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对学校生活还不是非常熟悉,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该学什么、怎么学。而低年级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还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培养,品德意识的提高等。因此,我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应指向三样东西——兴趣、习惯、健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 减负保护兴趣。
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少年儿童身体正常发育和心理健康,也会使学业成绩下降。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晚上睡眠时间每多一小时,成绩就会相应提升4%至10%,而患近视的概率会降低5%左右。让学生睡得好,一个有效路径就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我所在的学校严格执行“周三无作业日”“家庭作业免签字”“节假日无统一的书面家庭作业”“布置寒暑假实践性作业”等系列减负措施,目的就是尽可能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还时间给孩子,还睡眠给孩子。
2. 活动激发兴趣。
儿童会自然地在活动中求知、活动中体悟、活动中启智。我们的小学教育就是要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让孩子爱玩、会玩,更要玩得好。为了让小学生活更有意思,学校先后举办了这样一些活动。
新生游园会。每年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我都会问刚进校的孩子:喜欢学校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往往集中在三点:一是学校干净漂亮,二是学校有很多可以玩的地方,三是有认识的玩伴。对于刚入校的孩子来说,新学校“好玩”成了孩子对学校的第一印象,而且这个第一印象是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生活的关键。因此,在新学年开启之时,我们组织新生参加学校的新生游园会。孩子在各种各样的活动、游戏中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为顺利适应小学校园生活做好衔接。
体育嘉年华。体育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学校将每月一次的“体育嘉年华”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学生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自由地玩耍、快乐地学习。
“小鬼当家”课程。每周一国旗下“小鬼当家”课程,孩子们特别期待。我们让各班轮流在国旗下展示,为学生创设舞台。
过好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教育资源丰富,要引导学生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在活动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充分抓住传统节日教育契机,先后开展了“欢欢喜喜过新年”“元宵灯谜会”“清明祭祖寻根”“端午粽儿香”“中秋吃月饼话团圆”“冬至饺子节”等活动。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觉得学校“好玩”,还能从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绿色生日”。孩子的生日怎么过?是奢侈豪华的铺张浪费?是盲目攀比的消费绑架?还是一个简洁而又温馨的难忘仪式?我倡导孩子们过一个温馨的“绿色生日”。“绿色生日”一月一次,当月过生日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吃煎鸡蛋、吃长寿面、接受全班同学的生日祝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绿色生日”虽然简洁,但充满着仪式感、参与感,也让生日更有意义。
3. 童真激发兴趣。
汉字英雄比赛。每学期的汉字英雄比赛,让学生喜爱汉字,写好汉字。
数学节。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为孩子们设计有趣味又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科技节。“科学好好玩,好好玩科学”,我们设计好玩又有趣的科学活动,培养低年级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免试生。每学期末,每个学科均有免试生。免试生不仅要求学习成绩优秀,体育成绩也必须达标。这一举措充分发挥了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培养好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1. 在课程建设中培养习惯。
新生入学教育周。新学年,我們该给刚入学的学生什么样的入学教育?相比较知识学习而言,我们更应该教会孩子养成最紧要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因此,新学年开学之初,我们开展了“新生入学教育周”活动,这一周里,学生不进行知识学习,而是将学校“见人问声好,走路靠右行,清洁自己做,饭菜吃干净,写字姿势正,做操有精神,每天勤读书,主动常提问”这八个好习惯的教育融合在课程学习之中。这一周的习惯教育对学生适应小学生活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阅读升级。我们开展了以“读书伴我们共成长”为主题的阅读升级活动,用阅读引领成长,在学校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书香飘满校园。阅读升级活动中要读的书由共读书目和升级书目组成,共设5个等级,经考核认定,学生即可升级为相应的阅读等级,并获得相应的阅读升级卡。我们也设计了切实可行且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评价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展评活动,让学生展示、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对学生进行阅读升级的评价。我们班又开展了读书文化节活动,作为阅读升级活动的延续。
校本课程。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形成核心素养,那么学科拓展就成了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一个有效形式。基于此,在语文和数学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又分别开设了《20 20语文素养提升》《思维魔方》两门校本课程。学生与老师一起每天诵读经典、练写中国字,每周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这样的校本课程学习,对学生形成全面的学科素养大有帮助。
家长课程。学校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学校充分挖掘家长身上的教育资源,开展了系列“家长课程”。家长先后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为学生认识广阔的社会提供了条件。
学生社团课程。社团课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收获不一样的成长体验。我组织学生参加了围棋、古筝、软笔书法、篮球、啦啦操、跆拳道、合唱、竖笛、创意美术等多个社团课程。
2. 在课堂变革中养成习惯。
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大胆大声大方。课前的三分钟,让学生在同学面前自由演说,可以讲故事、讲见闻、讲读书等。“课前三分钟”是为每一个孩子搭建的“微舞台”,目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走上演讲台,锻炼自己、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每日一歌。校园不仅要有读书声、笑声,更要有歌声。因此,每天下午上课之前,我带领学生开展“每日一歌”活动,校园民谣、儿歌、红色歌曲甚至流行歌曲都可以唱。学生在“每日一歌”中提升学习热情,感受童年的快乐。
课中操。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孩子单次有效注意力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因此,在低年级课堂中带着学生做“课中操”,学生在动一动、笑一笑的“课中操”中得以放松,而后,注意力再一次集中在课堂学习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独立学习日。设立“独立学习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从哪里来?我们认为从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中来。因此,学校在“问导式课堂”的基础上,设立每月一次的“独立学习日”。这一天,老师都“不见了”,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任务单开展学习活动。
作业批改不打叉与作业批改双等级评价。为了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二次订正的机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在学生作业批改方式上做出了适当调整,实行“作业批改不打叉”“作业批改双等级评价”(正确率和书写优良率)等措施。这些措施有效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3. 在全程育人中培养习惯。
德育实践性作业。做好每日10件事,做好每年5件事,将习惯培养渗透到每天的学习生活中。
做好每日10件事:每天早上自己起床;每天自己穿好衣物、佩戴好红领巾;起床后,整理自己的床铺;与送自己的长辈说再见;每天自己背书包上学进校门;向校门口值班的老师和同学问好;下午放学时,向前来接自己的长辈问好;进家门时向家人问好;就餐前帮家人摆好碗筷,就餐后清理自己的餐具;睡觉前整理自己的书包。
做好每年5件事:记住家人的生日;学会一个烹饪技能;给家人写一封信或寄明信片;参与一次家庭大扫除;到超市或商场为家庭购买生活用品。
发新书仪式。新学期,各学科教師和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一起,把每个学生的各学科教材用红绸带精心包捆好,一起给大家发放精心包捆好的教材。开学第一天的班会课上,孩子们双手举过头顶接新书。发新书仪式能让大家对书籍、知识、智慧和学习产生更深的敬意,让大家能更好地品味读书和学习的味道。
健康是基础:为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 关注学生视力。
黑板日与零拖堂。学校推出了一个新的举措——黑板日,每周星期四,所有的学科和班级均不得使用电子教学设备,就用黑板和粉笔教学。此举旨在适当控制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保护学生的视力。在黑板日的基础上,再推行“零拖堂”措施,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2. 关注特殊体质学生。
每学期开学,我会让每位家长填写一份学生体质调查表,将特殊体质学生汇总,贴在备课本上,时刻关注。
3.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考核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班级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体现评价标准的激励性、评价内容的导向性、评价方式的过程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是我们要思考和关注的。
期末学科综合考评游园活动。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校尝试新的考评方式,将原来的教师自主检测变成了集体游园体验活动。我们将考核的要点具体细化在一个个的游戏项目中,低年级学生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参与了评测。这样的考评方式受到学生的喜欢,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综合素养发展指南。我们将《素质报告册》升级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指南》,内容体现目标激励,用动态的评价方式突出过程引导,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行为内化,对学生“八个好习惯”是否养成进行有效客观的评价。
我们在设定评价内容时,结合班级实际,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个人进步以及个性展示等,而不是制订简单的行为规范以及仅仅与他人做比较。随着这些阶段性重点目标的实现,学生的目标将会更加明确,行为将会得到规范,人格得以塑造。学生的注意力将会指向他们自己的进步与良好的表现上,体现目标激励的重要性。
《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指南》还设有加分项,学生参加活动、作品在班级展示、才艺展示、会一门乐器、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等,都能成为加分项。
在班级基本评价之外设置一些开放的加分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而且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优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还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兴趣爱好的培养,品德意识的提高等。因此,我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应指向三样东西——兴趣、习惯、健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 减负保护兴趣。
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少年儿童身体正常发育和心理健康,也会使学业成绩下降。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晚上睡眠时间每多一小时,成绩就会相应提升4%至10%,而患近视的概率会降低5%左右。让学生睡得好,一个有效路径就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我所在的学校严格执行“周三无作业日”“家庭作业免签字”“节假日无统一的书面家庭作业”“布置寒暑假实践性作业”等系列减负措施,目的就是尽可能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还时间给孩子,还睡眠给孩子。
2. 活动激发兴趣。
儿童会自然地在活动中求知、活动中体悟、活动中启智。我们的小学教育就是要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让孩子爱玩、会玩,更要玩得好。为了让小学生活更有意思,学校先后举办了这样一些活动。
新生游园会。每年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我都会问刚进校的孩子:喜欢学校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往往集中在三点:一是学校干净漂亮,二是学校有很多可以玩的地方,三是有认识的玩伴。对于刚入校的孩子来说,新学校“好玩”成了孩子对学校的第一印象,而且这个第一印象是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生活的关键。因此,在新学年开启之时,我们组织新生参加学校的新生游园会。孩子在各种各样的活动、游戏中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为顺利适应小学校园生活做好衔接。
体育嘉年华。体育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学校将每月一次的“体育嘉年华”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学生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自由地玩耍、快乐地学习。
“小鬼当家”课程。每周一国旗下“小鬼当家”课程,孩子们特别期待。我们让各班轮流在国旗下展示,为学生创设舞台。
过好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教育资源丰富,要引导学生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在活动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充分抓住传统节日教育契机,先后开展了“欢欢喜喜过新年”“元宵灯谜会”“清明祭祖寻根”“端午粽儿香”“中秋吃月饼话团圆”“冬至饺子节”等活动。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觉得学校“好玩”,还能从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绿色生日”。孩子的生日怎么过?是奢侈豪华的铺张浪费?是盲目攀比的消费绑架?还是一个简洁而又温馨的难忘仪式?我倡导孩子们过一个温馨的“绿色生日”。“绿色生日”一月一次,当月过生日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吃煎鸡蛋、吃长寿面、接受全班同学的生日祝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绿色生日”虽然简洁,但充满着仪式感、参与感,也让生日更有意义。
3. 童真激发兴趣。
汉字英雄比赛。每学期的汉字英雄比赛,让学生喜爱汉字,写好汉字。
数学节。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为孩子们设计有趣味又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科技节。“科学好好玩,好好玩科学”,我们设计好玩又有趣的科学活动,培养低年级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免试生。每学期末,每个学科均有免试生。免试生不仅要求学习成绩优秀,体育成绩也必须达标。这一举措充分发挥了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培养好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1. 在课程建设中培养习惯。
新生入学教育周。新学年,我們该给刚入学的学生什么样的入学教育?相比较知识学习而言,我们更应该教会孩子养成最紧要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因此,新学年开学之初,我们开展了“新生入学教育周”活动,这一周里,学生不进行知识学习,而是将学校“见人问声好,走路靠右行,清洁自己做,饭菜吃干净,写字姿势正,做操有精神,每天勤读书,主动常提问”这八个好习惯的教育融合在课程学习之中。这一周的习惯教育对学生适应小学生活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阅读升级。我们开展了以“读书伴我们共成长”为主题的阅读升级活动,用阅读引领成长,在学校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书香飘满校园。阅读升级活动中要读的书由共读书目和升级书目组成,共设5个等级,经考核认定,学生即可升级为相应的阅读等级,并获得相应的阅读升级卡。我们也设计了切实可行且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评价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展评活动,让学生展示、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对学生进行阅读升级的评价。我们班又开展了读书文化节活动,作为阅读升级活动的延续。
校本课程。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形成核心素养,那么学科拓展就成了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一个有效形式。基于此,在语文和数学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又分别开设了《20 20语文素养提升》《思维魔方》两门校本课程。学生与老师一起每天诵读经典、练写中国字,每周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这样的校本课程学习,对学生形成全面的学科素养大有帮助。
家长课程。学校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学校充分挖掘家长身上的教育资源,开展了系列“家长课程”。家长先后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为学生认识广阔的社会提供了条件。
学生社团课程。社团课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收获不一样的成长体验。我组织学生参加了围棋、古筝、软笔书法、篮球、啦啦操、跆拳道、合唱、竖笛、创意美术等多个社团课程。
2. 在课堂变革中养成习惯。
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大胆大声大方。课前的三分钟,让学生在同学面前自由演说,可以讲故事、讲见闻、讲读书等。“课前三分钟”是为每一个孩子搭建的“微舞台”,目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走上演讲台,锻炼自己、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每日一歌。校园不仅要有读书声、笑声,更要有歌声。因此,每天下午上课之前,我带领学生开展“每日一歌”活动,校园民谣、儿歌、红色歌曲甚至流行歌曲都可以唱。学生在“每日一歌”中提升学习热情,感受童年的快乐。
课中操。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孩子单次有效注意力的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因此,在低年级课堂中带着学生做“课中操”,学生在动一动、笑一笑的“课中操”中得以放松,而后,注意力再一次集中在课堂学习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独立学习日。设立“独立学习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从哪里来?我们认为从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中来。因此,学校在“问导式课堂”的基础上,设立每月一次的“独立学习日”。这一天,老师都“不见了”,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任务单开展学习活动。
作业批改不打叉与作业批改双等级评价。为了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二次订正的机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在学生作业批改方式上做出了适当调整,实行“作业批改不打叉”“作业批改双等级评价”(正确率和书写优良率)等措施。这些措施有效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3. 在全程育人中培养习惯。
德育实践性作业。做好每日10件事,做好每年5件事,将习惯培养渗透到每天的学习生活中。
做好每日10件事:每天早上自己起床;每天自己穿好衣物、佩戴好红领巾;起床后,整理自己的床铺;与送自己的长辈说再见;每天自己背书包上学进校门;向校门口值班的老师和同学问好;下午放学时,向前来接自己的长辈问好;进家门时向家人问好;就餐前帮家人摆好碗筷,就餐后清理自己的餐具;睡觉前整理自己的书包。
做好每年5件事:记住家人的生日;学会一个烹饪技能;给家人写一封信或寄明信片;参与一次家庭大扫除;到超市或商场为家庭购买生活用品。
发新书仪式。新学期,各学科教師和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一起,把每个学生的各学科教材用红绸带精心包捆好,一起给大家发放精心包捆好的教材。开学第一天的班会课上,孩子们双手举过头顶接新书。发新书仪式能让大家对书籍、知识、智慧和学习产生更深的敬意,让大家能更好地品味读书和学习的味道。
健康是基础:为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 关注学生视力。
黑板日与零拖堂。学校推出了一个新的举措——黑板日,每周星期四,所有的学科和班级均不得使用电子教学设备,就用黑板和粉笔教学。此举旨在适当控制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间,保护学生的视力。在黑板日的基础上,再推行“零拖堂”措施,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2. 关注特殊体质学生。
每学期开学,我会让每位家长填写一份学生体质调查表,将特殊体质学生汇总,贴在备课本上,时刻关注。
3.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考核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班级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体现评价标准的激励性、评价内容的导向性、评价方式的过程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是我们要思考和关注的。
期末学科综合考评游园活动。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校尝试新的考评方式,将原来的教师自主检测变成了集体游园体验活动。我们将考核的要点具体细化在一个个的游戏项目中,低年级学生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参与了评测。这样的考评方式受到学生的喜欢,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综合素养发展指南。我们将《素质报告册》升级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指南》,内容体现目标激励,用动态的评价方式突出过程引导,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行为内化,对学生“八个好习惯”是否养成进行有效客观的评价。
我们在设定评价内容时,结合班级实际,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个人进步以及个性展示等,而不是制订简单的行为规范以及仅仅与他人做比较。随着这些阶段性重点目标的实现,学生的目标将会更加明确,行为将会得到规范,人格得以塑造。学生的注意力将会指向他们自己的进步与良好的表现上,体现目标激励的重要性。
《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指南》还设有加分项,学生参加活动、作品在班级展示、才艺展示、会一门乐器、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等,都能成为加分项。
在班级基本评价之外设置一些开放的加分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而且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优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