标题的扣题原则做得欠佳。文题如向导,引领着文章写作的方向,文题跑偏,自然会引起文章内容的整体偏离。
如:“生命因等待而美丽”(等待)、“等待的智慧”(等待)、“等待中,光阴消逝”(等待)、“机缘,在下一个拐角处”(机缘)、“我的财富”(财富)、“青春的歌”(青春)、“永恒的距离”(距离)、“诚信不可少”(诚信)、“感动不需要理由”(感动)等,都是扣题(话题名)到了位的标题。而“跨过那片孤独的海”(交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信念)、“葡萄是要踮起脚去摘的”(等待)、“不要守株待兔”(等待)等则是扣住了话题内涵的标题。
3. 简约原则
标题犹如一篇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之效,简短精练是其特点。也就是说,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决不用两个字,得有惜墨如金的心理、以一當十的愿望、删繁就简的功夫和标新立异的诉求。恩格斯说:“题目愈简单,愈不费解,就愈好。”短小简单的文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一般情况下,标题多用词或短语形式,少用或不用句子。从文字数量上说,尽量不要超过12个字。
如“药”“故乡”“琐忆”“致大海”“一件小事”“灯下漫笔”“过万重山漫想”“为了忘却的记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愿意是激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文章标题,简短有力,表意明确,如换成其他文题,就不如原题简洁,也不能给人无限的联想余地。而“人生不能只是直行,还应转向”(直行与转向)、“情感亲疏与认知的辩证关系”(情感亲疏与认知)、“应当辩证地看待出发和到达的关系”(出发和到达)等类似标题就显得冗长累赘了。
高考作文拟题六招
第一招:引用诗文
直接引用古诗文来做题目,应该是较为省事且效果极佳的一种拟题方式。用这种方式拟题,简洁而富有诗意,而且这些诗文大多众所周知,不会因阅卷老师不熟悉而被冷落。不过,这需要考生有一定量的诗词积累,才能在众多的诗文中选出符合主旨的那一句来。如: 1.“吾将上下而求索”(直接引用屈原《离骚》里的句子做题目,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朝着目标积极努力的观点)
2.“横看成‘岭’侧成‘峰’”(引用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表达的是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的观点)
3.“韶华不为少年留”(直接引用秦观《江城子》里的句子,表达了要珍惜时间的观点)
第二招:套用名句
这里的“名句”是个宽泛的概念,可以出自影视剧片名、歌词、广告词,更可以是出自古典名著名篇中的句子。
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做文章的题目,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如一位同学在写作高考作文时将题目拟为“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阅卷老师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在阅读之后,发现作者写的是自己的父亲。结尾时作者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一体。又如“生活,要说爱你不容易”“都是考试惹的祸”,这些标题都是套用了流行歌曲的歌名。
此外,在拟题时还可以套用诗句、俗语、书名等。如:
1.“怎一个‘情’字了得”(套用诗句)
2.“女大十八变”“江山易改,本性可移”(套用俗语)
3.“生活不相信眼泪”“将个性进行到底”(套用影视剧片名)
4.“我对这段生活说‘不’”(套用书名)
第三招:妙用修辞
修辞,可以让作文题目变得更加生动,使得阅卷老师“一见倾心”。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对偶、反问、对比等,运用这些修辞,往往能为作文题目增色不少。如:
1.“悲悯是一泓温情的静水”(比喻。将自己心中所固守的高雅情趣与爱好比作“静水”,以表明任世事无端变幻,内心所坚守的那份情趣都不会消失)
2.“灵魂的乞求”(比拟。将“灵魂”拟作人,因此才能发出“乞求”)
3.“汝之蜜饯,我之砒霜”(对偶。用对偶的方式拟题,工整凝练,让人印象深刻)
4.“放下欲望,拾起灵魂”(对比。一方面“放下”,一方面“拾起”,对比鲜明,而且很好地凸显了主题)
5.“请为自己鼓掌”(呼告。运用这种修辞,能让读者受到激励或警示)
第四招: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就是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这是能迅速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一种拟题方法。如:
1.“天真一点有何妨”(“天真”一词放在小孩身上无可厚非,但放在成人身上就略帶贬义了。于是作者反向立意,认为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人们应该少一些城府,多一些简单,这样生活会更轻松一些)
2.“为了自由的束缚”(“束缚”是谁都不想要的,人们从小到大,都想挣脱“束缚”,去追寻自由。但作者却逆向思考,认为一定的“束缚”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由。这样的题目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3.“重赏之下无勇夫”(这个题目化用了古语“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同时也是反向立意,因为“重赏”在有些情况下是不会有“勇夫”的,如涉及人格尊严问题的时候)
4.“大恩要言谢”(作者对“大恩不言谢”这句俗语的逆向思考,并以此来说明人要懂得感恩)
5.“不妨做一只‘井底之蛙’”(“井底之蛙”是我们经常批评的对象,这个题目却反其道而行之,要人们做一只“井底之蛙”,从海量的无聊信息里抽离出来,专注经典作品,将自己变得深刻)
第五招:创新公式
就是用常见的加、减、乘、除、不等式等来表达文章的观点。如:
1.“创新 合作=成功”(只有将创新与合作二者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2.“1与1 2 3……”(表达的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 “成绩≠素质”(一个不等号将作者对应试教育的不满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六招:诗画意境
诗画意境,就是让自己的题目含蓄而富有文采,让人读来赏心悦目。如:
1.“让规则之花常开心间”(表明了要遵守规则的观点)
2.“每一个人都是一朵独特的花”(明确指向了要保留个性、珍爱自己的观点)
3.“对每一株花草微笑”(对植物微笑,传达的是博爱的观点)
4.“守住心中的孤芳”(守住孤芳,即要耐得住寂寞,思考人生,思考得失)
5.“让心里永远住着那个孩子”(让心里住着孩子,传达的是要保持童心与好奇心的观点)
4
错字多
如今几乎所有省市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都有“每1个错别字扣1分”的规定,部分省市甚至把错别字扣分的上限设定为5分。其实,不要小看这几分,在高考如此激烈的竞争中,1分的差距就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与一般院校的差距,就是能否被大学顺利录取的“生命线”。而且,在阅卷过程中,文章中出现错别字,特别是在标题、开头、结尾等处出现错别字,会给阅卷老师留下考生粗心大意、基础不牢的印象,进而拉低文章的整体分数。所以,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熟悉、掌握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对于大家的高考作文写作至关重要。下面,我们综合历年高考阅卷场反馈回来的信息,收集、整理了部分常见错别字,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写作高考作文时杜绝错别字,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注:括号中为正确字)
5
结构乱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这段话形象地揭示了文体结构对于文章的重要意义。然而,在高考考场上,不少考生在写作文时信马由缰,导致文章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最终让阅卷老师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看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给其留下了结构混乱、不知所云的印象,只得打出低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下面,我们就提供一些常见的作文结构模式,以备大家写作高考作文之需。
高考作文结构须简化
写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考生的一切创作自由无不在枷锁之中。文章结构也应有相应的制约因素,这是由阅卷老师阅卷时间的短暂性,以及考生手写字体的模糊性所决定的。要让阅卷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文章内容,文章结构就务必清晰。如何才能清晰呢?最好是简化结构。倘若文章头绪太多,剪不断,理还乱,弄得阅卷老师一头雾水,就甭想得什么高分了。简化作文的结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结构最好模式化。写高考作文,最好采用考前精心准备的现成的模式化结构,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还能保证文章质量。临时安排行文结构,难免百密一疏,往往会导致思路混乱,并且会使写作精力分散,挤压审题、立意及打磨语言等方面的时间,从而致使文章质量大打折扣。
2. 段落最好精短化。段落精致短小,阅卷老师才容易在极短的时间里把握大意,及时发现亮点。相反,总是三四百字,甚至五六百字一段,又加之文字为考生手写,不规范,且是网上阅卷,电脑呈现本身也不够清晰,阅卷者把握段意就更加困难。
3. 段首句最好主旨化。一个段落的主旨,最好放在段首句。也就是说,段首句应当体现主旨,展示文采,引导思路。因为段首句是阅卷老师容易注意的地方,各段段首句写好了,一篇文章的脉络往往也就清楚了。
4. 跌宕跳跃处最好标识化。文章当以曲折、跌宕、跳跃为美,高考作文当然也应如此。但跌宕跳跃处可能也是读者梳理不清脉络的地方,因此,但凡跌宕转折处最好明确标识出来,以求文章脉络明晰。
5. 精彩之处最好独立化。一些精彩的句群或句子,思想精彩或语言精彩的,最好让其单独成段,以便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一俊遮百丑,阅卷老师有了好感,作文分数可能就上去了。
高考作文常用结构模式
1. 并列式
并列式是議论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之一,就是把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阐述。其组材形式既可以围绕中心论点,平行列出若干分论点;也可以就一个观点,运用几个并列关系的论据。其结构模式是:提出中心论点——论证并列的几个分论点——回应总结全文。
2015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文,开篇引出中心论点——“我们要走向成功,就应该有敢于面对荆棘的勇气、敢于探索的精神和敢于创新的气魄”,本论部分就运用了并列式结构:
成功需要敢于面对荆棘的勇气……
成功要有敢于寻找新路的探索精神……
成功要有勇于创新、不走寻常路的气魄……
三个分论点以中心论点为“圆心”,从三个角度圆满、周密地扣合主题,彼此之间不包容,不交叉,是并列式的典范之作。
2. 层进式
层进式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一般到特殊。层进式论证结构不但能体现作者思维的清晰性,更能反映作者思维的深刻性,能使文章更灵活,更具个性化色彩。它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I满分作文《创新铸就辉煌》一文,就采用了如下层进式结构: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发展迅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新。因为创新缔造文明,创新铸就辉煌,创新最具风采。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
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创新……
不管是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还是国家的繁荣,都离不开创新。让我们用知识充实自己,用创新武装自己,从点滴做起……
文章先提出中心论点(是什么),主体部分设置三个分论点,分别从“创新之于个人”“创新之于社会”“创新之于国家”三个方面,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逐层展开论述(为什么),最后归纳全文,指出如何创新(怎么办)。全文逻辑严密,剖析深刻。
3. 引议联结
引,即引论,就是引用材料,提出问题。可摘抄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可引用名言警句。议,即本论,是针对前面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要手法多样,有说服力。联,就是由材料推开去,联系时事或历史,指出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即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或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加以深化和拓展。
2014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我的人生我做主》就是“引议联结”的典范,其结构如下:
第1段: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话解释了自由与不自由的关系……正所谓,我的人生我做主。
第2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自由的……要实现从不自由向自由的跨越,就必须有穿越“沙漠”的过程。
第3段:列举越王勾践忍辱负重最终取得夫差信任被放回国一例,论述自由靠自己争取。
第4段:用假设论证法进一步论述倘若勾践自暴自弃,怎能摆脱困境,获得自由?
第5段:列举日本松下幸之助面对众多不利因素,凭借自己的智慧,实现了由不自由向自由的华丽转身。 第6段:联系现实生活中刘志军等贪官纷纷落马的惨痛事实,论述争取自由、珍惜自由的必要性。
第7、8段:总结全文,重申论点,照应标题。
文章第1段引用名言引出话题,是“引”。第2~5段列举越王勾践和松下幸之助的典型事例,论述了实现自由的方式和态度,是“议”。第6段联系贪官落马的实例,阐述不正当的处世方式令人失去自由,是“联”。第7、8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是“结”。
4. 一线串珠
围绕题目,可能有很多好材料。这些材料看起来很庞杂,怎么办?我们不妨用一条线把它们穿起来。这条线就是文章的线索,而各种材料就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运用一定的技巧,把这些珍珠穿起来,读者将会看到“一串璀璨”,这种作文方法,就是一线串珠法。这条线索可以是时空线索、问题线索、因果线索、情感线索等。
2015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作者巧妙地以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为线索,将词句串联于文章之中,展现“我”与英雄梦中相见的一个个感人场面,让人们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这样的: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漫漫秋季,天高氣爽。我在辛夫人的安排下……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江水东逝,时光荏苒。先生已经南渡十多个年头了……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远处的重峦叠嶂,甚是秀丽迷人……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听说,前不久皇帝又准备安排一批将军解甲归田……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归雁声中,先生怕是也思念家乡了吧……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本是可以横刀立马、征战沙场的人物,却被困在这里做个小小通判……
5. 拟写小标题
此方法就是将生活中的一个个镜头加以剪辑,再有机组合起来,用小标题统领。处理素材时可以有意识地将原本完整事情做大胆的剪裁,选取主要片断而舍弃其余,然后将所选片断连缀成文,并在各片段之前配以简洁的标题。
2015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皱纹中的智慧》通过三个片段,描述了爷爷淳朴的人生智慧,并运用了“牛耕”“珠算”“戏曲”三个小标题。“我”认为牛耕“太费力”,爷爷却说牛耕“耕得细呀,也不伤地。”看着“爷爷撑着老花镜,拨弄着算盘”,“我”说用手机帮他,爷爷拒绝了,珠算结果“那么精准,丝毫不差”。静夜里爷爷给“我”唱戏曲,“虽不动听,却带着莫名的心颤和悲凉”。三个小标题下的三个场景,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用浓缩了的画面彰显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